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33|回复: 0

【联理文章】论楹联的“短”和“长”——对当前部分楹联的读后感(湖南 尹大平)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13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4627
发表于 2023-5-24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
​尹大平近照

   

    【作者简介】尹大平,1952生。湖南洞口县又兰镇石桥村人。退休。定住长沙市。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对联文化研究院研究员。



论楹联的“短”和“长”



——对当前部分楹联的读后感



文/尹大平



一、楹联之长短



    本不该我来议论,我只是楹联爱好者,常替人写几副不合律的联作,换几个散碎银子,自得其乐而已。2017年接触对联。在《对联》杂志的启发与帮扶下,试探着投了几回稿。被选发了几副短联和一篇《尹氏宗祠楹联赏析》文章。行了几回运,似乎对楹联有了“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的受益。



     接触对联后,兴趣越来越浓厚,便会主动去接触社会各领域形形色色的对联。久而久之,发现如今部分楹联越来越长(包括一些征联获奖联),有散文化趋向。一比中三至五个分句、字数超二十多的不少,有的快赶上孙翁的“五百里滇池”和钟秀才的“绝顶问月、危楼诘云”。把景物联写成散文、把挽联写成祭文、把题赠联写成传记的——生怕漏掉一点细节。



    我往来于城市与乡村,了解城市市民与乡村百姓对楹联的喜欢,不是长,而是短。过春节家家户户买楹联,贴楹联。而市埸上卖的楹联,几乎都是“发财发财发大财、登高登高步步高”一类的比较通俗的七字短联和十一字联。业内人士的精雅长联鲜有见到。究其原因,除了迎合现代人想升官发财的普遍心理外,确有节奏明快,念读上口,文字简短,一目了然,便于张贴等诸多优点。



    《辞海》对楹联的定义: 便于镌刻、在楹柱悬挂、门楣张贴、且合乎联律的对联。对楹柱的定义: 房屋厅堂前廊柱。百姓房屋的楹柱,自地面起,不超过四米;寺庙、祠堂、亭台、牌楼、舞榭、机关大院的楹柱,也就四米多。自地面除去一米(楹联不可能镌刻到地面),还有三米的有效空间。到底镌多少字合适?《红楼梦》大观园楹柱楹联:



天地启宏慈,赤子苍生同感戴;

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披恩荣。



    皇家园林,天下第一大观,其规模可想而知,却被二十几字开发出来。此联之拙大、之厚重、之容量,怕是诸多长联难以望其项背。



    再有,南京总统府有一副现代人撰写的楹联:



天命维新,大道重开尧舜日;

人心思变,江山复振汉唐风。



    几千年腥膻帝制的推翻,无限江山又回到汉民族所崇尚的尧天舜日、汉唐盛世。短短二十二字,不铺过程,只言结果,张力十足。又何须拉长?



    就楹联来说,字不在多,有容乃大。现在政府倡导开短会,讲真话,求实效。联界也可以跟一下此风: 写短联,实用联。把楹联从散文化的趋向中拽回到楹联的行列。使楹联不因长脱离实用、脱离市场、脱离百姓。



二、楹联的“梦”与“诗”



    现在是一个梦的时代。十四亿人十四亿梦。梦开花,梦结果,梦致富,梦兴家。联界当然成了梦界。联家跟风上,以梦入联,自然成了梦家。



    作为政府官员,对话筒喊: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号召大家追梦、奔梦、筑梦、圆梦,其铿锵之声会令听者身心为之一振,甚至刮目相看:此乃好官也。作为楹联作者,把毫无艺术可言的豪言壮语植入楹联,还美其名曰“传递正能量”,如此大喊大叫,听者观者会摇头咋舌: 此乃疯子也。



    跟风作梦有两种情况 :一是柄江郎之筆,拿腔作势,以为梦可穷通一切。每当词穷句窘,下筆以梦~诌几句梦呓之语,故作高深,让人莫明其妙。二是受梦潮影响,把梦当成时尚,有梦无梦都想跟梦扶摇一程。不该有梦,也硬塞一梦。如例:



湘韵绽奇葩,金线传神,狮虎同描双面锦;

绣乡承绝艺,匠心筑梦,花莺共占一枝春。



    这是一副上好的联作。读时确实令我眼前一亮,心中一颤。我还把下比尾结“花莺共占一枝春”题到我族尹氏宗祠的一副花鸟画上(此联刊《对联》2018第6期)。作者是题长沙市沙坪湘绣的。该联把千年湘绣绝艺的色彩、针法、技法、心法表现得淋漓尽致。将一副活灵活现的“狮虎同锦、花莺共春”的湘绣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立意新奇,运筆高雅,语言流畅,形象鲜明,让人如临其锦。这类联作,非大手筆莫能为也。



    几经品读之后,总觉得有一点让人心堵。下比腰句.“匠心筑梦”中的“筑梦”二字,似有锻锤欠佳之感,。湘绣集刺绣与绘画技艺于一体,堪称艺术的最高境界。此二字不仅无法表现湘绣绝艺之精妙匠心的特别、独到与出神入法,且落入了“梦”的俗套,影响了该联整体的艺术美感与对“匠心”的表达效果。须知湘绣绝艺千年传承,何时有梦?



