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坛寻步——文振西联文集
题记
卓然成雅集;
足以载年轮。——党晓明
文振西 一一 闻喜诗联学会会长。原闻喜县副县长、正县级视导员;2012年中国楹联十大新闻人物,中国楹联界最高奖——梁章钜奖获得者,为闻喜成为全国第一个“中国最佳楹联文化县”做出了突出贡献。一首“楹联颂”在全国联界广为传颂;一副春联被评为全国30副最佳春联;策划一部楹联电影《喜满堂》,开创了把楹联搬上银幕的先河;一篇巜楹联“高峰”论》,首次全面阐述了攀登楹联文学、文艺、文化“三个高峰”的标志、途径和精神内涵,被称为当代楹联难得一见的优秀论文;一篇《新楹联三问》,首次提出新时代楹联一一简称“新楹联”的概念,进一步阐明了新楹联的使命、路径和五大属性,引起了广泛关注。中国关工委授予“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中组部授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因篇幅有限,此美篇只转发了文振西会长2023年发表的7篇文章,其中有5篇被《对联》和《楹联博览》杂志用作“卷首语”。
为当代中国楹联的“第一”叫好
逐梦飞天同守岁;
龙骧虎步共迎春。
2022虎年零时,由著名楹联艺术家叶子彤创作、航天英雄翟志刚书写的"太空第一联"精彩亮相空间站,这是中国楹联首次以文字最简、内涵最丰的姿态傲立于天地间。
由“太空第一联”使我联想到当代联坛的众多“第一”:
1984年11月5日,第一个楹联组织中国楹联学会在北京成立。
1985年1月,中国第一本楹联杂志《对联》杂志在山西太原创刊。
1987年,中国第一份楹联报纸《中国楹联报》在安徽蒙城诞生。
1994年,中国楹联学会启动了《中国对联集成》的编纂工程,带动全国数十家省、市、县的地方卷出版。
2004年8月,山西运城市委市政府把楹联文化事业的发展由学会行为提升为政府行为。
2006年,国务院将春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12月12日,首届中国楹联界最高奖——梁章钜奖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
2008年10月1日,中国楹联学会正式颁布施行《联律通则》,结束了千余年来没有标准联律的历史。
2010年,中国楹联博物馆在天津挂牌。同时,中国楹联书画院宣告成立。
2013年元宵节,山西闻喜县拍摄的楹联电影故事片《喜满堂》成功首映,开创了把当代楹联搬上银幕的先河。
2017年,通过中国楹联学会第17届中国楹联论坛的论证,当代第一个“日趋成熟”的河东楹联流派诞生。
2019年9月25日,中国(运城)首届农民楹联大赛在运城市举行颁奖盛典,几千年来的茧手农夫登上了楹联文化的领奖台。
2021年6月11日,首座中国楹联大厦在运城落成启用。
中国楹联学会五代会以来,以中央电视台等五家单位举办的首届迎春征联为标志,全国每年征联数以万计,涌现出一批批精品楹联和优秀楹联家。
2022年,中国楹联文化村——闻喜县寺底村的经验五登“中央电视台”,并以“中国2022年优秀出海案例”登上“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分论坛“中国品牌文化发展论坛”,走向了世界。
此外,中国楹联学会也有了自己的会徽、会歌等。
当代楹联的众多“第一”,是楹联这一文字至简、对称至美、受众至广的文化形式,同喧嚣呼唤静谧、繁冗呼唤简美的时代潮流相吻合的产物,是一批批对楹联有着执着追求的先行者和百万联人用智慧和汗水酿造的丰硕成果。当代楹联从“高原”登上“高峰”是大有可为的。
让我们发扬“敢于领先、善于创新、乐于奉献”的联会精神,用一步一个脚印的“第一”行动,向着新时代中国楹联的高峰进发。
(2023《楹联博览》第4期)
中国楹联“跑”起来的文化之都
——盛赞南京地铁挂春联的创举
玉兔新春。在中国南京这座载誉世界的文化之都,南京地铁的领军人以高远而坚定的政治视野和高雅而敏锐的文化意识,跳出“地铁只管交通”的宿见,怀揣打造新时代“人文地铁”的豪情壮志,联合《江南时报》社,江苏省楹联研究会、江苏省书协组织及部分画家,用500副春联,百余幅版画,生肖画,6000个福字,将12条地铁,50个站点,打造成一列满载探亲行人、联墨佳作、版画生肖艺术品和节日祝福的文化长廊、艺术通道、精神家园,让专事载人出行的“交通地铁”变成了载满艺术精品,视觉盛宴、精神大餐的“人文地铁”,从而继南京连续八年"城门挂春联"的创举之后,又以“地铁挂春联"的创举,让春联“跑”起来,让文化“动”起来,让人心连起来,让新时代靓起来,让中国式现代化的步伐快起来。
