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5|回复: 0

龙盘虎踞秀春联 ——甲辰南京城门春联赏析

[复制链接]

1395

主题

153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2389
发表于 2024-1-24 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
龙盘虎踞秀春联

——甲辰南京城门春联赏析



徐玉基 上海







      1月21日,2024年“城门挂春联南京开门红”挂联仪式在南京中华门举行。第九季城门春联掀起盖头,精彩亮相,让人耳目一新。我有幸应邀参与仪式,目睹壮观场面,甚感震撼。

      本季征联来稿一万余副,千中选一的十三副作品,经千滤百淘,那是好中选优,优中选精,都是上乘之作。在此对13副作品作一赏析。









一等奖解放门春联 作者陆志清

解题答卷,笔底涌初心,喜答全新中国式;

放棹扬帆,龙头驭巨浪,高扬万里大潮声。



起句巧妙而不露痕迹地嵌入了“解放”二字,切中解放门。上联以答卷为主线,下联以扬帆为主线,各有所指而融为一体。答卷是找出一条中国式的发展道路,扬帆是向着伟大复兴目标前进。这副联有三个分句,是承接关系又是递进关系,层层深入,步步登高,将联意推向高潮。上联落在“答”上,意气风发;下联落在“扬”上,激情无限。由此回到联首的“解放”,已超越初始的概念,扩展为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由此展望甲辰龙年,给人以美好期待,联作精气神完足。



一等奖玄武门春联 作者谢丹

新燕翩跹,裁春色两行,高悬玄武;

巨龙腾跃,载东风万里,直上青云。



       起首“新燕翩跹”,直击迎春主题,二分句春色两行,既指自然,也指春联。结句“高悬”似见燕子衔了春联,飞往玄武门悬挂。此联整嵌了“玄武”二字,玄武既是城门名,但可追溯到大禹之父鲧(传说鲧又名玄冥,玄武),由此解读时不可拘泥于一座城门,那是对几千年的中华民族的礼赞。下联“巨龙腾跃”切入龙年,后二句很有气势,寓意祖国在新的一年振起腾飞。上下联由远到近,由小到大,由低到高,到结句又从近及远,层次分明,逻辑严密,全联画面感极强,动感十足,写出了甲辰新年的蓬勃朝气。



二等奖集庆门春联 作者王海兵

满城烟火人家,霁月光风,龙盘九万九千福;

是处莺歌世界,嫣红姹紫,花酿二零二四春。



      这副联以语言活泼清新见长,用的是通俗词汇,营造出的画面却意味深长。特别是两个结句,切龙年,切祝福,切美好,切迎春。“花酿二零二四春”一句,曾被媒体引用作标题,可见其惊艳。写出六朝古都之繁华、写出人民大众的期待,构思奇妙,语流欢畅,如此见心见性的作品,自然受到人们的喜爱。



二等奖中山门春联 作者刘葆华

燃情中国梦,天下归心,亿民共铸千秋业;

放眼地球村,人间博爱,四海同分一样春。



      中山门邻近中山陵,融入中山陵和孙中山先生元素,成为创作此门春联的构思要点。果然,作者刘葆华先生将孙中山“天下为公”“博爱”思想,与中华复兴和世界和平的伟大梦想交织成联,写出了大气磅礴的龙年气概。作者以雄健笔势,登高望远,凝视华夏,放眼天下,写出了中山门的特质,也写出了甲辰年的期盼。作者锻词炼句工夫炉火纯青,上起的“燃情”,腰节的“归心”,下起的“放眼”,结句的“同分”,这些词都十分亮眼,又恰到好处地演绎了主题。由中国而至世界,由归心而至博爱,由千秋而至一样,这个甲辰龙年春节,因与世界分享而格外精彩。



二等奖中华门春联 作者唐永华

梦逐中华,宝聚祥门,五千年龙气蒸蒸上;

莺歌大地,燕裁福字,九万里春雷滚滚来。



      起句既点明主题,又语意双关,是城门又是我们伟大祖国,因而给人以温馨、热烈之感。中华门原名聚宝门,二分句溯及历史,又有吉祥寓意,可谓锦上添花。此联最精彩的当属两个结句,“五千年龙气蒸蒸上”“九万里春雷滚滚来”,气魄宏大,情深意长。一个“上”字,写出了祖国踔厉奋发的美好现实;一个“来”字,写出了春光万里的锦绣前程。由中华门而及五千年、九万里,以时空二维写出祖国春天的辉煌灿烂,给人以自信、自励和自傲。



二等奖挹江门春联 作者苏俊

拉起大江潮,风饱千帆,势若奔腾天马出;

放开中国嗓,春融一曲,声如磅礴水龙吟。

      作者以江为载体,演绎挹江门内涵,非常成功。起句不凡,大江潮亦是时代潮,千帆竞发,浩浩荡荡,势若奔马,不可阻挡。下联画风一转,“放开中国嗓”亦是出新的好句,唱的是迎春的好曲,奋进的欢歌,给人以欢乐融融,信心满满之感。结句更是出彩,“声如磅礴水龙吟”,巧妙地嵌入龙字,寓意龙年。《水龙吟》是词牌名,原名《龙吟曲》《龙吟歌》《龙吟声》,用在此处,不但平添了春联的文采,而且寓意中华民族发出的最强音。由此升华联意,使全联达到情感的高潮。



