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82|回复: 7

【诗词理论选读】(43) 阿芸:如水居絮言

[复制链接]

579

主题

1400

回帖

8000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000
QQ
发表于 2022-12-12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
如水居絮言 /  阿芸

【1】
凡文学作品皆有题,诗词(以下简称“诗”或“词”)求精炼,命题尤需明确。诗作内容当紧扣诗题,或表述、或旁举、或暗合、或引伸、或抒怀、或寄情,终不离题,乃合诗词法度。

【2】
诗题如网之纲绳,将目串起,纲一举而万目张。又如栋宇之支柱,无支撑则大厦倾。又如串珠之丝绳,珠经串而循环。诗题乃诗之提挈,意贯始终。

【3】
诗题乃诗词内容之窗户,据此能窥视作品大概,故有“题目”之称。句子乃题目之发挥,故作品均先有题而后阐发。题目于诗,犹如港口码头,巨轮舟楫均向其靠泊。旧剧目《梁祝之十八相送》有唱词云:“只有撑船来就墈,哪有移墈去就船”(某些方言称码头之步级为“墈”),作诗填词命题当亦如是。

【4】
作品离题则无解,无题则费解。
离题如无墈可泊之舟,不知飘落何方。
无题则惹争议、费猜疑,如李义山之无题诗至今尚无确解。
然无题者不乏佳作,盖非无题,实隐题而已。涵于胸而隐于文,“无题”即题也。唯离题者必属败笔。故命题当审慎,张目先举纲。

【5】
命题精确、立意高远、演绎精妙,诗之最高要求也。李太白《静夜思》当之无愧,四句二十字,由首至尾,无不切题;每句每词,无不由题所引发。其间起、承、转、合皆有法度,进退自如而无丝毫雕琢痕迹,正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自得之。试看其题,能添一字乎?其语能缺一字乎?唯其不能,方知命题立意之妙。如水居主人儿时曾戏损之,得十二字云:“床前月,疑是霜。望明月,思故乡。”竹扎之架子耳,其形虽见而尚未装饰成灯。唯太白二十字方成璀璨银灯,诗仙之演绎,何其妙哉!

【6】
诗海词林之中,命题、立意多有雷同者。然雷同者之间可合而分,犹如分道扬镳;可分而合,犹如殊途同归。
如同题《咏梅》,陆务观云:“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寓其孤芳自赏、坚韧自信却又寂寞无奈之复杂心态。
毛泽东云:“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则显其豁达大度、铁骨铮铮、甘作无私奉献之崇高品质。
两者题目虽同,而立意大相径庭,此所谓合而分者也。直如李端叔云:“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
王少白《闺怨》云:“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李太白《静夜思》云:“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君虞《洛桥》云:“那堪风景好,独上洛阳桥”,又《江南曲》云:“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题虽异而意境皆同,此所谓分而合者也,正如白香山所云:“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

【7】
题目,有寥寥一两字,有成段成篇,然皆提纲挈领者。故遣词用语当审慎,不可等闲视之。如有误,则如战伐之先折头阵,锐气失矣!
见有诗题云《纪念屈原参加某某诗词学会雅集》,怪哉!屈原乃二千多年前古人,何能参加现代组织之雅集?又如何纪念之?实则乃《参加某某诗词学会纪念屈原雅集》是也。或曰:《参加某某诗词学会雅集纪念屈原》亦可,唯原题欠稳妥。何哉?盖词语组合(或曰语法结构)欠准确便使句意模糊,语法模棱两可便易生歧义。

【8】
诗友《春日早晨登莲峰山》诗云:“习习东风暖,平芜野草荣。山花枝上笑,小鸟树间鸣。名禄归休淡,钱财老去轻。清晨人早起,春意漫江城”。
写景述怀,诗作甚佳,然诗中景语普遍可用,无莲峰山特点,可谓放之诸山而皆可。
又,题曰“登”,篇中该有“登”之意在方合法度。而篇中所述漫步山前皆可见,无须“登”也,亦未见何句寓“登”。如此谓之演绎有误,亦即常语之“不切题”者。

