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9|回复: 0

岳民立:当代楹联思想家

[复制链接]

475

主题

146

回帖

3235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235
发表于 2025-4-14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
岳民立:当代楹联思想家



文\张兴贵



我认识岳民立先生十五年了,我不回避,我对他的敬仰是自始至终的。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思考,岳民立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多年的思考结果是:他是一个当代楹联思想家。

        我承认,我的这个提法很大胆,但我这样说,绝非有意给岳老戴高帽子,我有我的理由。

       岳民立先生,1997年12月从原运城地区行政公署秘书长岗位退休,1999年3月,运城地区(2000年6月运城地改市)楹联学会成立之时,他就出任名誉会长,一直到2020年1月学会换届,他的身份由名誉会长转为顾委主任至今。26年来运城楹联学会换了五届,先后由王秀清、薛起珠、杨振生、王文广出任会长。这意味着岳民立先生始终不是学会的“主要”领导,但是,运城乃至中国联界,早就认可他是联军中的“岳帅”,联界的人提起岳民立先生大都是赞不绝口。2007年他荣获全国联界最高荣誉“梁章钜奖”,2014年他又被授予“中国联坛十老”之一的荣誉称号。

        需要知道的是,岳民立先生并不从事楹联作品的创作,一个不从事楹联作品创作的人,在联界拥有如此高的声誉,不得不引入思考,我思考的结果依然是:他是一个当代楹联思想家。

运城楹联学会是全国联界的一面旗帜,这已经不需要用过多的语言去表述了。我想说的是,运城楹联学会之所以能获得如此殊荣,固然是先后四任会长带领无数的运城楹联人前赴后继,矢志不移,用心血、汗水换来的,而岳民立先生的楹联思想始终起着主导作用是其关键原因。



一、岳民立楹联思想的发端



        在2000年3月举行的运城楹联学会成立一周年座谈会上,岳民立先生提出了十六字方针:服务政治,参与经济,荟萃精品,抓好普及。我觉得这四句话十六个字,是岳民立楹联思想的发端。

       在写这篇文章时,我反复领会了这十六字的内涵,有了自己的心得,为了印证自己的心得是否准确,我通过微信对岳老进行了“采访”,我的心得基本符合他当初的想法。

岳老告诉我,在运城楹联学会成立一周年座谈会上,他为什么要提出这十六字方针呢?因为他想到,楹联学会是一个民间组织,是一个弱势群体,如此一个组织,既然成立了,就要有所作为。楹联学会要有所作为,就得有个方向,有个思路,这是十六字方针提出的基本“思考点”。

服务政治,是站位,是总的方向,引领着学会全体会员,始终拥护党的领导,始终落实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始终坚持坚定的政治方向。

    参与经济,是创作的源泉,因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参与经济,就是训诫全体会员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寻找创作灵感与素材。

       荟萃精品,是抓手,就是典型引领,用优秀的作品营造楹联文化氛围,赢得社会的关注、认可与支持。

       抓好普及,是目标,就是发展壮大楹联创作者队伍,运用多种形式,在社会和公众中普及楹联知识,让楹联文化走群众路线,为楹联的繁荣发展奠定群众基础。

        从岳民立先生提出这十六字方针到现在,已经有25年了。25年来,运城的楹联事业,始终以这十六字方针为指导,以“参与经济、荟萃精品、抓好普及”去落实“服务政治”。

限于篇幅,我不具体列举事例,只说说大概。

如果我们基本了解运城楹联学会这些年走过的路的话,就会认可,运城楹联人没有局限于在学会内部开展工作,他们把楹联的创作和宣传始终与全市的大事要事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是“参与经济”;他们确定并培养形成的一帅、七星、九老、十杰、十二秀、二十佳和一百单八将、157名楹联文化传承人就是“荟萃精品”的切入点;他们不断发展壮大市、县两级学会队伍,不断在中小学开展楹联知识的培训与讲座,就是对“抓好普及”的落实。正因如此,早在2017年11月,运城13个县(市、区),全部建成“中国楹联文化县(市、区)”,实现了“联卷河东一片红”,闻喜和新绛县还进入了“全国最佳楹联文化县的行列,本市获得了“中国最佳楹联文化城市”和“中国楹联文化强市”的光荣称号。

