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41|回复: 0

孙福奎‖简论楹联的社会价值

[复制链接]

1092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510
发表于 2023-10-4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

孙福奎‖简论楹联的社会价值

原创 楹联之家  联斋  2023-10-03 00:00 发表于河南


联  斋  第3628期


简论楹联的社会价值

孙福奎

     楹联也称对联,是我国文化大树的一枝艳丽之花,它以独特的艺术形式绽放于百姓生活中,呈现重要的社会价值。
楹联是一块闪光的历史瑰宝
楹联由中国古典诗词演化而来,溯源可至《诗经》、《楚辞》以及后来一些诗文的对偶句。据记载,早在南北朝时期,文学家刘孝绰兄妹就自题门联:“闭门罢吊庆;高卧谢公卿。”“落花扫仍合;丛兰摘复生。”到五代时,蜀主孟昶有桃符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在1500多年的历史过程中,楹联普遍张贴、悬挂于宫庭豪门和百姓门户。并不断扩展,分成春联、婚联、寿联、挽联、广告联、行业联、名胜联、居室联、庆典联、题赠联等多个种类,现身于各种场合。它实用性极强,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可谓妇孺皆知,无人不晓。随着各国文化交流,还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走红国外。
著名学者常江先生说:“诗创作基本是个人行为,面向自己;对联创作虽然也是个人行为,却主要是面向社会。”可见,楹联作为我国文化的优秀遗产,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具有面向社会的特点。因而,它在国内作用极大,对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也有深远影响。

图片

春联是一道靓丽的春节风景
春联是春节时贴在门上的楹联,它在楹联家族中,尤显璀璨夺目。“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自古来,我国就有贴春联的习俗,贴春联是过春节时必做之事。春联有的是手工书写,每当节前,村中的教书先生或有学问的人,濡墨挥笔;也有专门从集市上选购厂家印制好的成品。春节贴春联,不分贫富,家家门上红纸黑字(金字),辞旧迎新,兆祥纳瑞,表达新一年的美好愿望。春联还常配以福字、挂钱等,各式各样,焕然一新。春联不仅贴在住宅的门上,就连畜棚禽舍,店铺厂房,甚至街口城门,有时也张贴。据史书记载,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大年初一微服出巡,最喜欢对百姓人家门口贴的桃符(春联)品评,看到写得好的还当场嘉奖、赏银子。并颁布御旨,要求都市所在地的百姓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春联张贴。壮观场景可以想象。
可见,春联为春节增添迎新内容,增强喜庆气氛,添加民族色彩。贴春联习俗世代传承,它的影响之大简直无法估量。

图片

楹联是一道丰盛的精神大餐
楹联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深受人们喜爱。它不仅在群众中有大批爱好者,还出现了不少楹联组织。特别别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诞生了楹联学会,各省市地方楹联学会(协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楹联报刊、网络平台更是多不胜数。不少学校开设楹联课,从儿童抓起。学楹联,写楹联,参与者不分男女老幼。春联还登上了春晚舞台。
可见楹联已成为一种不可缺的文化食粮。人们用楹联拓展兴趣,惩恶扬善,抒发情怀。它在提高国民的文化素养,陶冶思想情操,进行精神文明建设中,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
总之,楹联被称之为中华国粹,实至名归。我们作为一名联人,应充分认识楹联的社会价值,担起责任,学好写好并宣传推广好楹联,为其不断发展贡献力量。


孙福奎,汉族,中共党员,1945年12月出生,原籍山东莱州市,现住黑龙江双鸭山市。1967年从山东大学中文系毕业,分配到黑龙江双鸭山市中学任教,中学高级教师,退休前为中学副校长。爱好文学写作,发表楹联、诗歌、小说、散文等各类作品逾千篇。中国楹联学会、黑龙江楹联家协会会员,中华国粹网版主,北京华夏诗联书画院研究员,有作品入选《中国对联作品集》、《对联中国》、《黑龙江当代楹联作品四集》等书籍。参加全国诗联大赛,获奖60余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钥网 ( 滇ICP备2021005283号 )

GMT+8, 2024-6-25 13:49 , Processed in 0.101560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