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25|回复: 1

浅谈杨旭楹联的意趣美(郁犁)

[复制链接]

12

主题

0

回帖

8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3
发表于 2024-10-10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

浅谈杨旭楹联的意趣美(郁犁)

原创 联都  联都
2024年10月10日 09:03 四川


作者简介
       郁犁,原名杨金库,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黑龙江省楹联家协会理事、哈市作协委员、哈市诗联协会党支部书记兼副秘书长,县作协秘书长、县诗联协会主席,主编《延寿诗联》《雪泥鸿爪》《战疫诗选》《梁余雅韵》。在《中华诗词》、《诗词月刊》、《中华辞赋》等百余家报刊公开发表诗词楹联作品7000余首(副),入选《当代诗人词家作品汇编》等各类诗词楹联辞书百余种,荣获各类等级奖百余次。代表作:《新四声对韵》,已出版《桃园集》《郁犁诗词楹联集》《随灵魂漫步》。入选首批中国诗人档案。其家庭被中国楹联学会授予楹联之家称号。


浅谈杨旭楹联的意趣美

郁 犁

近日,收到河南省青年楹联家杨旭先生寄来的《虚静斋联稿》(三卷)。读之,感觉满篇意趣悠然而来。
楹联语言本身是具有意趣的。语言一旦组织成句子,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意趣,这是语言固有的一个功能特性。最简单的意趣就是语气,如陈述、疑问、反问、感叹。除此,还有意象、情境以及说话者的腔调、词语的选择和搭配、语词的顺序、修饰性如何等。不同的语气和说话腔调会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因而就能体现出不同的意趣。杨旭先生的楹联之所以能够反映出这些,就是通过各个联句语言本身的各种样式,及其句法结构体现出来的形式感来完成的。

一、意象的意趣美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譬如杨旭先生“题故乡”联:
疏雨不随心,常湿乡愁意,坡前红杏,岭后青桃,千回萦绕出生地;
浮云皆过眼,难遮游子情,荷下水牛,溪间草蟹,万里踌躇归去时。
该联意象未必实指,都是作者通过选择词语进行的不同搭配,结构出了一种蒙太奇般充满乡愁的独特场景,既表现了作者独特的视角,又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刺激,语言意趣呼之欲出。此外,该联采用当句自对,读来流畅,给人一种快感,联中那淡淡的忧伤也被淡化许多。这就是意象的意趣作用。该联既寄托了作者的情思,又以抽象的心意,融于具体的物象之中,读来饶有兴味。

二、情境的意趣美
    情境,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各种情况的相对的或结合的境况。我们进行楹联创作时,必须经历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处理技巧的过程。这个创作过程,就是一个观察、感受、酝酿、表达的过程,是对生活情境再现的过程。
杨先生在创作楹联时,也是对外界的事物心有所感,便将之寄托给一个所选定的具象,使之融入自己的某种感情色彩,并制造出一个特定的艺术天地,使读者在阅读其楹联时能根据这个艺术天地在内心进行二次创作,在还原作者所见所感的基础上渗透自己的感情色彩。譬如他的“题故乡”联:
河畔渔歌唱晚,村童牧笛悠悠,枕边常感慨,几度踏寻,尚有犬声残韵,空留下五更课读萦其耳;
田间稻浪飘晴,老屋炊烟袅袅,梦里总依稀,数番探觅,已无黄穗金秋,却难移九月寒香烙在心。
该联把“情”与“境”、“乡”与“愁”有机地结合起来,读来顿起思乡之情。“几度踏寻,尚有犬声残韵”,此句通俗而俏皮,又语出读者意料之外。整联不用丝毫雕饰,就营造了一出活灵活现的回忆性情节,不觉间给人一种生动而妙不可言之感。“萦”和“烙”两个动词用得也出彩。“萦”的是酸甜苦辣,“烙”的是悲欢离合。概而言之,就是挥之不去的乡愁。诚可谓“月尚相思,乡音不改乡情重;愁生寂寞,苦事偏来苦恼多。”

