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49|回复: 8

宋词是一朵情花

[复制链接]

331

主题

817

回帖

6006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006
发表于 2023-2-22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
在封建男权社会里,能够为才女争得一席之地,且光芒万丈,千古不散,巍然屹立于词坛而毫无逊色的,除了李易安,恐怕找不出第二个人了。而关于李清照词学的研究历来也颇多。大体上,人们把李清照的词作分为前后两期。早期词作风格柔美、活泼,既有闺中女儿的自由,也有新婚燕尔的快乐。其中最为人所称道的当属两阕《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两首词放在一起对照,可以比出诸多相似之处。旅游、吃酒、泛舟,第二天睡醒了,伸个懒腰,似乎没能散尽昨夜的浓酒,闲来无事,和丫鬟"斗嘴",轻松快乐,饶有情趣。第一首小令中说"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没有点明是和哪一个亲友出去游玩?但可以从词作中推测,她的郊游无比快乐,"尽兴而归",恐怕惊起鸥鹭的时候,也同样换来了她欢愉的笑声。

不用上班,不担心迟到,高兴了还可以喝两杯小酒,才子佳人们一时兴起,提笔成文,一场风花雪月的浪漫故事说不定就此发端。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能够随意支配自己的时间,呼朋引伴休闲度假,睡觉睡到自然醒,实在是"乐活"一族。由此看来,李清照既有旷世奇才,也拥有当之无愧的小资情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1

主题

817

回帖

6006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006
 楼主| 发表于 2023-2-22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清照能够在北宋词坛声名鹊起,不仅仅是个人才华的积累,也是历史的一个机缘。她生于北宋官宦之家,是标准的大家闺秀。资质聪慧,再经过艺术的熏陶和洗练,自然萃取出钟灵毓秀的神采。就如同"红楼"中的小姐们一样,个个都是舞文弄墨的行家里手。

可是,在封建社会,女人的"名"和"命",不仅取决于自己的才华,还常常依赖于家庭和婚姻的支撑。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可惜身逢末世,远嫁之后也只有草草收场。宝钗也是现代知性女子的典范,不料嫁了宝玉,后半生不但要独守空房,再好的诗也没人欣赏了。而中国古代四大丑女,因为才华横溢,嫁得都是位高权重,非富即贵之人,所以全都流芳百世。故而,时至今日,仍然流行这样的观念,"生得好不如嫁得好"。

找到一段美好的姻缘,往往可以成全女人的一生,李清照就是一个成功的典型。

李清照生在士大夫之家,十八岁时嫁给宰相之子赵明诚。夫妻二人志同道合,常常一起勘校诗文,收集古董,既是同舟共济的伴侣,也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有故事说,他们常常于日暮黄昏,饮茶逗趣。由一人讲出典故,另外一人说出在某书某卷某页某行,胜者可先饮茶。据说有一次,赵明诚说错了,李清照饮茶时"扑哧"一笑,弄得茶没喝到嘴里,却泼了自己前襟一身茶水,夫妻乐翻天。由此,也留下了"饮茶助学"的美谈。

当年二人生活,全在情趣之上,词赋唱和,互相欣赏、爱慕,简直是神仙美眷。用童话故事的结尾来说"他们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即便夫妻小别,也是相思无尽,那份孤独和寂寞只是一个幸福的少妇对爱情的依恋,所谓"愁绪"寄给赵明诚之后,也就化作了缕缕甘甜。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据说这首《醉花阴》寄到赵明诚手里后,老赵自叹弗如,惭愧得很。但是男人的自尊激起了他的好胜之心。他闭门不出,谢绝见客,废寝忘食大写特写了三天三夜,高产了五十阕词。然后把李清照的这首混杂其中,请哥儿们陆德夫鉴赏。陆兄再三玩味,认为只三句绝佳,老赵抬眼一看,均为易安之作"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当然这只是元代《瑯嬛记》中的一个故事而已。但是,据赵明诚过往行为,和与李易安的感情来推测,恐怕明诚君不会像一般男人那样大为不悦,而是会非常高兴。



娶了一个这么厉害的媳妇。

这大抵非一般男人所能比。

封建社会里男尊女卑,多数男人都瞧不起女人,哪怕这个人是自己心爱的女人,在男人看来也不过是一件玩偶。正因这种观念的横行,所以柳永愿意歌咏青楼女子,并大胆剖白自己的心声,不但遭到了皇帝的鄙薄,也令自己陷于尴尬的境地。幸好明诚易安二人均为望族,又是名正言顺的夫妻,而李清照的确才华盖世,深得同辈人的赞赏,所以赵明诚对妻子的欣赏被引为佳话而非笑谈。