南京地铁的举措,确实是一个深刻领悟、切实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良好创意,是一个将行业特征与传统文化优势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地铁动能和楹联文化功能的创新之举,是将春节、春运,春联融为一体,尽享浓浓春意,向新时代新征程美好春天进发的范例。这种怀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和对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无限憧憬,敢于打破行业局限的壁垒面蹬出一条新路的精神和智慧,是值得所有领域,行业,团体学取的。
此举,与个别地方城管人员上街撕春联的举动,形成鲜明对比,高下立判。我们不能不为南京地铁点赞,喝彩!
(2023《楹联博览》第7期)
新楹联的五大属性
写楹联,首先要懂得楹联的属性。
新时代楹联的属性是什么?这是每位楹联创作者必须弄清的问题。
身处大变革大发展的新时代,作为楹联人,一定要站在不负时代的高度,把对楹联的认识从狭隘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敏锐而准确地把握好新楹联的五大属性。
一曰时代性。文艺是时代的号角。楹联的使命,首先是为时代立传。新时代的发展脚步、生活节奏、传播速度快于以往任何时代,人们要求新时代的楹联一定是新潮的,而非守旧的;是人民的,而非小众的;是鲜活的,而非艰涩的;是简美的,而非虚冗的;是谐和的,而非孤傲的;是大我的,而非小气的。写好新楹联,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而非脱离它,疏远它。
二曰人民性。文艺是为千千万万人民大众服务的。楹联无限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全在人民大众的需求和智慧中。楹联好不好,最终要看人民喜欢不喜欢。进入新时代,楹联人必须从书斋和少数人的圈子里走出来,深人生活,扎根人民,方可写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精品。
三曰文学性。楹联是从中国“一阴一阳”的哲学思维和对句中经千年锤炼而产生的一种文体,是以最简美的形式将形、意、音兼备的汉语言文字独有之优长发挥到极致的一种创造,是所有文学体裁中唯一化为民俗的中国名片。其价值首先体现在用文学手法写出意美,形美,声美的联作来。为此,楹联创作者必须精研中华诗联经典,摸透楹联"喜聚忌散、喜新忌陈、喜奇忌仿,喜隐忌露、喜切忌空、喜简忌冗、喜阖忌狭,喜活忌僵"的脾性,创作出既富有时代气息、生活气息,又富有文学气息的作品。
四曰实用性。实用乃楹联之灵魂。千百年来,楹联并无因未列文学正史而萎靡,反而成为中国人过春节、景点名胜、各行各业和一生中"生、婚、居、寿、终"必不可少的精神标识。到了新时代,更是以骄人的身姿登上了主流媒体、电视、春晚、太空和千家万户的大雅之堂。其实,楹联是因用而生、为用而兴的。新时代楹联正是在人民群众的大用、大化中产生,检验和发展的。不能把楹联的文学性和实用性分开或对立起来。人们非常喜欢富有诗意和文学色彩的实用联。楹联人的使命,就是从人民的需求出发,用文学艺术化的联作化妆心灵、化妆生命,化妆家庭、城市、乡村和祖国山河。
五曰谐和性。楹联之内涵讲究意谐、形谐、声谐;其外延既要同撰写对象相谐,又要同书法,治印、装裱、制作等姊妹艺术相谐。谐趣联就是一种弄巧斗智、生趣促谐的好形式。新时代楹联讲的是大公,求的是大义,为的是大谐,核心是做大我。怀大我之心,定会创作出"大新、大俗、大雅、大用、大谐"的楹联大作来。
了解、掌握、推广新楹联的这些属性,就能克服当今联坛的诸多弊病。比如,空而泛,长而虚,以及过雅、过俗、不切等毛病,为联坛带来一股清新之风。
(2023《楹联博览》14期)
新楹联三问
——新时代楹联的机遇、使命和路径
反复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我很想将新时代的楹联简称为“新楹联”,并恳切地希望当代楹联人,围绕创造新时代楹联的目标,向自己发岀灵魂三问。
