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72|回复: 0

【新书品鉴】​喷珠吐玉艺圆融——浅探《志得诗联选》旅行诗之情、趣、艺

[复制链接]

7693

主题

4963

回帖

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54603
发表于 2024-6-2 0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
书名:《志得诗联选》

作者:徐安华  

版本:中国诗联书画出版社



喷珠吐玉艺圆融



——浅探《志得诗联选》旅行诗之情、趣、艺



文/孙德荣  蔡阳宏

    徐安华先生,笔名志德、志得。生于1955年,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现为盐城市老干部文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党支部副书记,市诗词协会理事、市诗协楹联委副主任,江苏省楹联研究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



    先生生于书香红色之家,家学渊源。其幼承庭训,满腹诗书,一生教书育人,丹心蜡炬,桃李满园。近期,先生之《志得诗联选》付梓,其洋洋洒洒,融律绝、词曲、楹联及诗论于一书,蔚为大观。予有幸得先睹其样书,面对浩瀚的大海,我只能撷一朵浪花,就其中旅行诗,作一点粗浅的探析。



一、志得旅行诗饱含强烈的思想感情



      《文心雕龙·神思》篇有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予阅志得旅行诗,此言信然!志得旅行诗,足迹遍布江河湖海,山南海北,对岸宝岛……其诗词中自然包涵浓郁的思想感情。



      首先,对盐阜大地的桑梓之情。安华先生游踪,固然海角天涯,但对于家乡自然风光,人文历史景点的游览,应该是“近水楼台”。诗中有九龙口“惹得诗朋尽兴讴”的放声歌唱;有大洋湾“恍若游仙境,流连忘却归”的流连忘返;有千鹤湾“画意诗情漾我胸”的肺腑抒发;有丹顶鹤和麋鹿保护区、东台西溪、黄海森林公园“乐似神仙已忘年”的沉醉……无不抒发对家乡风景的无限深情。



    其二,对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安华先生,奉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格言,多少年来,足迹遍布祖国的南海北疆,迷恋于山水之间,每至一处,皆有吟咏。每一吟咏,皆表达对祖国壮丽河山的丰富感情。如桂林五日游组诗,写桂林山水“今朝一睹愿方酬”,游银子岩“人间苦恼尽消除”,游香格里拉“流连忘返乐归田”,游象鼻山“山山水水悦明眸”等,抒发了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陕西八日游“华夏文明由此造”、“坑中兵马多威武”、“澎湃心潮如瀑布”,“面山依水风光秀”等,抒发了作者对人文历史的追思之情。



    其三,对革命圣地的仰慕之情。安华先生旅游,除了徜徉山水,特别崇敬革命圣地。如《枣园旧址》“领袖当年居此地,一挥巨手换新天”,《游韶山故居》诗人睹物思人后,在尾句“荷花百亩韶山绕,扑鼻清香万古留”等……无不抒发诗人对领袖先贤的仰慕之情。



二、志得旅行诗洋溢浓郁的生活趣味



      南朝梁·钟嵘在《诗品》中说“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也,是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也就是说,诗要有趣味。志得旅行诗的趣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山水自然之趣。如游古东原始森林瀑布群“飞瀑连成串,清泉入口唇”的泉瀑之趣;“千鹤翩翩正欲飞,翔空不动互追随”的鹤翔之趣;张家界“雾罩深溪云绕涧,猴援古木草缠株”猿猴在云雾中,攀缘参天古木的动物之趣;广西宁明千年古榕“十里长空难见日,千年古树好连姻”之“独木成林”之趣。   其次,夫妻祖孙同游之趣。如游对岸宝岛台东,在台东泡温泉“我与孙儿玩水仗,内人谑我老顽童”之夫妻戏谑之趣;《遇龙湖双人冲坝》“湖水汤汤荡碧漪,携孙坐筏共相嬉”天伦之趣;《游象鼻山》“乘兴携孙登象背,山山水水悦明眸”祖孙共享山水之乐趣。



三、志得旅行诗融合了多种艺术手法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道出诗词语言的重要性。语言之于诗词,犹如衣服之于身体,产生美饰作用。它需要融合多种艺术手法,方能产生审美。志得旅行诗主要运用了以下手法:



      首先,画面白描。白描,本是绘画技法,也是诗词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练的文字,不重辞藻修饰与烘托渲染,它要求诗人抓住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所写事物的情态面貌。



      安华先生,将这种手法引入旅行诗创作中,如大洋湾组诗八首五绝,皆用白描手法。《温泉小镇》“温泉小镇区,度假好舒徐。满满一池水,娱心又净躯。”《登瀛阁》“登瀛阁耸天,仿古宋唐然,游客临高顶,风光满眼鲜”。你看,这两首五绝,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通俗简洁的文字,干净利索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明暗等,表现作者对景物的感受。这种手法的长处,就是谁都能读懂。

其二,景情处理。诗词创作,景物和感情的处理,不能是水和油的关系,而应该是水乳交融。旅行诗在这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安华先生在他的旅行诗里,对其作了很好的处理。一是借物抒情,如《参观乾陵》二首,作者借乾陵之景,借乾陵无字碑,抒发了自己对“一代女皇开盛世,空前绝后”功劳的赞美。再如《台湾海峡吟》,诗人借汤汤分隔两岸的海峡之水,抒发了“兄弟之间不阋墙”的美好愿望。



    二是寓情于景,如《游香格里拉》一诗,诗人把自己对世外桃源的向往之情,寄寓在“沃野平畴”、“鸡犬相闻桑竹美”的香格里拉风景之中。三是情景交融,如《黄海叠翠》一诗,“黄海之滨有翠园,森林郁郁绿盈阡。身临此境深呼吸,乐似神仙已忘年”。诗人眼中的黄海森林公园之景,已经不是单纯的客观景物,而是浸透了诗人主观情感的意象,在这里,“一切景语皆情语”(清·王国维)。



     其三,手法融合。写诗的人都知道,诗词是语言的艺术,它需要融合多种艺术手法,为作品增光添彩。



      安华先生在他的旅行诗里,融合了用典、比拟、夸张、对比、双关等手法。如新疆游两首七律,诗人把神奇的吐鲁番比拟成“上苍撒落在人间”的明珠;写新疆的天池时,诗人用“白雾蓝云相吻绕,青山绿水互连环”,“风姿绰约胜桃源”,对白雾蓝云缭绕在天池上空,进行人格化的描写。如宝岛八日游组诗,“兄弟之间不阋墙,逐日消除萁豆怨”,用两个典故,前者出自《诗经·小雅·棠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指兄弟之间的纠纷,比喻内部争斗;后者用曹子建的七步诗,“豆”和“豆萁”,二者“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两个典故,巧妙地表达了海峡两岸同胞,同属于一个国家,同属于炎黄子孙,不应该内部争斗,不应该萁豆相残的思想感情。再如《船游日月潭》中用台湾日月潭和大陆西湖进行对比;《赞深圳特区》用“大鹏奋膈九天腾,一夜之间深圳起”艺术夸张;《咏千鹤湖公园尾句》“宝地招来鹤鸟栖”既实指丹顶鹤,又暗指千鹤湾软件硬件设施齐全,招来很多人到此养老,语带双关;《咏六十八级叠水瀑布》七绝诗,四句开头分别用“声声”、“滚滚”、“级级”和“重重”四个叠词,产生了一种回环往复的音乐美,令人不胜惊叹……。



    安华先生《志得诗联选》之律绝佳作,我们从旅行诗之情、趣、艺三方面进行了探析,由于水平有限,见识浅陋,还请各位领导老师指谬并予以海涵。



      说到这里,我们也题诗一绝,以助雅兴:



北疆南粤泛云鸿,一路行吟唱大风。

诗趣远方山海志,喷珠吐玉艺圆融。



【作者简介】

    1.孙德荣,中学高级教师,现为盐城市老干部文友会常务理事、市诗协楹联委副秘书长。

    2.蔡阳宏,中学高级教师,现为盐城市老干部文友会常务理事、市诗协楹联委副秘书长,撰有楹联专著两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钥网 ( 滇ICP备2021005283号 )

GMT+8, 2024-11-10 09:39 , Processed in 0.111147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