【9】
诗友有《听蝉鸣》诗云:“又是蝉鸣雀噪时,丛台花径草离离。秾桃艳李经风雨,绿叶成阴子实稀”。
按题目演绎切“听”字,篇意该由“耳闻”而引发、敷演方合题意。然是诗除首句为陈述外,其余三句所咏皆为“目睹”,更与“蝉鸣”无关,文不对题也。唯诗句尚佳,惜哉!试以《春暮》或《初夏》题之,几可起死回生,然已非原作本意,反成“移墈就船”矣!

【10】
每见为诗为词者动辄题曰:“感怀”、“抒怀”,不知此题殊不易为,稍一不慎,或失题之本意,或易为泛泛之言,或成标语口号者也。
感怀者,乃心中有所触动,用于诗题,意谓怀中有感触而作。托此咏彼,借意起兴,瞻前顾后,言寓心思,乃合感怀诗法度。若以景物堆叠如流水账,胸臆却无所寓,则何“感怀”之有哉!
抒怀者,表达情怀也。用于诗题,则为以诗述怀,直抒胸臆,不吐不快。实与感怀相似,然较之率直主动耳。
故“感怀、抒怀”之为题者,演绎宜得其中要义,方无误于题也。

【11】
洪迈《容斋笔记》“和诗当和意”条下有云:
古人酬和诗,必答其来意,非若今人为次韵所局也。以《文选》所编何劭、张华、卢谌、刘琨、二陆、三谢诸人赠答,可知已。唐人尤多,不可具载。姑取杜集数篇,略纪于此。
高适寄杜公云:“愧尔东西南北人。”杜则云:“东西南北更堪论。”
高又有诗云:“草《玄》今已毕,此外更何言?”杜则云:“草《玄》吾岂敢,赋或似相如。”
严武寄杜云:“兴发会能驰骏马,终须重到使君滩。”杜则云:“枉沐旌麾出城府,草茅无径欲教锄。”
杜公寄严诗云:“何路出巴山”,“重岸细菊班,遥知簇鞍马,回首白云间。”严答云:“卧向巴山落月时”,“篱外黄花菊对谁,跂马望君非一度。”
杜送韦迢云:“洞庭无过雁,书疏莫相忘。”迢云:“相忆无南雁,何时有报章?”杜又云:“虽无南去雁,看取北来鱼。”
郭爱寄杜云:“春兴不知凡几首?”杜答云:“药裹关心诗总废。”
皆如钟磬在簴,叩之则应,往来反复,于是乎有余味矣。
【阿芸按】洪迈此说自有其道理,有和则必有唱,先有唱而和后而应之,这种演示形式,在舜尧时代已经有所体现。细审其源应是来自民歌的“对歌”,一唱一应,皆不离本题主旨。
【12】
      唱和,古指歌唱形式。和者,和声也,犹如现代之伴唱(或兼领唱二重唱等形式,待考),此唱彼和,或彼唱众和,互相呼应焉。
    《尚书大传》载云:“舜将禅禹,於是俊乂百工,相和而歌《卿云》,帝倡之,曰:‘卿云烂兮’。
     八伯咸进,稽首而和:‘明明上天’。
     帝乃载歌曰:‘日月有常’。”按,先发声者为倡,“倡之”,即领唱也。此实与后世诗词唱和之形式有异,盖《卿云歌》云:“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八伯和歌云:“明明上天,烂然星陈,日月光华,弘于一人。”帝载歌曰:“日月有常,星辰有行。四时从经,万姓允诚。于予论乐,配天之灵。迁于贤善,莫不咸听。鼚乎鼓之,轩乎舞之。菁华已竭,褰裳去之。”皆不同韵也。
(注:“载歌”即“再歌”)