三、句法的意趣美
楹联除了语言功能本身具有意趣外,联句的具体结构样式、字数,也有不可忽视的独特意趣,这构成了楹联句法形式上的语言意趣。譬如杨旭先生的“题正阳关”联:
镇融三水,百里云烟外,古渡起银波,帆船竞至,处处物丰地广;
城扼四门,千年风雨中,雄关横翠黛,商客沓来,时时人涌车喧。
该联巧用数字,言其广其多,上下联互为补充,使其意和景均不隔,浑然一体。上下联的前四个分句似乎只是词语罗列,然而却是作者主观有意的选择,犹如一组不加雕饰和渲染的连续特写镜头,只呈现出事物的客观存在,却自然地结构出了一种新意别具的言外之趣,为后面两个结句打下了意想不到的基础,从而使全联充满意趣。就字数看,联句因字数的不同,便形成不同的句式,不同的句式又组成不同的联作,也就自然会产生不同的意趣。

四、反问的意趣美
反问句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方法,为了加强语气会选择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反问句的答案会藏在问题里,且答案是唯一的,也是肯定的。譬如杨旭先生的“题香严寺”联:
莲台外,一念悟悲心,云卷云舒暮鼓间,为何道理?
佛塔前,十方参妙谛,花开花落晨钟里,自有玄机!
该联用了两个俗语“云卷云舒”和“花开花落”,并巧妙地嫁接在“晨钟暮鼓”成语之中。用这种熟知的自然现象,来感悟禅机,且完满的回答了所提出的疑问,可谓一举两得。尤其通过一个反问和两个肯定联句的组合,突出了发问效果,用强烈的肯定表达了强烈的否定,用语言的反话效果,蕴含了极深的禅意。

写以上这些,难免以偏概全。但愿我抛出的“砖”,能引出专家学者的“玉”来。在读《虚静斋联稿》(三卷)时写了两副感悟联:
曾礼赞白杨,乐在躬行,虚于韵里成新稿;
且情倾晨旭,忙于浸蕴,静在斋中出好联。

虚则实也,把卷凝神,犹旭日东升,冰城不冷温还热;
静亦动之,推心置腹,若杨枝萌蘖,联苑争雄挺且高。


杨旭近照:
     杨旭,笔名:晨曦、菊潭散人,1982年生,河南西峡县人,本科学历。系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对联文化研究院研究员,河南省楹联学会理事。现任西峡县诗词楹联家协会主席,西峡县新联会诗词楹联家分会会长,西峡县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西峡县泰盛楹联文化服务中心主任。西峡县人民陪审员。西峡县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先后担任西峡县第九届、十届、十一届政协委员。南阳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楹联)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师从常江教授、杨振生先生学习楹联,致力于楹联非遗保护与传承、楹联产业探索与研究。担任《诗联家》杂志、《联斋》微刊主编。出版散文集《翰河春水》,主编诗联集《成风化人润龙乡》等书籍,出版个人楹联作品集《晨曦阁联稿》《虚静斋联稿》(一卷、二卷),创作各类楹联作品近4000副,多副作品被雕刻悬挂,偶有获奖。组织召开"江尊禹楹联作品研讨会",主持申报"楹联习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主持举办"西峡香菇"、"西峡猕猴桃""西峡传树争做""西峡财富新城"等主题楹联征赛活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0

回帖

8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3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1 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凤来:
欣赏了郁犁老师的赏析,真个是,诱人痴,惹人醉;夜所夢,日所思!

贺楠:
跟随郁犁老师学习杨会长佳作。

杨正温:
杨旭老师对联创作格高境远,郁犁老师的赏析文章深入浅出,纵横捭阖,中肯,老到,为两位老师点赞致敬[合十]

李伟成:
认真欣赏了郁犁老师的赏析美文。真可谓惺惺相惜,大家赏识大家。郁犁老师的评鉴,鞭辟入里,识见肯綮,而又行文简洁明快,耐人品味。文中将杨旭老师楹联作品的意趣美分析得丝丝入扣,中肯准确。二位老师可谓强强联手,珠联璧合。阅后顿觉心情舒畅,心悦诚服。

杨旭:
谢谢郁犁老师赏评末学的拙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钥网 ( 滇ICP备2021005283号 )

GMT+8, 2025-4-27 21:25 , Processed in 0.163659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