二等奖标营门春联  作者袁振东

新月霁、湖又吟龙,六百年城烟柳直;

福门开、车如流水,二三里谷雪梅芳。

      标营门以在南京标营附近而得名,标营原是军事单位,但作者另辟蹊径,昔日营垒成福门。标营门附近有风光秀丽的月牙湖,此联以此为元素,次第展开,溯古开今。龙、福寓意美好,前二分句作缘起和铺垫,亮点在两个结句,六百年实写此城墙历史,虚写南京城的悠久历史,二三里实写城墙风光,虚写放眼满目春光。一个“又”字,写活了南京厚重历史开新程,一个“如”字,比喻了繁华都市今胜昔。此联充满诗情画意,令人赏心悦目。这次参与挂联仪式,幸遇袁振东老师,了解到他是军人出身,家就住在标营门附近,写作此联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再加上深厚的文化底蕴,联作别有风味。



三等奖清凉门春联 作者贺正明

喜有清凉,雪舞梅欢真境界;

频添锦绣,人勤春早大文章。

      清凉门因在清凉山附近而得名,听其名而有清凉世界之感受。虽值新春,因有梅花欢喜漫天雪,而给人以心往神追之感。作者正是从这一点出发,忽发奇想,给清凉以新解。上联清凉转换为下联的锦绣,显其自然。她在丛中笑,将迎来百花吐艳,万紫千红。“真境界”赞美其气质,“大文章”赞美其韬略。一座清凉门,相连中华梦,格局之大,令人赞赏。



三等奖太平门春联  作者王世明

赏姹紫嫣红,万物争春,百姓欣迎天地福;

看龙盘虎踞,九州趁势,一帆直挂太平风。

      太平门是明十三座城门之一,因是大明龙脉所在,又连接紫金山与玄武湖,地势险要,因此取了个吉祥名字。作者围绕“太平”作文章,写出了龙年新春一派祥和、欢乐景象。上联描景,大自然欣欣向荣,老百姓欢天喜地,“春”“福”二字点迎新主题。下联造势,以南京形胜,拓展为九州腾飞,复兴伟业“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诗句)。由景生情,由情蓄势,由势兴业,联句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十分壮观。特别是末句“一帆直挂太平风”,构思巧妙,清新隽永,不落俗套。



三等奖神策门春联  作者叶红萍

剪画于春,圆梦万家飞玉燕;

惠民为策,点睛一笔起神龙。

      作者发奇思妙想,将“神策”二字作新解,合乎字义且赋予新意,让人耳目一新。乘腾龙势,谋惠民策,正是新时代奋斗的必由之路。联作借助“玉燕”“神龙”两个意象,生动地写出了迎春的律动和幸福的憧憬。春来好圆梦,乘龙须点睛,上下联共同描绘了绚丽的春景图。作者善于用富于情感的动词,使全联鲜活而灵动。



三等奖汉西门春联  作者王军

锁钥控西门,千秋虎踞;

光华辉北斗,万里龙腾。

      汉西门原名石城门,亦为石头城锁钥,故此联开宗明义,以汉西门形胜入笔,追溯千年历史,这里曾金戈铁马,也曾为石头城增色。往事越千年,换了人间,如今城郭属人民,南京和全国一样,天翻地覆慨而慷,故下联笔锋一转,从历史转为现实。北斗借喻党的领导,创造了一个崭新的城市,辉煌了一个新的时代。结句“万里龙腾”,正是现实的真实写照,亦是龙年新春的美好期盼。



三等奖武定门春联  作者黄清平

文能济世,武可定邦,英才竞起龙盘地;

水若调弦,山如披锦,丽象宏开虎踞城。

      作者借助于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历史上曾产生了一代又一代安邦定国英才的史实,和当今人才辈出的局面,赋予武定门以特定内涵。上联写人,下联写景,山水与人文是一个城市发展的亮点,山水为人才发展提供了用武之地,人才为山水靓丽作出了伟大贡献。南京本是龙盘虎踞之地,在新时代,人民改天换地,山更青,水更绿,有如调弦和披锦,结句的“丽象宏开”,是为浓墨重彩一笔,写出了当今南京的新气象。



三等奖仪凤门春联  作者郑有香

梦追日月,醒抱风云,福至笑看龙起舞;

万缕春光,千重瑞气,门开不负凤来仪。

      仪凤门是个很有文化底蕴的城门名,取有凤来仪之意,此地有龙凤呈祥之形胜。作者将此联写得轻松自然,演绎成龙凤呈祥之气象。上联梦追日月、醒抱风云,气度不凡。下联万缕春光、千重瑞气,铺陈有致。最精彩当属两个结句,笑看,流淌着幸福;不负,充满了自信。传说中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被视为民族的象征;有凤来仪,古时认为是吉祥的征兆。作者营造了日月、风云、春光、瑞气等一系列意象,犹如坐地巡天,遨游八极,又回到仪凤门自身,“门开不负凤来仪”,直接点题,大有龙年气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钥网 ( 滇ICP备2021005283号 )

GMT+8, 2024-5-19 17:16 , Processed in 0.099932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