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44|回复: 0

章有法则文有韵——读白国成分袂亭联有感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13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7449
发表于 2022-12-25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
章有法则文有韵——读白国成分袂亭联有感

文\张兴贵

题分袂亭

南山大梦深,鉴证长存,会讲声同分袂影;

湘水余波在,风流谁继,先行者与后来人。

——河北沧州 白国成



    对联是文学,在当代,应该是不需要论证的一个问题了。



    是文学就要讲究章法。



    笔者是语文教师出身,我曾不止一次地告诉我的学生读文章的三部曲:写什么、如何写、为什么这样写(上升到文学批评还有第四步:如何写更好。)意思很简单,面对一篇文章,初读,你要弄清楚他写了什么;再读,你要弄清楚他是如何写的;三读,你要弄清楚他为什么这样写。



    初读,我明白了国成的联,题咏的是分袂亭的人和事,其人就是朱熹和张栻,其事就是会讲与分袂,以及亭的几毁几建。



    公元1166冬天,一代大儒朱熹从福建出发,到长沙访问岳麓书院山长、湖湘学派的代表人物张栻,在岳麓书院切磋达两月之久,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朱张会讲”。十一月六日,朱熹与张栻一起从长沙出发,同游南岳衡山(又名南山),二十三日,至株洲,停留一宿。二十四日,朱熹与张栻在株洲作别(有朱熹诗《祭张敬夫殿撰文》为证),朔风劲吹,衣袂飘飘,挚友相别,其意绵绵,一代两家儒学大师为历史留下了一个永恒记忆。元代,谢鲁一在建宁港南岸建一亭,取名“分袂亭”,以纪念朱张株洲之行。1918年和1944年,因战乱该亭两毁,于2016年重建。



    再读,我明白了国成是如何写的:叙议结合。该联由三分句构成,认真思索这三个分句的表达手法,可说是叙、也可说议,叙议结合是其特色。



    分袂亭因朱张游南山而来,所以国成的联起句就是“南山大梦深”,可谓直入主题,精彩突显。在这里,“大梦”一词大有深意。在《庄子·齐物论》中,大梦是人生之意,儒家重视人道,朱张二人无论会讲还是同游,谈论人生,无疑是主要内容。这起句不能不说不精彩!



    接下来,国成顺势而说“鉴证长存”。论字数,四字实在不多,但内涵却非常丰富,它的意思在于,起句并非无由之语,同时引起读者“悬念”——鉴证为何?



    在第三分句,国成释疑:朱张的会讲之声与分袂之影就是“人生大道高深莫测如南山一样”,语言简练但意蕴无穷也。



    上联的切入点在山,而下联的切入点就是水了,准确说是“湘水”,水有波,是无疑的,余波至今犹在就意在言外了,精彩再起。



    为啥说“余波在”呢?这就是下联第二分句的'“风流谁继”的含义所在。“谁继”一词令人思索,可谓“大意简语”,催人思索。



    第三分句:先行者与后来人,可谓全联的点睛之笔,它在说数次建亭之人,还是在说传承儒学者?无需直言!



    三读,我明白了国成的联,为什么这样写?我想到了章法一词。



    章法是指安排布置整幅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呼应、照顾等关系的方法。它本来是一书法术语,后来成为文学词语,意指文章的谋篇布局之法。



    元代文人乔梦符谈到写“乐府”的章法时提出“凤头”、“猪肚”、“豹尾”之喻。意思是: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头那样美丽、精彩;文章的主体,要像猪肚子那样有充实、丰富;文章的结尾,要像豹尾一样有力。



    国成的联,似在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讲得好,就在于作为教育工作者的他深谙故事的章法之妙,全联的三分句,正好体现了“凤头·猪肚·豹尾”之理论。



    而我的读后感就是:写对联,需要讲究“章法”!章法,是联法,更是文法,得法则得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钥网 ( 滇ICP备2021005283号 )

GMT+8, 2024-6-2 08:06 , Processed in 0.105067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