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33|回复: 1

悠雲说杏坛

[复制链接]

1492

主题

154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402
发表于 2023-9-10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
悠雲说杏坛
原创 张项学 悠雲詩笺 2023-09-10 00:06 发表于河南
悠雲说杏坛

张项学



今天是9月10日,第39个教师节。在这个为教师庆祝的时刻,人们自然会想到杏坛。


杏坛一般泛指授徒讲学之处。诗圣杜甫在他的《八哀诗·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有“空闻《紫芝歌》,不见杏坛丈。” 宋代诗人王禹偁在他的《赠浚仪朱学士》诗中有“潘岳花阴覆杏坛,门生参謁絳纱宽”。之所以把杏坛视为讲学之处,源于山东曲阜孔庙里孔子当年聚徒授业讲学的杏坛。


或许是因为自己有一段教师情缘,对这方面的事比较在意,总想着啥时候去拜谒。前几年一个机会总算圆了这个梦,看到了仰慕已久的杏坛。



当我站在杏坛前,那是一种朝圣的心态,人们心目中的偶像孔圣人,当年就是在这座亭子下收弟子三千,授六艺之学。眼前似乎出现了白发飘飘的先圣神情严肃地端坐在亭子下,侃侃而谈,“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这是一座方方的金色亭子,大红柱子支撑,十字结脊,二层黄瓦飞檐,双重半拱。亭内的藻井以细小斗拱装饰,彩色的金龙绚丽多姿。看到这些龙就知道它的等级之高了,因为龙的图案过去只有在皇家才可以用。亭下有党怀英篆书“杏坛”二字碑及乾隆“杏坛赞碑”。



《庄子·渔父》中记载,“孔子游乎緇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絃歌鼓琴”。后人依此在山东省曲阜市孔庙大成殿前,为之筑坛、建亭、书碑、植杏。宋天禧年间,孔子四十五代孙道辅监修曲阜祖庙,将大殿北移,于其旧基筑坛,环植杏树,即以“杏坛”名之。孔子后裔六十代衍圣公《题杏坛》诗,“鲁城遗迹已成空,点瑟回琴想象中。独有杏坛春意早,年年花发旧时红”。



杏坛有如此之来历,后人又如此之重视,歌之赞之者自然多也。明代诗人尹祥有七律一首。



杏坛

明 · 尹祥

偶寻洙泗溯波澜,花里柩衣上古坛。

一本初从霜干见,万殊还向露枝看。

光风万古吹芳草,霁月千秋照石栏。

道体高坚谁料得,缅思回也独能钻。



乾隆皇帝为杏坛写过一首七绝。这首诗就镌刻在他的“杏坛赞”御碑背面。



杏坛

清 · 弘历

重来又值灿开时,几树东风簇绛枝。

岂是人间凡卉比,文明终古共春熙。



与杏坛相似,代表学习场所的还有槐市、芹宫。槐市,指汉代长安读书人聚会、贸易之市,因其地多槐树而得名,后来借指学宫,学舍。南朝梁元帝《皇太子讲学碑》有“转金路而下辟雍,晬玉裕而经槐市”;唐代武元衡《酬谈校书长安秋夜对月寄诸故旧》诗有,“蓬山高价传新韵,槐市芳年挹盛名”;宋代苏轼《次韵徐积》有,“但见中年隐槐市,岂知平日赋兰台”。



芹宫也指学宫,源于《诗经》中的《鲁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 朱熹集传:“泮水,泮宫之水也。诸侯之学,乡射之宫,谓之泮宫。”后来就以“芹宫”或者“泮宫”指学宫、学校。宋代郭印有诗,“可但芹宫滋教雨,更看花县畅仁风”;宋代李廌有“泮宫陈迹神游否,绛帐门生多石渠”。



杏坛也好,槐市也好,泮宫也罢,芹宫也罢。他们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情况,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教育的重视。今天是教师节,能把教师这个职业设定一个节日就是对教育的重视。今天,全社会都在感谢师恩,教师也在又一次温习自己的职责。

做一诗以记。



癸卯教师节

张项学

为作人梯日夜思,杏坛四季育兰芝。

鲜花捧起高看韵,缎带束成新进姿。

摒弃外邪当处处,弘扬国粹正时时。

教鞭指向浮青翠,春色满园舒笑眉。



悠雲作于拾叶斋

2023/09/10


牡丹8_副本.jpg

点评

写的很好,来学习  发表于 2023-9-10 11: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钥网 ( 滇ICP备2021005283号 )

GMT+8, 2024-6-17 21:03 , Processed in 0.430140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