一问新时代楹联的发展机遇和目标是什么。习总书记断言:“经过长期努力,我们比任何一个时代都更有条件破解古今中西之争,也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迫切需要一批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文化成果。”试看当今中国楹联所处的时代一一党中央核心高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含楹联)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空前提高;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楹联繁荣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楹联文化以遥遥领先的脚步登上了主流社会的大雅之堂;广大人民群众发出了拥抱简美文化的时代呼唤。在这种背景下,楹联人首先应该问问自己:当代楹联能否捷足先登 由“高原”走向“高峰”?我为楹联文化攀高登峰做点什么?
二问楹联文化发展的方向和使命是什么?楹联用音、形、意兼备的形象文字,采取“意境美、对称美、声律美”三美与共的表达方式,是最具中国汉语言文字特色的文学体裁,也是同书法、镌刻、治印、制作等姊妹艺朮融为一体的文艺形式,更是所有文学体裁中唯一化为民俗的文化形式。习总书记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就告诉我们:新楹联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铸就楹联文化的新辉煌,创造新的以联化人的文明形态。对此,每个楹联人都要问问自己:我能为新时代楹联的文明形态做点什么?
三问楹联文化发展的路径和责任是什么?习总书记深刻地阐明:“对历史最好的传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就告诉我们:新楹联不仅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楹联的精髓,保留楹联的基本特征和优势,而且更要把思想观念从单纯注重楹联文学属性、忽略其时代性、人民性和文化功能的意识中解放出来,走出书斋,走进大众,改掉那些不合时宜的东西,创造岀新的楹联形态。为此,每个楹联人都应问问自己:我能不能创作出“大俗、大雅、大切、大用”、与中国式现代化相匹配的楹联精品来?
反复学悟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我对新时代楹联文化由“高原”走向“高峰”充满信心。
(2023《对联》下半月刊第6期《楹联博览》第12期)
我家春联我来写
甲辰龙年到了。家里的春联是买,还是自己写?
我家春联从我1959年读高中开始就自编自写,每年都要根据家里或国家发生的大事,写出内心的感受和愿望,且记在札记里。如今翻起来,看到我和家庭乃至国家前进的脚步,历历如昨,顿有一种回甘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憧憬。不过,从我居住的小区看,各家每年的春联大多是从市场买来的,自编自写者廖廖无几。
春节,是中华民族联系农时气候和伦理亲情,将劳作与休闲、分离与团圆、感恩与传承、守正与创新揉合在一起的伟大的发明,是中国人最看重的节日。随着社会的发展,春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特别是中楹会发起春联大赛以来,全国各地每年征集的春联以数十万计,其中不乏与时偕行的精品之作。这表明春联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祈福纳祥的家事,更是一个群体文明程度和家国情怀的展现;是历史的记忆、时代的赞歌、民意的表白;是中国人辞旧迎新、继往开来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以中国式姿态傲立于世界的大合唱。在这支合唱团里,善于书写春联的楹联人理应是领唱的主角。
兔年春节,我9岁的小孙女自告奋勇接了我写春联的班。我给她讲了玉皇大帝派兔仙下凡驱疫的故事,她居然写了副虎兔接力的春联:
金虎归山擒魅去;
兔仙驱疫报春来。
横批:宏“兔”大展。
今年果然疫情散去,宏愿得展。
我想,如果每位楹联人和我们的下一代都能当好春联合唱团的主角,在大地回春、天人合欢的春节里挥毫泼墨,撰写出一副副彰显中国人豪情气韵的春联,进而感染和影响春联制造商,将充满时代气息、文学气息、生活气息的春联投入社会,大大方方、喜喜庆庆地张贴在千家万户的大门上,那将是怎样一派举世瞩目的文化盛景呢?