作为一代才女,李清照能够生长在宋代,的确是一种福气。

北宋虽然没有大唐的富贵和丰腴,但总算还有自己的特色和风采。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曾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不杀诤臣,不杀读书种子"。文化的宽松加上经济的繁荣,北宋休闲娱乐业十分兴盛,能够生在这种土壤里,多少都有点自由奔放的情怀。所以在赵明诚、李清照的身上,人们很容易发现"平等、自由、尊重"等封建社会不常看到的夫妻关系。这当然一方面得益于李赵二人的才华和气度,另一方面也与北宋的文化环境有关。假如理学的禁锢已然吃紧,估计想互敬互爱也会招来讥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1

主题

817

回帖

6006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006
 楼主| 发表于 2023-2-22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史料记载,李易安是如何爱上赵明诚的,因为李清照的小词写得青涩、矜持,不似卓文君那般激烈。但少女时期的李清照曾写过一首《点绛唇》来描绘当年的初恋: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秋千荡后,乍见来客,来不及穿鞋,松散着头发出来,害羞,欲走;又不舍得离去,倚门回首,青梅偷嗅。一个天真、浪漫、纯洁又略带羞涩的初恋就这样生动地跃然纸上。我们无法推测是怎样的相见拨动了李清照的心弦,只约略可见少女的自由,倾心相许似乎暗示了她婚后的幸福。

李清照生活在宋代,就像是二十一世纪的白领小资,她们安逸、优雅,举手投足间都透露出时代的妩媚与细腻;即便称不上青年人的精神领袖,但至少也是一部分人所乐于效仿的典型。

那种闲情雅致,犹如在漂亮的咖啡馆里品砸人生的况味,透过雪亮的落地玻璃窗,看街上的熙来攘往,也偶尔观照一下自己是否需要随时补妆。这就是"小资",有大把的时光来慰藉心灵,只要她愿意,任何情趣都可以栽倒在自己的脚旁。富裕的生活加上满腹的才情,自然是小资中的上品,李清照的青年时代就是这样有滋有味地走过来的。

作为一代词人,李清照能够有如此浪漫的生活,既有自身才华横溢,懂得生活情调的原因,也有社会历史提供的契机。

在历史的螺丝松动的那一刻,宋代的繁华与自由滋养了她的秀美与温柔,给了她怦然心动的爱情、琴瑟和谐的婚姻。

然而,历史似乎是一柄双刃剑,它赐予了李清照中国女子所没有的光环,也给了她无尽的磨难,来考验她的倔强、不屈与坚贞。

前生名妓后生尼:琴操

"想见琴操姑娘?好办,排队啊。前面人都在等着呢?"琴操姑娘一亮相,但见她嘴上两撇山羊胡,穿着男人装,通体黑色紧身衣,吸烟,眼光扑朔迷离,大放电波,跳艳舞,迷倒众生无数;轻者惊呼狂叫,重者口吐鲜血而亡。终有一名才子出现,对答如流,得到琴操姑娘的赏识,得以与琴操姑娘抚琴吟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1

主题

817

回帖

6006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006
 楼主| 发表于 2023-2-22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周星驰电影中《大内密探零零发》的一组经典镜头。

虽然星爷的电影极尽搞笑、夸张之能事,但琴操姑娘在北宋的娱乐业,一时风头无二,确为实情。琴操在北宋能够红极一时,不仅因为她长得清丽绝俗;还因为她写就一首好词。"妓女"加"才女"这一双重身份,令她备受推崇,长期稳居"一姐"地位,无可动摇。


琴操,相传出身官宦,少时不幸被抄家,后父母相继亡故,无以为生,沦入青楼卖笑。好在小时候读过几首诗文,加上宋代文人常常来烟花柳巷厮混,琴操在这种半雅半俗的"文化氛围"里泡久了,也便生出了一点诗意。偶有文客来,吟风弄月,也可以填词作曲,人气渐旺,名声渐响,提到琴操之名,西湖一带,无人不晓。

一天,某官吏游西湖,一时高兴,吟唱起秦少游的《满庭芳》,"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斜阳 "琴操听了这位官人的唱词,心说"您唱错了吧,应该是'画角声断谯门'才对"。可又不好意思直接说他没文化,于是委婉地说到,"错得好,虽然词句唱错了,但是词的意境反而推进了"。

谁知这位大人耳根子软,架不住拍马屁,何况又是大美女的忽悠。高兴地抱拳道,"久闻姑娘才华不让须眉,既然错了,姑娘能否用这个韵,填一首新词呢?"琴操暗想,全用阳韵,动作改动不大,但难度系数较高。但是做人就要有挑战,不走寻常路,才能看出新奇。琴操略一沉吟,随即改为: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斜阳。暂停片辔,聊共饮离觞。多少蓬莱旧侣,频回首、烟霭茫茫。孤村里,寒烟万点,流水绕红墙。魂伤。当此际,轻分罗带,暗解香囊,谩赢得、青楼薄幸名狂。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有余香。伤心处,长城望断,灯火已昏黄。