【13】
以诗文相赠答,谓之“唱酬”。“唱”者,歌吟也,或见赠见寄见示,有彼唱而有此酬。“酬”者,作回答、道谢用。“酬”字于诗题,唐人多用之。

【14】
《容斋随笔》卷十六之“和诗当和意”篇云:“古人酬和诗,必答其裔,非若今人为次韵所局也。”其后列举杜工部和意不和韵之诗句十数则为例,评云:“皆如钟磬在鐻,扣之即应。往来反复,于是乎有余味矣!”是则是矣,然亦不可泥于一也。沧海桑田,事物皆可易,何况区区一唱和形式乎?譬如唐之大家,以诗意和者,元、白多用之。究以韵和之始作俑者,乃北魏东海王子雍夫妇也。取法不同,乃春兰秋桂,各有所好耳。

【15】
诗词相唱酬而曰和韵者,即照原篇之韵而咏者也。和韵常见方式有四:步、用、依、叠是也。
韵字同而前后次第亦相同者曰“步韵”,亦即“次韵”,取其“亦步亦趋”之意。
韵字同而前后次第不同者曰“用韵”。
“依韵”则所用同一韵部便可。
“叠韵”多用于自唱自和连续次韵,有一二叠者,亦有多至数十叠,此作茧自缚者也(此叠韵概念与“双声叠韵”有别)。
另外尚有分韵、限韵、追和诸款,不论何款自当于题目中点明,然并无并列于一题之理,盖其各譬各法也。
略观唐以至清之唱和诗,每题曰:“和……”、“次……”、“酬……”、“酬……见寄(赠)”;回应诗题曰“奉和……”等等,的是简练精确。
观今网络所载,有唱和诗题作“次韵奉和……原玉”、“步韵奉和……”、“步……和……原韵”、“次……步……原韵”、“酬……见寄原韵”、“步韵酬……”等,已失之重复累赘矣!俗话之“越搞越复杂”者也。

【16】
《尚书·尧典》曰:“诗言志”。《毛诗序》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
志之于心者,情也,意也,故当先有情然后有言。此情,有若为诗之立意也,意先立而后为诗。

【17】
诗为矢,立意为的。
《左传》云:“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同理,的之不存,矢将何致?有的放矢,其义在焉。
若为诗而诗,或滥竽充数,或泛泛空言,或勉强命就,或闭门造车,则其言能有情乎?意无所属,诗何能为?

【18】
任何诗作,皆寄情托意。故陆士衡《文赋》云:“诗缘情而绮靡”。刘融斋《艺概》中云:“诗之言持,莫先于内持其志,而外持风化从之。”
    “先于内持其志”,先有立意也,亦即寄情托意之谓。然所立之意因人而异,“诗缘情而绮靡”,其间如情感之强弱、寄托之远近、含意之深浅、品格之高低、气质之清浊、境界之有无,皆可左右诗作评价。

【19】
内容相近、艺术手法相似而水平相若之作品,表面相较难分伯仲,如崔颢《题黄鹤楼》与李白《登凤凰台》。
古来诗评家多抑《凤凰》而扬《黄鹤》,误矣!如颔联,崔云:“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叹时光之流逝耳;李云:“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感时光流逝之余,有尘世沧桑之叹,且预为结句张目。至末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怀乡耳;“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忧国之心在焉。彼怀乡此忧国,立意一比,胸襟立判。至于鲁迅《剥黄鹤楼诗》末联云:“日薄榆关何处抗?烟花场上没人惊”,除忧国之外,更对当时只知享乐而置国家安危于不顾之统治集团进行无情鞭挞,则比《凤凰》又深一层矣!(句中“日”指侵华日寇,“薄”取“逼近”义,“抗”即抗日。)
沈石田亦有《登黄鹤楼》诗:“昔闻崔颢题诗处,今日始登黄鹤楼。黄鹤已随人去远,楚江依旧水东流。照人惟有古今月,极目深悲天地秋。借问回仙旧时笛,不知吹破几番愁。”水天寥廓,虚空溟蒙,教人无着手处,此立意又是另一境界也。

