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01|回复: 0

《简说挽联兼谈其创作》(附张兴贵撰挽联一组60副)

[复制链接]

7693

主题

4963

回帖

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54603
发表于 2022-12-25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
简说挽联兼谈其创作




    挽联的文化源流,当属古代的挽歌。古时出殡,灵柩前面有用一根绳索围成的圈子,称为“绋”( fú)。至亲好友们手扶绳子,有的号泣,有的悲呼,有的唱歌。



    东汉应劭在《风俗通义》中说:挽歌,执绋相偶和之者。明代国子监生张自烈在《正字通》中解释:“挽,挽歌。”由此我们可以可以推断为,挽歌,是出殡时挽绋之人唱的哀歌。而挽绋之人,当时称为“挽僮”或“挽郞”,晋人左棻《万年公主诔》:“挽僮齐唱,悲音激摧。”《世说新语·纰漏》:“武帝崩,选百二十挽郎,一时之秀彦,育长亦在其中。”



    六朝以前,寻常百姓出殡时并不能唱挽歌,《晋书·礼志中》说:“汉魏故事,大丧及大臣之丧,执绋者挽歌。”由此可见,只有皇帝或大臣们的丧礼上才能唱挽歌。至六朝时代,唱挽歌成为一时之风尚,许多名士借此显示其蔑视礼法、潇洒不羁的风度。



    宋代以来,文人雅士们开始创作挽联,以示对逝者的哀悼之情。清人梁章钜的《楹联丛话》引《秋雨庵随笔》说:“挽联不知起于何时,古则但有挽词,即或有脍炙人口二句者,亦其项腹联耳。唯《石林燕语》:韩康公得解、过省、殿试皆为第三人,后为相四迁,皆在熙宁中。苏子容挽之云:‘三登庆历三人第;四入熙宁四辅中。’此则是挽联之体耳。”   



     《秋雨庵随笔》是一部著名的丛著杂纂类笔记,作者是清代梁绍壬,该书内容十分丰富、有趣,大致可分为四类:稽古考辨、诗文评述、文坛逸事、风土名物。而《石林燕语》,为宋代叶梦得编著的史料笔记丛书。因此,这副联的作者是苏颂更加可信。韩康公是宋代韩绛(1012——1088),是宋仁宗、神宗、哲宗是的重臣,根据韩绛去世年代看,这副挽联写于1088年。到了1096年,苏轼的姬妾王朝云去世以后,苏轼在其墓旁筑六如亭以纪念她,并亲手写下挽联:“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从此以后,挽联盛行起来,到了明清时代,挽联已经是一种普遍的应用艺术,梁章钜父子编写的《楹联丛话全编》 中就有“挽词”卷。据该书载,当时的名臣陶澍去逝时,“献挽联者以数百计,佳者不可悉数”。当代,挽联成为丧礼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礼仪习俗。



    同其他对联类别一样,挽联的艺术性,以清代为最高。首先,清代的挽联最能切人。众所周知,挽联是对逝者寄托哀思之意,写挽联,少不了对逝者的生平进行回顾总结,也少不了对逝者评价,这些评价当然可以略作夸张,以示对逝者的追思和对其家人和亲朋好友的安慰。这种评价应该有一定的事实为依据,而不能无原则去标榜。1780年宰相程景伊去世,乾隆皇帝亲自为其撰写了一副挽联:



执笏无惭真宰相;

盖棺犹是老书生。



    笔者认为,乾隆皇帝对程景伊的评价可谓客观公正而不失褒扬。因为,逝者的确任过宰相,且古代的宰相,大多是文臣们担任的。当然,生活中的人,大都是寻常百姓,说实话,寻常百姓并没有经天纬地的功绩,对这些人的评价,稍不留神就会变为无原则的奉承,观者口虽不言,心却了然。那么,是不是对寻常百姓就不能赞扬呢?当然不是,让我们看看清代楹联名家纪晓岚是如何赞扬寻常百姓的呢。纪晓岚的老师董邦达(1696-1769),清代官员、书画家。与董源、董其昌并称“三董”。其夫人去世后,纪晓岚撰写的挽联是这样的:



富春江万古青山,阡表长留,慈训能成贤宰相;