(2023《对联》下半月刊12期)
中国楹联上了农村户口
——闻喜县寺底村以楹联文化促乡村振兴纪实
古老的中华民族用自己发明的汉字创造岀一种文体——对联。两行文字,两两相对,形对、意对、声对,文字至简,含义至丰,平衡至美,传播至快,覆盖面至广,是全世界唯一意、形、音兼备的汉文字独有的国粹。她的诞生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而到了当代,她的魅力却以崭新的姿态,从改变人的追求和生活方式开始,改变了一个村的命运和精神风貌,这就是誉播全国的山西省闻喜县寺底村。
这个村的变化其实是从一副获奖联开始的。
2000年,在县诗联学会举办的《饮水解困杯》征联中,退休教师温顺写了一副联:
轱辘、粗绳、大木桶,吱吜吜,半天绞出几碗泥浆水,望井止渴,记述千年辛酸泪;
高塔、深泵、水龙头,哗啦啦,霎时流满一瓮甘露醇,饮水解困,开出万代幸福泉。
这副联获奖,一下子把温顺的心劲鼓起来了,他约了村里十几个文化人,成立了诗联学会,天天在村委大院的地板上打擂台,写对联。
会长岀句:地当宣纸云当墨;
会员对句:胸有成竹笔有神。
岀句:香港暴徒施暴,幕后谁为推手?
对句:中华旗手护旗,阵前我是龙人。
出句:摆擂河东,岁月峥嵘谁做主?
对句:纵情西柳,江山锦绣我织春。
出句:农民敢令楹联大;
对句:文化长教日子红。
出句:把爱带回家,春风步步;
对句:将心交给党,情意绵绵。
出句:新年新气象,新时代同圆新梦想;
对句:大国大家庭,大作为共享大繁荣。
……
他们像晨练一样,天天坚持在村委大院那块几十平米的水泥地板上写对联。出句由会长从网上下载,粉笔由党支书、村长提供。谁写的不合律,大家帮着修正;谁得了最佳或优秀对句,党支部村委会给奖励。这样,大家越写越上瘾,渐渐把村里的文化人都吸引了进来。
这个村是远近闻名的文化村。清代曾出过几批秀才,因为汉代以前村名叫“西柳”,所以有“下了刘古庄坡,秀才比驴多”的俗语。前多年村里分两派,相互告状。有些文化人帮着人家写状子,结果谁也告不倒谁,县上派工作组也不大管用;如今参加了诗联学会,他们由写状子改成了写对子。党支书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把一群楹联迷当成了宝贝,给他们发服装,组织他们外出旅游,还把村委大院的围墙灰好,把选出的好联展示出来,鼓励大家把对联从网上、地上,、纸上,写到墙上、门上、街上、宣传栏上,给村里带来一股清风正气,也给楹联人带来了尊严。
2006年,运城市楹联学会命名寺底村为“河东楹联文化村”。市、县、镇、村四级楹联学会一百多人给寺底村楹联学会会长温顺送中堂。中堂,原是我国唐之后宰相和明、清两代内阁大学士的别称。旧时的“中堂”是达官贵人悬挂在厅堂正中的楹联字画,是尊贵文雅的象征,普通人家是难以问津的。这次,东镇诗联分会首创、全县推广的给文明户送中堂活动,来到了温顺家。是日,院里屋里挂满了贺诗贺联。中堂联是“一联传后世;几代获殊荣。”看到这样荣庆的场面,温顺八十多岁的老母亲连连夸赞:“我儿的书没有白唸!”三个儿子争着要保存墨宝。一缕缕墨香很快在全村传开了。县诗联学会会长文振西为送中堂总结了四句话:“光荣了一个人,感动了一家人,激励了一村人,教育了一代人。”
