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3-5-30 0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巧对二
猢狲献果,摘来尖嘴桃儿;
和尚栽秧,种出光头谷子。
此联见《评释巧对》卷二:“赵宗文幼时口撒, 一僧出此对,赵答 之。僧惊异而愧谢焉。"
“猢狲”,猕猴的一种,身上有密毛,生活在我国北方山林中。也泛指 猴子。桃是猴子喜欢吃的果物,同时在民间信仰里,桃又被视为有益寿 延年的神奇功效,因而有“猴桃献寿”的吉利话。但出句针对桃的形状, 言猴所献为“尖嘴”之桃,就有了“尖嘴猴腮”的贬义,以“尖嘴”戏谑赵宗 文“口撒”,即话多。
“和尚”,出家修行的男僧。“栽秧”,把水稻的秧苗种植在水田里。高 启《送许先生归越》诗:“是时海国风雨凉,道士庄下初栽秧。”“光头谷 子”,通常以“和尚”无发而称“光头",也称剃光头为“和尚头”。此指“和 尚稻”,朱弁《曲洧旧闻》:“洛下稻田亦多,土人以稻之无芒者为和尚 稻。”即无芒稻的俗称。对语以“和尚”、“光头”切出句之僧人,又用“和尚 稻”之无芒,嘲讽“和尚”并无多少真才实学,所出之句没有锋芒,击不倒 对方。
僧以“尖嘴”谑赵,赵以“光头”嘲僧,可谓针尖对麦芒,势均力敌,不 相上下。难得的是赵宗文小小年纪,竟想得出将“和尚稻”改称为“光头 谷子",实在有趣。另外,出句对语最后的“儿”、“子”二字对得极好。“儿" 为儿化音,“子”为后缀字。这里,又把它们借为名词来对仗,其妙处不可 忽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