听雨堂九年绛帐,食单亲检,旧恩最感老门生。



    董邦达虽贵为宰相,但她的夫人却是家庭妇女,并没有什么惊人业绩,纪晓岚毕竟是高手,他对师母的赞扬用的是间接法,一是说她教子有法,成就了一代贤能宰相;一是说她相夫有德,当年曾亲自关董邦达弟子们的饮食,默默奉献,直到如今门生老了,依然回念当日之情。读者读了这样的联,岂能不对逝者怀有一种景仰之情?这无疑是挽联“切人”的一个典范。



    挽联的核心,是寄托哀思,以情动人,是挽联的灵魂。因此,一切装腔作势,绝不是写挽联的态度,且看这样几副对联:



    一、某书生挽妻子



苦我今朝,只馀簿命糟糠,犹归天上; 

劝卿来世,未遇封候夫婿,莫到人间。



    这副联,娓娓道来,酷似丈夫对着亡妻的遗体在喃喃自语:我的一生真苦啊,穷得只有薄命的糟糠之妻,如今也去了天上,孤苦伶仃之意,尽在其中。而下联又独辟蹊径,自责一生没有让妻子过上好生活,反思原因,在于自己没有拜相封侯。因此,劝亡妻下辈子一定要找一个富贵丈夫。读着这样的联,何人能不起凄婉之情呢?



    二、曾国藩挽乳母



一饭尚铭恩,况曾保抱提携,只少怀胎十月;

千金难报德,即论人情物理,也当泣血三年。



    这副联就像拉家常一样,字字平实,句句寻常,但综合起来则是催人动容,能短肝肠。在她看来,乳母之德,等同于生母,即便是有千金之财也难报大恩,因此,为其守孝三年是起码的道理。



    三、刘咸荥挽方旭



五老中惟余二人,悲君又去;   

九泉下若逢三友,说我就来。



    刘咸荥与方旭都是四川五老之一,原来,五位老人欢度晚年,好不痛快,岂料岁月不留人,在前三老相继离世后,方旭也撒手而别,刘咸荥有感而挽,字字看来好似调侃之言,但却掩盖不住无限的惋惜之意,并流露了作者看淡生死的洒脱态度,其感情的真挚非一般人能比及。



    四、袁枚挽弟子



生为谁忙?学业未成家已破!

死亏君忍,高堂垂老子初啼。



    该联上联说生前,忙忙碌碌了几十年,学业还未成就,家庭已经破碎,岂不可悲?下联说死后,父母老了,儿子尚小,留下这一老一小可怎么办,岂不可怜?全联都是设身处地的当时之意,毫无空泛的大而空之语,其切入点实在值得借鉴。



    清代的好挽联举不胜举,但是一是切人,二是融情是明显的两个特征,值得我们认真体味。



    当今时代,联人迭起,遍观联界,挽联无数,虽然看起来或引经据典、或极力褒扬,但总觉得不少挽联缺乏一点嚼头,一方面是因为许多挽联是应酬之作,作者与逝者有的并不相识,有的并不相交,因此只能用一些模式化或概念化的语言;另一方面是因为部分人并不认真研究挽联的特征。当然,今人也有不少挽联写的很有特色,值得我们学习,这里我仅举马长泰老师的两副挽联,简单分析一下:

    2009年,被誉为“绛州怪客”王学程去世后,马老师题了一副挽联:   



那个名你不在乎,联学高才,戏称怪客:      

这条路谁都要走,天庭广域,喜迈新程。



    关于这副联,马老师自己是这样评价的:“挽逝者,是为活者服务,写挽联要寄托哀思,但不可陷入。悲哀而不能自拔,特别是挽高寿者,悲联喜写会更好些。”这副联,最大的特点就在于马老师突破了“挽联必须悲”的观念,因而给人以读之则眼前一亮的感觉。   



    2016年11月4日,新绛县楹联学会会长王登科去世后,马老师写的挽联是这样的:



彻夜竟无眠,我悼王公,于笔端淌出两行热淚;

天堂虽太远,君书佳墨,托神箭带回百副联心。



    该联的特点在于,挽联中“有我”,从细节入手——彻夜尽无眠。开头五个字,就融入了哀悼之情,在作者看来,他写挽联,笔端流淌的不是墨水,而是思念的热泪;下联,作者没有沉溺于一味的悲伤之中,而是幻想着逝者在天堂之上,依旧惦记着联墨事业,会将自己的一副副作品托神箭捎回来。言外之意是,楹联事业不会因为失去骄子而止步不前,相反会更加繁荣,岂不令人振奋?这难道不是一个楹联赤子的肺腑之言吗?



