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74|回复: 0

品赏春联的尴尬

[复制链接]

12

主题

0

回帖

8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3
发表于 2024-2-23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

品赏春联的尴尬

原创 楹联之家  联斋  2024-02-18 00:00 河南


联  斋  第4084期


田广学,黑龙江省巴彦县人。下过乡,当过兵,当过县文联主席。哈尔滨市作家协会、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爱好文学,对联等,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上海《文汇报》、广州《羊城晚报》、《北方文学》、《人民论坛》、《对联》杂志、《中国楹联报》等国内著名媒体。著有《田广学见诸报刊文集》。
图片

品赏春联的尴尬

田广学

我出生于一个也算书香门第之家。
小时候,每年正月十五前,闲暇中,爸爸领我走街串巷,品赏谁家春联字体写的美,谁家春联用词选的妙的往事,历久弥坚,至今难忘。
故乡,黑土地松花江中游北岸一个小镇,始建于清咸丰初年,在东北也称得上是一个古镇吧。小镇夹于驿马山和少陵山之间,又称双山堡,且早于县城巴彦苏苏十几载开埠。小镇地处巴彦、呼兰和绥化三县交界点,渐成商贾集散之地,人丁兴旺,镇势逐盛。
爸爸,小镇一位有名的中医大夫,闲余最大的嗜好是看古书与书法写毛笔字。久而久之,每逢春节到来之前,亲朋好友及街坊邻里,都抱着红纸求爸爸帮助写春联。
从我记事起,每年腊月二十六、七开始,爸爸就进入了一年“最繁忙的时节——写春联”。我从7岁开始就成了爸爸写春联的得力助手——研墨工。一气儿三、四天的连续作业,直到三十早上,爸爸兴致不减,乐此不疲,源何?长大后我方知晓:忠于“职”守,敬“业”使焉!
爸爸书法写毛笔字,虽属自学成才,尚不失追求完美,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等老字贴,我留存至今。
记忆中,爸爸给大家写春联有两大特点:一是十分认真讲究,运笔挥毫自如,渐成自己独特风格。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写的春联贴出去不能让人家见笑,不能有损我田大夫的名声。二是用词宽泛,很少重复,一本黄色竖版充满沧桑感的《千家诗》(唐诗宋词元曲之合成)是他写联的主要“词源”,每年写春联时,翻阅不下千百次。
听爸爸讲,小镇发达兴旺时,大小商号近百余家。前辈们理性,赚钱不忘文化,不知从哪年开始,镇商会每年正月十五都要组织几位颇有文化之人,爸爸也在其中,沿着十字街逐一品赏各家商号与门市的春联,按字体和用词打分,评出前三名,并予以适当奖励。
如此这般,应该是爸爸写联“求质”与小镇春联“驱佳”的动力之一吧!
爸爸做事执着求真的性格,或许与职业有关,救死扶伤来不得一丝马虎,他事事如此,一生如一。
光阴荏苒,小镇商会每年“正月十五品赏春联”早已成了“昨夜星辰”,仅储于记忆之中了。但爸爸每年春节期间带我走街串巷品赏春联的习惯,一直延续至我18岁参军离家。

