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1|回复: 0

几篇残碑的光焰

[复制链接]

2117

主题

175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0567
发表于 2025-5-15 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
几片残碑的光焰
张项学

    焦山,长江中的一块浮玉,给人们留下了太多的美景和太多的故事。这里有定慧寺、万佛塔、吸江楼,还有别峰庵、三诏洞,在这里你可以享受登山的乐趣,饱览古代壮美的建筑。五一期间,我和家人终于圆了久盼的梦,但返回后,让我久久难忘的还是《瘗鹤铭》那几块残碑。
    《瘗鹤铭》是古代的一位隐士为它死去的鹤写的一篇祭文。原刻石于焦山西麓崖壁上,因山崩坠入江中,后来只打捞出五块残石。从序言中可以知道,隐士壬辰在华亭得到了这只鹤,但甲午年就离世了。隐士感叹,上天还未让他实现与鹤一同翱翔天际的愿望,就突然夺走了仙鹤?他用玄黄色的丝帛包裹好鹤的的遗体,将它埋葬在这座山下。
    故事听起来很感人,让人由祭鹤想到了祭雁。元代诗人元好问在去赶试的路上遇到了一位捕雁之人为殉情而死的大雁垒石以祭,感动的大诗人写下了“恨人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那首传唱千古的《雁丘词》。
    这篇《瘗鹤铭》,其文没有元好问的词那样感人肺腑,但其字却让人追之、捧之,并乐此不疲。世上残碑多矣,但哪个能比得上这几块残片这样熠熠生辉。那浑穆高古、奇峭飞逸的字体,被人们捧为“隋唐以来楷书典范”。北宋书大法家欧阳修称赞道:世以其难得,尤以为奇。北宋诗人苏舜钦有诗赞曰:山阴不见换鹅经,京口空传《瘗鹤铭》。潇洒谪仙来作郡,风流太守为开亭。两篇玉蕊尘初涤,四体银钩迹尚青。我久临池无所得,愿观遗法快沉冥。
    不幸也算有幸,《瘗鹤铭》这块石刻虽然追随先去的仙鹤沉入江中几百年,但还是打捞上来了五块残片,现存于焦山碑林中。在碑林的院子里,有一座双层六角亭,亭子的匾额是“宝墨亭”。亭子的一边是一个面阔三间的纪念堂,匾额是“瘗鹤铭”,里面有《瘗鹤铭》残片的拓片、《瘗鹤铭》的相关传说和历代文人书法作品。
    一进门就是一个大屏幕。我进去的时候正在播放宣传短片,在很多的人头中,我挤了个缝看了后半截。觉着不过瘾,尽管时间安排的很紧张,我还是从头又看了一遍。
    因为铭文落款只有“江阴真宰”,作者到底是谁就成了一千古谜团。北宋学者、书法家黄伯思提出作者是南朝道教首领陶弘景。他认为陶弘景隐居茅山时,晚年自号“华阳真逸”,而铭文也颇有道教口风,这种说法得到了宋清大部分学者的认同。
    唐人孙处玄所撰的《润州图经》最早记载为东晋王羲之所书。王羲之的妻子是镇江人,王是镇江之婿,再加上美丽的传说,故而黄庭坚等学者认为出于王羲之笔下。当然,在镇江流传的也是王羲之所作。还有认为是唐朝的王瓒、皮日、顾况等等。
   无论作者是谁,《瘗鹤铭》这几块残碑的光焰千年来一直熠熠生辉,它不仅是书法史上的一个亮点,也是教育人们珍惜生灵,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本活教材。感曰:

观瘗鹤铭残片
张项学
一碑雷击碎江中,引得群星捧月同。
逝鹤若知今古事,起身振翅舞晴空。
2025/05/0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钥网 ( 滇ICP备2021005283号 )

GMT+8, 2025-7-1 23:19 , Processed in 0.090515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