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9|回复: 1

【巧联求对1347】出句:人言无据何为信?(贵州 杨昌盛)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1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0386
发表于 2024-6-27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
【巧联求对】第1347期

出句:人言无据何为信?(贵州 杨昌盛)
机关:首二字“人”与“言”合为末字“信”;出句为问,对句须为答。

    提供出句可发到联钥网“巧联求对”专版;也可加微信:clr1868729966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1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0386
 楼主| 发表于 2024-7-2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巧联求对】第1347期点评(贵州 杨昌盛)



出句:人言无据何为信?(贵州 杨昌盛)

机关:首二字“人”与“言”合为末字“信”;出句为问,对句须为答。



    【几点说明】本次征对,广受国内外联家热情捧场。6月27日23:06在公布,6月29日21:00截稿,短短两天,便收到应征对句175条。机关联颇为难对,但也有许多佳作,可圈可点。



本期选评是本着以下几项原则进行的:



1.不顾出句隐藏的拆字、合字机关乱对的对句,不入围。

2.句内有同音字的,不入围。

3.平仄不相对的、平仄失替的或以入声为平声的,不入围。

4.对句语句不通、不合逻辑、不合事理,不知所云的,不入围。

5.拆字后成为生造词语,语义不明的,不入围。

6.几个人出现相同或相近对句的,按交稿时间先后为序选择入围。

7.一人应对多句且都好的,只选其中最好的对句入围。

8.从入围的30个优质对句里,优中选优,选出最佳的前10个对句进行点评。



出句:人言无据何为信;(贵州 杨昌盛)



    这个出句有如下一些特点:拆字角度,“信”字由“人”和“言”组成。此句巧妙地将“信”字拆分开来,指出如果人说的话没有依据,那就不能称之为“信”。通过这种拆字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强调了“信”的本质在于言语的可靠性和依据性。合体字角度,以“信”这个合体字为基础展开思考,突出了只有“人言”有凭有据,才能构成真正的“信”。它让人们直观地感受到字的结构与含义之间的紧密联系。逻辑角度,这一句在逻辑上非常严密。首先提出“人言无据”这一前提,然后基于此得出“何为信”的疑问和结论。其推理过程清晰,符合正常的思维逻辑,让人不得不思考关于诚信和言语真实性的重要性。哲理角度,此句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告诫人们在交流和表达中要负责任,所说的话要有根据,否则就失去了信任的基础。同时也反映了社会中信任建立的不易,以及失去信任的轻易,提醒人们要珍惜自己的言语信誉。这个出句,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从多个角度引发人们对“信”这一概念的深入思考,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启示意义。应征者应该综合考虑这些特点,构思、创作对句。



优秀对句



对句1:古木多根久不枯。(福建 叶礼成)

   

    简评:对仗方面,“人言”组合成“信”字,“古木”组合成“枯”字,在拆字的手法上相对应,很巧妙。“无据”与“多根”,一“无”一“多”,形成鲜明对比,且“据”和“根”都与事物的支撑基础有关,对仗较为工整。“何为”对“久不”,在词性和结构上对仗合理。从意境方面,出句探讨的是关于言语要有依据才能称之为“信”,侧重于人的言论和道德准则。对句描绘了古木因为根系众多所以长久不枯萎,侧重于自然景象和生命的坚韧。二者在意境上有所不同,但都通过具体的描述引发思考。韵律方面,符合对联平仄相对的基本要求,读起来音韵和谐。



对句2:日月有光便是明。(湖南 周衍南)



    简评:从字词对仗的角度来看,“人言”对“日月”,名词相对,且组合方式巧妙。“无据”对“有光”,“无”与“有”相反,“据”和“光”一实一虚,对仗较为工整。“何为”对“便是”,动词性的词语相对,也很恰当。“信”对“明”,都是会意字,且意义明确。从意境和逻辑上,出句探讨了关于“信”的依据问题,而对句通过“日月有光便是明”,以日月之光自然地象征着“明”,逻辑清晰直接,表达了一种直观而简洁的判断方式。总体而言,这个对句在形式和内容上都与出句呼应得较好,对仗工整,意境连贯,是一个不错的对句。