吟罢,搁笔一笑,嫣然妩媚,围观人等纷纷凑上来观词,疾呼"妙极"。于是,琴操改韵的事儿也就由此流传开了。

这是一个有钱也有闲的时代,皇上、大臣、文人、百姓,从庙堂到市井,包括靠娱乐业起家的妓女都能吟诗唱词,可见当时文化普及程度之高。像琴操这样才艺双绝的,更是深得文人的喜爱。于是,这事儿传着传着,就被风流才子苏东坡听见了。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琴操粉面似雪,秀发如墨,实在是明艳动人;而东坡又是一代才子,风流倜傥,天性浪漫,两人一见倾心,引为知己。从此,"西湖比西子",泛舟于湖光山色之中,才子品茗,佳人抚琴,清风习来,水波荡漾,犹如人间仙境。

然而苏东坡虽生性风流,却也深谙人世甘苦:琴操举止清雅,谈吐不凡,落入青楼实在可惜。于是,一次参禅时,东坡问琴操,"何谓湖中景?"琴操答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问:"何谓景中人?"应到:"裙拖六幅潇湘水,鬓挽巫山一段云。""何谓人中意?""随他杨学士,憋杀鲍参军。"又问:"如此究竟如何?"琴操默然,酸甜苦辣涌上心头,语顿无以应。东坡索性说到:"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琴操是何等聪明的女子,登时顿悟,涕泪长流。

沉吟半晌后,决定削发为尼,了却情缘。遂起身为东坡唱到:

"谢学士,醒黄梁,门前冷落稀车马,世事升沉梦一场,说什么鸾歌凤舞,说什么翠羽明珰,到后来两鬓尽苍苍,只剩得风流孽债,空使我两泪汪汪,我也不愿苦从良,我也不愿乐从良,从今念佛往西方。"

既然尘埃落定,机缘成熟,苏轼也就领着琴操去出家了。庵主一看,大名鼎鼎的苏轼领来一个如花似玉的姑娘,神情俊秀,便知慧根深种,当即欣然接受。琴操入佛门后,用谐音取法名"勤超"。至此,一代名妓,从青楼出走,在尘外谢幕。

关于琴操身后的故事,传闻颇多,有的说苏轼送她去出家之后,又后悔了。几次登山拜访,劝她回杭州,琴操不从。于是苏轼借酒消愁,醉卧玲珑山,遗憾万千。也有人说,琴操隐入佛门之后,闭门谢客,精研佛法,加上风月场上看透了人间悲凉,很快就悟道了。

也有一说,琴操入山修行没几年就驾鹤仙去。辞世时,恰是"乌台事件"爆发,苏轼被贬黄州之际。苏轼听闻琴操死讯,老泪纵横,深情款款地说,"是我害了你"。无论如何,没有文字记载的故事都难以当真,但这些却正好丰富了后人的生活和想象。

琴操死时,年仅二十四岁,她当年修改的《满庭芳》至今读来仍可见其深厚笔法。对语言的驾驭、词境的揣摩、音韵的锤炼,没有长时间的研习恐怕很难一时之间成就如此佳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1

主题

817

回帖

6006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006
 楼主| 发表于 2023-2-22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宋代妓女,如琴操者甚多,虽然才华有高下之分,但多半会舞文弄墨。一方面,这可以博得同时代官商、才人们的青睐,为自己招揽生意;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浮躁的心灵找到精神的寄托。

同是杭州的妓女周韵,曾要求脱离妓女的户籍,当庭写下诗句:"陇上巢空岁月惊,忍看回首自梳翎,开笼若放雪衣女,长念观音般若经。"诗毕,满堂华彩,"落籍"成功。然而,毕竟能有这样命运的妓女,为数不多。而很多妓女虽同样风华绝代,却因机缘错过,不得不留在青楼,供人赏玩。偶尔被真情郎赎身,走出青楼的命运也是阴晴不定。碰到李甲那样的人,杜十娘也不愿饮恨偷生。所以,琴操的"归宿"算起来也是妓女们不错的选择了。

相传,琴操在玲珑山修行时,东坡、佛印等偶尔过来对诗,谈禅悟道。可这期间,只留下琴操一首《卜算子》:

欲整别离情,怯对尊中酒。野梵幽幽石上飘, 搴落楼头柳。

不系黄金绶,粉黛愁成垢。春风三月有时阑,遮不尽,梨花丑。

这似乎是琴操留给后世的绝响。然而,对于她的想象似乎还没有结束。

民国年间,潘光旦、林语堂、郁达夫同游玲珑山,三个才子文人翻遍《临安县志》,都找不到琴操的故事,绝代佳人居然被历史的风尘淹没得没半点蛛丝马迹,三人大怒。郁达夫在玲珑山的"琴操墓"前写下四行诗,以示抗议--"山既玲珑水亦清,东坡曾此访云英。如何八卷临安志,不记琴操一段情。"

前生名妓后生尼,无论琴操是什么身份,不可否认的是她才女的本色与性情。她一波三折的传奇人生,浸透着刻骨的心酸和悲凉,也见证了青楼的发达,达官贵族的潇洒与轻松。编写临安志的这些人,实在不解风情,更不知道鲜活的历史需要时代来塑封。

好在,琴操的故事毕竟流传下来了,在民间的传说里,在文人的墨迹中。

千年来,随风飘香。

烟花深处有香软的怀抱:李师师

为博褒姒一笑,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亡国。

为哄妲己开心,商纣王不惜残害百姓,亡国。

唐玄宗宠爱杨贵妃,于是连杨的哥哥和干儿子也一并宠爱,险些丧国,大唐由盛而衰。

在历史的洪钟里,嗡嗡而响的都是家国统一的争鸣。在历史的视线里,所有失败的国君背后都有一个或多个失败的女人。

而这个红颜,必定祸水、辱家、败国。

到了宋代,历史的粉板上似乎又多了一个皇帝的名字,这就是宋徽宗。而宋徽宗的背后,也有一个奇女子,但大家只以为奇,并不以为"祸"。

她宁肯做青楼上的"二奶",也不愿做皇宫里的王妃,她以自己的才华、品貌和能力,成为中国青楼史上的异数,这个人就是北宋名妓李师师。

关于李师师出道前的传闻颇多,归结起来,一是父死后无钱,被青楼收养、调教,培育成当红头牌,风头一时无两。各界名流争相观摩,客流量居高不下。二是从小便不啼哭,只是有天迈入佛门,被庵里的尼姑摸了下头,才开始放声大哭;因其慧根深重,故取名师师。

在中国,出名的妓女有很多,单单秦淮八艳就足以让人垂涎三尺。柳如是、顾媚等都是绝色美人,不仅结识了上层社会的达官显贵,且都嫁给了风流才子,为明清历史画下了一曲曲勾魂的赞歌。但她们毕竟都脱不了女人的宿命,终究还是找了依靠,为弱女子的艰难时世寻到了一方可以躲避的天空。

而李师师却全然不同。

没有人能猜测李师师到底是否曾经想过有一个稳定的归宿,依靠一个男人,依靠一个家族。没有人知道她究竟有没有进宫陪伴宋徽宗,虽然人们会说她后来被封为"李明妃"。但是,恐怕在李师师的眼中,尘世的一切俗名,都是不打紧的。她最喜欢的还是舒服地活在自得意满的青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1

主题

817

回帖

6006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006
 楼主| 发表于 2023-2-22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还珠格格第三部》中曾经戏说过乾隆下江南的又一次"艳遇"。

一个叫夏盈盈的青楼妓女因为唱了一曲哀婉动人的歌,被老年乾隆误以为当年情人的转世还魂,死活要拉她进宫。无奈,山高水远,宫门重重,不是皇帝一个人可以说了算的。夏盈盈只能弹奏一曲离别,送乾隆远去,而自己依然守着江南春梦日渐苍老 但夏盈盈的那份悲戚与寂寥,似乎和李师师这样的女子毫无瓜葛。

话说那天宋徽宗被高俅带到李师师处等候,真是心如鹿撞,急得不得了。可惜,李师师并不知道来的是谁?结果不但懒得出来,还顺便洗了一个澡。依李师师当年的绝色倾城,每每出场,按照国际惯例,迟到一两个钟头,也不是稀奇事。

她洗了澡,神清气爽,估计心情也大靓,所以千呼万唤之后,还是出来见客了。云鬓半偏、素颜出镜,走到帘子底下,还低低地问旁边的人,"客人走了吗?"相传,只这一声,甜如蜜水,立刻就把宋徽宗的心给融化了。

后宫佳丽三千,个个庸脂俗粉,百媚千娇全都是为了讨好皇帝,亦步亦趋,哪一个敢让皇帝久等?只有李师师,因为根本不知道来客便是执掌天下大权的皇帝,便有了自己的一份自在和从容。李师师一看高俅陪在新客身边,鞠躬尽瘁,便知来头不小。而宋徽宗本人也生得风流倜傥、儒雅俊秀,美女心里自是喜欢得紧。