在运城楹联学会第二届换届会上,中国楹联学会主要创始人常江先生,曾对这十六字方针给予高度评价。他说,这十六字方针不但推动了运城楹联的发展,同时对全国楹联楹联文化的传承发展也注入了正能量。



二、岳民立楹联思想的成熟



在2007年首届中国楹联最高奖颁发大会上,中国楹联学会授予岳民立先生“梁章矩奖杯”,颁奖词中称他为“中国新型楹联理论开拓者”。2014年9月,在中国楹联学会“七代会”上,岳民立先生被授予“全国优秀楹联活动家”光荣称号。

如果说十六字方针是岳民立楹联思想的发端,是从宏观着眼的话,那么,2009年,《中国楹联报》分七期,连载了一篇岳民立先生撰写的文章《楹联文化十五解》【该文后来被全国16家报刊转载(不光联界)】;2015年岳民立先生将自己多年来在《对联》杂志、《中国楹联报》、《中国楹联》等报刊刊登的理论探索与经验总结类的文章集结出版的《岳民立:中国楹联文化新型理论开拓与实践》一书,则标志着岳民立楹联思想已经进入成熟阶段,他已经思考着楹联文化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

《楹联文化十五解》文章比较长,我不可能在这里详说,我只列出这十五解的标题:1.把楹联做成事业;2.将学会变为学府;3.从单纯抓到双轮驱动;4.把楹联文化当民生;5.令国粹入国计;6.贵在更新观念;7.视创新为生命;8.建机制谋长远;9.抓人才是根本;10.下力气抓基层;11.让楹联进课堂;12.以楹联搞联姻;13.变作品为商品;14.以理论促繁荣;15.建网络插翅膀。从这些小标题中,我们可以发现,岳民立先生对楹联文化的思考是全方位的,既很实在,又很独特;既很现实,又很长远。

在写这篇文章之时,我百度了一下什么叫思想家,结果是“思想家是指那些对客观现实有独创见解并能自成体系的人”。

按照百度对思想家的解释,从岳民立先生的《楹联文化十五解》的小标题中,我们就会感觉到,他总是对楹联中的客观现实进行观察思考,从而形成独特见解。他思考的这些关于楹联的客观现实问题,既有当下的,也有长远的;既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综合到一起,就是一个体系,这就是一个思想家的具体表现。

比如,在“把楹联文化当民生”这个论题中,岳民立先生说,他们在学习了十七大精神后,感觉到绝不能就楹联文化抓楹联文化,而要与人民群众的文化享受权、消费权、接受权、诉求权、批评权有机地融合起来,让楹联人突破小我的思维,把自己融入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群众文化素养,这就是对客观现实的独特思考。

我想起了2013年前后,岳老几次三番,让我出任河东楹联网副站长,我受命以后,和学会副会长何沁学等人同心协力,促进了当时河东楹联网的发展。为此,岳老多次肯定并进一步勉励我们。后来看了《楹联文化十五解》一文,我终于明白了,这就是他的“建网络插翅膀”的思想体现。

真正的思想家绝不是坐在那里做空想家,他们总是在充分调查了解的基础上以新思维提出新思路,岳民立先生的十五解,都是针对许多人熟悉、面临的问题进行思考,这体现出他就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他的可贵之处在于能从别人熟视无睹的现象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寻求到最可行最有效的解决途径与方法。比如,谁都知道楹联学会是民间组织,是弱势群体,要有所作为真的很难。面对这个难题,他以一个思想家不依靠既有经验解决问题的品质,提出了“三结合”(联人、联事、联官)、“三提升”(由学会行为提升为政府行为;由一般联事活动提升为社会文化工程;由联人圈内热提升为社会热、大众热)、“四化”(楹联知识普及化、楹联创作精品化、楹联文化产业化、楹联功能社会化)、“五位一体”(联事、联论、联创、联教、联产)的发展模式,并形成一种长效机制,从而让楹联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与支持,让运城楹联事业的发展左右逢源,上下联动,风生水起。闻喜县委提出“文化强县,楹联先行”,县政府将楹联发展写进工作报告中,就是这“三结合”“三提升”“四化”“五位一体”举措带来的最具说服力的典型事例。