寺底村给文明户送中堂的信息传到了北京。1937年从寺底村走出去参加革命的老军人冯天顺听说村里建校,特意捐款一万元。众会员写了好多答谢联,怎奈村两委想送的中堂盛不下,便别出心栽,在中堂中间写了“乡情无价”四个大字,再选六副联作用小字写在空白处,与书于两边的主题联融为一体,名为“众星捧月”新式中堂。冯天顺老人收到后悬于厅堂,视若珍宝。
众星捧“月”先捧德高望重者。老党员、老人大代表武玉梅寿登百岁,村里为她举办了热烈的百岁寿礼,敬赠祝寿中堂联:“一庭大雅天成玉;百岁懿德品著梅。”逾两年老人去世后,又为她举办了隆重的楹联葬礼,赠送了102字的颂德中堂。家人在整理老人遗物时,发现了一个黄纸包,里面裹着一沓人民币,上面工工整整写着:党费一千元,村委会、老年协会、诗联学会各五百元。追悼会上,当主持人唸完赠款、再读老人“生对党政忠,对集体诚,对家业勤,对长辈孝,对乡邻睦,对儿女慈,对名利淡,寒梅有品,仁者有寿……;逝让条山恸,让厅堂冷,让肝肠断,让孤梦惨,让西柳悲,让功德驻,让懿范存,美玉无瑕,适者无敌……。”村民们听到后,无不为之动容欲泪。
楹联这一在中华传统文化沃土里孕育了一千多年的国粹,如今在新时代党的阳光雨露滋润下,终于从书斋和达官贵人的小圈子里走出来,以崭新的姿态迈进人民大众的旷野心田,堂而皇之地开枝散叶、绽花吐蕊了。由于县、镇党委政府全力支持,市、县联坛岳民立、文振西、何沁学等联家精心指导,村两委和全体村民辛勤浇灌,中国楹联学会深深为寺底村的楹联花香所打动,于2012年命名寺底村为“中国楹联文化村”。这块由党支书行引贵手里接过的国字号金牌给这个文化村注入了“文化兴村、楹联先行”的强心剂。全村410户、1800多口人,涌现出100多名楹联学会会员,吸引了18名外出谋生的新乡贤返乡创业。
新乡贤中的代表人物就是富有爱心和文化意识的吉平娟。她被全体村民高票当选党支书和村委主任后,从寺底村的历史演变中认准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看到了文化是人的魂、村的根,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因而结合本村文化底蕴深厚的实际,拟定出一个“以楹联为抓手,以新乡贤为骨干,铸民魂,正村风,以乡风文明促进乡村振兴”的寺底模式,扎扎实实地燃起了三把火:
头把火是以联律己正党风。她先以“公字当头,为民解难;廉风入脑,替党分忧”的自铭联警示自己,组织50名党员向群众亮承诺、见行动;积极筹资融资,复产玛钢厂,新建大型富硒面粉厂,带动村民就业,增加村民收入;主动拿出数十万元,带领干部群众硬化道路1000平方米,绿化3条主干道,栽植冬青、樱花1600余棵,安装路灯150盏,美化了村容,优化了党风,感化了民心。
第二把火是以联润心淳民风。她以楹联为抓手,以创建中国楹联文化村的功臣为骨干,首先为全村30个姓氏编写了家族共铭联,筑起一排高标准、可持续观赏的家训长廊;接着为全村各家的大门用木刻金字编写悬挂了金光四射、表达心声的家风联,让“诚为一盏暖心酒;信是千秋立世根”;“应亲公婆为父母;好传道德給儿孙”之类的箴言警语成为寺底人家家户户的日常追求;同时,特意成立了《喜满堂》红联队,坚持给星级文明户、道德模范、先进人物送中堂10O余人次;把全村各家的红白喜事、老人祝寿、小孩过满月、年轻人升大学、参军、乔迁等联事,从编选、书写到张贴、吟诵,全部包下来,形成了红事一片红,白事一片白,去掉了过去封建繁琐的礼节,代之以文明简约的新风。吉平娟嫁女儿,从微信群征回全国联界350多副贺联,院里院外选贴了70多副。主联曰:“若问何奁与爱女,欣回陪嫁是家风。”
