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74|回复: 0

青秀山怀古之董泉

[复制链接]

497

主题

141

回帖

3171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171
发表于 2025-2-8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
青秀山怀古之董泉
张项学

    这次春节出行,又一次来到南宁青秀山。虽说是第二次来,同样有很多新鲜的景致。印象较深的第一个不是高大的龙象塔,而是比较偏僻幽静之处的董泉。董泉位于南宁市青秀山风景区龙象塔西南侧下方约100米处,沿水月庵一边的步道走下山谷,不太远就看到两个复建的亭子。一个是洞虚亭,另一个就是董泉亭。
图片
    董泉的原名猛一听还觉着诧异,它叫“混混亭”。其实,这里的混混,不是平时人们理解的水浑浊或者无赖,而是水流不绝的意思,取意于《孟子》“原泉混混,不舍昼夜”。宋代范成大有诗“涨江混混无声绿,熟麦骚骚有意黄”。
    这眼泉的发现者是明代刑部主事董传策。公元1559年,因上疏弹劾严嵩被谪戍南宁的董传策,常游青秀山,发现了此泉。在游玩洞虚亭时,董传策还做了一首《洞虚亭次韵》“高峰青不断,小洞妙堪过。石壁分秋爽,禅心失梵魔。清风松外飒,尘劫望中磨。拈出虚生白,灵修并雅歌。”
图片
    董传策为人正直,和当地民众关系很好。为了方便百姓取水,董传策请人把泉维修加固好,并按了一个石作的龙头。董传策的善行和他的人品深受当地人民爱戴。由于泉水清澈,常年不断,当地人就来这里祈雨,有时候还真灵验。于是,人们深信天降甘霖是因为董传策的精诚所至,便在董泉上盖了亭子,并在楹柱上刻了一副对联,“勺水为霖,四野咸歌岁稔;一亭志感,千秋永记神功”。
    后来左江兵备徐浦为了纪念董传策,将泉名改为董泉,并赋诗一首《咏董泉》“石隙鸣泉泻,秋深玉髓流。精灵涵太始,澄澈浚源头。出涧施千顷,余波沃九州。生民望龙雨,早晚此中求。”诗中也记述了当地民众来此祈雨之事。
图片
    徐浦还写了一首《咏董泉亭》,诗中赞美董传策的刚直气节,赞美董传策为他人着想的善举。“青山山上董泉亭,为有高人筑始成。直节漫夸群岳并,流风长共此泉清。尘缨濯处凡俗虑,杖屦看来豁吏情。好事尽饶君做去,登临深愧逐虚名。”
    现在的董泉亭已经复建,亭中有碑,详细记载董泉的经历。周边还有几处石刻,更增添了董泉的文化底蕴。
图片
    站在董泉亭前,看着那汪清澈透明的泉水,想想历史上顺境成名者多也,逆境受人尊敬者也不少。如果能把人生看得像泉水一样澄明,还有什么过不了的坎坷。正像苏东坡在《定风波》中写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也似董传策在《咏白云精舍》中写的“达观好揽瀛寰胜,漫向风烟怅寂寥。”
董泉亭怀古
张项学
竹影浮泉翠,鸟鸣随水流。
合声苍壁上,飞韵碧檐头。
恍似桃源谷,犹如白鹭洲。
青苔留古道,有此复何求。
2025/02/03

本文原载《悠雲诗笺》,谢谢关注!

董泉

董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钥网 ( 滇ICP备2021005283号 )

GMT+8, 2025-4-26 20:16 , Processed in 0.901125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