     关于“诗”的遣词造句,实在太多。什么“春如诗、夏如诗、秋如诗、景如诗、花如诗”。还有“千张画、万首诗、一担诗、一篓诗、一壶诗”之类。更奇怪的还有“鸟题诗”。中国鸟太多,不知什么鸟什么時候什么场合能题什么样的诗。



    古人有“红叶题诗”,当然允许今人有“绿叶题诗”。于是被生化开去,也就有了“大雁在蓝天题诗、老牛在田垅里题诗、八戒在猪圈……题诗”。多了。这类充满了“诗情”与“画意”的语言入联,作者可能以为美甚。实则俗不可奈,苍白无味,充其量是联苑中的昨日黄花,何来艺术美感?楹联是文学中特殊的文学载体,描事咏物同样要有感而发,切忌空洞无物的“诗、画”作无病呻吟。其诗情画意是融合在字里行间,不是用外力加塞进去的。



三、楹联的“平”与“仄”



    楹联的平仄属联律的学术范围,较为复杂,很渐愧,我爱好楹联,根本就沒有系统读过《联律通则》。对楹联的几项基本技巧,感知皮毛;平仄运用,难说子丑寅卯。因为我初学写楹联时,不知有平仄。似乎文字、词语构筑楹联,不存在这个东西。



    说到楹联平仄,联界不少人士,都自觉不自觉地滑进了《诗律》中平仄的窠臼。我们有几个老人一起讨论楹联平仄時,大都对《红楼梦》中香菱跟林妹妹学诗时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往往津津乐道,真还乐此不疲。撰联时,无论短联长联,都依此法去套。套来套去,结果是“戴着脚镣手铐跳舞”,沉重不堪。



    先不说香菱听见说的“不论”与“分明”适不适合作楹联。其实林妹妹的一句话才是关健: “果真有了奇句,平仄虚实不对,也是使得的”。在林妹妹看耒,无论题诗作对,重要的是意境,是新奇,其他终是末事。作联時,联作者是否应该放松思想,少些规矩,以意领先;不以词性、平仄、虚实等“末事”害意。



    楹联是从律诗中承、转的对偶句脱胎出来的独立文体,和律诗在对仗,平仄运用方面有很多的共同点。但在形式和作用上,有很大的区别: 律诗有字数限制,楹联字数可多可少;律诗讲究词性、语法、虚实的对仗;楹联除了这些基本的要求外,还有单边自对、拆字、机巧、谐音、偏傍对等多种名堂。展现場所的区别就更大了。律诗用于朗诵、谱曲吟唱,讲究押韵。达到诵读时抑扬顿挫。展现在有限的舞榭、歌台、酒吧和较狭小的空间。楹联就不一样了,是供人们用眼睛在特定的大众场合如集会、景点、典庆等观赏的艺术。要达到赏心悦目,不仅要有内容的美,还要有和活动场所相匹配的形式美。



    说楹联是观赏艺术,我感同身受。在乡间替人作联时,一贴上门楣,围观者首先是品评字写得好不好;其次是词语对仗;再次是合不合时宜。至于平仄,从没有人议论(观赏楹联的人似乎沒有平仄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讲,楹联的形式应优于内容。因为形式是吸引人们品赏内容的前题条件。这个形式,就是要美观书写,行文流畅,通俗易懂;忌避用词生僻,悔涩聱牙。



    鉴于律诗和楹联的作用和使用场所的区别,我以为:  用香菱学诗时听见说的“一三五、二四六”的陈规老套来衡联,是值得商榷的。联者还是吃透彻林妹妹那句“果真有了奇句,平仄虚实不对,都是使得的”为好。(林妹妹说的可能是奇对妙句的从宽原则吧)。



    如此说来,楹联可以不要评仄?结论是: 要,一定要!平仄是楹联艺术的重要內容。两行字,如果没有对仗、机巧、平仄,就不能说是楹联艺术。就好比一根木头,摆在那里只能是木头。有巧匠在木头上镌刻花纹或龙凤、花鸟图案,这木头便不是木头了,是艺术。同理,平仄运用、对仗技巧,其他谐趣也是把两行字变成楹联艺术的花纹与图案。



    楹联是国粹。平仄是楹联艺术不可或缺的内容,要在弘扬国粹的前题下传承,在传承中创新与发展。无论何种事物,谢华启秀,革故鼎新,才有生命力,才是最重要的。抱残守缺,死守教条,于事无补;食古不化,皓首穷经,无路可宽。值得欣慰的是,现代汉语四声,最终要取代古代汉语四声,这是不争的事实。



    律诗有适合律诗的“律”,楹联应该有适合楹联的“律”。楹联不能和律诗合穿一条平仄的褲孑。为使国粹楹联有长足的发展,必须去掉联作者撰联时思想上、操作上的“脚镣手铐”,足也必须从律诗的褲筒里抽出来。楹联者要轻装上阵,还得自己解放自己。



2019年3月(不求认同,不必鞭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钥网 ( 滇ICP备2021005283号 )

GMT+8, 2024-5-18 17:33 , Processed in 0.102459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