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30|回复: 0

为达联意巧用辞——读赵藩成都武侯祠联之心得

[复制链接]

7693

主题

4963

回帖

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54603
发表于 2022-12-25 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
为达联意巧用辞——读赵藩成都武侯祠联之心得

    文\张兴贵

联例:
题成都武侯祠联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清·赵藩



    近几年来,笔者读了难以计数的古今对联,说实话,尽管我很难确定谁的某联是联中第一,但是赵藩题成都武侯祠的对联是我最钦佩的联作之一却是无疑的,我不只一次地品味这副联的思想与技法。



    该联的中心思想,相信每一位认真读联者,都了然于心了。我觉得,这副对联之所以成为经典之作,从表达手法上来是,得益于通篇在议论。



    古代有两句话对写文章很有启示,一是王羲之提出的“意在笔先”;一是李东阳提出的“以辞达意”。结合这两句话,我们应该明白,写文章首先要明意,确定自己的文章要表达什么中心思想,然后让合适的词语(或表达手法)去表达自己的鲜明的观点去。



    愚以为,赵藩在下笔写这副联之前,已经确定了全联的要义了,这就是“攻心”与“审势”。那么赵藩为什么不采用叙说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呢?这需要说说他写这副联的目的了。



    赵藩在四川代理盐茶道使时,他的学生岑春煊任四川总督,岑一上任就实行严政,大肆镇压,招来一片怨声。虽然赵藩是岑春煊的老师,但官没有岑春煊大,知生者莫若师了,也许赵藩了解自己的学生的性格,不便明说,便采取了迂回劝谏的策略,待岑春煊拜谒武侯祠时才一语点破写作该联的根本目的。



    也就是说,赵藩写这副联的目的,不在于评价诸葛亮本人,而在于借诸葛亮的处事方式,警示岑春煊及他人。因此,用议论肯定要比用叙述更具有令人深思回味的效果。



    果然,岑春煊知道赵藩写这副联的用意之后,大为恼火, 后来岑调任两广总督,依然不思悔改,继续严厉,不但人民怨恨,还触怒了清朝权贵,被削职为民,这时候他才悟出赵藩那副联的深意。后来岑春煊被再度起用,到四川平息保路风潮,他悟出了那副对联中正反、宽严的深邃哲理,终于避免了悲剧的重演。



    尽管久经周折,但是赵藩写这副联的目的最终达到了,因此他的这副联被誉为“攻心联”,一代伟人毛泽东1958年来到武侯祠前,在这副联前驻足良久,充分说明他十分认可该联的微言大义,足以证明这副联魅力无穷。



    赵藩深谙攻心与审势之术,也深谙为文之术,他借议论诸葛亮的特点,审时度势地劝谏岑春煊并警示所有人,可谓用意深远且富有策略。这就是他用“议论之辞”去达“攻心”之意的关键所在。



    作为一个读联人,读懂联语不行,还要读懂联意;作为一个写联人,读懂联语、联意不行,还要读懂联技。写联人面对一副好联,既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才算真有所获。



关注“高原国学、对联、诗词群”,加微信号15135466727,即可进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钥网 ( 滇ICP备2021005283号 )

GMT+8, 2024-11-10 09:54 , Processed in 0.110156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