    挽联,和春联一样,好写难写好,如何写出优秀的挽联,不但要有真情实感,还得讲究一点方式方法!‍


图片

张兴贵撰挽联一组60副

    小序:

    步入联界以来,多次题写挽联。被挽者或为是名人,或为普通百姓;或为熟知、或为陌生,皆各有挽之因。然则,余向来懒散,诸多挽联已散佚,为防继续遗漏,特汇总一起,再有同类作品,陆续添加于此。



1、同事之父,一生从事教育财务工作,清正廉洁,令人敬仰,腊月初六去世,腊月二十三日下葬,特挽之



先生朴素清廉,走教育征途,理财不弃分文,未占分文,吉时驾鹤西游,留下口碑传杰范;

后代贤能孝顺,依家乡礼数,送葬深知尺寸,无违尺寸,腊月扶灵内疚,擦干眼泪忆遗言。



2、为朋友八十一岁父亲灵堂题挽联



椿庭九九垂遗泽;

心结千千举大哀。



3、为老同学74岁母亲去世题挽联



母贤训诫儿孙,德泽乡邻,驾鹤仍牵家里事;

子哭心思典范,眸飞泪雨,盖棺难忘骨中情。



4、挽挚友堂弟挚友

    何某堂弟,年仅45岁,今下午在大雪弥漫的工地突遭横祸,撒手人寰。我闻之,亦黯然神伤,特题联挽之 。



随寒风冷雪愁云,噩耗忽来,岂料春天催砥柱;

叹老父孤妻幼子,哀情骤起,难堪泪眼对遗容。



5、挽野草诗社社长周克玉将军

周公吐哺,诗声永发清音,远播春风垂厚泽;

野草承恩,泪雨纷飞沃土,惟期佛国任将军。



6、为孟繁锦会长题挽联   



数次亲聆教诲,仰先生德泽双行,常思翌日重逢,相谈国粹擎文笔;   

一朝痛失仪型,催后学情伤七月,不忍哀声四起,独颤心弦撰挽联!   



7、代联都论坛挽孟繁锦会长



铸军魂赤胆怀忠,铸联魂赤子招贤,沐浴朝晖夕照,生则劳谦留杰范;   

臻远德清风养节,臻善德清标立世,遨游墨海书山,去而恬淡做仙翁。   



8、代朋友挽91岁老父(5副)

寿终九一龄,陌上家山新起冢;

泪洒万千点,庭前孝子骤伤怀。

李树无言,难阻五云移鹤驾;

椿庭失色,不堪八子著麻衣。

风格树清标,素节曾催春草绿;

典型归故土,遗踪总伴夕阳红。

先考德无形,忽然离去留遗爱;

后昆心有愧,顷刻哭来设祖庭。

忆训诫添愁,洒泪飞来三夏雨;

看儿孙泣血,思亲哭醒五更天。



9、联挽山西省楹联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杨振生夫人



焦月骄杨失李,老树守空庭,孑立鳏居,欲书偶句难成对;

丑时黉宇落英,凄风伤幼学,同哀共悼,何忍双行是挽联。

注释:杨振生夫人李芳民,一生从事小学教师和幼儿教育工作。



10、联挽高平县联友张永茂新逝父亲



沐祖风兼沐世风,朴实立乡规,生前高节淡荣辱;

持家事亦持村事,劳谦书自传,逝后平怀诫子孙。



11、为赵若迪祖母赵老太君题挽联



露月凄凉,吹来冷雾寒风,神伤子嗣;

萱堂肃穆,留得春晖素节,惠及乡邻。



12、为张丹薇公公题挽联



乡梓树家风,黉宇树师风,独秉高风,教子齐贤知孝悌;

门生崇训业,族人崇德业,俱钦善业,殡公忍痛忆亲和。



13、为冯文俊母亲题挽联



举哀读孝文,跪膝难堪开吊曲;

承泽思遗训,披麻忍做哭灵人。



14、挽运城市楹联学会副会长马堂宽之母



得五男二女,福媲古贤,岁寒讵料友声断;

