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57|回复: 0

2024年《中华诗词》第二期作品选析3则

[复制链接]

1892

主题

163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7772
发表于 2024-4-25 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
2024年《中华诗词》第二期作品选析3则


杨远建





1、除夕夜咏【任春晨  21面】

网上红包雨,屏前欢乐声。

迎新除夕夜,春满石州城。

赏析:宋·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除夕夜是指中华民族的每年农历十二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新年(春节,即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岁除之夜,民间尤为重视,在祭祖、吃年夜饭后,便开始守岁,家人团圆,欢聚一堂。诗以此为题,通过精熟的笔墨,突出描写了一个欢乐、吉祥的传统而又有新意的除夕夜。但是,除夕夜大、小活动很多,由于本诗为五言绝句,篇幅极小,于是,前两句描写具体的“迎新”活动,便只选择两件具有典型性,又有时代特色的事情:“网上红包雨,屏前欢乐声。”起笔“网”,为互联网,它的终端是几乎人手一部的手机。“红包”,从传统意义上来讲也叫压岁钱,是过农历春节时长辈给小孩儿用红纸包裹的钱。而“红包雨”,意为手机里的红包像雨点一样密集落下(出现),为当代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成果之一,极具娱乐性。其也是当代社会的一个新词语,这里直接用于诗中,在语言上来讲,颇具新鲜感,在诗意上,也写出除夕夜的热闹、喜庆的氛围。第二句,接着写这种氛围,但角度不同。“屏”,这里是电视的银屏,代指电视机。“屏前”,指一家人除夕夜在电视机前看电视节目,节目暗指春节联欢晚会。“春节联欢晚会”,简称“春晚”,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每年除夕之夜为了庆祝农历新年而开办的综合性文艺晚会。节目丰富、多样,充满喜庆色彩,直播时,十四亿人个个在看,愉悦中使人们产生了极大的文化心灵依赖。一、二句,前写视觉,后写听觉,相互补充,互为渲染。既具概括性,又形象生动,颇具场面感,如在眼前。接着,读者便读到第三句——转,这一句先由“迎新”二字,对前两句的诗意进行总结,然后具体点名这种欢乐场面就是“除夕夜”,也在直接用题面的词语做诗语,潇洒破题。除夕过后,便是新春,一个“新”字,包含新年、新春和新气象的意思,内涵丰富,与“红”、“欢乐”一起,为第四句的“春”做铺垫,使“春”字有来路,当是针脚细密,笔法老到。“迎新”的气氛,似乎完全掩盖了除夕夜辞旧的功能,此时此刻,谁还去思旧呢,只是满怀豪情,一股脑喜悦迎新也。诗作者如此写,十分符合人们大众的心里诉求,更加具有流传性。第四句,合句,写诗中主人翁在盛世除夕夜的欢乐感受,但也不是随便写,而是依着第三句的诗意而来思考,突出一个“新”字,不但感觉到了“春”,亦即春天来了,而且在这眼前的“石州城”里,旧年刚过,新年才来,心里便感到,整个城市,乃至整个中华大地,便充溢着“春”的气息,“春”不但是自然界的春,也是人们心中的春,和社会环境的“春”,亦即借景抒情者也!收笔十分巧妙,一“春”、一“满”,诗意含蓄悠远,耐人咀嚼、回味。宋·朱熹《春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石头建筑的城,也暖意融融呀!夸张中,点出全诗的主旨。整首诗读之,语言通俗,叙事简单,而除夕夜的韵味却颇为浓郁。





2、乡间偶见弹棉花【许碧霞  23面】

长弓挽背吊横琴,扬雪堆花奏泛音。

漫道春秋同一调,白云铺作暖人衾。

赏析:“弹棉花”,是传统农业社会中一种普遍的、重要的手工工艺。虽然,现在弹棉花已由机械化工厂代替来完成,但在广大农村依然可“偶见”之。这首诗,以弹棉花为题材,写景与议论相结合,全诗紧扣题目,句句不离弹棉花,笔墨生动,诗意悠长。起笔写弹棉花的姿势:“长弓挽背吊横琴”。弹棉工具有大木弓,用牛筋为弦,还有木棰等。弹时,用木棰频频击弦,使板上棉花渐趋疏松,成为絮棉被、棉衣的棉。动词一“挽”、一“吊”,炼字精准,场面生动。“横琴”,把琴横放着,这里指横放着的琴,比喻贴切,把弹棉花文艺化了,极具浪漫主义色彩,也为第二句缀尾“奏泛音”的描述做铺垫。“扬雪堆花”,是弹棉花的直接效果,为视觉,亦是比喻,而且比喻连用。先依据棉的白色,把棉比作有同样洁白颜色的“雪”,随后,又把“棉”比作“花”,犹如柳絮一样轻盈的花,美好的棉绒扑面而来,让人眼花缭乱。它们的前面各自加一个动词,而曰“扬雪”、“堆花”,弹棉花的劳动场面好似就在眼前。在木棰击弦中,被弦弹开、弹起的棉花在弹棉匠眼前扬起,一片洁白,谓之“扬雪”;接着飘然落下,这些经过反复劳作,变得更加蓬松、细腻、柔软,自然堆之更高,可谓是“堆花”。唐·白居易《西楼喜雪命宴》:“堆花压柳桥。”“泛音”,意思是讲一种声音,在弦乐的演奏技巧上常用到,这里代指旋律简单的“弹棉花”中木棰击弦的声响,此为写听觉。如此,则整个劳动场面的立体感出来,点题的任务高质量完成。于是,诗歌在章法上,进入第三句,而开始“转”了!“漫”,徒然。杜甫《宾至》:“漫劳车马驻江干。”第三句是说,虽然弹弓如横琴,但是不要说弹棉花弹出来的声音,一年到头都是这样的一个调子,节凑没有什么变化,听起来颇有些单调,但是人们为什么还要弹它呢?于是,第四句,作为本诗的结句则回答说:“白云铺作暖人衾。”令人惊讶的是,“白云”又是一个比喻,言弹好的棉花,犹如一片“白云”。宋·高翥《黄居士山房 》:“三间茅屋白云堆。”直接把弹棉花的工作给浪漫化了,诗意浓浓。宋·辛弃疾《粉蝶儿·和赵晋臣敷文赋落花》云:“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绉。”“铺”作为动词,来描写动作,其动作的对象,无论是落花,还是棉花,都是把它们摊开、堆厚、堆匀和堆平,给读者一个美好的完整物象,从而勾起无限的联想,浮现出不尽的诗意。“衾”,大被子。唐·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把棉花做成“暖人衾”,让人们能抵御大自然的严寒,舒舒服服、平平安安度过大冬天,就是弹棉郎工作的伟大,一“暖”字,炼字精妙。他们不在乎工作时,弹出的声音好不好听,能很好地为人民服务即可,结句使全诗的境界得到高度升华。这是一首形象而含蓄的赞美劳动人民的当代优秀诗歌!