这边徽宗见李师师清丽秀雅,才色双绝,虽身在青楼,却不染红尘俗气,芙蓉如面柳如眉,美人出浴如莲清幽,肌肤吹弹可破、玲珑剔透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只惹得宋徽宗如痴如醉、如梦亦如幻。直到第二天早朝时分,方才慌忙起身,并解腰带赠给佳人。

李师师也是冰雪聪明之人,回想高俅都那般恭敬,难道真的是天子?下得床来,仔细看昨夜客人赠送的词句,真的是宋徽宗著名的"瘦金体"。

浅酒人前共,软玉灯边拥,回眸入抱总含情。痛痛痛,轻把郎推,渐闻声颤,微惊红涌。

试与更番纵,全没些儿缝,这回风味忒颠犯,动动动,臂儿相兜,唇儿相凑,舌儿相弄。

想不到皇帝也会逛青楼!

然而,更让李师师想不到的是皇帝不但来了,还成了这里的熟客。甚至还有传闻说皇帝从宫门外开凿了一条暗道,直接通到青楼,通到李师师的闺房。

秦始皇修筑长城为了抵御外敌,宋徽宗修建地道为了约会妓女。身为一国之君,能够为了嫖妓不惜一切手段,可见,这个王朝的腐败和没落已经为时不远。

自此,许多人都只能望"师"兴叹。

毕竟,和项上人头比起来,睡在老婆身边安稳多了,总比和李师师眉来眼去安全得多。周邦彦就是因为撞见宋徽宗约会李师师,所以写了一首酸溜溜的《少年游》,而惨遭贬官。

但宋徽宗实在看错了李师师,这个女子虽然生得柔媚无骨,却一肚子不合时宜。明知道周邦彦遭到皇帝贬官,一般朋友都不敢去相送,自己却偏偏扔下宋徽宗在她的闺阁久等,跑去送周邦彦出城。回来还唱周邦彦的曲子《兰陵王·柳》给宋徽宗听: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宋徽宗一想自己确实有点过分,于是第二天就召周邦彦回京,并封官大晟乐正。从此,还经常和周邦彦在一起填词作曲。这固然是艺术的魅力,却也少不了李师师的功劳。这样的传奇故事虽不可全信,但也可帮助理解当时的风流。

作为一个青楼妓女,李师师令男人们忘却伦理纲常,忘却世俗烦忧,在文学和美女上,找到了自己的立足点。她的"客人"涉及面之广,波及范围之大,行业影响之深,估计当属中国古代妓女史上的翘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1

主题

817

回帖

6006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006
 楼主| 发表于 2023-2-22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文人秦观给李师师写过诗:

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妆罢立春风,一笑千金少。

归去凤城时,说与青楼道。遍看颍川花。


不似师师好。

"黑帮头目"宋江给李师师写过词:

天南地北,问乾坤何处,可容狂客?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翠袖围香,鲛绡笼玉,一笑千金值。神仙体态,薄幸如何销得。

回想芦叶滩头,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六六雁行连八九。只待金鸡消息。义胆包天,忠肝盖地,四海无人识。闲愁万种,醉乡一夜头白。

相传,李师师和水浒英雄燕青也曾经有过美好的邂逅。

从国家最高统治者宋徽宗,到大学士秦观,畅销词作者周邦彦,再到山贼草寇宋江,李师师几乎整合了当时社会各界的最优秀资源。

就是这样一座小小的青楼,它融合了宋徽宗的官方文化,秦观等词人的知识分子文化,宋江等人的侠盗文化,当然也还有李师师自己的平民文化。在这秦楼楚馆的别样风流中,在这缱绻旖旎的烟花柳巷深处,宋朝的雅、俗、轻、重,包括社会上各种文化的合流,都纠缠在这里,托起了青楼事业的繁荣,也成为了北宋各路文化的最终归宿。

荒淫昏庸的统治者,咬文嚼字的大学士,占山为王的绿林好汉,都在李师师的怀抱中得到了慰藉。

然而,李师师既没有成为皇妃,也没有被文人收为小妾,更没有变成水泊梁山的压寨夫人。她所认同的身份并不是这些俗世的浮名,她希望保持的正是这份自由。

也唯有这份自由,才能令她青春褪色、红颜衰老后,依然保有永恒的传奇。

大雅大俗,尽藏青楼:柳永

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引疏碪、断续残阳里。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

脉脉人千里。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尽无言、谁会凭高意?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

残阳映照,画柳烟桥边,执子之手,离愁万种。情到深处,却依然要含蓄隐忍片刻,无语凝噎,千叮万嘱,含情脉脉,话不尽的依依别情,留恋处,兰舟时时催发。 此情此景,在传统文人的生活中,一般都是和发妻话别时的情景。到了柳永这里,手里握着的便不是娇妻,而是风尘女子了。