对句3:木古有虫终会枯。(广东 颜启茂)



    简评:从对仗工整程度上来说,“木古”对“人言”,“有虫”对“无据”,“终会枯”对“何为信”,在字词的对应上较为巧妙和准确。“人言”组成“信”字,“木古”组成“枯”字,与出句的构字方式相呼应,体现了一定的巧思。从意境和逻辑方面,出句探讨的是关于言论要有依据才能被认为是可信的,对句则说树木中有虫最终会枯萎,表达了一种自然的因果关系。总体而言,这个对句在形式上对仗较为工整,也有一定的巧思和逻辑。



对句4:门耳有环扣可闻。(安徽 朱东波)



    简评:从字词对仗上来看,“人言”对“门耳”,以两个字的组合巧妙相对,且“言”和“耳”都与语言、听闻相关。“无据”对“有环”,“无”与“有”相对,“据”和“环”词性不同但在结构上形成对比。“何为”对“扣可”,在句式和结构上较为工整。“信”对“闻”,“信”表示可信、诚信,“闻”表示听闻,都是与信息传递相关的概念。从意境和逻辑上看,出句“人言无据何为信”表达了对于没有根据的言论不能称之为可信的思考。对句“门耳有环扣可闻”则描绘了门耳上有环扣就能被听闻的情景。二者在意境上有所不同,但在逻辑上都围绕着信息的传递和可信度展开。总体来说,这个对句在字词对仗上较为工整,在意境和逻辑上虽与出句有所差异,但也有一定的关联和呼应。



对句5:江鸟有心成旅鸿。(福建 庄华荣)



    简评:字词对应上,“江鸟”对应“人言”,采用了拆字的手法,巧妙且对仗工整。“有心”对“无据”,一有一无,形成鲜明对比。“旅鸿”对“为信”,“鸿”常被视为传递书信的象征,与“信”相对应,富有深意。意境营造上,出句探讨的是言语没有依据如何能称为可信,侧重于理性的思考和质疑。对句描绘了江边的鸟儿若有心思就能成为远行的鸿雁,营造出一种自由、灵动且富有想象力的画面,充满了感性和诗意。整体表达上。对句以一种形象生动的方式回应了出句的理性追问,形成了一种互补。它展现了自然界中生物的自由和可能,与出句关于人类言语可信度的思考形成了有趣的对照。



对句6:心亘有诚才永恒。(辽宁 吴占奎)



    简评:从对仗工整的角度来看,“人言”对“心亘”,以拆字的方式相对,富有创意。“无据”对“有诚”,“无”与“有”形成鲜明的对比,“据”和

“诚”在意义和词性上也较为匹配。“何为信”对“才永恒”,“何为”与“才”在句式和语气上相对,“信”和“永恒”都表达了一种关于品质或状态的概念。从意境和内涵的角度来分析,出句“人言无据何为信”探讨了信任需要有依据的道理。对句“心亘有诚才永恒”则强调了内心保持真诚才能达到永恒的境界。它表达了真诚是实现永恒的关键因素,与出句在逻辑和思想上相互呼应,共同探讨了关于品质和价值的议题。总体而言,这个对句对仗较为工整,意境相互映衬,是一个不错的对句。



对句7:原水长流因有源。(湖南 李智山)



    简评:从对仗工整的角度来看,“人言”对“原水”,名词相对,且分别进行了巧妙的拆解组合。“无据”对“长流”,一为否定加名词,一为形容词加动词,在词性和结构上形成对应。“何为信”对“因有源”,“何为”对“因有”,“信”对“源”,对仗较为严谨。从意境和逻辑方面,出句“人言无据何为信”探讨了关于言论可信度的问题,表达了对没有根据的言论不能被视为可信的思考。对句“原水长流因有源”则从自然现象入手,解释了原水能够长久流淌是因为有源头,寓意着事物的持续存在和发展往往有其根本的原因或源头。总体而言,这个对句在形式和内容上都与出句相互呼应,既有对仗的工整,又有一定的哲理内涵。