第三把火是以联兴业展村风。乘势依凭“中国楹联文化村”这块金字招牌,用“楹联十x”的公式,翻新了一幢文化大舞台,修茸了一个楹联文化大院,筑起了一圈书写300副楹联佳作的楹联墙,新盖了一座文化大礼堂,打造了拥有“楹联活动室、书画展览室、民间手工艺品展厅、民间艺人操作室、公社超市”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针对目前楹联创作与市场和大众需求严重脱节的现状,他们正在筹建新型楹联制作厂,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实现楹联创作、书写、装裱、制作、销售、悬挂一条龙,延伸产业链,让楹联插上人工智能的翅膀,飞向千家万户,最大程度地满足广大群众对新时代楹联的美好愿望。
寺底村用两行国粹的火苗点燃起乡村振兴的熊熊烈火。过去远近闻名的“烂杆村”,如今路宽了,灯亮了,树绿了,花艳了,楼高了,墙新了,家富了,人乐了,成了全县、全市、全省、乃至誉播全国的“标杆村”。县委以联化人生的故事为题材,成功编排了楹联电影故事片《喜满堂》,在全国广为播放,开创了把当代楹联搬上银幕的先河。运城市委授予“五面红旗示范村”。司法部、民政部命名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2022年作为国内出海优秀案例登上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走向了世界。村门口,竖立着“中国楹联文化村”高大的标志性建筑。村委大院的照壁上镌刻着寺底村的标志联:“新时代让心儿美透;大楹联把日子贴红。”文化大礼堂的中央悬挂着一幅高5米、宽3、5米、全国最大的新式中堂,联为:“初心在抱,锦绣前程春起步;使命于肩,幸福远景梦开篇”。"中宣部、中国农业农村部将这里定成了观摩点。中央电视台五访五播。《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省、市、县各级新闻媒体和北京师范大学等处的观摩团纷至沓来,每次都会迸溅出楹联绽放的火花。
中国楹联学会68名专家学者的考察团来了。时值天降喜雨,《中国楹联报》总编卢晓出句:“雨伴群贤至”;村民当场对句:“联迎雅客来”。
全国乡村文化繁荣发展培训班200多名参加现场观摩教学的学员来了。领队的农业部副巡视员戴军即兴出句:“寺底乡风美”;村民当场对句:“中华德政新。”
运城市市委书记来了,正巧赶上村里举办署期联墨传统文化培训班。讲课老师按照运城市“龙腾虎跃”、“群星灿烂”、“凤还巢”的战略部署出句:“引凤还巢,龙腾虎跃群星灿”;学员当场对句:“凝心追梦,日丽风清百业荣。”
著名诗人、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黄亚洲到寺底村视察后欣然题词:“中国楹联看寺底,寺底楹联最中国”,并写诗赞道:“这个村子的村民/甚至/走路的姿势都有讲究/他们一脚走出了上联/一脚走出了下联/等我离开寺底村时/我发现我此时此刻的脚步是如此稳健/欢送者都说/欢迎你参加我们诗联学会/中国的楹联艺术/在寺底村有了一个农村户口。
(2023《楹联博览》第17期)
学习杨振生 写好精品联
——赏析杨振生五副精品联的启示
一、如何写大型标志联?