中国历史上和青楼女子最合得来,最受她们追捧的钱客估计莫过于柳永了。而在所有留恋青楼的男子中,能沉沦得如此卓越成就的恐怕也就只有柳永了。

古往今来,无数曾经自以为可以"全身而退"的嫖者,不是在温柔乡里彻底翻不了身,折腾得倾家荡产;就是在胭脂世界里低俗一生,最好的出路也就是领回家认个小妾,两个人还要受尽大老婆的白眼。而柳永,虽然同样迈进了秦楼楚馆,却在粉腮柔唇里觅得了一片全新的天地。在这点上,柳永可谓古今一大奇才。

相传,他死后,京城青楼女子,无论名声大小,是否接受过柳永的"临幸",都纷纷解囊相赠,捐出自己的血汗钱,凑足了柳永的安葬费。可见,他在秦楼楚馆里的威望和口碑,恐怕素以风流自居的唐伯虎也要礼让三分了。

青楼女子为何给柳永如此高的待遇呢?

从古到今,青楼女子和嫖客之间就是一种交易。偶尔也会惊现真情,或赎身买人或双双殉情,换来一段人间佳话,也算不虚此行。但如柳永一般,穷困潦倒,且风流倜傥,甚至死后也享受VIP级待遇的,实在很难找到第二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1

主题

817

回帖

6006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006
 楼主| 发表于 2023-2-22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柳永和青楼女子会有这样的结果,想来原因有二。

其一就是尽管没财,但柳永有才。他的一生没有什么辉煌可言,实在倒霉。第一次赴京赶考就落榜了。第二次复读又落榜了。一个不高兴,写成《鹤冲天》,借着诗词发发牢骚。"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用知识分子的清高姿态来解读自己的境遇。结果不幸又偏偏被当朝皇帝宋仁宗听到了。朱批几字:"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

皇帝的话就是圣旨,这道圣旨彻底断了柳永东山再起的梦,只好"奉旨填词"去了。既然求不得一生功名,又没有经商的想法,一介书生能干什么呢?连当街拳脚卖艺的功夫也没有,等待他的只有穷困潦倒了。

柳永心里怨气冲天,可惜敢怒不敢言。幸亏他才华横溢,这就足够他吃得开了。

那时娱乐事业之发达,和很多朝代都不一样。它有自己的特色和超越其他时代的水平。对青楼女子来说,有才华的人给她们写词,做做宣传,炒作一下,既能提高市场关注度,也能增加点脂粉钱。当时有"评花榜"一事,也就是选哪个青楼女子在才品貌上最佳,类似选美。这种场合,如果有才子来几首佳句,那效果就不得了了,关注度必然飙升。

柳永一向扎根市井,所谓"凡有井水处,必能歌柳词"嘛!街头小巷、寻常巷陌无人不识柳永,其影响力堪称"巨星"。有他写的词来评论,哪怕只是蜻蜓点水的一句好评,青楼女子的身价就能倍增,随之而来的就是"出场费"的暴涨,以至很多女子都成了他的铁杆粉丝,争相要词。故有"耆卿居京华,暇日遍游妓馆。所至,妓者爱其词名,能移宫换羽,一经品题,声价十倍"之说。

的确,文人们的笔调是青楼女子最好的化妆品。

柳永笔下云集的青楼女子,秀香、英英、瑶卿、心娘、佳娘等都得到过柳永诗词的"临幸"--"秀香家住桃花径,算神仙才堪并","英英妙舞腰肢软,章台柳,昭阳燕","有美瑶卿能染翰,千里寄小诗长简","心娘自小能歌舞,举意动容皆济楚","佳娘捧板花钿簇,唱出新声群艳伏"。


汉语中最有魅力的词汇,最能形容女人美貌的词语,柳永都毫不吝惜地"赏赐"给了她们:娇态千变,万种风情;明眸闪闪,风姿绰约;香腮莹腻,体态轻盈;朱唇微启,星眼传神;笑语盈盈,倾国倾城

当时的才子不少,光顾青楼的也很多,偏偏柳永就这么受欢迎,"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成了当时青楼女子的真实呼声。

当然,这影响力的积聚也和柳永以超脱世俗的观点去看待这些沦落红尘的女子有很大关系。就凭这点,一下拉近了他和青楼女子的情感,也造就了开篇提到的,柳永虽穷困潦倒却几乎风光大葬的第二点原因。

