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4|回复: 1

赵时春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13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7645
发表于 2023-6-12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
赵时春(1509-1568)

字景仁,号浚谷,陕西平凉(今属甘肃)人。嘉靖五年(1526)进士,官 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为人慷慨负奇气,文章豪肆。有《浚谷集》。

巧对一
一日存心十二时;
九重献策三千字。

此联见《评释巧对》卷八:“平凉赵中令浚谷,闻张康颖慧善对,立 试此对,张即答之。气象果为冠冕。”

“一日”,一昼夜;一天。《书•洪范》“三曰日”孔颖达疏:“从夜半以 至明日夜半,周十二辰为一曰。”“存心”,专心;用心着意。《北齐书•文 宣帝纪》:"存心政事,风化肃然。”"十二时",古时分一昼夜为十二时,以 干支为记。出句劝勉要每天用心于学或尽心于业。

“九重”,指朝廷,皇帝。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一封朝奏 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献策”,此指殿试时回答皇帝的策问。"三千 字”,指朝廷对策之字数,为泛指,即在规定字数内,以“三千”称言词恳 切。对语极有气魄,表明其远大的志向。
出句随口说来,凝注关爱和勉励;对语用心应答,充满信心与豪 情。上下联各用三个数字,对偶相当,有如天机巧设,谨严中又见高情雅趣。




——摘自梁申威主编《明代对联选》,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13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7645
 楼主| 发表于 2023-6-12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巧对二

宝塔七层,止存一个囲固影;
石桥三洞,倒有六支半片圈。

此联见《评释巧对》卷五:“赵时春幼时,一贵公慕其名,造令一见。赵出迎之,贵公遥见塔影,指之而出此对,赵答之。"

“宝塔”,佛塔,原为美称。后泛称塔。出句说遥看“宝塔”,只见从下 到上一共"七层",是个完完整整的轮廓,故称“囹囹影”。“例倒”,指完 整;整个。张可久《沉醉东风•气球》曲:“元气初包混沌,皮裹自喜例 囹。”又指含糊,模糊。《朱子语类》卷三四:“道理也是一个有条理的物 事,不是倒囹一物,如老庄所谓恍惚者。”故出句也有看不真切之寓意。 针对人而言,言外之意是看你究竟有没有真才实学。

"石桥”,石造的桥。谢灵运《山居赋》:“凌石桥之莓苔,越梢溪之纤 萦。”对语说如过“石桥”,只见“三洞”之桥从左到右两边看,合而为六个 "半月圈”。“扩,读音盘,指整体的部分。与“半片”相近。“半片”与“例 囹”常连用,也指模糊。所以对语也寓含只有认真观照才能看明白的意 思。

联语出句看似平常,但因有“七层"、“一个”这样的数量词在内,又 以“例囹影”加以强调,所以对来不易,妙在赵时春小小年纪,竟能以“石 桥”涵洞的“半片圈”与之偶对,两边相看,"三洞”变做"六支”,浑然天 成,令人叹服。难怪他十八岁时便得中会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钥网 ( 滇ICP备2021005283号 )

GMT+8, 2024-6-2 22:16 , Processed in 0.093270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