享八秩三龄,寿追儒圣,春近难闻萱草香。



15、挽董一行老先生



绝症有何忧,得联香墨韵相陪,廉官无恙;

高风仍未去,与厚土皇天合咏,清梦自圆。



16、挽夏茹冰老先生



从政从文不愧天,嘉声皖邑传,期刊早已编成,国粹园中红雨润;

利人利物丕承德,朔日春风泣,旧事何堪忆及,楹联报上白花稠。



17、挽李五湖老先生



集内得双馨,韵未央兮,联风哲学承文运;

人间呼十老,公先去也,旧识新交唱挽歌。



18、挽新绛高俊义老先生



义勇赴他乡,劬劳守故乡,克俭一生,贤翁未界古稀寿;

谦恭承祖训,耿直垂遗训,难堪五月,孝子哀吟长恨歌。

   

19、挽姑母:



长忆去冬,姑侄笑相逢,轻言劝我别熬夜;

不堪今夏,阴阳成永诀,大哭伤心难忍声。



20、挽中山道人老师(2副):



此去不归,道风几缕闲如月;

未来无恙,云鹤一声逸似仙。



不惟寿古稀,品亦古今稀,骤然永诀,仍有襟怀匡大道;

何止知风劲,联而风骨劲,卓尔长歌,已教格调响中山。



21、挽曲沃县诗联学会会长李永堂先生(3副)



军政朋俦思旧雨;

诗联况味致哀辞。



晋国宫前,君留足迹;

绛山脚下,德佑联魂。



运城初晤面,平易似兄,已知独具高怀,落落言行如沃水;

晋国复谈心,依稀若昨,遽料新闻讣告,遥遥祭奠觅生刍。



22、挽朋友父亲



冷日寒天,风来催鹤驾;

麻衣孝杖,泪浸悼椿庭。



23、挽赵武兄



结交缘自前年,后又重逢,吕梁兄弟情,尽在墨痕联韵里;

生命终于正月,已成永诀,汾水凄凉意,全归哀乐冷风中。



24、挽中原兄妻



曾留嫂子家中,冬夜长谈,笑颜向我乡亲暖;

未料兄台话里,讣闻晚告,冷气侵肌小屋寒。



25、挽王门张氏老孺人



高寿乃天赐,无愧母仪,早春影杳天罔极;

大恩因德生,骤凋萱草,哀子衣纯德不孤。



26、悼念石染斋先生



罹病何堪已不知,叹画院诗坛,皆悬挽幛;

致哀未必曾相识,思生刍絮酒,亦有悲心。



27、挽杨绛先生



围于小说城中,通古通今,当时六记遐传,文学陶情成喜剧;

走到人生边上,忆夫忆女,此日仨君又聚,作家谢世得欢颜。



28、挽常治国先生



厚德无言,联思承志情难老;

先生一去,秋说起风天更凉。



29、悼宋韶仁老先生



公去鹤来迎,听秋风,闻哀乐;

德垂松不老,令后学,撰挽联。



30、挽杨秀春女士



异性是同仁,因文字得交游,君去我惊闻,冬夜月寒,欲悼以诗情已冻;

生涯通殁路,使阴阳成隔绝,杨枯花骤落,朔天星坠,尽归于梦蝶纷飞。



31、代临县新闻办,挽杨秀春(全联52字,合杨秀春周岁数)



心莲花寂寞而开,开时浅漾诗风,风远骄杨独秀,秀成拔萃新闻稿;

梦蝶翼扶摇以去,去处玄参道韵,韵深幻境咸春,春忆超尘小说家。



32、挽首位歼10女飞行员余旭(3副):



金孔雀凌云炫舞姿,曾借八风信步,早已将青春写在蓝天,岂知折翅一时,同志呼嚎余恨远;

女军人殉国留悲剧,遽闻二老哭儿,何能忍碧血融于黄土,应是垂名千载,九州悼念旭霞残。



两英雄重宇高飞,合力巡天,向上向前曾结伴;

四姊妹一人早走,从今整队,数来数去已成单。

    说明:

    1、驾驶出事飞机的飞行员为一男一女,男飞行员跳伞成功,余旭牺牲。

    2、目前能飞三代战机的女飞行员,中国仅有4名, 余旭便是其中之一。



女儿还未婚,叹其展翅雄鹰,失手不留金孔雀;

骄子已无影,闻此伤怀噩耗,致哀难觅玉玫瑰!