中国楹联大厦巨联:
印象起南湖,风雨百年,红浪千层连古海;
联旗崇北斗,神奇两柱,黄河九曲对条山。
赏析:大厦•宏对•巨联
嵌于中国楹联大厦“天下第一巨联”,自然而巧妙地围绕以中国第一座楹联大厦向党的百年诞辰献礼这一宏大主题,将位于印象南湖之大厦喻为“联旗”,以楹联的“神奇两柱”,对党的“风雨百年”;以党光耀全球,光耀联旗的北斗,对党诞生起事的南湖;以依条山而过的“九曲黄河”,对连着古海的“千层红浪”;形对、意联、声谐,毕现河东流派楹联“大气、大新、大美、大切”的创作风格,足见其撰书和制作水平之高妙。
二、如何写“四位一体”联?
运城市市联:
上下五千年,华夏于斯开步早;
纵横三万里,大河顾我掉头东。
赏析:
1、从时空跨度看,此联围绕“运城最早叫中国”的深厚历史文化内涵,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时越上下五千年,空跨纵横三万里,情系家国,气吞山河,可谓大气。
2、从意象构思看,此联用拟人化手法,将泱泱华夏想像成一位傲立于世的东方巨人,巍巍然于斯地开步。而万里黄河浩浩荡荡由北而南,到此依依不舍地掉头东转,欣然顾我。“我”为何人?大运城是也!缘何“顾”我?皆缘“我”美!其欣然一顾之壮美形象栩栩如生,豁然在目,可谓大美。
3、从时代背景看,此联乃2006年运城市在创建中国楹联文化城市的大潮中,独出心裁,首次面向全国征集运城市联,后从1000余副作品中,经群众投票、专家把关、领导拍板三层评选,选中10副。此联因意境新、语言美、声韵谐而高票入选。更可喜的是,作者发挥其“书画诗联四绝”的特长,以此联为主题,设计了一个联画诗书四种姊妹艺术同题合作的新式中堂,中间画了12幅表达运城五千年历史人文掌故的图画,配了一首颂扬中国十大魅力城市“大运之城”的诗歌,两边将主题联以行草体书之,制成一件全方位运城标识的巨幅作品,创造了联画诗书四位一体相得益彰的新模式,拓展了楹联艺术的表现力和影响力,可谓大新。
4、从应用功效看,此联公布后,在社会各界、全国联坛、领导层广受好评,不仅收入了学校的语文教材,而且刻进了运城楹联文化公园。更重要的是,这一大开大合、豪气干云、独具风骨的市联,将“中国五千年文明看运城”的盛誉,浓缩在铮铮锵锵的12字联语之中,使每一个读到它的运城人都会引以为豪,使每一个看到它的中国人和外国人都会对运城刮目相看,心生敬佩。正如全国知名联家巩行远先生所云:“这是杨振生为家乡打造的一张永不磨灭的名片。”这不是此联之大用吗!
三、如何写时政联?
“保护黄河•千人万副楹联”运城行动联:
保护黄河,世纪工程,国家战略,荐轩辕,凭韵凭联凭热血,洋洋洒洒,千人万副;
运城行动,文坛盛举,云水襟怀,教生态,化情化爱化长龙,浩浩汤汤,九曲一湾。
赏析:
为不辜负党中央和党的领导核心“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和“把黄河变成一条幸福河”的殷殷嘱托,运城楹联立誓以“千人万副楹联”之行动,赞颂新中国新时代黄河万里巨变之壮举。“联语入时,时语入联”乃河东楹联流派之首创。此联先将“保护黄河,世纪工程;运城行动,文坛盛举”之时语作为首联起势;再将“国家战略”之时语与“云水襟怀”之联语作为颔联承势;然后将“荐轩辕,凭韵凭联凭热血;教生态,化情化爱化长龙”之入时联语作为题眼之颈联撑腰转势;最后以“洋洋洒洒,千人万副”之阵势,对黄河“浩浩汤汤,九曲一湾”之尾联收势,全联起承转合,一气呵成,毫无生硬之态、斧凿之痕。特别是联中“四、三、七、四”长短句之跌宕起伏,“三凭”、“三化”排比句之连绵不绝,尾联“千人万副”之“洋洋洒洒”与“九曲一弯”之“浩浩汤汤”暗喻益彰,大气磅礴,酣畅淋漓,毕现河东流派联创“大气、大新、大美、大用”之风格,将此次联事活动盛况空前、影响非凡之意义与此联之主旨推到了无以复加的高度,或可作时政联之范例。
四、如何写人物长联?
