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61|回复: 0

又举离觞辞旧雨——2015中国联坛逝去的先生们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13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0249
发表于 2023-1-5 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
https://mp.weixin.qq.com/s/rMYNdyv3skmYZsKd7vYUvw



又举离觞辞旧雨



——2015中国联坛逝去的先生们




年终回顾,有喜便有忧。

每年岁末,最不忍盘点的,就是一年之中,圈子里逝去的朋友们。看到一个个黯去的姓名,总有一种旧雨凋零的感觉。

“旧雨”是唐代传下的典故,专门代指老朋友。

近代诗人夏曾佑有诗曰:“又举离觞辞旧雨,为思身世怯登楼”。回顾2015年中国联坛逝去的先生们,此诗恰作碑铭。

2015年的碑刻上,应是下面一个个光耀而永垂的名字——





夏茹冰


联界职务:中国楹联学会顾问、中国楹联报原总编



逝世时间:2015年4月19日



图片

夏茹冰先生追悼会



4月19日,安徽蒙城春意正浓,噩耗突然降临。中国楹联学会顾问、中国楹联报原总编夏茹冰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当日20时去世。这是2015年,中国联坛逝去的第一位重量级人物。夏先生身前系中国楹联学会第四届副会长,曾荣获首届中国楹联“梁章钜”奖,被授予第一届“全国联坛十杰”称号。

夏先生1934年11月出生于安徽利辛。历任县政府秘书、区团委书记、公社社长、县文化馆长、剧团团长、文联主席等职。喜爱楹联艺术,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毅然受命,在安徽蒙城筹备创办了中国第一份楹联类专业报纸《中国楹联报》,并担任总编直至退休。他一生为这份报纸的发展呕心沥血,直到去世前还牵挂着报纸的发展事宜。多年来,相继出版了《漆园夜谭》《巧联巧对》《庄子寓言新解》《十三辙新声对韵》《灯草集》《闲话集》《艺文录》等。其中,以《十三辙新声对韵》最为著名。他也因此倡议2015年在安徽蒙城召开以新声韵为主题的第八届中国楹联论坛,不料论坛还在筹备,他却撒手人寰。



李五湖


联界职务:广东楹联学会顾问、第二届“全国联坛十老”



逝世时间:2015年4月20日



图片

李五湖先生



不幸的消息总是接二连三。就在夏茹冰先生去世的第二天,联坛十老、广东中山大学李五湖教授继他而去,享年91岁。李教授是岭南联坛泰斗,许多人都曾收藏有他多年来陆续出版的《知春轩联草》,从第一集,出到新近的第四集。所以在挽联中,笔者也曾写到:“人何以料,高士名家,方尊联苑新十老;梦若有知,海潮花雨,应续春轩第五集。”想到还有不少读者同我一样,期待着先生第五集联草问世,不料遽成遗憾。

李五湖教授1925年4月出生于广东东莞,于中山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至退休。先后在中山大学等讲授《中国哲学史》《大学语文》《中国诗词》《中国楹联》《书法与文字辨析》《书法美学》《书学导论》《文学概论》等。历任广东楹联学会顾问、中国国画院荣誉教授等。著有《知春集》《知春轩联草》(一、二、三、四集)《软硬兼施篇》《五湖舟文辑》(上、下)等。曾获首届中国楹联“梁章钜奖”,被授予第二届“全国联坛十老”称号。



尤 莉


联界职务:中国楹联学会原会长孟繁锦夫人



逝世时间:2015年7月2日



图片

尤莉女士和孟繁锦会长



尤莉女士应该不算联界中人,但却又是联界中人。说她不是,是因为她虽参与了很多联界活动,但直到去世,也没有任何职务;说她是,是因为大家都知道,在已故中国楹联学会会长孟繁锦为联坛事业殚精竭虑的十年中,背后绝少不了她的默默支持。有人说,孟繁锦是当代楹联界最杰出的活动家之一,那么,他的“军功章”里,至少有一半应该献给妻子尤莉。

关于尤莉女士的逝世,中联会发布的讣告也只有一段话,几十个字。但从事楹联事业的人都清楚,这个所谓的事业,是一份“不讲名利,但要付出”的事业;所谓的会长,是一个“无品”的“官”,却要付出十分的责任,没有家人的支持,难上加难。在2014年,孟繁锦先生逝世两个月后,尤莉女士曾在联界发表过署名文章《云中谁寄锦书来》,回顾了他与孟会长的深厚感情。其中有一段写到:“他(孟繁锦)跋涉的艰苦,付出的努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作为他最亲近的人,我懂他,理解他,包容他。”一句“理解”、一句“包容”,让无数楹联人动容。



温战勇


联界职务:全国知名楹联论坛征联版版主



逝世时间:2015年9月19日



图片
温战勇先生



温战勇,是他的本名,大家知道这三个字,是因为这位年届六旬的老人屡屡在全国征联比赛中获奖,是知名的“获奖专业户”、“津门十大联家”;而他的另一个名字,即网名“中山道人”,更为万千网友熟悉。9月19日,温先生逝世的消息发布后,立即在网上引起强烈关注,哀悼的挽联一时如雪片般飞来。

