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27|回复: 0

幽峡碧天品芳华 ——九省区联赛题函谷关作品赏析

[复制链接]

497

主题

141

回帖

3171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171
发表于 2024-6-3 0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
幽峡碧天品芳华

——九省区联赛题函谷关作品赏析



甘肃/知否







“函谷关”,在春秋战国时期是长安与洛阳间相互来往的咽喉要塞,在国人的阅读视野中,实际与潼关、剑门关、山海关、嘉峪关等是一样出名的关隘,已经成了黄河地理文化的一个星标之地。河南省三门峡市楹联学会主办的“沿黄九省区楹联邀请赛”中,众多选手为其做了27副联作,视点各异,风格千秋。笔者择其一部分予以细致赏析,以期与方家交流,再之算为这个盛大赛事贺个彩、鼓个掌。



关为武备,东征铁马,风云六国归秦域;

名以文传,西去青牛,道德千言留玉声。

——青海西宁柳万青

赏析:这副作品,抓住了函谷关在历史上最为关键和出名的方面,以简洁素淡的笔墨,写出了函谷关的军事意义和文化标签。上下联开头一句,突出核心,一“武”一“文”,高度洗练,惜墨如金;中间一句,有形象,有画面,可谓此联的血肉;结尾一句,是述说这里在历史上发生的史事,说可星标、可打卡的历史文化价值。上下联各词语部分的对仗可谓精工,除“铁”与“青”、“秦”与“玉”这处于修饰、从属部分的字外,可以忽略不计,其他绝大部分对仗都是十分严谨、出彩的,可以说是作到了字字珠玑,毫无缀语。一二句虽然字数相同,但句式结构有异,前后三个分句犹如波浪行进,自然流畅,整个联作有一种素朴清洁的自然之美。



谷口开道广如斯,纵天机玄奥,世象纷然,终不外五千文字;

人间有关雄若此,拒西楚镝锋,东洋寇焰,曾只需一粒泥丸。

——甘肃兰州龚琪

赏析:读这副作品,让人首先想到一种道家的怅然与兵家的烽火,有思想,有力度。上下联开头有气势,“谷口开道”“广”,“人间有关”“雄”,一个平视角度,一个仰视角度,字字有意,对仗精工,确实出语不凡,而且有一种感叹、情感的语气,给往后进行蓄了势。上联的二三分句与结尾分句,以先扬、后抑的句式,高度赞扬了发生于函谷关的老子《道德经》的哲学价值,出语确实精彩。下联的二三分句拿出发生在函谷关的古今两个战争事件,以轻轻的一句——只需一丸,说此幽峡的狭窄及险要,言似轻而意实重,可谓四两拨千斤,极具语意张力。此联各部分对仗精妙,语势铿锵,上下联中一为哲学、人文界面,一为军事、地理界面,意义开张,令人感叹与遐想,有一种清阔、阳刚之美。



出瀍水虚涵云气,衢通三省,襟带两京,数万里江山,曰晋曰周曰秦汉;

眺二崤还觅蹄痕,老子青牛,公孙白马,待千年风雨,化猿化鹤化虫沙。

——陕西宝鸡燕小燕

赏析:这副联作,上联取宏观角度,下联取微观角度,上联有历史性,下联有哲理性,视野疏阔,气象宏大。此作的上下联从语脉上大体可分为两大部分,一二三分句为客观叙述,四五分句为生发感慨。上联起句中的“虚涵云气”基本奠定了全联的基调和底色,第二三分句说其地理重要性及意义,第四五两句可谓是对函谷关周边形胜及历史地理的由衷感慨。下联专注这里发生的两个最著名的人文事件传说,以“觅蹄痕”引出,十分精妙,“老子青牛,公孙白马”,算是特写镜头,使下联有了细节与血肉;第四五两句,也是借眼前景的抒情与感叹:历史已遥远,古贤已不在,往事悠悠,只见禽鸟千年依旧。修辞上,中间三个分句有数字对仗,有颜色对仗,十分亮眼;结尾句用“曰”“化”同字对仗,也用三个动宾词的列锦手法予以上下对仗、句内自对,故使其呈现出了工整性和趣味性。



函存天道,看紫气东来,到此休提无量佛;

