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26|回复: 12

张德纯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1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66478
发表于 2023-6-3 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
张德纯,字能一,号松南,江苏苏州人。康熙三十九年(1700)进士,官常山知县。有《孔门易绪》。

巧对一
黑炭红因火;
青山白为霜。

此联见《评释巧对》卷七,有人出此对,张德纯答之。

"黑炭”变"红”皆"因火”燃而致,“青山”变“白”则因落霜雪而致。出句对语写生活中常见之景象,两句各为前果后因,因果分明,通俗明 白。巧在设“黑"、"红”、"青”、"白”四色工对,寓处世当分清"青红皂白”, 妙趣横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1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66478
 楼主| 发表于 2023-6-3 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巧对二
乌柏变成红叶;
白梅点缀青枝。

此联见《评释巧对》卷七,张德纯对余澹心之出句。

联语巧用颜色,以“乌”、“红”、“白”、“青”四色缀文,道出日常所见 之自然现象。对语中"点缀”二字更为传神。出句写秋景,对语写春景, "青枝"配“红叶”,相映成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1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66478
 楼主| 发表于 2023-6-3 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巧对三
铜铸金刚铁面
泥装土地灰心

此联见《评释巧对》卷九,“僧智荣出此对,张能一答之”。

"金刚”、“土地”都是传说中的神名。"金刚”的“铁面”多是“铜铸”二至的。"铁面”,指黑脸,喻指刚直无私之人。“土地”的“灰心”又为“泥装”。j "灰心",谓悟道之心,不为外更所动,枯寂如死灰。

出句对语的特点是"铜”、"铁”与“金刚”的"金”同类,“泥”、"灰”与j “土地"的“土”同类,以类相从,又使文意相合,堪称佳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1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66478
 楼主| 发表于 2023-6-3 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巧对四
北寺北城靠北斗;
南禅南塔对南山。

此联见《评释巧对》卷十五,高僧大汕出此对,张德纯答之。

出句对语是典型的复辞格,“南”、“北”二字在相应的位置上出现三 次,各自组词,使对仗工稳,语意顺畅,尤为精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1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66478
 楼主| 发表于 2023-6-3 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巧对五
三尖笔架山,内无虎豹;
一勺砚池水,中有蛟龙。

此联见《评释巧对》卷一,余澹心出此对,张德纯答之。

“笔架”,用以搁置毛笔的架子。鲁应龙《闲窗括异志》:“远峰列如笔 架。”笔架多为"三尖”形状,故以“山”称之。但决非地理意义上的藏有 “虎豹”之深山,尽可放胆进“山”探奥。

“砚池”,凹形的砚,亦指砚端贮水处。杜荀鹤《题弟侄书堂》诗:"窗 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联以“一勺”指砚池水浅少,但“中有 蛟龙”。“蛟龙”既指挥毫泼墨、笔走龙蛇,又喻有才能的人获得施展的机 会。

出句对语均以文房器具代指学业,上联言“无",立意一般;下联称古“有”,不同凡响。"蛟龙”得水,深有意蕴,韵味悠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1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66478
 楼主| 发表于 2023-6-3 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巧对六

两柱擎空,不碍白云来往
孤松踞顶,何妨明月升沉

此联见《评释巧对〉卷六,李屏侯出对,张德纯答之。

“擎空”,托住天室。"踞顶”,盘踞山顶。两株桂树虽高入云端,但依 然难以阻挡白云飞来飞去。孤松(孤字有单数之意)尽管长在山头,但仍 然没法影响明月的升起沉落。

出句对语以日常所见之物而生发奇思妙想,寓含有才学胆量之人, 自会不受外界的影响,用语豁朗,意蕴高旷,韵味深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1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66478
 楼主| 发表于 2023-6-3 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巧对七
小小书生,已是凤凰池上客
巍巍学士,由来龙虎榜中人

此联见《评释巧对》卷一,张德纯“颖异绝伦,七岁时,有命以对者, 不假思索,巧夺天工”。

“小小”,幼小。“书生”,读书人。“凤凰池”,禁苑中池沼。魏晋南北 朝时设中书省于禁苑,掌管机要,接近皇帝,故称中书省为"凤凰池”。范 云《古意赠王中书》诗:“摄官青琐阙,遥望凤凰池。”出句对年幼的“书 生”寄予厚望,称他“已是”栋梁之材的苗子,日后必有前途。

“巍巍”,崇高伟大。“学士”,古代在国学读书的学生,亦为官名。“由 来”,自始以来,历来。"龙虎榜",唐贞元八年(792),欧阳詹与韩愈、李绛 等二十三人于陆贽榜联第,詹等皆俊杰,时称“龙虎榜”。鲜于必仁《折桂 令•韩吏部》曲:“龙虎榜声名播扬,凤凰池翰墨流芳。”对语表达了非凡:0 的志向,气象不凡。

此联对仗工稳,贴切自然,出句对后学予以激励,情殷意重;对语向 长者表示决心,志高旨远。清新雄健,形象传神,极有感染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1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66478
 楼主| 发表于 2023-6-3 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巧对八
六和上士,来访七岁奇童,时维九月;
四美嘉宾,去看五陵才子,序属三秋。