3、七夕感吟【安美玲  46面】

每逢七夕雨生怜,郎诉相思女怨天。

家有耕田三百亩,却无一寸种姻缘。

赏析:“七夕”,即七夕节,活动在农历每年七月七日晩上举行,也是象征爱情的节日。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安诗起笔便用“每逢”,可见其诗中主人翁也是“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七夕”之夜,思亲的时候,偏偏又是秋雨绵绵,凉意阵阵,气氛特别。于是,本来,秋雨“生”的是凉,而诗中却写的是“生”“怜”,这诗的第一句,便是借景抒情,间接出笔,令读者顿时受到人心之凉的感染。回味“雨生怜”三字,便韵味无穷咯,那么为什么“雨”会“生怜”呢?原来这是诗中主人翁的主观感受。因为,在这“七夕”之夜,有许多夫妻、情人未能团聚,在孤单中,往往长夜难熬,于是便“郎诉相思女怨天”,无一例外。因为,在这种处境中,恐怕没有几个人有这种看得开的想法:“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这第二句,承接第一句,可谓承接的非常巧妙,把一个“雨”中的“怜”字说透了。第一句为明点题,第二句嘛,就是暗点题。一“诉”一“怨”,通过“男”与“女”的句中异性对举,感情分外浓烈、沉郁,直击人心。“诉”,是诉苦的意思,亦饱含怨意。“相思”,唐·温庭筠《南歌子四首·其二》:“终日两相思。”“怨”,唐·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羌笛何须怨杨柳。”而唐·黄巢《不第后赋菊》:“冲天香阵透长安。”黄诗中的“天”,不单是指自然界的天空,也代指当时的皇帝及其统治集团。自然,在安诗中,“天”字也有几层意思:一是指自然界的天空;二是指人的命运,三是指当代的社会环境(包括道德和法律),四是人的内心软弱的一面和自我控制能力的一面。确实,一、二句,令人联想丰富,其中的情感似乎惊天动地,震撼人心,而三、四句的回答和解释,表面看却好像轻描淡写,毫无着力之处,然而,细细品味,却深感其构思独特、精妙,四两拨千斤,别具情怀,收获着无限诗意。“家”,是指这些怨男恨女的家,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云:“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而所谓“家有”,意为家中拥有。“三百亩”,金·杨奂《题赵继卿耕隐图》:“松亭可琴水可舟,中有石田三百亩。”这里为概数,形容耕地宽阔无边,与第四句的“一寸”,做就数量词的强烈对比,形成巨大反差,增加诗境的冲击力。合句,“却无”是转折词,它既做了转折,别出诗意,却依然,承接第三句的诗意而来,特别是与“有”相呼应,言主人家虽然,耕种着这“三百亩”的寸寸土地,有吃有穿,却不能种下那么“一寸”宽窄土地的“姻缘”来。虽然说“有情人终成眷属”,可是亦见“有缘无分”之说,如果没有姻缘,再有情,也是无可奈何,只能“郎诉相思女怨天”也!唐·韦庄《应天长》词:“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最后,诗的缀尾——“姻缘”,是全诗的结穴,它的意思是,男女之间结成夫妻的缘分。《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开言成匹配,举口合姻缘。”不过,在其前加一个“种”字,便更有意趣,更为神奇,说“姻缘”是可以像粮食一样,在田地中,通过人工种植出来!魏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这里说“种姻缘”,是多么有趣的构思,多么疯狂的才情。同时,“姻缘”又与首句“七夕”在语意上相勾连,遥呼应,加上虽然一、二句诗语较典雅,三、四句语言较通俗,但风格在变化中,依旧浑然一体,皆所谓诗中精湛之章法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钥网 ( 滇ICP备2021005283号 )

GMT+8, 2024-11-21 19:47 , Processed in 0.104567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