图片

长大后知道,爸爸之所以春节期间带我走街串巷品赏春联,本身就是谦谨善学之举,爸爸也看出我对此颇有兴致和悟性。所以,五个孩子只愿带我。品赏中,爸爸不时指出谁家春联字体写的美,谁家春联用词选的妙。以此借鉴学习,从而丰富提高自己。
记得我上初中的1964年春节,品赏中发现两家对门的理发店门市的春联很有味道,“新兴理发社”的是隶书春联:新事业从头做起;旧现象一手推平。“古镇理发店”的是宋体春联:虽属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
爸爸告诉我,“新兴理发社”刚刚成立不久,不仅店名新,春联也新,不愧“新兴”;而“古镇理发店”,店名和春联都体现了古朴典雅,老味儿可人。两者各具千秋。
1965年春节,在我就读的镇中学门前,爸爸指着“笔墨书元人间改岁;纸砚告旦天下逢春”的春联说:此联行草字美,用词登高望远,很难得。此联我存记至今。
流年似水,春去秋来。爸爸已离去多年,然,我接替爸爸为亲朋好友及街坊邻居书写春联的传承,一直到我去县城工作为止。不过,在县直机关中,我依旧坚持为同事们书写春联,并于春节期间习惯式照例游走于大街小巷品赏春联,虽然身边没有了爸爸的“引领”,但品赏的步履感觉越走越踏实了……
斗转星移,岁月更替。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烫金洒银,制作精良的“印刷体”春联,如“墨润生宣”一般,浸染扩充,慢慢吞噬了传统的“春联天地”,泼墨手写的传统春联渐渐被边缘化了,几乎很难觅到踪迹了,传承几千年的民俗门可罗雀了……爸爸留给我的春节走街串巷品赏春联的“良习”也因失去了“市场”而停下了脚步……
如今,走遍城乡村寨,充斥视野的春联大多为千篇一律的“财”、“福”、“金”、“富”等一类用语和清一色金黄印刷体,与过去墨宝纷呈、词汇万千的传统春联渐行渐远了,令尔大跌眼镜,叫人无言以对了。
春联,是发源于民间大众,置根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瑰宝,每逢春节,举国泼墨,万众舞笔,华夏无处不“对”,神州有门皆“联”,通俗意懂,简约喜庆。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

又是一年春草绿;
依然十里杏花红。

人向安和歌大治;
心倾昌隆奔小康。

爆竹声声辞旧岁;
梅花点点迎新春。
这些当年与爸爸走街串巷常见的、朗朗上口的春联,至今记忆犹存,不知推助了人间多少盛世华年与欢乐春宵。
春联也称对联,又称“两行文学”、“诗中诗”,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形式。中国文学的最小载体是律诗中的绝句,只有四行。不,最小的文学载体该是春联(对联)吧,仅有两行,深邃典雅,言简意赅,精确得不能再精确了。

图片

当然,一副好的春联首先是选词用句到位,下面就是用尽善尽美的毛笔字来完成。春联与书法的美妙结合,成就了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艺术独创。
2014马年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党外人士贺新春,念了两副春联,其中一副:
昂首扬鬃,骏马舞东风,追求梦想;
斗寒傲雪,红梅开大地,实现复兴。
两行简要联语,道出了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1990马年年初,广州《羊城晚报》举办以“春与马”为主题的迎春征联。获得一等奖的春联是:
南岭梅香迎岁始;
东郊草浅试蹄初。
联中隐去了“春”和“马”字,仅14个字,盎盎春意和骏马腾飞之势即跃然纸上。
最令我难忘的是1985年春,中央电视台以“长城”为主题的第三届全国迎春征联一等奖作品:
水木荣春晖,柳外东风花外雨;
江山留胜迹,秦时明月汉时关。
作者巧妙地把古代诗人李白、虞集(元代)、孟浩然和王昌龄的诗句合四而一,浑然集成一副被誉为“当代绝联”之精品,阳春白雪,旷世罕见。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对于文化发展与传承不能数典忘祖”。春联的魅力,就其雅俗共赏而言,我更偏向一点后者——俗。来自于民间大众,置根于家家户户,回归本真,才会有更加经久和蓬勃的生命力。
令人欣喜的是,时下,春节期间,城乡偶有手写春联“现身”,每逢此刻,真的煞有“久别重逢”之感,驻足品赏,享乐其中。
盼只盼,不仅是春节期间“文化下乡”中的专业书法家们现场泼墨,更希望民间大众群体挥毫,把最美的书法,最佳的辞藻喷涌在中华大地,倾注于红纸黑字之间。让传统文化返璞归真,“重振雄风”,助喜庆祥和浓墨,为新春佳节重彩。
更盼望,能从某一年春节再开始,如爸爸当年带我一样,领着儿孙还是走街串巷品赏春联,告诉孩子们谁家的春联字体写的美,谁家的春联用词选的妙……让经典的中华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本文曾在《人民日报》刊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钥网 ( 滇ICP备2021005283号 )

GMT+8, 2025-4-27 21:38 , Processed in 0.818666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