谷仰俊贤,从金汤中过,而今不乏弃繻郎。

——山西运城闫鹏

赏析:这副作品,撷取了历史上发生于函谷关的“紫气东来”“终军弃繻”两个最有人文价值的典故,取其两点而深掘之,很好。上联围绕“道”字,着重写过去,既人间的真智、智慧、智者,第二分句“看紫气东来”自然说本事——老子过此及《道德经》,第三分句是比衬写法,也是一种夸张。下联围绕“贤”字,着重写现在,金汤,乃坚固的关隘之意,是说今日过此关的贤者不像是过去仅有很少的“终军”寥寥一人,而已今非昔比,俊贤辈出众多。此联第一二分句对仗工整,且第二分句中有色彩、方位等对仗,尤其精工;上下联第三分句的“无量佛”与“弃繻郎”虽然语法结构不同,但主要部分“无”与“弃”、“佛”与“郎”等字的类属是对仗的,在《联律通则》中属于传统对仗,可以接受。此联有古、有今,用了典故,有一种雅致之美。



一丸可塞,水湍云险出函谷,问谁敢闯雄关,寻白马青牛,笑谈今古;

千载犹惊,剑影狼烟啸远空,忆昔终归旧梦,仰圣经至德,彪炳春秋。

——山东济宁吴爱芹

赏析:读这副作品,犹如读武侠小说,有险崖,有剑影,有道观(观作动词),有动感,有节奏,很是爽朗,结尾疏阔空灵。上下联主要围绕公孙龙与老子两人过函谷关的事迹构思展开,感叹经典永存,笑傲雄关之险与战事之争。上下联出句利索干净;“出”字来形容两个历史名人的过关之行,“啸”字形容曾经的杀伐征战终将成历史的烟云而遁去;“问”字和“忆”字两个领字,使句式有了波澜起势和强力推进,继而“寻”与“仰”“笑谈”与“彪炳”等动词又使意思层层而进,结尾用简短的语句挑明这两个有人文智慧的经典对后世的启示和意义。句子从前至后如行云流水,气脉十分舒畅。整个联在意境上有一种阳刚明健之美。说句题外话,此联似一汉子写出,而却实是出自一秀女笔下,让人对作者生出“琴心剑胆”之感慨。



紫气千团彰气象,缥缈青牛,古韵悠悠,老子著经传大雅;

险关一道耀关山,峥嵘函谷,时风浩浩,长河滚浪铸雄魂。

——河南三门峡王飞鸿

赏析:这副作品,上联着眼老子过关之事,下联暗写列国战争之事。上联开局,是对历史景象的想象描写,中间两句用淡淡的笔墨淡淡地画出老子过关的事迹;结尾写出其著作在中国文化上的意义。下联开局,是对这里地理形胜的现实摹状;时风,应是历史上历历硝烟及包括现今的风云;结尾是对这片英雄战斗过的地方的深情感慨。中间用的“缥缈”“峥嵘”连绵对、“悠悠”“浩浩”的叠字对,也是其一个特色。尾句中的“传大雅”“铸雄魂”对仗工整,是整联的关键词眼所在。该联语势轻盈,用语的色调情感十分协调,下联比上联的力道稍强一些,更好地撑起了上联,作品整体有一种朦胧之美。



据此望关中,历数英雄,有志何独八百计;

至今朝太上,犹谈玄妙,无为岂只五千传。

——内蒙古赤峰刘会学

赏析:这副联作,上联以发生于陕西平陆县的抗日战争“六六战役”之“八百壮士投河”为比衬,说此关历经了多少历史的悲壮事件与英雄身影;下联以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之着眼,侧写了诞生于此关的《道德经》之“无为”之说,写得比较玄妙空灵。上下联各有视角和分工,整体有一定的思维张力和感叹空间。行文气脉通畅,干净利落,对仗工整,尤其是结尾之句,略有反问语气的话语使联意高拔了起来,有余音铿锵回荡在读者的脑海,联作有一种清健之美。



紫气东来,道立雄关三百丈;

黄河远上,德开古国五千年。

——山西运城何沁学

赏析:这副作品,形制很短,但在较少的文字里着眼老子在此过关诞生《道德经》之事,兼及西部黄河流域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说,有较强的文化意蕴和气息。其造句特点有:开局比较响亮,“紫气”“黄河”两个颜色词的对仗也较醒眼。“道”“德”这一关键名词嵌在上下联的第二句的首位,十分吸睛;“雄关”“古国”是该联的突出联眼,极为显著地撑起该联的雄健和文化的气质;“三千丈”虽是夸张词语,但与“五千年”对仗极为妥帖。该联笔墨简洁,但意蕴不浅,意境阳刚。