此联见《评释巧对》卷八,大弘寺僧端可出此对,张德纯答之/七岁 属对如此,真是奇童”。

"六和”,佛教语。黄庭坚《仰山简和尚真赞》:"不戒而六和恭敬,不 禅而十方清净。”谓身和、口和、意和、戒和、见和、利和。“上士",佛经中 对菩萨的称呼,也指道德高尚的人。

“四美”,指仁、义、忠、信。“五陵才子”,即五陵英少,指具有不俗志 向的豪门子弟。

出句对语的"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出自王勃的《滕王阁序》,用 以表示时令。上联“六和上士”切端可僧人身份,“来访”句据实。下联"四 美嘉宾”是对出句者的尊誉之称。“才子”句表明不俗的自信。“六”、 “七”、“九”与“四”、“五”、“三”的数字工对更见巧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1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66478
 楼主| 发表于 2023-6-3 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巧对一

梅蕊未开,光棍先生白嘴;
椒实既熟,夹壳长老黑心。

此联见《六碑龛贵山联语》卷十三,“相传周桐野先生未达时,读书 僧舍。适梅花将放,老僧嘲之曰,先生应声答”。

老僧见寺中腊梅含苞待放,枝头略微露出白痕,便以此出句。“光 棍”,既指梅枝,又喻周起渭单身一人。“先生”既有“先长出”之意,又称 周起渭是读书先生。“白嘴”,既说梅花骨朵,又开玩笑说周起渭在寺中 白吃闲饭。
对语的“夹壳”一指花椒的果实,一指老僧的脑壳。“长老”既有椒实 已成熟之意,又直指寺中老僧。“黑心”既说椒籽已黑,同时反击老僧的 调笑。

周起渭在僧舍读书时,与寺僧皆友善,尤与长老结为忘年交,常相 对吟咏,还不时会心地戏谑一二。此联构思奇特,亦实亦虚,以物代人, 贴切恰当。“未开”对"既熟”,“白嘴”对"黑心”,格外精巧,令人称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1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66478
 楼主| 发表于 2023-6-3 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巧对二

桃李花开,一树胭脂一树粉;
柑橘果熟,满枝翡翠满枝金。

“柑橘”对“桃李”,“果熟”对“花开”,极严极工,且音律协调。春华秋 实,果是花的必然归宿。因果关系十分自然、贴切、合情合理,天衣无缝。下联“翡翠”二字,不仅反映柑橘浓枝密叶,青翠欲滴,且为“满枝金” .o 作铺垫。“满”字不仅反映柑橘丰收,而且说明此物实属珍品。生动精辟,北寓意含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1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66478
 楼主| 发表于 2023-6-3 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巧对三
弯腰桃树倒开花,蜜蜂仰采;
歪嘴石榴斜裂口,喜鹊横戡。

此联着笔细致,描绘生动,极传景物之神。上联说“桃树”由于“弯 腰”而“倒开花”,花心向下,故蜂入其中,不觉仰面朝天而采蜜。下联讲 "石榴”因为“歪嘴”而"斜裂口”,石榴果实侧面绽出,故鹊停其上,势横 着戡啄,才能得食。作者将见到或者想像出的如此巧妙的两幅场景,构 成一副生动传神而极工整贴当的对联,确实非同一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1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66478
 楼主| 发表于 2023-6-3 0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巧对四

鼻孔子,眼珠子,珠子高于孔子;
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过先生。

周渔璜考中翰林后,告假回乡省亲。在欢迎他的酒宴上,当年教过 他的高先生出了这样的上联,用的是谐音双关反问句,说眼珠与鼻孔的 位置高下虽然显而易见,但珠子(谐音朱子,即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 熹)再高也高不过孔子(指孔丘,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 创始人)。周渔璜借眉毛与胡子先生出与后长出的关系,形象地说出了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道理,比之上联,更为贴切、巧妙、幽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1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66478
 楼主| 发表于 2023-6-3 00:54 | 显示全部楼层
赵执信(1662—1744),字伸符,号秋谷,山东益都人。康熙十八年(1679)进士,官至右春坊 右赞善。有《饴山堂集》。

因园
借问行路人,四面云山谁作主;
坐观垂钓者,五湖烟水独忘机。

赵执信归居放情诗酒,尽得天趣。此为自题所居因园联。"因园”,谐 音"因缘”。佛教谓使事物生起、变化和坏灭的主要条件为因,辅助条件 为缘。旧时常用"因缘”解释人们今生的关系。"因”又有依托、凭借之意, 称自己借此园颐养天年。

“借问”,古诗文中常见的假设性问语。“云山”,本指云和山借指隐 者所居远离尘世的地方。"作主”,做主人。上联设问,询问过往之人,可 知此间“云山”谁是主人。实言自己即是,充满自豪的喜悦。

“坐观”句出自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坐观垂钓者,徒有 羡鱼情。”旧以"烟水梦”指遁迹江湖的愿望。“忘机”,消除机巧之心,常 用以指甘于淡泊。下联作答。坐视垂钓之人,执著专情,怡然自得。实言 自己即“忘机"之人,充满禅慧的妙谛。

禅宗六祖慧能曾说:“随所住处恒安乐。”此联委婉含蓄,自抒情怀, 作者随所即安、恬静悠然的心境,由此可见一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钥网 ( 滇ICP备2021005283号 )

GMT+8, 2025-7-2 06:52 , Processed in 0.106014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