柳永,仅凭婉约小词,就将世所唾弃的青楼女子形象带进了高雅的文学殿堂。从为文和文人两方面来讲,都是一种突破,是非一般的境界。他不像达官显贵,一夜春宵后,重整衣冠,站在道德的制高点,鄙视他们曾经玩弄过的青楼女子,一副假道德君子的模样。柳永是以平等的、同情的态度去对待这些女子的。他可以发现她们灵魂中可贵的东西,用饱含怜悯的诗词抚慰她们冰冷的灵魂。

青楼女子多是迫不得已而堕落,在这个职业里,她们看到了冷漠的人情和炎凉的世态。在金钱和肉体交易的背后,亲人以之为耻,路人不屑谈及,嫖客只贪一时之欢,内部姐妹还互相嫉妒倾轧;如遇贵人相扶,助其脱困,还常受老鸨敲竹杠或拆台。在对世界失去了期盼,对人性失去了希望时,柳永的举动给了她们巨大的惊喜。"举案齐眉","执子之手",实在是对她们最高的礼遇和最大的抬爱。

柳永比亲人还能体谅她们的苦处,她们找到了能倾诉衷肠的好伙伴。他的眼神抛弃了轻蔑,多了点理解,随时令人感到"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惆怅;他不是一般的嫖客,甚至可以从嫖客变成她们的好朋友。这些女子把他当成知己看待,甚至抛却了钱色的交易:在某种情况下,妓女和狎客的关系可完全排除经济的因素,而成为恋人、密友、知己。如此心心相印,不分你我,也才有后来的惺惺相惜与千金散尽。

于是,在繁华的京都里,在很多花街柳巷的深处,在被世俗人定为俗不可耐的秦楼楚馆里,柳永用自己的诗词镌刻下一段段美妙的故事。

这些曾经上不得台面的可怜女子们,摇身一变,在柳永的笔下深情款款起来,随三变的词宛转悠扬,流传至今。

阳春白雪的文人骚客与身为下贱的"残花败柳",借助高雅的文艺和低俗的青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并始终胶着下去。

并刀如水,谁未曾年少:周邦彦

不管苏轼、黄庭坚等如何"以诗如词",扩大词的意境和内容;总体上说,受制于词牌和字数的限制,宋词中还是言情类作品唱主角。所谓"诗如淑女,词如闺秀"说得也大抵是这个道理。

茫茫词海,结发夫妻之情、露水姻缘之爱,不乏脍炙人口的名篇名曲,当然也不缺庸俗的词句。淹没其中,若非构思精巧,语风峭拔,且意境奇美,恐怕难以流传。这其中,婉约派虽为言情高手,情切切、意绵绵,各种甘苦千姿百态,但场景之铺排与设计通常还是难以免俗。

好在也有例外之作,如周邦彦的《少年游》: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刀闪亮,盐晶莹。开篇起笔以"刀如水"、"盐胜雪"引入场景,纤纤素手破开一枚新橙。闪亮的刀光,手如柔荑,轻轻地拨开黄色的鲜橙,两个人的爱意与温情,就在果品打开后,满室盈香。"锦幄初温"可见是入夜情事,而烟香不断,意蕴撩人,且有红颜知己对坐吹笙,环境之温馨动情,羡煞旁人,不言自明。


上阕如同桂花烹茶,酿足了依偎与爱恋,久久不散的浓情如化不开的巧克力,孕育出下文的甜蜜。"低声问"三个字既有低声的妩媚,也有不愿破坏了雅兴的娇弱:城上三更,霜浓路滑,不如不要回去了吧!一副女子的娇羞,欲言又止,想留住情郎却不肯开口,却含蓄地表达外面冰天雪地一派寒冷,大有"天留人"之意。缠绵依偎之姿态,柔情似水之温暖,与外面的天寒地冻,实在是冰火两重天的对比。任是铁打的筋骨也一样化为绕指柔肠。

其情思之幽微、细腻,袅袅婷婷,令人不仅想到那首著名的现代诗,"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而词中的女子柔情似水,当真是一朵温柔的解语花,爱恋极深却无半点俗态,情意缠绵却恰到好处,正所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所以陈廷焯在《白雨斋诗话》中赞其为"本色佳作"。

当然,这首词能够流传下来,一是因为语意工新,对情致拿捏得很有分寸;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它所牵扯的关于宋徽宗、李师师和周邦彦的著名"三角恋"。

传说中的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天,周邦彦正在和李师师卿卿我我,你侬我侬,忽然探子来报,说宋徽宗莅临指导,请师师姑娘马上接驾。闻听此言,美成和师师都非常惶恐,不知如何是好,没办法,只好赶紧让周公子委屈一番,藏于床下。

徽宗贼头贼脑地进来,带来了一枚新鲜的橙子,于是和李师师开始温言软语地调笑。想那周郎趴在床下,心中必定五味杂陈,醋意横生。

后来宋徽宗碍于皇帝的面子终于走了,周邦彦爬起来写下了这首亘古名词《少年游》,记下了这酸酸甜甜的少年心事。

当然,也有王国维等词学家对这种说法始终持怀疑态度,并力争其必无。然而无论词作缘起何处,能够提供充沛的文学养分就足以下酒;至于野史逸闻,能够作为咀英嚼华的调料,被人津津乐道也是快意之事!