对句8:口欠翻头总是吹。(贵州 陈定禄)



    简评:这个对句在形式和意境上有一定的巧妙之处。从形式上看,对仗较为工整。“人言”组成“信”,“口欠”组成“吹”,在结构上相呼应。

“无据”与“翻头”在词性和结构上匹配度尚可。从意境和逻辑上分析,

以“何为信”表达对人言缺乏依据的质疑,而“总是吹”则强调了口欠所带

来的浮夸、不实的意味,在表达对不可信言语的批判上有一定的连贯性。



对句9:林火有烟树可焚。(广西 龚显站)



    简评:从对仗工整度来看,“人言”对“林火”,名词相对,“言”和“火”

的组合较为巧妙。“无据”对“有烟”,“无”与“有”相对,“据”和“烟”都是名词,对仗工整。“何为信”对“树可焚”,“何”与“树”相对稍显勉强,“为信”与“可焚”在词性和结构上有一定差异。从意境和逻辑上看,出句探讨的是关于“信”的来源和依据,具有一定的哲理思考。对句描述了林火生烟导致树木可能被焚烧的情景,更多是一种自然现象的陈述。



对句10:林木成群必是森。(江西 远望)



    简评:从对仗工整度来看,“林木”对“人言”,名词相对且“林”“木”与

“人”“言”的组合方式相似。“成群”对“无据”,“成”和“无”一有一无,形成反义,“群”和“无”一有一无,形成反义,“群”和“据”词性不同,但整体结构相对。“必是”和“据”词性不同,但整体结构相对。“必是”对“为”,

“必”和“何”对“何为”,“必”和“何”在语义上有所对应,“是”和“为”都是动词。在语义上有所对应,“是”和“为”都是动词。“森”对“信”,都是汉字结构类的字。“森”对“信”,都是汉字结构类的字。从意境和逻辑上讲,说林木成群必然形成森林。从意境和逻辑上讲,说林木成群必然形成森林,逻辑清晰合理,描绘了一种自然的景象。



入围对句



对句:此木干枯可做柴。(山西 白继文)

对句:某女有缘不聘媒。(四川 葛治祥)

对句:古木根深永不枯。(湖南 李智山)

对句:千里有声自可重。(黑龙江 任凤旭)

对句:水可乱流难入河。(重庆 代廷万)

对句:几任有章可作凭。(湖北 谢守海)

对句:火因有种才生烟。(四川 葛治祥)

对句:立早学歌谱乐章。(河南 史宝明)

对句:鸟口有声可谓鸣。(浙江 胡应平)

对句:夫见有功免去规。(广东 邱立波)

对句:几任同声可做凭。(黑龙江 徐文德)

对句:口大吹牛便是因。(北京 吉铭郛)

对句:马大有鞍才可驮。(四川 葛治祥)

对句:夫见有凭可作规。(黑龙江 任庆财)

对句:木广选材可做床。(天津李钱贵)

对句:手合成型没法拿。(河北 楚广群)

对句:丁火有光即是灯。(河北 肖崇义)

对句:大可有为便作奇。(山西 柳陈琦)

对句:合手有依自可拿。(湖南 屈植林)



    由于自身水平有限,在筛选和点评工作中,遗漏和错误之处在所难免,切望各位联友谅解、海涵。





杨昌盛近照



    【点评嘉宾简介】杨昌盛,字勃郁,号鹤舞,网名鹤舞水乡,水族,高级中学高级教师(已退休),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贵州诗歌学会诗词创作中心微刊《贵州诗词联曲》主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钥网 ( 滇ICP备2021005283号 )

GMT+8, 2024-9-8 10:43 , Processed in 0.106481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