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63|回复: 0

荒漠化,地球的癌症

[复制链接]

497

主题

141

回帖

3171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171
发表于 2023-6-17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
荒漠化,地球的癌症
张项学

上学时没出过门,没见过世面,学了诗中的一些关于大漠的句子总觉得好奇。喜欢高适的“大漠风沙里,长城雨雪边”;也喜欢李义府的“雾暗长川景,云昏大漠沙”。心里总在想,大漠是个什么样子,一定是很壮观的,能去亲眼看一看多好啊!
第一次看见沙漠是在鸣沙山。看到美丽的月牙泉,那沙漠中一泓碧绿的水,那水中的浮动的云,那岸边的绿树和楼阁,引起多少人的赞叹。清代诗人苏履吉有诗《月牙泉》:
清泉一勺月为牙,四面堆沙映日斜。
为问渥洼何处是,龙媒除此别无家。
看着眼前的美景,欣赏着古人的诗作,听着田震唱过的《月牙泉》,你真陶醉在“它是天的镜子、沙漠的眼,星星沐浴的乐园”,那美妙的旋律中。当时只顾欣赏美景,没意识到沙漠在慢慢地吞噬月牙泉。
第一次邂逅沙尘暴是在北京,天空几乎变成了土黄色,灰蒙蒙的,高楼时隐时现,就像是海市蜃楼,空气中充斥着呛人的沙尘,地面上的汽车失去了往日的光彩,被厚厚的一层沙土覆盖着。
那时才开始知道了“荒漠化”这个名词。荒漠化(desertification)是由于干旱少雨、植被破坏、过度放牧、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因素造成的大片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的自然或非自然现象。
今天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World Day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1994年12月19日第49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49/115号决议,从 1995年起把每年的6月17日定为“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旨在进一步提高世界各国人民对防治荒漠化重要性的认识,唤起人们防治荒漠化的责任心和紧迫感。
这么多年来人们为了整治荒漠化这个地球癌症付出了很多心血。十几年前我去新疆,在公路边看到人们在沙坡上做的草方格,才明白了这是治沙技术中的典型代表。它用麦草、稻草、芦苇等,在流动沙丘上扎设成方格状的挡风墙,以减弱风力,使之无力携走疏松的沙粒,同时还可以蓄留降水。草方格在沙漠治理、交通线建设和荒漠化防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然,随着技术进步,除了生物治沙,在工程治沙、化学固沙、机械化治沙等方面,目前也有很多新技术应用——比如多功能立体固沙车。而在治沙过程中也有多项高新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这包括喷灌、滴灌、微喷灌和渗灌等。
4月25日,《新华每日电讯》刊载题为《北京:从沙漠化边缘城市到“花园城市”》的报道,北京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采取超常举措,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绿色生态持续向好、绿色生产蹄疾步稳、绿色生活理念深入人心。“如果说世园会园区是‘长城脚下的花园’,那么北京城就更是一座面积达1.6万平方公里的大花园。”
和人们在医学上研究攻克癌症一样,人们在整治荒漠化上也在不断进取。治沙的终极目标是把沙变成土,形成珍贵的“沙漠皮肤”。当前,人工生物土壤结皮技术,即通过在沙面接种蓝藻、地衣、藓类等隐花植物促进生物土壤结皮形成,正成为土地荒漠化治理的前沿探索和有效的生物策略之一。
沙漠在流动,人们在抗衡。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仅在我国,全世界都在为整治荒漠化,保护我们的家园而不懈努力。感曰:

几度萦回荒漠愁,风来尘去叹难休。
吟成塞罕坝中韵,何处黄沙不绿洲。

悠雲作于拾叶斋
2023/06/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钥网 ( 滇ICP备2021005283号 )

GMT+8, 2025-4-27 02:37 , Processed in 0.153369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