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62|回复: 0

小议二十四节气楹联的创作与欣赏

[复制链接]

12

主题

0

回帖

8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3
发表于 2024-6-24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

小议二十四节气楹联的创作与欣赏

原创 楹联之家  联斋  2024-06-23 00:02 河南


联 斋  第4473期


小议二十四节气楹联的创作与欣赏

王瑞华

      二十节气的创立是我国古代人的伟大创举;是农耕文化的主要内容;更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
      如今为我们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写作素材,也为楹联一展才华提供了机会,在一年的创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以下三个问题,创作者必须认识到,在今后的创作和欣赏中要引起注意。

一.区域差别问题。
      二十四节气创立地区是在黄河流域,黄帝时期只是雏形,到了西汉时期才完善。每个节的物象是与此地关联性是最大的,长江以南,黄河以北植物的物象是有区别的。一些作品中的物象就会有出入,这是在所难免问题,就像“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一样,不能说乱了节气,以“牛犊子拉车乱了套来做结论。”应该以对比作者的区域来欣赏。
      瑞雪品梅,一脉清香年味共;
      爆竹喝彩,几声脆响火花开。
      这是我写的一副大寒联。瑞雪北方景象,梅花此时不分南北,年味共,谚语有“过了大寒就过年”爆竹是年的象征,年临近,爆竹声越来越多,是不是切合南北风情。记得在空谷同题小寒时,群里黑龙江的联友与湖南联友,因听到大雁高鸣而争论。这个时间北方此时听不到自然,湖南听到那就不足为奇了,相隔几千里,气温十几度,二十几度的差异,知道这点就会明白了联中的物象,存在南北差异也就合情合理了。

二.创作中科学推敲问题
      语意的承启要遵循自然规律,例如写谷雨,上承清明下启立夏,从物象要符合实际,不能承的是大雪景象,后启的雷雨交加的夏至景象,不着边际。
      看看我创作的这两副联。如立夏联:
      及时雨至,犁地耘春,布谷勤来催老叟;
      富贵花开,赏心悦目,游人总有似登徒。
      本联我从农谚“立夏到小满,种啥都不晚”中起笔,什么雨呀,犁呀,布谷鸟都围绕农谚的。“富贵”有歧义,有人会认为牡丹花,其实就是所有的花,在观赏人眼里说谁富贵谁就富贵。登徒子好色,花好看,游人多看两眼不就是好色之徒了。又如处暑联:
      暑热渐消,看花潮退却,树下人稀,背手田头拾喜悦;
      清凉慢长,听虫语起伏,林间步紧,挎筐松下觅清闲。
      此联上下联前两分句,就交代了气温变化,草木虫的活动情况。后两分句是因为前两句,所出现的情形,上田里看看,山上采山货,典型的北方情形,前因后果一目了然。

三.创作手法问题
      无论是诗句的引用,囊缩,还是用典都要恰到好处,不可突兀异类。联句的长短最好单批字数在七到五十字以内,创作的空间足够发挥了。如小寒联:
      《倾杯》《索酒》《阳春》近;
      《踏月》《寻梅》《疏影》多。
      本联是利用词牌入联,增强了联的文化厚度,疏影也指的是梅花。全联把词牌按我的意思巧妙的连在一起,展现出新春将近,梅花盛开之景象。上联有些粗狂,下联存在文雅,书名号去掉是不是也很顺溜,意蕴丰和。又如霜降联:
      秋风翻旧账,一树红枫,为何欠我今不落;
      小院见清霜,几畦绿菜,自是多情久未收。
      上联是用拟人修辞法起句,二分句少一个“问”,下联少一个“看”意思相近的词,故意为之,根据三分句来定夺,让读者选用自己喜欢的在心里放上,多了一份诙谐,少了一些做作。
      这些是我个人建议,感觉不算偏颇,关键无论是创作和欣赏作品是农耕警示,还是睹物抒情,都必须遵循的就是科学的合理性,
      以上是我的感受和建议,感觉不算偏颇,敬请师友指正。

(原载《中国楹联报》)


王瑞华,1971年生,辽宁喀左县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联都管理,朝阳楹联协会理事,大辽联社副社长,喀左楹联协会副会长。作品在全国楹联赛事偶有获奖,部分作品悬挂于知名景点,艺术追求通俗易懂,具有生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钥网 ( 滇ICP备2021005283号 )

GMT+8, 2024-11-14 12:25 , Processed in 0.093399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