怀念孟繁锦先生百言联:
古往今来,说到头,不过两行文字;唐而宋,明而清,只赢得慷慨秀才,留几句吟风弄月,断碣残碑,抹几丝落照夕阳;名无经传,史无见例,小技雕虫,对韵笠翁;纵帝王雅兴,也未免诗词余事,茶后评章;忽如一夜间,乾坤转,山河亮,焕春光,是谁把楹联写在党旗上?
擎天柱地,能扛起,合当一代枭雄;临以危,授以命,早赋予枯荣野草,抛九霄蝇利浮生,琴心剑胆,挽九曲狂澜激浪;首发运城,再发恩施,校园绿始,神州红遍;凭大众喜闻,总跟随时势潮流,马前骏业,难歇两肩下,龙虎腾,云雨稠,承遗志,倾力将锦绣频添国梦中。
赏析:
写长联一般有凝意、取材、遣词三大难,而杨振生此联却以思维、学识、文字之深厚功力,化“三难”为“三贵”:一乃贵在立意长而不散。从表象看,是怀念中国楹联学会第五、六届会长孟繁锦繁荣中国楹联之赫赫功绩,从主旨看,实则赞颂当代楹联在以孟繁锦为旗手的一代联人手中历史性的煌煌巨变,且表意不屑直白,而是将本联要义放在历代与今朝楹联所处地位变化之历史大背景下,小技余事与党旗国梦相比,自然高下立判,功勋立见。二贵,贵在取材多而不乱。上联从唐宋到明清,从秀才到帝王,从孙髯名句到对韵笠翁,浩浩千年,用“不过两行文字”轻轻带过;下联从运城到恩施,从校园到神州,从临危受命到骏业龙腾,用“合当一代枭雄”娓娓道来,事虽繁而序不乱、情益浓。三贵,贵在用律活而不僵。既谨守联律,又善用传统对格。如“纵/帝王雅兴、凭/大众喜闻”之一字领,“说到头”、“能扛起”与“也未免”、“总跟随”之三字领,一下子就把作者的情感、意蕴融入其中,通过同字对(如名无经传,史无见列的“无”字、先发运城,再发恩施的“发”字)或当句自对(如慷对慨,枯对荣,吟风对弄月,蝇利对浮生,校园绿始、神州红遍对小技雕虫、对韵笠翁),领着主题句、排比句乃至六七个结构相应、节奏对拍的连锁句,一溜烟跑动起来,最后以“是谁把楹联写在党旗上,倾力将锦绣频添国梦中”的问答句作结,栩栩然把怀念孟繁锦、歌颂当代楹联的主旨推到了前所未有的峰端,令人高山仰止,回味无穷。
五、如何写即兴联?
河津市庄头村村联:
庄头名起何时?翁媪津津传万善;
国宝尚留几许!河汾浩浩重千秋。
赏析:
此联乃杨振生先生应邀参加山西河津市庄头村“万善书画院”成立大会时即席题写的村联。因得知该村古有闻名遐迩的万善寺,今有国家岀土文物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岀,遂灵感顿生,顺势将“万善”与“国宝”两件该村特有的题材轻轻拿来,提笔即书:上联将“村名起何时”之问与“翁媪传万善”之答衘接,且将河津之“津”字由单字变为叠词,加在“翁媪”之后,平添了津津乐道之意,实为妙笔;下联将“国宝留几许”之问与“河汾壮千秋”之答衘接,尤以流水之“浩浩”对民声之“津津”,以千秋之“壮”对万善之“传”,此等联语于临场刹那间浑然天成,若无天赋和后天修练之功底,焉能为否?
(2023年8月8日发布于联都网,其中三则收入《杨振生联墨精华》一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