这首《少年游》的成功问世,充分见证了周邦彦的文学才能:词语婉丽、缜密,形成了典雅、浑厚的词风;虽为恋情词,却并无牵衣扯袖之造作,发展了柳永等人的慢词,对南宋姜夔、张炎等人的词风影响深远,被人尊为婉约派集大成者,或有称之为格律派的创始人。

赏周邦彦的词,古人今人同赞处大抵有两:一为感情沉着,引句式起伏变化,有抑扬顿挫之感;二是时空交错,回望前尘,需细细追寻。著名的《夜飞鹊》恰为词中一例:

河桥送人处,良夜何其?斜月远堕余辉。铜盘烛泪已流尽,霏霏凉露沾衣。相将散离会,探风前津鼓,树杪参旗。花骢会意,纵扬鞭、亦自行迟。

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何意重经前地,遗钿不见,斜径都迷。兔葵燕麦,向残阳、影与人齐。但徘徊班草,欷歔酹酒,极望天西。 

上阕由桥边、月夜、送别写起,铜盘烛泪,犹如杜牧所言,"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一份依依不舍之情,荡胸升起。薄露沾衣,已近天明,分别在即,马解人意,挥鞭时不忍离去。下阕写到"重经前地",才知前面是作者深深的回忆。

"遗钿不见,斜径都迷",似有"人面不知何处去"的感慨。总之物是人非,夕阳晚照,徘徊旧地,慨叹欷歔,望向西边,悲不自己。其中"兔葵燕麦,向残阳、影与人齐"三句,被梁启超誉为送别词中的双绝(另一绝为柳永之"杨柳岸、晓风残月")。全词怀旧的伤感虽隐忍不发,却于良月夜、斜晖处蔓延,"哀怨而浑雅"(陈廷焯语),为婉约词中的代表作。

世人常把周邦彦和柳永放在一处对比,认为柳永市井气息偏浓,而周邦彦却词风含蓄秀丽,善于铺排,且辞藻华美,韵律和谐。但实际上,柳永虽无周邦彦的齐整、缜密,却于格律之外任意挥洒,自有一份无法束缚的超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1

主题

817

回帖

6006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006
 楼主| 发表于 2023-2-22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周邦彦少年时落魄不羁,后在太学读书,神宗时献上《汴京赋》,仕途坦荡,因精通音律,后屡被提拔,为朝廷作乐。故浪子气息较少,宫廷感受颇浓,有很强的帮闲意味;虽比柳永工密典丽,却没有柳永在世俗,尤其是青楼女子中的威望高,民间粉丝的支持率也不敌柳兄。

生活有时候像一枚双面硬币,你选择了仕途坦荡,为官而歌,就必须也同时放弃世俗的支持率和"井水皆可歌"的影响力。这恐怕也是上天的公平。

历史也总是绵延有趣,词在宋代最为发达,而词学理论的建构却在清代才渐趋完善。

所以,有人把周邦彦和清代纳兰性德进行比较,因为纳兰实在也是集婉约派大成的另一人。词中较量,犹如酒中乾坤,未必一定拼个你死我活,点到即止,分出不同,选定坐标便可。

而纳兰词和周词的不同也似乎显而易见:周词以形式胜,而纳兰词以内容胜。读周邦彦的词,会很容易发现周兄擅于移步换景,到处都是他雕琢出的琉璃美景,犹如一座装修豪华的宫殿。而读纳兰词,"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随处充满了对人生况味的感慨。

换句话说,周邦彦以景胜,而容若以情长。这当然也与他们各自的身世相关。

纳兰生活在康熙年间,盛世繁华,一派歌舞升平,慷慨悲歌也是人生常态,贵族家世令其襟怀磊磊,情趣悠游,故而词中常见繁华落尽、真淳满地之感。而周邦彦所处的宋徽宗时期,一国之君居然溜出宫跑去嫖妓玩,可见国运已然破败。周兄食人俸禄,所作词曲必定要为朝廷歌功颂德,粉饰太平,日子恐怕也不甚好过,青楼自然成了他缓释精神压力的"桃花源"。

周邦彦卒于1121年,几年之后,北宋就灭亡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钥网 ( 滇ICP备2021005283号 )

GMT+8, 2024-3-29 16:38 , Processed in 0.123116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