33、挽霍松林老先生



天水沐家风,素善诗书,导师无愧等身著;

孟春斟絮酒,哀思典范,秦地难留增寿翁。



34、挽原山西省委书记阮泊生(2副)



百龄添一岁,比鹤比松,循吏亲民成本色;

二月赴重霄,无形无影,生刍致祭送仙翁。



德惠苍生载仕途,为求真、为求新,一心革命正能量;

民闻讣告忆书记,或曰老、或曰好,两字关情短悼词。



35、悼念山西十大孝星李章云之母



萱花逾耄寿,一生梓里持家、灯下穿针,何堪染恙难医,忽来鹤使奏哀乐;

孝杖寄悲声,五子汾西致丧、灵前跪膝,俱是捶胸痛悼,直让麻衣洇泪痕。



36、痛悼师祖母(2副)



曾经绕膝仰慈颜,忽闻讣告传来,倍觉天凉,四面起秋风,是我呼嚎师祖母;

不忍朝南斟絮酒,暂把哀情寄去,难禁手颤,周身留痛感,伤心眺望古河东。



祖师母归天去,纵然为喜丧仍成憾事,任七子惊魂,披麻戴孝痛肝肠,横飞浊泪,已把秋风打湿,看鹤驾来,急匆匆,不忍中条悬挽幛;

诸后昆顿足悲,默尔奠生刍永寄愁心,焚三香感德,跪膝躬身思节操,久对遗容,欲教絮酒斟空,闻哀乐起,凄戚戚,何堪老马守灵堂。

    说明:该联字数合师祖母寿数102



37、挽余光中先生



将刻骨乡愁,带进墓中,离开古国诗坛,谁可行吟来守夜?

做思家浪子,殁于岛上,留得陈年邮票,鹤宜寄送去追魂。



38、悼念康云祥老先生



追樊老归天,献艺仍能成绝配;

伤康公罢手,问谁可以抚三弦?



39、挽竹心贤妹母(2副)



凡人憾事颇多,怜垂泪女儿,欲尽孝心亲不待;

露月萱花骤谢,听寄情哀乐,犹思慈训范常垂。



久住河津地,春晖永浥家门,养女思贤心似竹;

新乘鹤驾风,阆苑重逢仙友,流芳赐福德如萱。



40、挽朋友之母



犹忆凉秋,又到寒冬,考妣相偕随鹤去;

深铭遗嘱,追思慈训,儿孙共祭哭灵来。

    注释:朋友之父,2017年秋季去世,母冬季去世。



41、挽霍金



求物理天文之科学,残体立身,明目望星辰,以人类思维看黑洞;

留来时去日之谜团,预言警世,精魂归宇宙,教地球生命叹黄昏。



42、挽李敖



为立言去发言,话中见骨头,生涯素擅写和骂;

以玩世来醒世,台北彰文气,轶事遐传名与声。



43、挽洛夫



享高寿结诗缘,曾读闲书,边界望乡朝大陆;

去远方寻葬地,已成漂木,魔歌作伴渡灵河。

    注释:《读闲书》、《边界望乡》、《漂木》、《魔歌》、《灵河》是洛夫作品名, “我去远方,为自己找寻葬地”是其诗作《石室之死亡》中的诗句。   



44、 悼联友梁璞兄新逝老母



八荒正跨春,渺渺重霄,云牧风中皈佛鹤;

九日初开祭,哀哀四子,心怜野外抱娘蒿。   



45、 对老同学之父挽其姐   



一母赐身,不堪春到难留姐;   

双眸垂泪,遥望鹤来尽带愁。



46、挽老同学白三俊



望乡台谁也得登,你要启程,何须过早;   

哭丧棒子非欲拄,他来送母,未免太悲。



47、挽闻喜县联友党晓明之尊翁



生而与党同龄,因党性铭心,乃教党氏垂荣,军功自有勋章鉴;

故则于家无愧,在家山起冢,是以家风泽后,祭礼宜将絮酒陈。



我党兄期贺百龄寿,只缺两年,公何遽去?

老椿树待开一抹花,将逢四月,叶不复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钥网 ( 滇ICP备2021005283号 )

GMT+8, 2024-11-10 09:48 , Processed in 0.183068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