在《楹联文化十五解》思想的引领下,“楹联河东流派”走红了,叫响了;“运城楹联文化现象”受到了全国联界的普遍长久的关注与学习。



三、岳民立楹联思想的赋能



思想,是个名词,指的是独特见解;思想,还是个动词,指的是思考。我说岳民立先生是思想家,兼有这两方面的意思。他从运城楹联学会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没有一天不思考有关楹联的事。他对楹联文化发展的有关言语,无论篇幅长短,都有着独特的看法。他虽然年近90高龄,但他脑子里,每天只装着“楹联”二字……无论是晚间睡下后,还是清晨起床中,看到手机中传来新鲜事物;或者在阅读报纸和与人交谈的过程中,看到、听到有关楹联文化的信息,就立即动手写文发帖。他脑子很灵活,思维很敏锐,动作很敏捷,发朋友圈的内容都是在半小时内就完成,一气呵成、一笔而就。所有这些,都是我和岳老平时微信聊天中得知的,听到这些,我的敬意油然而生,我真切地感觉到,岳老是一个超人、一个智人、一个贤人!这位对楹联关注不止,思考不停,写作不辍,因思考而形成见解的思想家,时时刻刻都在给楹联文化与楹联人赋能。

2025年3月1日,被誉为《岳民立:中国楹联文化新型理论开拓与实践》姊妹篇的《岳民立指尖联坛风云论集锦》以电子书的形式问世。这本书荟萃了他2009年6月以来在河东楹联网和微信朋友圈的言论,有述评、有探索、有总结,洋洋60多万字,凝聚着他对楹联文化的赤诚之心与睿智之识。如果我们认真阅读他的这些言论,一是能寻觅到运城楹联文化发展的轨迹,二是能感受到岳民立思想发展的脉搏以及思维特征。

《岳民立指尖联坛风云论集锦》的特征之一就是时政性。比如,近段时间,临猗县诗联学会为服务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凝心聚力建设一城两区三门户”的战略目标,组织学会会员为“运城苹果”的杰出代表品牌“王万保牌”苹果创作了62副精美的楹联作品。岳民立先生知道以后,在朋友圈发文做出如下点评: 临猗县诗联学会将楹联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具体化、实用化,开辟了品牌文化建设的新途径,为国粹文化楹联服务于果业和蔬菜等大业,正在尝试蹚出一条新路。类似这样的具有时政性的言论,是岳民立先生指尖言论中是常态化出现的,这足以说明,在他的思想中,楹联文化始终要“服务政治,参与经济”,而这也正符合白居易所说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创作理论。

《岳民立指尖联坛风云论集锦》的特征之二就是及时性,表现在他发现联界的新人、新事以后,总是立即行动,在激情中撰写文章,表达自己的感受或看法,比如,今年2月24日,岳民立先生得知山西澄泥砚研制有限公司总经理蔺涛先生创议,与县诗联学会共同实施《晋在砚中》一砚一联举措,即为全省117个县市区,各送一方国宝砚,一砚又配一副国粹楹联以后,于当天上午就在朋友圈发文,予以点赞。

《岳民立指尖联坛风云论集锦》的特征之三就是洞察力,表现在他能从联界发生的每一件事上,见微知著,发现其价值,进行得当的总结。比如,就《晋在砚中》这件事,他发现的价值就是,树形象品位之举,具有引领示范效应;再比如,今年2月13日,河津市融媒体拍摄一个视频,内容是河津市楹联学会连续五年在市里的春晚上出句,在全市及外地联家中,开展春联应对征集活动,并在元宵节组织的专场文艺晚会上,进行点评颁奖,面向全市观众普及楹联知识,活跃节日氛围。看完这个视频,他立即在朋友圈发文, 总结这个活动成功举办的几个因素:一是积极策划,当好参谋;二是主动沟通,争取支持;三是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四是联韵品评,文脉传承;五是多年坚持,形成常态。

