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74|回复: 0

心如皎月 熠熠生辉 青海联家吴立新老师楹联艺术浅析 作者 吴海燕

[复制链接]

1990

主题

167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8879
发表于 2023-9-18 0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
【联家印象】心如皎月 熠熠生辉——青海联家吴立新老师楹联艺术浅析 (作者:吴海燕)
吴海燕 悠雲詩笺 2023-09-18 00:06 发表于上海


心如皎月    熠熠生辉

青海联家吴立新老师楹联艺术浅析



作者 吴海燕

               

   意境,是作者感情和作品形象互相融合而形成的艺术情境。营造意境,就是取诸世间万象,来描绘自己内心情感的一种手法。也有观点认为,意境的生成还有赖于读者审美经验与诗意诗情的融会,是作者与读者共同创造的整体性艺术境界。

   我们来看看吴立新老师的这一副《题梦想》的楹联:

   胸中先有梦;

   物外始凝神。

   梦想:通俗理解,就是对未来的一种期望,是心中努力想要实现的目标。“物外”一词,出自汉·张衡《归田赋》:“苟纵心於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意思是超越世间事物,而达于绝对之境界;凝神:指精神高度集中,不分散。人这一生,想要选择的东西很多,想要实现的目标也会很多。在梦想和选择中间,作者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答案:有梦在先,经过了筛选和淘汰;凝神于后,确定了方向和奋斗目标;为梦凝神,以臻物外。看到这儿,我们自然会想,有梦的未来是多么美好,多么值得期待啊;而追梦的过程又是多么坚定,多么快乐啊!

   短短10个字,高度浓缩和概括了作者待人接物、安身立命的标准和要求。

   我们常说的“言为心声”,具体体现为言谈是一个人心里想法的声音,行为举动是一个人心思的表现,通过言谈举止,我们是完全可以判断一个人内心的真实想法的。所以,一个作品出来,是否走心,字里行间中一定会有或浅或深的脉络能够梳理,若有若无的痕迹能够捕捉,而最美妙处当是读罢怦然心动,拍案叫绝。

   我们再来看看他的这一副《题和平》的楹联:

   乾坤顺正不离道;

   世界和平须识兵。

   道者,自然规律的循环之理,《儒道释家》曰:就像用秤称量东西,轻重都不行,持平就是道。兵者,春秋·孙武《孙子兵法·始计篇》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伟人毛泽东也曾在1927年8月7日,在湖北汉口党的最高会议——“八七”会议上结合中国当时国情,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兵者,不是为了占有和侵略,而是为了正义与和平。“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残酷现实一而再、再而三地告诫我们:这个世界和平的实现和维持,一定离不开兵。

   世界上所有的岁月静好,一定是有人在帮我们负重前行。

   我们常说,当文章写到一定的程度后,最后拼的一定是格局。正如人与人的交往一样:始于颜值,敬于才华,终于人品。

   看的是文字,读的则是一个人的眼界和格局。

   作者先后在渝、川、冀、青、甘、藏等驻军从戎30余载,最美好、最青春的年华都奉献给了部队,奉献给了国家。30多年的军旅生涯,让他对和平有了更直观的印象和更深刻、更深邃的理解,他深知当今世界和平的来之不易,所以才会更加珍惜今天所拥有的幸福生活。“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最早见于《论语·卫灵公》,意思是指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就必定会有马上到来的忧患。故,作者认为:治国安邦,应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才能防患于未然。那已经融入血液中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让他发出了“乾坤顺正不离道;世界和平须识兵”的呐喊。

   我们再来看看他的这一副《自勉》联:

   纵知前路艰还苦;

   更许初心笃且诚。

   这是一副很美的流水对,也是一副很励志的作品。它的美不是词藻堆砌之华美,它的美在于用最朴实的语言,展现和表达内心无比的充盈和坚定。每读一次,你都会被它深深打动,有泪欲盈眶。标题为自勉,取鼓励自己之意。一个“纵知”为前提,一个“更许”是知后的选择。一反一正,落差巨大,对比鲜明。上联写当前面临的现状是“艰还苦”,但那又如何?男儿顶天立地,铮铮铁骨,就算是明知要去面对数之不尽的艰辛与苦难,下联用明确而坚定地语气告诉我们“更许初心笃且诚。”有困难不用怕,受挫折也不用怕,只要内心足够强大,信仰足够坚定,不忘初心,笃行笃信,又有什么事情解决不了,什么事情办不成的呢?看到这儿,我们哪里又还会去害怕前进道路上的“艰与苦”呢?我们分明是看到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那份果敢与坚强,看到了“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的那份坚韧与执着,看到了“不经历风雨,怎会见彩虹”的那份自信与笃定。

   刘勰在《风骨》篇中曾提出来要求建立一种刚健清新的风格,来代替新奇、轻靡的风格,以防止鱼目混珠的毛病。明公咏《孤桐篇》中也提出:“骨端气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这里讲的“骨端气翔”,就是刘勰讲的骨的“语言端直”,风的“有生气”,讲有风骨的能飞翔。这里讲的“光英朗练,有金石声”,就是刘勰讲的“辉光乃新、结响凝而不滞”。于是,我们合理猜测:作者心中对“风骨”的定义,应当是融进血液里的坚强、面对诱惑时无须提醒的自律和对这人世间一切真、善、美的追求和用心有情的呵护吧?

