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6|回复: 0

读对联,游河南(17)

[复制链接]

1092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510
发表于 2024-6-4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

读对联,游河南(17)

原创 楹联之家  联斋  2024-06-01 00:01 河南


联 斋  第4414期


读对联,游河南(17)

李文郑

兰考县

张良墓
      位于城西南曹辛庄。张良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封留侯,托疾隐居于东昏县(今兰考)白云山,卒后葬此。
      壮士奋挥椎,报韩已落秦皇胆
      大王烦借箸,兴汉终函项羽头
——清·陈文黻
      陈文黻,清末湖南长沙人。以诸生入赀为通判。同治年间从军,积功晋同知,留陕西。光绪七年(1881年),署鄠县(今西安市鄠邑区)知县,以教化为先,政平讼理。九年,授留坝厅(今陕西省留坝县)同知。
      上联说的是张良为了报仇而刺杀秦始皇的故事。据《史记·留侯世家》记载:张良的祖父和父亲曾经做过五代韩王的相(祖父张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张平,相釐王、悼惠王),韩被秦灭亡后,张良连弟弟死了也顾不得下葬,用全部家产来寻求能刺杀秦王的勇士,为韩国报仇。他在淮阳学习礼法时,找到一个大力士,造了个一百二十斤重的铁椎。秦始皇到东方巡游,张良与大力士在博浪沙袭击秦始皇,误中担任护卫的副车。秦始皇大怒,在全国大肆搜捕,寻拿刺客。张良于是改名换姓,逃到下邳躲藏起来。
      下联说的是楚汉相争时,替刘邦筹划战胜项羽的故事。当时,刘邦被项羽包围在荥阳,形势极为不利。郦食其向刘邦建议,准备分封六国的后人,以削弱项羽的力量。张良这时恰好来到,极力反对郦食其的意见。说“臣请藉前箸为大王筹之”,拿着正在吃饭的刘邦的筷子比划着一连说出了八个“不可”,终于说服刘邦改变了主意。这件事对于楚汉相争的成败,至关重要。刘邦最终灭了项羽,建立汉朝,与张良的计谋有很大关系。
      联语抓住张良的两件大事,来表现他的智勇双全。对仗方面,“挥椎” 与“借箸”,“报韩”与“兴汉”,“秦皇胆”与“项羽头”等,都十分工整而讲究。

通许县

曹植墓
      位于县城东后七步村。 原来十分高大,明朝时为一巨冢。后因黄河泥沙淤积及百姓取土,逐渐缩小,为一圆形土丘。 1998年,通许县对曹植墓进行修葺,封高墓丘,修建围墙,植树绿化,在此辟曹植陵园。
      曹植(192~232),字子建,三国魏谯(今安徽亳州)人。曹操子。封陈王,谥曰思,故世称陈思王。自称“生乎乱,长乎军”。天资聪颖,才思敏捷,深得曹操赏爱,几乎被立为太子,终因“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而失宠。其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后期诗歌主要是表达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他是建安文学成就最高者,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现存诗歌九十余首。宋人辑有《曹子建集》,今人有《曹植集校注》。
      一时情迫,恨萁豆相煎,七步诗成醒后世
      八斗才高,喜文章犹在,千秋誉满仰先贤
——傅文治
      《七步诗》最早被记录在《世说新语》中,后来流传的仅有四句,即《三国演义》所载:“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兄逼弟曹植赋诗,侄陷孙刘封伏法”。大意是:确立嗣子身份后的曹丕命许褚带领虎威卫军三千将其三弟曹植擒到了邺都,正欲加害却遭到了其母卞夫人的阻止。为此,手下的谋士华歆献计:“以才试之,若不能,即杀之;若果能,则贬之,以绝天下文人之口。”于是,曹丕接连出了两个题目,第二个是:“吾与汝乃兄弟也。以此为题。亦不许犯着‘兄弟’字样。”不料曹植“略不思索”,即口占一首。结果,曹丕“闻之,潸然泪下”,流露出自惭自愧之意。在其母卞夫人的助力下,曹植保住一条命。“七步成诗”,就成了《三国演义》中的一个名场面,为后人所津津乐道。同时也成为了一个典故,衍生出了“七步之才”、“七步成诗”等成语,用来形容才思敏捷,能够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也衍生了“煮豆燃萁”这个成语,形容手足相残。虽然是演义的故事,但影响极大,一直为人津津乐道。
      此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的艰难,沉郁激愤。
      这里的上联先概述故事,最后点出其“醒后世”的意义。下联则赞扬曹植文才之高,赢得后人的敬仰。“八斗才”,比喻高才。典出宋代无名氏《释常谈》:“谢灵运尝曰:‘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联语紧切其人其事,即使不看标题,也明白这是写曹植的对联。


李文郑,中国楹联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郑州大学兼职教授。出版有楹联著作40余种。数十次在郑州电视台、河南电视台、河南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主讲楹联节目。有数十副楹联作品在十余省份镌刻悬挂。多次在郑州大学、郑州师院、郑州航院等高校为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开设选修课及讲座。为河南省优秀教师、全国楹联模范教师。2007年获首届中国楹联最高奖——梁章钜奖,2014年获全国“联坛十杰”荣誉称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钥网 ( 滇ICP备2021005283号 )

GMT+8, 2024-6-25 13:34 , Processed in 0.103667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