【20】
宋宫室王昭仪清蕙被金人掳往燕京,途中题驿壁《满江红》结句云:“若嫦娥于我肯相容,从圆缺。”文文山读至此,曰:“夫人此欠商量矣。”遂拟一阕代之。盖有关贞操气节,未可含糊,王昭仪此言欠考虑,忍辱偷生之情溢于言表矣!文文山《代王昭仪》有句云:“算妾身不愿似天家,金瓯缺”;又《和王夫人满江红韵》云:“事态便如翻覆雨,妾声元是分明月。”此中差别,缘于身份品格学识诸多不同,未可强求也。朱晦庵《诗集传序》云:“诗者,人心之感物而形于言之馀也。心之所感有邪正,故言之所形有是非”,可相佐证。

【21】
宋徽、钦二帝蒙尘,被掳北行,露宿闻金兵笛吹《梅花落》。徽宗因之吟《眼儿媚》云:“玉京曾忆旧繁华,万里帝王家。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篇中极尽繁华描述,于徒叹奈何之中存无限依恋。钦宗和云:“宸传四百旧京华,仁考自名家。一旦奸邪,倾天坼地,忍听操琶。如今塞外多离索,迤逦远胡沙。家邦万里,伶仃父子,向晓霜花。”意谓外邪入侵,又谓奸邪误国,至国破家亡也。
于治国而言,父子皆无能之君;于为诗而言,皆填词高手。然于《眼儿媚》而言,则儿胜父多矣!盖尚省得思索亡国根由之故也。为诗为词,当可由立意而知人格。

【22】
以现代文语、俗言口语入诗者,其间亦偶见佳作,惜多有欠斟酌者。如拉标语、扯口号,顺序排列,分类拼凑;组织政治术语,收拾报刊单词,努力堆砌,卒成篇章。然终是眼高手低,了无诗味,实乃押韵之短文耳。梅圣俞《金针诗格》云:“诗有内外意,内意欲尽其理,外意欲尽其象,内外意含蓄,方入诗格”。然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9

主题

1400

回帖

8000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000
QQ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3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水居絮言 /  阿芸
【23】
意既立,演绎又有深浅之别。比如,同借夕阳为喻,“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落寞也,忧绪也;“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情”,情理也,欢怀也;“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自信也,伏枥之志也;“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甘作无私奉献、换取蓬勃生机之高尚情怀也。真乃一联比一联深,一联较一联远。此中关节,颇堪咀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9

主题

1400

回帖

8000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000
QQ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4 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水居絮言 /  阿芸

【24】
诗言志。志者,立意也;言者,演绎也。演绎之目的在于言志,使剖志者志有所述,表意者意有所致,寄情者情有所寓。唯演绎务求声情并茂、韵律调和、外蕴内涵、言词精干,其有机组合即是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9

主题

1400

回帖

8000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000
QQ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6 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水居絮言 /  阿芸

【25】
吴乔《围炉诗话》有云:“人于顺逆境遇所动情思,皆是诗材”。
诗,源于劳作,源于生活。个中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荣辱浮沉,有情意在焉。善诗者善于捕捉情感,提炼主题,驰骋想象,精心演绎,令情感、想象、现实融会贯通,则佳作成矣!

【26】
孟东野屡试不第。其始,怨颇深,有句云:“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褊狭也;《下第》诗云:“弃置复弃置,情如刀剑伤”,怨也;《再下第》云:“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伤悲也。待一登进士第,便有《登第》诗云:“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得意忘形之状跃然纸上。有云:“郊寒岛瘦”,然东野此联何尝“寒”,简直是“过热”矣!其前后不同若此。袁宏道《叙小修诗》云:“情随境变,字逐情生”,信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9

主题

1400

回帖

8000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000
QQ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8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水居絮言 /  阿芸