   想到这,我们再来看看他这一副《题兰花》的楹联:

   虽无艳色,却有清香,傲孤频入湘君句;

   不问虚名,独持高格,素淡常开楚泽秋。

   在初唐·骆宾王《同辛簿简仰酬思玄上人林泉四首》中有句曰“有俗远风尘隔,春还初服迟。林疑中散地,人似上皇时。芳杜湘君曲,幽兰楚客词。山中有春草,长似寄相思。”楚大夫屈原《九歌·湘君》中有句曰“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意思是用薜荔做帘蕙草做帐,拿香荪饰桨香兰饰旌。汉·王逸 《离骚序》:“《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后因称《离骚》文为美人香草之辞,并以美人香草象征忠君爱国的思想。

   我们知道,梅、兰、竹、菊素来被文人墨客称为花中四君子。它们各自代表的象征意义不同。兰:幽而不病,生在深山中,厌都市喧嚣,不以境寂而色逊;居幽谷,喜明月清风,不因谷空而貌衰。兰香如檀,置兰之室不宜久坐,久坐而不闻其香,故痴迷呆滞者,实难见识兰之雅趣。兰的特点是空谷幽香,与世无争;兰的魅力是色淡香清、象征谦谦君子高雅的品性和深切的爱国情怀。此联“虽无艳色,却有清香”写的是视觉和嗅觉,“不问虚名,独持高格”写的是兰的品格,又何尝不是作者借兰抒情、以兰达意,“远绝俗尘,终不惧餐风宿露;甘居空谷,却依然色淡香清”的高标雅操的真实体现呢。

   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榜样。榜样是一种力量,彰显进步;是一面旗帜,鼓舞斗志;是一座灯塔,指引方向;想到这,我们就不难理解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作者为什么能在三年抗疫期间,主动请缨,一直冲锋陷阵在抗疫一线,为基层群众提供最优质、最全面、最便捷的服务了。为了帮助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扫码登记,他的手机里保存了500多位老人家的采集信息。“若有战,召必回!”这是每一名退役军人离开军营时对党和国家的庄严承诺和铮铮誓言,他们也用实际行动在祖国和社会最需要的时候,最需要的地方,诠释着“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的军人本色。在抗疫期间,吴立新老师和队员们还要完成每天的物资搬运、送货上门工作,他们平均要走3万步,脚上磨出了水泡,双肩磨出了血棱子,汗水浸透了衣服……却没有一人叫苦叫累。他说:“部队里有一句口号叫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当国家和社会需要我们的时候,就是展现我们退役军人本色的时候!”

   如果这些,都还不够让你了解作者的话,那让我们再来看看他的这一副楹联:

   我的第二故乡——格尔木

   双手堪摘桂月,三伏犹见雪花,此地多高?万里昆冈皆脚下;

   投身厚筑长城,仗剑纵驰大漠,我心无二,千秋华表负肩头。

   格尔木,是典型的高原大陆,作者驻军之地有多高?伸出双手就能摘到天上的月亮,连山势宏伟峻拔的昆仑山脉都在他的脚下;气候条件有多恶劣?“三伏天都还在下雪”;就是这么一个氧气稀缺、终年积雪、地迴人烟罕至的地方,作者一呆就是八年。为的是什么?为了祖国边疆的安宁,为了祖国的钢铁长城,“我心无二”:不是不能,而是面对诱惑时不肯、不愿、不会离开的斩钉截铁和义无反顾,“千秋华表负肩头。”这一份承诺,从来没有变过。

   选择的高度,决定了一个人的宽度和厚度。

   这样的故事,很多很多......

   这样的人物,也很多很多......

   我们于是相信:有一种信任,无处不在;有一种温暖,如沐春风;有一种感动,潸然泪下;有一种美好,如期而至。

   若一定要给吴立新老师作一个评价,我会说他:

   初心如皎月,熠熠生辉,雾罩云遮,未曾改变;

   矢志有清风,盈盈入袖,星移斗转,愈觉分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钥网 ( 滇ICP备2021005283号 )

GMT+8, 2025-1-15 23:32 , Processed in 1.772776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