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89|回复: 0

【无情对学习教案】第二课:无情对的对仗与平仄

[复制链接]

5267

主题

3741

回帖

4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4130

论坛元老

QQ
发表于 2023-11-19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
第二课:无情对的对仗与平仄


无情对的创作,此前只有一些浅显的经验之谈。从本课开始,将提供“精研式”学习内容。
学习无情对,有以下切实的好处。
1、可以增添乐趣,愉悦身心。
  成功的无情对100%是幽默对联。有了它,心花可以常放。
  2、有利于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汉语字、词的活学活用技巧。
  无情对创作与普通对联创作的差别,主要是利用汉字的“一字多义”的特点来做文章。熟悉无情对创作的人,对汉字的灵动性,往往有更敏锐的感觉。
  3、有利于提升普通诗、联创作境界。
  借对手法可应用于其他格律文体和普通对联,永不过时。学习无情对,于高层次的诗联创作有益。成为无情高手,诗联的创作定将进入全新一层的境界。
我们先来给无情对下个定义:

无情对,是一种通过密集运用借对等手法,极力追求字、律等的对称,同时极力追求词、句等的不对称的幽默类对联形式。

这节课,我们从定义出发,来初步了解无情对的对仗与平仄之特点。
一、密集运用借对
无情对的创作,偏向于借对手法的密集使用。一副无情对通常多处字、词采用了借对手法,有相当一部分甚至实现了全覆盖。其他手法只是作为辅助。
1、认识创作偶句的四种基本手法
构成偶句(对联)的基本手法有四种。我们先认识一下。
1)直对
即以形音义的全面对称为目的的普通对仗,是人们创作对联最常用的手法。严谨的直对,表现出“词性相同、义类统一、结构一致”的特点。
直对也允许不同程度的宽对,这样会不同程度地减损作品的对称度。
直对的密集运用,得到普通对联。
2)自对
即当句对,又叫“边对”,即于上联中自成对偶,则下联对应位置也自成对偶,而自成对偶的部分上下不一定工对。
  自对的密集运用,得到一种较特殊的对联,我们都熟悉。
3)借对
即通过借义或借音等手段来造成对仗工整的假象。一个字、词有两种以上的意义,在句中用的是甲义,对仗不工,但是借用它的乙义或丙义,在审美错觉上造成工对的假象,故又称假对。
借义的密集使用,得到另一种较特殊的对联——无情对。
4)磋对
即根据表意需要或为了使平仄合律而合理改变词语的位次。也称错综对、交股对。
磋对的特点决定了它不适合密集运用。一旦密集,则无法保证“对称性”的主体地位,且缺乏其他制衡手段。
以上四种基本对仗手法,如同数学运算的基本手法:加减乘除。全面娴熟掌握,则造句成联的选择空间和自由度就大。如果偏于一两种手法,则相对局限。
历史上,四种手法应用率不一。直对,应用最为普遍。自对,较为常用。借对,古人较为常用,今人使用比例锐减。磋对则极少用到,迄今只留下少数例作。
造成今人鲜用借对这一尴尬情形的原因在于:人们对无情对产生了种种偏见和认识误区,如:认为借对于普通对仗而言是旁门左道,相比自对、磋对,不正规;认为无情对不宜深入学习,玩多了就有碍诗联精进;认为无情对本身创作空间狭小,需要很机智的人偶尔灵光一现,才能创作出来。这些认识误区的不当传播,市场很大,造成了今人普遍不肯用、不善用、不屑用的局面。
2、为何说“密集借对”是无情对的显著特点
无情对的名称,是基于大部分作品表现出上下联内容不相干的特点而得。如果不深入认识,容易顾名思义,得出以偏概全的结论。
第一课我们已经了解到载之典籍的经典无情对,无不运用了借对手法,且绝大部分作品运用借对手法覆盖文字比例在50%以上,甚至不少作品覆盖了全部文字。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并不是所有无情对的上下联均“风马牛不相及”,主题相关的约占1/3。可见,先贤对无情对“密集借对”所造成的显著错落感,还是有深刻体悟,且能与普通隔对区分开来的。
密集借对带来的“词句”的明显不对仗,以及“字字工致”的保证,形成的一种对立统一,使无情对收放自如;误以为很工的“错觉”带来的愉悦属于审美范畴。这是无情对忝列艺术殿堂的根本所在。
到了建国以后,逐步有人顾名思义,把类似“翻身不忘共产党,吃喝全靠秦始皇”“六宫粉黛无颜色,三峡工程有问题”等作品讹传为无情对,且有了一定市场。认识误区的加深,与先贤的甄别眼光有明显偏离,这是很不利于无情对艺术的健康发展的。
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加以认识,并善于甄别,将普通“隔对”区分开来,才能保证“无情对”作为艺术门类分支的存在价值,促进其健康发展。

