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65|回复: 1

李洪起‖“抽象可见”赋两行联句

[复制链接]

1956

主题

195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9650
发表于 2023-9-21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

李洪起‖“抽象可见”赋两行联句

原创 楹联之家  联斋  2023-09-21 00:02 发表于河南


联 斋  第3592期


“抽象可见”赋两行联句

李洪起

      在古典诗词和楹联写作上见到初学者往往习惯于使用逻辑思维,而很少借助于形象思维, 不是根据自己的情意来选择画面勾画着色,而是作纯客观的白描,缺乏艺术技巧,语言直白浅露, 寓意平淡,以致削弱了作品的语言美、形象美和意境美。
      我们初学者的一个主要障碍,就是由逻辑思维到形象思维的过渡。所以说,学会用形象思维写诗撰联,应该是提高写作水平的主攻方向。“抽象可见化”即是习用形象思维写作的妙着,亦是克服直白化概念化的最佳实践。其具体特点是:

一、意象浮现

      通过意象浮现把不可见的思想情绪和想表达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让它犹如实体或镜头一般,进而让读者能感知一幅画面、一个动作、一种理念,使之可见。如:
      清乾隆进士董诰 自题联:“窗横竹叶清如许;人比梅花瘦几分?”
所谓“画是无语诗,诗是能言画”。此联语有诗的韵味,画的意境,以竹叶的清淡喻情怀,以梅花高洁喻品质,耐人品读。见《中华对联大典》
      对联与格律诗是姊妹艺术,一句诗就是一副绝美的对联。 比如:宋·秦观《春日五首》:“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古诗词中的范例多到不胜枚举,如秦观《浣溪沙》:“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柳絮飞舞如虚无缥缈的梦境,丝丝细雨落下如同我的忧愁。通过合理想象和联想等艺术手法描述,善于据其本义、比喻义加以引申转换具体诠释、刻画其形状和形态,使之可见可闻。

二、通感移就

      通感是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通过比喻或形容沟通起来的方式。大致分为形容的通感和比喻 的通感。由于语言的表现力强,不仅通过文字可以让你仿佛看到画面,还可以触动各个功能的感官,借主观想象示现客观事物。
在著名的诗句里面,“此时无声胜有声”有听觉上的效果,“重帘不卷留香久”有嗅觉上的效果,“温泉水滑洗凝脂”有触觉上的效果。皆是用很具象的景物表达实感性的意境和那种体物入情的临场感。请看这样一副对联:剪刀业开市  张荣培:“裁成大地春光,百般生意;剪取半江秋水,一片灵机。”
      此联作者虽为民国一普通文人,但其思路开阔,气魄宏大,将剪刀业开市,用形象的文字转换成画面,示现所思所悟不可见的情绪意念:剪刀竟可裁出“百般生意”、剪取“一片灵机”,即通过合理想象和联想,其本义、比喻义、延申义交错转换,从审美通感的角度说,即从感知、表象、到意象形成的各种感觉挪移,互相转化交融,取得"意与境谐"的艺术效果,形象具体,妙不可言。

三、注重词语的用法

      一般对事件的贬褒,大多有情感表达在其中,这些大多是通过虚词或形容词兼及动词来完成的。如果满是政治名词就势必过于抽象。从哲理上讲,通常抽象化与形象化是伴生的。在审美通感方面,两者在艺术审美性上是相通的。抽象表达和形象表达互不侵扰,不存在孰优孰劣。类如说理並非不好,但可以肯定地说,若抽象的纯议论性文字过多,则显空洞呆板黯然失色,就艺术形象而言差了一层。 清代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虚词用得恰到好处往往可以获得活跃情韵,含蓄蕴藉,化板滞为灵动等美学效果。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有人说与、共两个虚词多余,但若无"与"、"共"二字就会产生节奏紧迫压抑之感,因文气阻窒而大为减色;
      “君恩似海;臣节如山。”这是清末重臣洪承畴的自撰联。此人官至高位,常自命为‘大明股肱’之人,撰写了这幅对联悬于大门。后来,松山一战,兵败被俘,叛国降敌。有人鄙视这个变节的叛徒,就在其自撰联的两边各加了一个虚字,变成:君恩似海矣!臣节如山乎?上联一个‘矣’字,慨叹不已;下联一个‘乎’愤然提出质问:你受似海一样的皇恩,真的做到了臣节如山吗?辛辣有力地揭穿了叛徒的嘴脸。可谓入木三分!
      善用形容词,避语言枯躁之嫌,化抽象为具体,使人如闻其声,如触其物,如历其境。绘景摹状自然少不了形容词。例如,一千多年前的某个清明节,唐诗人杜牧遇上了一场春雨,雨丝之细,用以‘纷纷’形容,而这样的丝丝细雨,正和当日人们扫墓祭祖的心绪契合,让‘断魂’的体验感更加鲜明。再看两个例句:唐·王维《积雨辋川庄作》:“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莺。”宋·晏殊《寓意》:“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同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位置非常灵活,或于句首或于句末;或于中心词之前后。
      再是用好动词或情味十足的常用语,往往能起到化静为动,形象生动的效果。请看曾任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中联会顾问的郭省非先生几幅楹联:创作有感
      钻进梦中偷妙句;
      醒来马上写新词。
      作为“梁章钜奖”高手郭老该联以几个动词对仗取胜!钻进/醒来、偷/写,状写钻进梦中偷来妙句,妙趣横生,令人忍俊不禁。
      耄耋抒怀
      岁月无情,热血拼成头发白;
      身心有幸,余辉烤得夕阳红。

      自从两岁拴红线;
      相伴一生到白头。
      郭省非先生的楹联初看文字平实,细究意境优美,言简意赅,寓意深刻。览读之直似“醍醐灌顶”!从中可得到这样几条启示:
      其一,情真。夸张而不失其真,以其内心者打动人。东汉教育家郑玄有云:“内心,用心于内,其德在内。”细观摩郭老联作缘情体物皆如是。
      其二,景宜。景物搭配合理了就如临其境。“余辉烤得夕阳红”,夸张但很恰切,使抽象的东西变具体可感。
      其三,字淡。那个“栓”字普通至极却令人过目难忘。多用常见字组词造句,不给人以距离感;
      其四,意厚。这一层最难做到,对我们初学者来说,不经一番刻苦研习和磨炼,则堂奥未可图也。因为这不单纯是个技巧问题,而是包括知识学问,文字功底,生活积累,思想情操等多种因素形成的艺术修养。


李洪起,网名洪波湧起,50年代生于沈阳。国家机关干部,退休后开始研习诗词楹联。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鞍山市诗词学会外埠会员、沈阳市楹联学会理事、中国现代文化报辽宁工作室副主编、北梦南缘文学社副社长。曾参加全国诗词楹联大赛,偶获二、三等和优秀奖。

点评

海!外直播 bitly.net/p7pp 禁闻视频 bitly.net/xtttt 史书这样评说:他们耗尽地下的矿产,浑浊地面的河流,污秽天上的云彩,沦丧了中华的道德,小孩不敢独自出门,老人倒地无人扶起,官匪横行霸道,金钱权力是惟一图腾,善良   发表于 2023-9-21 19: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钥网 ( 滇ICP备2021005283号 )

GMT+8, 2024-12-27 17:46 , Processed in 0.110433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