【27】
东野不第诗数章,尽露褊、怨、伤之意。而高蟾《下第》诗云:“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则襟怀坦诚,无所怨慕;进退得失,等闲视之。两人立意相较,优劣孰是自不言而喻。《唐书·孟郊传》谓东野任溧阳县尉,每闲憩水旁,徘徊赋诗,而曹务多废。按,曹务者,公务也。为职官而不操持公务,即为失职。为官而长期失职,复置百姓于何地?故东野佳句虽多,然不务正业,公务废弛,未免招后人非议。如唐宋遗史评其《登第》云:“一日之间,花皆看尽。进退得失,盖亦常事,而东野器宇不宏,至于如此,何其鄙邪!”
由此观之,孟郊之仕途失意,困顿终生,自在情理中。记及刘熙载“诗品出于人品”一语,合当供为诗者置之座右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9

主题

1400

回帖

8000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000
QQ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8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水居絮言 /  阿芸

【28】
有云“笔随心正,墨以德传”,意谓为艺须以修身立德为先,缺德则艺亡矣!由古到今,有艺精而不传、唯留恶名者,何哉?有才无德是也。
如秦桧,颇善书诗而墨不传。如蔡京,书法自成一家而遭世人唾弃,词作中规中矩而后世鲜有提及,其流放途中之《西江月》云:“八十一年住世,四千里外无家。如今流落向天涯,梦到瑶池阙下。玉殿五回命相,彤庭几度宣麻。止因贪恋此繁华,便有如今事也。”临知悔恨已是穷途末路矣。现代如汪精卫,工书诗,素有才子之称,其《被逮口占》之“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是壮语。
如上述者辈,善书、工诗而笔墨鲜传,却以骂名流传于世。思此辈身居要职,然非卖国则误国,尚欲国人赞好耶?可以为鉴。而善诗者亦须善立德修身,方可无愧于诗作,无愧于人生,无愧于社会,无愧于时代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9

主题

1400

回帖

8000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000
QQ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1 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29】
“诗可数年不作,不可一作不真。”此清人刘融斋语也,意谓作诗宁精勿滥,诗缘情而发,无此情无诗思则未可强赋。真,乃情真意真之真。有情而发,其意自真,所寓托之景物亦真,即所谓触景生情者也。穿凿杜撰,能有情乎?
曾季貍《艇斋诗话》录苏东坡论作诗语云:“喜对景能赋,必有是景,然后有是句,若无是景而作,即谓之‘脱空诗’,不足贵也。”吾辈作诗不可不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9

主题

1400

回帖

8000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000
QQ
 楼主| 发表于 2023-1-5 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水居絮言 /  阿芸