老子走青牛,公孙过白马,清修诡辩成今古;

鸣鸡逾半夜,逐鹿向中原,残垒故关证废兴。

——青海西宁吴立新

赏析:这副作品,十分切地、切题,造句工稳,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意蕴,不乏显明特色。其一,上下联的前两个分句,各写一个发生在函谷关的典故,给结尾的感慨做了很好的铺垫,而且有色彩、动物、方位、人名的极切对仗。其二,结尾之句从前面的铺垫自然形成,水到渠成,没有矫情和滥情,不声嘶力竭,读之十分舒服。“成”字与“证”字两个关键动词,用得十分恰切;句中大量用了自对形式,也十分工整。此联骨血俱盈,有一种典雅之美。



天开函谷险,悲情诉鸡鸣狗盗、牙璋铁骑,狭路一相逢,关山浸透平民血;

地显圣人名,俯首迎紫气青牛、鹤发童颜,诚心三礼拜,灵宝传奇老子言。

——甘肃兰州牛牧之

赏析:这副联作,上联涉及函谷所关联的战国时的孟尝君之趣闻和争霸之军事,下联述及关地诞生的老子传经、公孙过关之传奇,上下联各有所指,切地、切事、切题。开局虽然较为平易,但越往后血肉越愈丰盈,有起伏,故起句算是虚晃一枪,大头还在后面。“狭路一相逢”与“诚心三礼拜”两句,有事件,有形象,对仗也很精工,给人印象深刻。上联中,“牙璋铁骑”是化用唐朝诗人杨炯的《从军行》中的第三四句“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牙璋,借指将帅。结尾部分的“关山浸透平民血”一句,很是深刻反思,使人悲情感慨。下联的尾句中,名词性的“传奇”似转化为动词之用,与上联的动词“浸透”形成对仗,有神奇地传说什么之意,把整个联作极好地撑了起来,很是有劲道。联作多有典故,应属典雅一路。



缀语:写赏析文字,与创作不同。创作一副联作,是一个想象、迸发的过程,特别需要激情,是作者按照自己的最多储备和最佳联想来表达对具体事物的艺术感觉的过程;而鉴赏一个甚至罗列在眼前的众多作品,则是一个需要笔者冷静辨析、仔细剖析的过程,需要的是用理论、知识及阅读的积累做为一个显微镜、放大镜在研究作品的肌理,以较稳妥的理论而不是一家之偏见,来对一个艺术作品的质地加以品味、品鉴的过程,是一个发现作品美的过程,这是“文学批评”的工作。笔者在2022年编著《楹联读写十讲》(地方培训教材)时,曾深入阅读了熊东遨、联圣三少、曾小云、王永江、李文郑等联家的一些文章,得益很多,加上自己在文学、书法、绘画、音乐等艺术方面触类旁通得到的一些启示,形成了一些对楹联作品鉴赏的观察方式与剖析工具;这次本着向参赛选手学习、取经的心态,仔细阅读了这一组的27副作品,写下了这些心得体会类的文字,也是作为关注这次重要联界赛事的一个反应。赏析时,可能有些感觉和分析也是一时的感受和想法,过一段时间再看这些作品,感受、理解或许也会有些变化,会有新的发现。经典是值得常看的,每次阅读时会随着自己的经历、知识、思考不同,会有新的发现与体悟。所以上述这些文字一定会与有些作者、读者的认识有出入,也是可以理解与原谅的。在此,诚挚感谢勇于参加这次赛事的诸多联家给广大爱联人提供了一场姹紫嫣红的美宴,感谢三门峡诗联组织在传承、弘扬、推进中国传统楹联文化上做了一件推波助澜的盛事。





知否,甘肃甘南人。主编《古今楹联——中国对联集成甘肃舟曲卷》,编著《楹联读写十讲》为中国楹联学会首批推荐15本全国中小学使用教材之一,出版刊印有《城里乡间》《江城街事》《戏剧人生》等散文、小说、戏剧等著作。甘肃省楹联学会理事,甘肃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甘南州诗词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甘南州政协理论研究室工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钥网 ( 滇ICP备2021005283号 )

GMT+8, 2024-11-13 07:34 , Processed in 0.090488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