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与弼(1391—1469)
初名梦祥,字子傅,江西崇仁人。十九岁即决心专治程朱理学,不应 科举,授左谕德,固辞不拜。胡居仁、陈献章等均其弟子。学者称康斋先 生。有《康斋文集》。
巧对
三聘三让三仕三黜三宿,古人去就孰高;
四绝四勿四教四端四箴,圣贤兢业匪懈。
此联见《评释巧对》卷十五,胡俨,江西南昌人。洪武年间以举人 授华亭教谕,永乐初荐入翰林,官至国子祭酒。当时朝廷屡征吴与弼 出仕,因其读书穷理,累辟不就。故胡俨拜访时特出此对,与弼答之。
“三聘",多次征聘约请。“三让”,指周泰伯让位于季历事,后人称 为盛德。“三仕",谓三度或多次出仕。“三黜”,三次被罢官,形容宦途 不利之语。“三宿”,晋爵三次。出句以五个带有“三”字的相关词语,就 古人任职去官之典,让吴与弼比较其高下,权衡其利弊,以决定去 留。
“四绝",多次拒绝不就。“四勿”,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应当“非礼 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语见《论语 ·颜渊》。“四教”, 旧时的四项教育科目,通常指儒家所传授的诗、书、礼、乐。“四端”,指 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观念的开端、萌芽。“四箴”,多次箴诫警示。“圣 贤",泛指道德才智杰出者。“兢业",谨慎戒惧。“匪懈",不懈怠。对语 以五个带有“四”字的相关词语,明示自己的心志,即遵照古圣先贤之 教诲,兢兢业业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勤奋努力,永不懈怠。
出句是劝勉出仕之词,对语是表明心志之言,妙在以五个“四”与 五个“三”的集称构成对仗,而且符合两人谈话的具体内容,实为不 易,甚是奇妙。
——摘自梁申威主编《明代对联选》,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