【30】
本邑编诗词选本,录晚清邑人刘小衡《余购廿四史而短于费闺人以金钏足之喜而有赠》诗:“意气本非巾帼派,爱书竟脱臂金沽。他时姊妹夸钗钏,谁识君家有史图。”
篇中“爱书竟脱臂金沽”句,似脱胎于元微之“泥他沽酒拔金钗”一语。
刘夫人郑氏答诗云:“家有图书我不贫,琼瑶金翠岂堪珍。君家名列儒林传,好记当年买史人。”
夫妻酬唱,因事而起,事真、情真、义真,宁不感人乎!
【31】
太白望庐山瀑布诗云:“飞流直下三千尺”,秋浦歌云:“白发三千丈”。疑者或曰:“白发岂有三千丈哉!然则瀑布尚不及白发之长耶?”非也,各适其适耳。“缘愁似个长”,白发因愁而生,愁绪长则白发亦长,合乎逻辑推理。辛词云:“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乃反向推理,两例皆不失其真。
然则何谓之假?鲁迅有说甚的,其《漫谈“漫画”》文中云:“‘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但燕山究竟有雪花,就含着一点诚实在里面,使我们立刻知道燕山原来有这么冷。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就变成笑话了。”
鲁迅此语大意为:燕山雪花大如席,真喻也,因燕山确有雪。谓广州雪花大如席者,假也,广州气候本无雪。其义甚明。
【32】
李长吉《杨生青花紫石砚歌》句云:“端溪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并非杜撰。石工如神,神居天上,故石工踏天即如凡人之履地,理所当然。地上紫砚岩,于天上为紫云,借代也,乃以地为天,全是有根据之想象与夸张,喻有所据,故其非假。
【33】
李长吉《雁门太守行》云:“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黑云压城、摧城,恁般浓重,然却有白日同现,实有违常理,颇费猜疑。王荆公云:“是儿不相副,方黑云如此,安得耀日之甲光也?”即此疑也。
然若通篇视之,则可领会长吉自有长吉之理在。全篇如下:“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黑云压城,喻对方兵临城下,来势汹汹。甲光、金鳞,喻己方将士之盔甲、兵器。向日之“日”,乃天子即君王,向者,心之所向也。黄金台乃燕昭王所筑,相传曾置黄金于台上招揽人才。长吉诗中用此典,乃表将士报效朝廷之忠义心。尾联当与首联呼应,关节在“报君意、为君死”与“甲光向日”对应,其用义更明。这般理解,即可知“黑云压城”与“甲光向日”同用之理据。
【34】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有句云:“长安回望绣成堆”。谓其违理者云长安至骊山近30里,凭目力岂能见“绣成堆”?非也,杜牧经临潼赴长安,途中骊山景物是所目睹,骊山两旁乃东绣岭、西绣岭,皆满岭花卉。如此,“绣成堆”即实有所据,杜牧所以作此语。正如其《江南春》之“千里莺啼绿映红”,杨升庵诘云:“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殊不知此乃写意境,所经历之回想,并非凭空捏造,江南春景的确如此。绝句又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遁斋闲览》评云:“明皇常以十月幸骊山,至春即还宫,是未尝六月在骊山也。然荔枝盛暑方熟。词意虽是而失事实。”所举虽确,然未可断言杜牧此诗违理。明皇幸骊山,真事也。驰骑贡荔,亦真事也。两事合咏,乃各有其事而非失真,按现代所云即“优化组合,增强艺术效果”。诗中如此用事,讥时讽事也。
【35】
欧阳永叔《六一诗话》有云:“诗人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语病也。如‘袖中谏草朝天去,头上宫花侍宴归',诚为佳句矣,但进谏必以章疏,无直用稿草之理。”此言乃谓诗句是否符事理也。章疏乃呈奉帝览之言事奏章,规格尺寸皆须中式,字迹必当清晰、规范,丝毫不容草率。谏草即谏书之草稿,若用草稿直呈,于理于规皆不合,岂不惧皇上降罪耶?纵使急奏而用章草,亦有章草规范,正如永叔所言“无直用稿草之理”。欧阳永叔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自然深知此中干系。
【36】
某君曾示所作七律相询,诗咏某佛寺环境之清幽,尾联上句云:“晨钟暮鼓青山动”。按佛门乃清静地,平日钟鼓之声本属轻缓柔和。可眼前钟鼓一鸣,青山亦随声而动,如此环境,能清静否?此寺之钟声鼓声恁般厉害?于事理而言,恐有未合。或曰句中乃感觉意象而非实景,如此亦与所咏目标之氛围不相副。为之以“应”易“动”,或可以字为境用而使文从意顺:“晨钟暮鼓青山应”。
【37】
暇日相约联袂赴海上庄园十里莲池赏荷,诗友有句云:“陌上寻钗君莫笑,轻尘飞逐七香车”。然当日并未见横钗之妇,且是处荷塘阡陌宽不及二尺,焉能走车?况时正蒙雨,已是“雨湿红尘飞不起”矣,更何处寻“七香车”?所言皆杜撰也,故是时读是诗便觉扭捏。元人杨载《诗法家数》云:“诗不可凿空强作,待境生自工。”棒喝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钥网 ( 滇ICP备2021005283号 )

GMT+8, 2024-4-20 10:04 , Processed in 0.113591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