多年来,温先生担任联都、国粹等知名楹联论坛征联版版主,这本是个普通职务,为何全国联友会对他的逝世如此沉痛的哀悼。因为两个字——做人。常年以来,温先生虽只是一隅版主,却不计报酬、孜孜不倦为联友做好服务。每天一早,他便开始四处搜罗信息,然后及时向联友发布,收集的信息不仅准确、及时,他还经常及早投稿,去给大家探路,包括邮箱有没有自动回复,他都会尽量告知。有时个别征联没有投稿邮箱,为了大家方便,他就亲自打电话去落实。他就像老黄牛一样无私付出多年,甚至最终倒在了电脑屏幕前。可以说,当今常写征联的人,无一没有受到过他的泽惠。这是个没有报酬,本可以不干的累活,更何况对一位年届六旬的老人。可他愿意付出。中山道人温战勇,一个实实在在的热心人。



安维翰



联界职务:中国楹联学会顾问、甘肃省楹联学会名誉会长



逝世时间:2015年11月10日



图片

安维翰先生



安维翰先生是甘肃省楹联学会的创始人,在甘肃联坛,大家都习惯地称他为“安老”。安老尽管以90高龄去世,家乡人多称之为“喜丧”,但大家的悲痛之情还是难以抑制。尤其到了今年,将迎来甘肃省楹联学会成立三十周年的纪念日,原本筹备的纪念大会上最重要的主角之一,却永远不能出席,怎不令人惋惜?

安老身前曾任中国楹联学会顾问,甘肃省楹联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民主促进会甘肃省委常委,甘肃教育学院教授,曾获第一届“全国联坛十老”提名。1926年出生于甘肃省会宁县。1986年10月,已经从事楹联活动多年的安老,发起成立了甘肃省楹联学会,并当选首任会长,直到2014年9月卸任,担任名誉会长。担任会长28年来,安老夙夜在公,殚精竭虑,团结和带领全省楹联爱好者,为推动甘肃楹联文化事业发展做出了不朽贡献。安维翰老会长受到各地联友的爱戴,是甘肃联坛公认的引路人、擎旗手,也是全国联坛德高望重的耆宿。他的逝世,是甘肃楹联事业的重大损失。也让本已为数不多的各地联会创会会长,无奈又少了一个。



冯萌献



联界职务:中国楹联学会理事、陕西省楹联协会名誉会长



逝世时间:2015年12月5日



图片

冯萌献先生



冯萌献先生虽然历任中国楹联学会理事、陕西省楹联协会名誉会长等职,但主要从事楹联活动,是在他的家乡,陕西省兴平市。在兴平,提起冯萌献,几乎无人不知,冯先生是当地文化名人。

多年来,他在诗联辞赋,乃至评论、小说等方面都有颇高造诣。上世纪八十年代,冯先生协助已故全国联坛十老张过先生,在兴平创办了全国第一个地级楹联团体——兴平市楹联学会。为繁荣地方楹联事业,他和同仁们团结协作、奋发有为,使得兴平楹联在全国异军突起,早在1994年就被评为“全国联坛十军”。可以说,冯先生是当今地级楹联团体诸多耆宿的代表之一。

冯先生应是地道的兴平人,1940年8月出生,曾任兴平市文化馆副馆长、外事文化旅游局副局长、市政协常委兼文史委员会主任、市文联副主席等。也是中国楹联学会理事、陕西省楹联协会名誉会长及陕西省秦汉文化研究会、赋学学会顾问。2014年,陕西出版传媒集团出版了6卷本、220余万字的《冯萌献文集》,可见其学养之厚,成果之丰。



丁锡满



联界职务:中国楹联学会顾问、上海楹联学会名誉会长



逝世时间:2015年12月24日



图片

丁锡满先生



丁锡满先生是上海楹联学会的老会长,一年前,刚刚被评为第二届“全国联坛十老”。

丁先生1934年2月出生于浙江天台,195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历任解放日报总编辑、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等职,是享誉沪上的老报人。业余从事散文、诗歌、评论等文学艺术创作,出版有《迷眼的乱花》《醉人的红叶》《刺手的玫瑰》《走笔大千》《为人作序》等,并创作了大量楹联、诗词作品。丁先生于2002年至2012年,担任上海楹联学会会长达十年之久,卸任后担任名誉会长,为上海楹联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在任期间,他提携培养了大批楹联人才,成立了各级楹联组织,开展了许多重大征联活动,出版了多部楹联著作,令上海这个现代化国际都市,在楹联这个传统文化领域内,也能有一席之地。

对待工作,丁先生有一句话名言:“不论以苦为乐,还是自得其乐,总之是乐在其中。”这是他的人生境界,值得我们学习。



结 语


夏茹冰、李五湖、尤莉、温战勇、安维翰、冯萌献、丁锡满……2015年,中国联坛逝去的这些先生们我们应该铭记。

有人说,自1984年中国楹联学会成立,如今已而立之年,当年多少风华正茂的青年,今天也成了两鬓发白的老者。岁月催人老,他们的离去,也许是无可奈何的现实。就在几天前,2016年1月7日,贵州省楹联学会创会会长、全国联坛十老之一的赵西林先生又匆匆而去,成为2016年第一位逝去的联坛前辈。

可能以后,我们真要对这样的悲痛之事习以为常。毕竟岁月逝去,无法挽回。但尽管如此,我们心中依然要清晰:楹联事业,是一份传承有序的事业,是一份有着历史温存的事业。没有前人的肩膀,就没有我们脚下的前程。

愿同道相珍重,互珍惜,功成莫忘故人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钥网 ( 滇ICP备2021005283号 )

GMT+8, 2024-4-27 01:18 , Processed in 0.105398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