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4|回复: 0

古人一副当官心怀百姓之苦的楹联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14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40681
发表于 2024-5-18 0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
古人一副当官心怀百姓之苦的楹联
原创 联圣三少 元宇宙楹联 2024-05-17 20:26 福建

https://mp.weixin.qq.com/s/mROaRP_ajj_oW9_bp2UfLQ

作者:于敏中 清

蔬圃门联

今日正宜知此味
当年曾自咬其根

作者简介:于敏中,字叔子,号耐圃。江苏金坛人。少时资性过人,读书勤奋。雍正七年(1729年)举人。乾隆二年(1737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累迁内阁学士。后复督山东学政,擢兵部侍郎。官至协办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谥文襄。著有《素余堂集》《临清纪略》等。

注释:在南宋罗大经 的 《鹤林玉露》中有这么一段:真西山论菜云:“百姓不可一日有此色,士大夫不可一日不知此味。”余谓百姓之有此色,正缘士大夫不知此味。若自一命以上至于公卿,皆是咬得菜根之人,则当必知其职分之所在矣,百姓何愁无饭吃。 此味:指菜味。”此色”,即菜色,因受饥饿而呈营养不良的脸色。

咬其根:即咬菜根。语自宋代吕本中《东莱吕紫微师友杂志》:“汪信民尝言:‘人常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胡安国康侯闻之,击节叹赏。”后比喻安于过清苦的生活,也指若能经受得住清苦的考验,则可成就一番事业。

联读:作者所撰菜圃门联系剪裁前人警语而成,同时又切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今日”当指作者状元高中并官居大学士及尚书高位之时,正宜知道菜的清苦之味。“当年”则指作者青年时代发奋苦读之时,那时即已抱定“可咬菜根,必成功业”之志向。此联与清大臣鄂尔泰的题菜圃联类似——此味易知,但须绿野亲身种;对他有愧,只恐苍生面色多。

两幅对联,有两个评价,无论是梁章钜的“用意各别,皆格言也。”,还是袁枚的“胸襟气象,却迥不侔。”其实说的都对。于敏中的对联表面上似乎“气象不侔”,但是其内在含义,和鄂尔泰其实没有区别。如此看来,于敏中的对联,含而不露、意境深远,比起鄂尔泰的浅白直露似乎更符合诗骚之旨,是诗人的高明之处。用王国维的理论来说,于敏中有点“隔”,深意不太好理解。鄂尔泰的对联“不隔”更容易理解。

个人觉得于敏中的比较含蓄,有诗家味道,鄂尔泰的略微直白些,更为通俗易懂。两者都能理解百姓之苦,有代入同感,故读来感人。 有寄托,有寓意,以小见大,虽为写景,实则抒情。知此味”“咬其根”皆有戒警之意蕴其内,故明代洪应明所著《菜根谭》就成为颇具禅慧的修身养性之奇书。此联的“咬”“知”,正是禅悟的参究和咬嚼意。作者借题菜圃而抒怀,联中“此味”乃禅味也。

一句话概括此副楹联作品:

当官要为民做主,方是好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钥网 ( 滇ICP备2021005283号 )

GMT+8, 2024-6-26 22:20 , Processed in 0.115566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