二、其他手法的运用
为了追求无情对的艺术效果,创作者总是尽量密集地多使用借对手法,且追求“借对深度指数”的高值。基于创作的整体需要,为了表意的流畅和完整,同时也适当运用其他手法。
1、直对
无情对追求“借对密度”100%,即所有的字或词都施加借对手法,但不强求100%。如

人生/欲望/多
马克思/名/大 [柳絮飘]
“多/大”没有借对,而是普通的直对。借对密度为80%。

细羽家禽/砖/后/死
粗毛野兽/石/先生
前4字是直对。借对密度仅为42.8%。

一般借对密度越低,则需要借对的部分“深度指数”够高,才足以四两拨千斤,保证无情对成立。
2、变词性
有些借对,会同时导致词性的变化,造成很大反差,人们把这种手法总结为“变词性”。如

树已千寻休纵斧
果然一点不相干 [张之洞]
张之洞这个代表作中的“果”就变了词性。果:甲义=确实,果真(副词);乙义=果实(名词)

其实,“变词性”只不过是借对(转义)的一种细分情况。
3、异步
无情对创作时,还可以采用改变词的搭配,打乱意节一致性的手法,使出、对句“词不对位”。这种方法叫通常叫“变结构”。近年网络无情对圈子常称之为“异步”。
异步,就是步调不一致。通常有下列情况:
1)“一变多”与“多变一”
“多变一”,即把2个及以上相邻的词,当成1个词看待来应对。
“一变多”,即把1个“多字词”拆开来,当成几个词来应对。如:

树/已/千/寻/休/纵/斧
果然/一点/不/相干
例中,“树/已”不是词,对以“果然”,是“11”变“2”。

明月/几时/有 [苏轼]
后天/才/刻/完 [陈远清]
例中,“几时”对以“才/刻”,是“2”变“11”

三/径/渐/荒/鸿/印/雪
两江/总督/鹿传霖
例中,“鸿/印/雪”对以“鹿传霖”是“111”变“3”

鸡冠花/未/放
狗/尾/叶/先生
例中,“鸡冠花”对以“狗/尾/叶”是“3”变“111”(也可断句为21)

四个字及以上的“多变一”和“一变多”,通常,成语、长的专用名词属于此列。大家可以在成熟的作品中找到例子。
值得注意的是,普通对联作品也常有“多变一”和“一变多”的情况。所以,这种变结构的形式,大部分歧义效果不明显。实践中,无情高手常常叠加借对手法,以使其歧义效果明显。以上例子,基本上都同时叠加了借对手法,伴随有词性和含义的变化。

2)多变多
“多变多”,即把2个及以上相邻的词,打乱对位方式,应对以另外2个及以上相邻的词。如

举国/关心/高考/热 [赤兔马]
回家/看/眼/老/娘亲 [LANLONG888]
例中,“高考/热”对以“老/娘亲”是“21”变“12”

举国/关心/高考/热 [赤兔马]
张家口/眼下/严寒 [田园微风]
例中,全盘皆变,全联无一处直接的意节同步,属于“2221”变“322”。

“多变多”手法直接造成了视觉上强烈的不对称感,就算不叠加借对手法,审美冲击已较强烈。如果能叠加,则歧义效果更突出。
  “异步”在本质上也是一种“词的借对”或“词的组合的借对”,只不过人们按照一般的阅读习惯,不方便轻易产生清晰的“乙义”而已。真要去分析,可以得到稀奇古怪的“乙义”。如“高考/热”的乙义为“高大的先考很热”。

三、极力追求“字工”
借对的“甲义”,按照普通对联的标准,在“含义”和“类别”上往往非常不匹配,与“失对”无异。比如,“道(道路)”对“僧(僧人)”;“树(树木)”对“果(确实)”;“时(时候)”对“刻(雕刻)”,与普通对仗要求的“词义相类”“词性对品”差得太远,还会导致词句结构严重不对应。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另外的补偿,肯定是难以作为艺术作品而立足的。
无情对的补偿是:字字小类工对。
即,无情对虽然故意让“甲义”和“甲词性”明显失配,却因为“面对面”的汉字属于“小类”,而能倚仗“乙义”“丙义”等造成读者身不由己地误以为“很工致”的审美错觉。
为了胜任这个“造成审美错觉”的任务,故无情对于小类的选择是严格的,追求是尽力的。其选择标准,不同于普通对联视野里的“工对”。如果按照普通对联“同门相对”即为工对的粗放标准,用《缥缃对类》等古籍中的22门来割分,则太过宽泛,不容易造成读者天然的审美错觉。
所以,学习无情对,有必要准确认识和把握什么是“小类字”和“小类工对”。