当然,从不同的角度去总结,岳民立先生的指尖言论具有不同的特征,这正说明他的言论的丰富性和独特性。

孟子曰:“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思想是在思考的过程中形成的见解,只有善于思考的人才能成为思想家。岳民立先生自己并不从事楹联作品的创作,但这不影响他能成为一个楹联思想家。在他的心目中,楹联不仅仅是一副副具体的作品,而是一种文化,是一个事业。而这一切又因为他是一个真正热衷于楹联文化与事业的人。记得2016年6月,我去运城,和岳民立先生在夏县中学操场有过一次长谈,他说,许多运城人见了他要说:“我知道,你就是那个喜欢楹联的人。”文振西会长说,2012年中国楹联学会组织考察团在运城考察“全国最佳楹联文化城市”建设时,面对60多个考察团成员的称赞,岳民立先生热泪横流,哽咽无语。此后,文振西会长至少六次看到岳民立先生为楹联文化的发展潸然泪下,这是因为爱得很深,所以泪流得很多啊!

正是因为有岳民立先生的楹联思想指引,运城市的楹联文化才成了事业才有了准确的方向,他们的每一项工作都别具一格,其中的不少举措,做到了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以黄河的气度掀起时代的潮流,启示或感染着其他地方楹联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015年,在岳民立先生的倡议下,运城市楹联学会向中国楹联学会呈送了一份报告,申请修建“中国楹联大厦”,得到批准。2020年10月,由盐湖区政府投资93万元兴建的“中国楹联大厦”正式动工,于建党百年纪念日之前的2021年6月11日正式落成剪彩。该大厦高32层,直插高空的大厦标识,中国楹联学会会长李培隽题写的“中国楹联大厦”,河东流派领军人杨振生撰写的建党百年巨幅楹联瞩目入心。到了夜间,“中国楹联大厦”有霓虹灯闪烁,成了城市一大文化地标工程,已融入以池盐文化博览园为中心的城市文化圈,成为市民和外地游客的热门打卡地。这无疑是岳民立先生将近30年来为楹联文化殚精竭虑,运筹帷幄,朝朝暮暮思考,年年月月思考,成功时科学总结,挫折处深刻反思的思想结晶。他用自己对楹联文化一以贯之的热爱与思考,形成他独特的楹联思想,在古老的河东大地,为中国楹联文化耸起了一座丰碑,源源不断地为楹联事业与楹联人日日夜夜赋予正能量!





附录:张兴贵简介



张兴贵,男,山西临县人,教育工作者,临县作协常务副主席,山西省教育学会文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2010年开始从事楹联创作,先后创作楹联作品7000与副。从2011年开始,连续六年出任央视春联征集评委,多次出任中国百诗百联大赛、中宣部举行的把楹联写在党旗上等国内重要楹联比赛评委,先后在国内征联中获奖300多次。2014年以来,其作品多次在央视、《人民日报》、《党建》杂志等主流媒体播出和刊登。创作的《高原集韵》(同《笠翁对韵》一样的体式)于2014年在《中国楹联报》连载,先后发表楹联论文50余万字,其中系列论文《清联技法探微》分别被《中国楹联》、《对联》、《楹联家》、《北京楹联》、《河东楹联》五家楹联杂志转载。有80多副对联分别悬挂于全国多处风景名胜区,2015年春节期间,应邀参加了山西电视台公共频道文化讲堂长达半小时的专题节目——《保护春联习俗》。

2015年以来,用以楹联为主的国粹文化,独家打造了临县宴天下、老临州两个大酒店的主题文化。

2016年以来,先后多次到吕梁市委党校、临县县委党校、临县纪检委、吕梁艺校、离石师范以及离石、临县多所学校进行国学、对联讲座。

2018年创作的《蒙古马颂》在“中蕴杯”世界马赋征文中或二等奖。

2019年创建“临县一中·崇文国学讲堂”。

2021年8月,由山西春秋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文说碛口》(散文、楹联、诗词)一书。

2023年元月,山西省校园文学公众号开辟专栏“跟老张学联修德”,连载张兴贵修身养性对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钥网 ( 滇ICP备2021005283号 )

GMT+8, 2025-4-26 19:52 , Processed in 0.135096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