所谓小类字,就是与某一汉字含义相同、相反、相对或相类的汉字。

含义相同:如,说、云、道、语、喊
含义相反:如,冷-热;肥-瘦;哭-笑
含义相对:如,山-水;黑-白;阴-阳
含义相类:如,诗、书、画、印;春、夏、秋、冬
精确的小类,本质上由汉字固有的基本含义所决定。一个的汉字,可能属于不同的小类。
“汉字的多义性”、“小类的多样化”正是借对能普遍实现、频繁使用,并促成无情对诞生的原因所在。
严格地说,一个汉字在字典上有几个“明显不同的含义”,它就至少属于几个明显不同的小类。如:

出句:云破月来花弄影 [张先]

试分析其中的“花”字,有诸多“明显不同的含义”:
甲义:植物器官
乙义:(颜色)驳杂的
丙义:耗费(金钱等)
丁义:不专一的,不真诚

  甲义,决定“花”字与“叶、果、干、实、根…”等为一小类;
  乙义,决定“花”字与“白、彩、绿、杂…”等为一小类;
丙义,决定“花”字与“费、用、耗…”等为一小类;
丁义,决定“花”字与“诚、信、巧、奸…” 等为一小类;
……
  一个汉字,能应对的“小类字库”,可以这样表述:

  花=叶、果、干、实、根…白、彩、绿、杂…费、用、耗…诚、信、巧、奸…

  小类还根据不同的圈子和语言环境而有很多不同的分法。如:
  生,与“末、净、丑、旦”同为戏曲角色,而属同一小类。
  车,与“后、兵、象”同为国际象棋棋子名称,而属同一小类。
  小类中可能有更小类,较大的小类就不是最精致的。如:
  说、看、听、嗅,同为五官小类。而“说”与“云、道、呼、喊”等同为口腔发声,故为更佳的小类。
  大小类在特殊情境下,归属另一小类。如:
  “花”是植物的一部分,“柳”是植物,从这个角度看是大小类。但“花/柳”常出现在并列结构的成语如“寻花问柳”中,故可归为小类。而“花/松”却不是小类了,而是大小类相对。
  有些大类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被视为小类。如:
诗、酒、剑,属于不同大类,但因同属于某种文化气场,而常被归为一个小类。风、花、雪、月,又属于另一文化气场,也可归为一个小类。
小类还因时而变。如“网”字,进入网络时代,可以对“书”“报”。而此前则与之不属于小类。
小类还因人的圈子而改变熟知程度。比如,一群经历过1970年代的人,就明白“多、快、好、省”是一个小类;围棋爱好者就明白“尖、碰、夹、双、挖”等术语是一个小类。显然,选择熟知圈子大,“读者认知度”高的汉字,更易赢得广泛认同;选择圈子小的,或冷僻的,则可能影响作品整体效果。
  人们对于小类的认识,总体比较一致,但也有分歧。每个人因知识面等的制约,在认识上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
  成功的小类对仗,以绝大部分读者能轻易理解和认同为标准。
一组小类工对的汉字,不因所处环境不同而发生工宽的变化。即不论它们在什么无情对中,不论谁在上比、谁在下比,不论它们以什么词性和含义出现,只要处在“面对面”的位置上,就总是小类工对。例:“花”与“果”。

  花的含义:a植物器官;b消耗(金钱等);c(颜色等)混杂的;d不专一的;e姓氏…   
  果的含义:1植物器官;2结局;3、坚决、果敢;4、确实、的确;5、充实、饱足…

在上下联中,无论选择以上任何含义作为“甲义”沉淀于句子中,只要是这两个字“面对面”,就一定是“小类工对”。
  认识无情对的“小类工对”,还要特别注意几点:
1)理解“字工”的实质
我们在学习诗、联时,之所以能判断哪些字是“小类”,其实质是因为一组汉字“工对义”的存在。
什么是“工对义”呢?如上例中的含义“a1”组合,就是“工对义”。“花”和“果”都是“植物的器官”,是我们判断它们为“小类”的依据所在。
工对义,就是两个汉字的诸多含义中,相同、相反、相对或相类的那组含义。
如果我们仔细再观察和甄别,可以发现:“d3”组合和“b5”组合,也是“工对义”。如果安排到普通对联中,我们也认为是工对。
很显然,每一组“小类工对”的汉字,至少有一组“工对义”。
除了“工对义”,把其他“不工”的组合合理安排到对联中,就是借对。
2)不能组词而思义
在由含义而判断是否为“小类工对”时,一定要紧扣字典、词典上的“基本释义”,不能通过组词而确定含义。
有时,单个汉字的确能代表一个词,而有些则不能作为某个词的简称,如“包”就没有“包子”的意思。这种情况,若把“词义”当“字义”使,是不妥当的。
3)不能“隔山打牛”
在是否“小类工对”的判断中,人们常犯隔山打牛的错误,需要提请注意。比如:
“花”和“果”是一个小类;
“果”和“因”是一个小类;
不能由此认为“花”和“因”是一个小类。
是不是小类,一定要紧扣“工对义”,即判断两个汉字或两个词是否有一组含义相同、相反、相对或相类,而不是其他判断标准。
4)重视略宽的选择
借对和无情对很重视“小类工对”,但也不能太机械,不懂变通。
如果我们设置一个“工值”的概念,最高分为10分,那么,我们要追求字字10分,但不强求10分。
通常,普通对联的同门相对即为工,最低可能放宽到了7分左右。借对和无情对根据实际需要,大约在9分以上,就算比较理想了。
特殊情况下,根据整体需要,个别汉字甚至可以低到9分以下。

四、严守“律工”
律工,也是无情对的基石。无情对和一般对联一样严守联律。两言、三言的无情对,甚至强调每个位置都上下平仄对立。
当然,普通对联的经验,用于无情对也管用,如,也需要注意避免孤平和三平尾等,也需要拗救。
当然,无情对作为“机巧联大家族”的一员,遇到特殊情况,根据“律不压意”的原则,该破律时就破律。需要把握的法度,与其他机巧类对联一样。
除此之外,还有两种情况,需要注意安排平仄的相应变化。
1、“异步”时的平仄安排
无情对若有异步,尤其是“多变多”的异步情况,平仄安排通常有两种选择。
1)以出句的“音节”为标
就如同普通对联要求一样,遵循“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等要求。例:

举国/关心/高考/热
张家口/眼下/严寒

例中的对句,尽管按意节来断句,停顿点在三、五、七位,但二四六位依然按照律句的标准,保持着与出句音节的平仄对立,是合格的。
2)以对句的“意节”为标
当无法保证以出句为标来实现平仄对立时,以对句的“意节”为标,也行。且“意节”停顿点不强求平仄交替。如

望月/异乡/思/故里
派/季高/镇守/新疆 [楚风汉韵]

二四六位为“仄仄平”,若依出句考察,为失替,但依对句“意节点”“高”“守”“疆”,为“平仄平”,交替而行,且上下对立,故合格。
这两种选择,前者基于传统阅读习惯,当为主流;后者也符合美学原则,可视为权变模式。尤其是五言、七言律句,可适用此“1+1方案”。
遇到以上无法两全的更大程度的“对称性破缺”,如句内节奏点未实现平仄交替,上下平仄未对立等情形,参照联界对待机巧联和古文笔法类对联的宽松态度,只要对句句出天然,依然可以特殊对待,在管好尾字的情况下,亦可视为合格。例:
打狗/要看/主人/面
顾鳌/蒋作宾/孙眉
这一民国著名的无情对,出句为俗语,故不必拘泥于“句内平仄交替”;对句“异步”对以三个名气相当的社会名流,尽管不合以上两种法度,且“要/蒋”欠工,但整体上的艺术效果还是突出的,格律上可视为合格。
2、“变音转调”时的平仄安排
汉字“多音字”多。在实施借对后,可能伴随着读音的变化,有些涉及到平仄的变化。一旦读音一变,考察平仄时,如何进行呢?
  办法就是:
1)考察字“小类与否”时,只看有没有一组“工对义”存在,不管它音调变没变;
2)考察平仄时,只管甲义的音和平仄,而不管被借用的乙义是何读音。
因为,甲义才是客观存在;被借用的乙义,尽管平仄变了,那也是在错觉中,不能当成既定事实。例:

红笺/小字/羞/回首 [冬儿]
乌镇/中/文豪/藏身

此句中“藏”对“回”作民族理解时,是工的。但这时是考察工宽,与读音无关。所以,不能就此认为其乙义“藏(仄)”合律。
考察“藏”字是否合律时,应看甲义的读音。对句中 “藏”的实际读音是平声,所以失律。例:

闲依/碧水/观/荷舞 [冬儿]
散步/金山寺/踏歌

此句以“荷”对“踏”,作“荷载”与“踩踏”理解,是工对的。这时,考察工宽,不能因为二者的乙义均是“仄声”而判断为不合律。因为在出句中,“荷”的甲义,其实际读音是平声。所以,结论是合律。
  我们可以这样概括:应对无情对时,如果多音字出现在出句中,可以把它理解为任何一种“义”来应对;如果多音字出现在对句中,则要先保证(甲义的)实际读音合律。

五、词句的明显不对称
按照中国楹联学会颁发的《联律通则》之第一至第六条,普通对联的基本规则是:字句对等、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平仄对立、形对意联,可称之为“六对称”。
参照这6条,无情对也遵守“字句对等”和“平仄对立”2条。
同时,无情对又极力追求“词性不对品” 、“形不对、意相远”。密集借对的结果,通常会明显改变句子的语法结构(后面将有详论)。
这一点,我们在欣赏优秀无情对作品时,当有明显感受。


科目训练4:
  主题:认识、分析“借对密度”
  要求:严格按格式
格式示范:
  六宫/粉黛/无/颜色 [杜牧]
  三峡/工程/有/问题 [李锐]
  分析:全为直对
  结论:借对密度为0

  半亩/莲池/留/月/驻 [惜缘]
  一年/薪水/送/时迁
  分析:34位、67位借对了
  结论:借对密度4/7

  公门/桃李/争荣/日
  法国/荷兰/比利时
  分析:所有位置都借对了
  结论:借对密度100%

小结:
  1、通过训练,切实了解无情对“借对密度”的基本面貌,加深理解与普通对联的区别;
  2、切实体会导致无情对上下联错落、意隔、景隔的内因是“密集借对”,而不是直接造这类句子。
  3、明白少量直对的存在,是为了润滑句子。
  4、能识别没有运用1处借对的“假无情对”。
  
科目训练5
主题:实战中小类字的罗列与区分。
要求:严格按格式;任找一个出句分析其中一个字。
格式示范:
  出句:远芳侵古道 [白居易]
  道=路、关、途…僧、佛、尼…说、言、云…旗、州、府…

小结:
1、寻找“小类字”,要抓住是否有含义“相同、相反、相近、相类”这一基本判断标准。“含义”是指字典、词典上的含义(或新的尚未被收录的公认含义);
2、选择某字能工对的“小类字”,要从它的“明显不同的”基本含义出发,进行分类;
3、能用于借对,创作无情对的汉字,要以最常用、最工致、最易被认同为首选标准;
4、第一组汉字,是与该字的“甲义”能匹配的,要重点认识,与后面的区分开来;
5、规范的排序,有利于养成专业的创作习惯。

科目训练6
  主题:识别“工对义”。
  要求:任找一组“小类工对”的字进行练习。
格式示范:
花:a植物器官;b消耗(金钱等);c(颜色等)混杂的;d不专一的;e姓氏…   
果:1植物器官;2结局;3、坚决、果敢;4、确实、的确;5、充实、饱足…
  分析:
  1、“a1”组合,就是最易被读者发现的“工对义”。“d3”组合和“b5”组合,也是“工对义”。
  2、其他22种组合,是可用于借对的资源。

小结:
1、两个“小类工对”的汉字,只有少量的含义组合是“工对义”,大部分是“不工义”组合;
2、“工对义”通常只有1组,多者2-3组。“不工”的则通常达到两位数;
3、合理的偶句创作中,只要不让一组小类汉字的“工对义”面对面,就必然成功实现借对。


科目训练7
  主题:识别“玉工、石工、瓦工、泥工”。
  要求:任找一个普通对联,一个无情对进行分析。严格按格式练习。
格式示范:

  普通对联:
  室雅何须大
  花香不在多 [郑板桥]
  泥石玉玉玉

  无情对:
  树已千寻休纵斧
  果然一点不相干
  石玉玉玉玉石玉

小结:
1、通过对比一下普通对联,明白无情对的工致要求。
2、所谓玉工,即小类工对;石工,即大小类对,或略宽的对仗;瓦工,通常指大类对;泥工,通常指一个大类与另一大类的小类相对,甚至更宽。
3普通对联,通常大部分汉字都是石工、瓦工,当然也有的严对玉工居多。无情对,绝大部分汉字是玉工,少量石工,极少数瓦工。可见,无情对的工致要求,比普通对联的严对要求更高。
4、当然,玉石瓦泥,没必要成为戴着显微镜和放大镜的定量之学。它只是能有效帮助我们理解,方便交流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钥网 ( 滇ICP备2021005283号 )

GMT+8, 2025-1-15 15:00 , Processed in 0.261163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