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18|回复: 1

【联逢对手】第131期​出句:封闭丰台,新冠又现新发地(云南 房家维)

[复制链接]

5233

主题

3687

回帖

4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2610

论坛元老

QQ
发表于 2023-2-22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
【联逢对手】第131期

出句:封闭丰台,新冠又现新发地(云南 房家维)

机巧:新,重字;封、丰同音

    对句请在本公众号文末点击 写留言 跟帖即可;多个对句请集中在一贴内发;欢迎提供机巧出句,可联系微信:clr·18687299660
点评嘉宾由出句者担任,点评结果将会在 联都网站 或者 联都楹联文化研究中心 公众号上刊发。

附:关于 技巧联(本资料来自百度)

    技巧联是指比较突出趣味或技巧而相对不注重内容的对联。如各种谐趣联、技巧联等。这类对联的内容,要么是突显某种风格的独特性(谐趣联),要么是相对不太重要(技巧联),从而显得别具一格。从这个意义上,可将其作为单独的一大种类。

1、叠字   

叠字,又名迭字、迭词、重言等,是指将两个音节相同的词或词素重叠起来使用,以表达不同的语气程度和感情色彩。迭字之间,不可以断句。用叠字法作楹联,可以生动地表现楹联的意境,语音上和谐悦耳,节奏明朗,韵律协调,具有个情达意的形象性,因而可以增强楹联的艺术魅力,获得特定的表达效果。在楹联创作中,叠字法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几乎随处可见。叠字联将同一个字接连叠用,其势似穿珠成串,在节奏上可产生明显的音律效果。举例

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这是苏州网师园的一副叠字楹联,上联化用李清照词《声声慢》,使联语独具特色。全联从纵和横的角度描写了该园山重水复、鸟语花香的美景和游客流连忘返、恋人们卿卿我我的境况。该联读来声韵铿锵,语句含义丰富深长,为游人增添了无限情趣。

2、用典   

将联语之意寓历史掌故之中,借典故或有出处的词语以表达联语的思想内容的作联方法叫用典法。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发展中,可用的典故很多,比如古典书籍中的轶事、趣闻、寓言,传说人物或有出处的诗句、文章等,都可以当作典故运用,因此,用典法在联语制作中运用的比较广泛。举例

铁板铜琵,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郭沫若在当代文人中是制联较多的,其突出特点之一就是喜欢用典。上联是郭老为济南辛弃疾祠的题联,其中“铁板铜琵”、“美芹”、“悲黍”等,分别出自俞文豹《吹剑续录》、《列子·杨朱》、《诗经·王风》之中典故,通过用典和描写,评述了辛弃疾词章的豪放和艺术成就的高超,赞扬了辛弃疾爱国之心至死不变的豪情壮志,典故起了很好的烘托和强化作用。

3、反复   

为了加强楹联的语气,以突出联意,加深联语的深度和广度,把所要叙述的事物表达的更加形象生动,将同样一个或几个字、词、句子在楹联中间隔地运用或者重复地运用,使之既紧相连结而意义又不尽相同的一种作联方法,称之为反复法。反复法作的楹联,有时是联意的反复,有时是用字的反复,但决不是重复。举例

在新城,演新戏,欢迎新同志,迎接新胜利;
除旧貌,破旧习,打倒旧军阀,摧毁旧世界。   

据《井冈山的武装割据——革命历史资料丛书之二》所载,这是1928年12月11日,红五军到达宁冈县新城,在欢庆红四军和红五军会师的万人大会上,讲台两侧贴的楹联。这副楹联上联反复用了四个“新”字,使欢迎新战友的气氛更加热烈;下联反复用了四个“旧”字,表达了红军战士摧毁旧世界的坚强决心。

4、无情   

无情联是巧妙联中最有趣味性,最能体现“对”这一特点的一类对联。其特点是上、下联中相应最小的词素贴得很近,对得很工,但是词义各异,相去甚远,简直对不起来。一般对联讲究上下联内容相关,无情对偏偏不相关。它有两个标准,一是类别要互不相干,二是内容上要离题千里。举例

庭前花始放;
阁下李先生。   

上联是院中花开的景象,下联则是人文称呼,句意相去甚远。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上下联的每一个字都对得异常工稳。“庭”与“阁”为宫室小类工对,“前”与“下”同为方位词,“花”与“李”同属植物类,“始”与“先”同为副词作状语,“放”与“生”则是动词相对。字字工对却意远千里,这正是无情对的妙处。

5、两兼   

两兼即指在一副对联中一个字可与前后的字同时组词,在读时可读成两种组合句式,两种效果。如:

孟光轧姘头,梁鸿志短;
宋江吃败仗,吴用威消。   

据说此联为著名画家吴湖帆讽刺汉奸梁鸿志、吴用威所做。孟光是梁鸿的妻子,《后汉书·逸民传》记载:梁鸿每归,妻子孟光为其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说的是夫妻相敬相爱的故事。吴用是梁山宋江的军师,足智多谋,计谋迭出。上联“梁鸿”、“梁鸿志”均为人名,下联“吴用”、“吴用威”也均为人名。名套名,以乱读者视觉。作者将梁鸿夫妻的故事反其意而用之,意在讽梁鸿志,下联亦然。作者撰联之时乃抗战胜利,外寇投降、汉奸失宠之时,以此联喻之,大快人心。

6、复叠

在同一联语中,既用叠字又用反复的制联方法称为复叠法。用复叠法写作的楹联往往能兼有复字法和叠字法的艺术效果。如:

军阀跑,国防跑,富绅跑,跑跑跑,看着跑垮刮民党;
工人来,农民来,士兵来,来来来,共同来建苏维埃。   

这副楹联相传是一个私塾先生所写。联语通过“跑”字和“来”字间隔出现和重叠运用,对革命形势的发展作了高度形象的概括,这是一副通俗易懂,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上乘之作。

7、衬托   

将楹联的创作主题不作正面描写,而是借助其它事物从侧面或反面去显示的一种作联方法称为衬托法,或映衬法。被衬托的对象称为主体,做衬的事物称衬体。运用这种方法创作的楹联,主题含蓄,耐人寻味。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方法。   

正衬的目的是使被衬托的主题在形象上更加鲜明,多用于风景名胜点(以景衬景)和纪念、哀挽死者(以人衬人或以物衬人)。如:

生为国家,死为人民,耿耿忠心照日月;
功同山岳,德同湖海,洋洋正气结丰碑。   

这是一副悼念周总理的挽联。全联用“日月”、“山岳”、“湖海”等来映衬总理之丰功伟绩,形象之高大,联语错落有致,当称佳对。

反衬即用相反的事物,从反面衬托主题。如下联:

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少;
疏亲慢友,因财而散世间多。

此联为清代鄂比赠曹雪芹联,全联巧用反义词相对,旨在使读者明了褒贬之意,同时也可以看做是作者对曹的赞颂。

8、顶真   

顶真,又叫顶针、联珠、链式结构等。顶真法是将前一句或前一节奏的尾字,作为后一句或后一节奏的首字,使两个音节或句子首尾相连,前后承接,产生上递下接的效果,好像串珠子似的一种制联方法。用顶真法创制的联语,要做到语句递接紧凑、生动明快方为佳联。顶真与叠字形式相仿但本质却不同,顶真可以是一个单字,也可以是一个复词或词组,既可以一次使用,也可以重复使用。如:

寿禄比南山,山不老,老福人,人杰年丰,丰衣足食,食的珍肴美味,位列三台,台享荣华富贵,贵有稀客,客多是理,理正言顺也;
晦气如东海,海真大,大贪鬼,鬼面兽心,心术不端,端是财痞杂种,终必一死,死无下葬墓地,地伏饿狼,狼撕其身,身败名裂哉!  

  相传这副楹联的上联是个好吹牛拍马的富家子弟给一个大富翁送的寿联。做寿之日无人能对下联,喜得富翁眉开眼笑。一个穷秀才见了上联,即对出下联,叫一小孩送上,气得富翁七窍生烟,寿席不欢而散。这副楹联的上下联都是采用顶真法创制的,联语象一条环环相扣的链子,上联把富翁捧上了天,下联却把富翁骂得狗血喷头,死有余辜,令人拍手称快。

9、照应   

照应,又称接应,即在制作对联时后面的文字与前面的文字形成呼应的关系。它可分为明暗两种:明接是文字关系,暗接为逻辑关系。我国古典小说中的大段骈文插入描写,多用明接,即将原来语句(或词)照样录出,并加以引申。如:

鹊噪鸦啼,并立枝头谈福祸;
燕来雁往,相逢路上话春秋。   

喜鹊是吉祥物,闻之有“福”,乌鸦在民间是不祥之物,人们以为闻其啼则有“祸”,燕子南来,适春之时,大雁南飞,当秋之令。其暗接技巧,十分高超。

10、借代   

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借代》中说:“所说事物纵然同其他事物没有类似点,假使中间还有不可分离的关系时,作者也可借那关系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所说的事物。”在楹联创作中,为了简明扼要地说明一个事物,也常采用借代手法,即不直接说出事物的原体,而借用另外一种与其有可换关系的名称。借代与本体有可换关系,借体可以代表本体。如:

千古此诗王,流寓遍襄阳烟水,蜀道云山,故国有思,常感秋风怀杜曲;
五陵孰年少,知交祗陇右词臣,咸阳节度,京华在望,每因泪雨忆长安。   

这是一副表示对诗圣杜甫思念之情的楹联,其中以“陇右词臣”指代诗仙李白,以“咸阳节度”指代对杜甫多有帮助的严武。

11、析字   

拆拼法,又称析字法,是在楹联创作中,将楹联中某些汉字的形体分拆或合并,巧妙地制作联语的一种方法。拆拼联主要是化形,将字形拆拼,属于文字离合的方法。用拆拼法制作的联语,既要保持楹联原有的对仗特点,又要受所拆拼的字的形体结构的严格约束,因而在制作时有一定难度。但是制得好的拆拼楹联,能使语言曲折有致,而又耐人咀嚼,有如用拆拼法所制作的谜语一样,富于趣味性。好的拆拼楹联实有画龙点睛之妙,从而使联语达到某种特殊的艺术效果。拆拼法主要有三种形式。

(1)拆字    拆字,即化整为零,就是将一个或数个独立的汉字折成若干个独立的汉字,并用所拆之字完成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

本非正人,装作雷公模样,却少三分面目;
惯开私卯,会打银子主意,绝无一点良心。     

相传清朝同治年间,四川某县县官姓柳名儒卿者,欺上瞒下,横行不法,人称其为“柳剥皮”。有人便用他的名字作了这样一副拆拼式楹联送给他。上联拆隐“儒”字,因为“儒”字可拆为“亻、雨、而”三部分:“亻”—非正人,雨—装作雷公模样,而—却少三分面目(面去三为而);下联拆隐“卿”字,“卿”字可拆为“卯、艮”两部分,“卯”—惯开私卯,“艮”—绝无一点良心(良去点与艮近似)。借对“儒卿”二字的拆析与描划,贬斥“儒卿”的阴险歹毒,字字句句鞭挞入里。这副楹联既是一则谜语,也是拆拼联中的绝妙之作。

(2)合字   

或称拼字,即合零为整,就是将两个或若干个汉字合成一个字,做到内容贯通并将所组合的文字巧妙地组成联句。如:

日在东,月在西,天上生成明字;
女居左,子居右,世间配成好人。   

此联最大的特点是自然舒展,不牵强,不做作,字面和现实十分贴切,耐人品味。

(3)有拆有合    在析字联中,有时将拆字与合字用于同一联中,达到更为巧妙的艺术效果。如:

张长弓,骑奇马,单戈独战;
嫁家女,孕乃子,生男曰甥。   

上联拆拼“张、骑”二字又合并“战”字,下联拆拼“嫁、孕”二字又合并“甥”字,分别表现了驰骋疆场和儿女情长的两种场面,富于趣味性和艺术魅力。也有的联一时分不清到底属拼还是拆。

12、拟声   

拟声是对联的写作技巧之一,也称摹声。它是通过模拟人物、动物、神仙、器物等事物的声音的手法来取得一种艺术效果。如:

母鸡下蛋,谷多谷多只一个;
小鸟上树,酒醉酒醉无半杯。   

“谷多谷多”是仿母鸡的叫声,“酒醉酒醉”是仿小鸟的叫声。联语意境含蓄,生活气息犹浓,读之情趣盎然。

13、绘态   

绘态也称摹状。即是描绘人们对客观事物情状的感觉的方法。它直观地临摹事物的情状、声音和色彩等。常运用叠字、双声、叠韵或其他方式表达出来。这种方式多用于讽刺、诙谐联中。如:

著!著!著!主子洪福;
是!是!是!皇上圣明。   

此联是讽刺清道光年间两个军机大臣潘世恩和穆彰阿的。他们惯于阿谀奉承,凡是皇帝说的话,他俩无不头。“著!著!著!”“是!是!是!”是对二人奴颜形象的描绘。读之如闻其声,如见其状,形象生动。

14、镶嵌   

为了表达某种特定的意义,以达到某种特定的创作目的和获得特定的艺术效果,人们在写作楹联时,经常把某些特定的字词,诸如人名、地名、数字、方位以及所写的事件或中心词等,巧妙而自然地嵌入联语,这种创作方法称为镶嵌法。镶嵌法是联语创作中特殊而又常用的一种方法。此法因其精巧,创作难度颇大;因其别具雅趣,深受世人喜爱;因其用处较多,人们愿知难而进。古来颇多佳作传世。如: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圭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此联以一至十的序数镶入上联,以东西南北中和金木水火土嵌入下联,把诸葛亮一生的主要功绩纳入一副楹联之中,实在高妙。


15、镶字   

镶字,是为了把话说得舒缓和郑重,故意用几个无关紧要的字“镶”到紧要的字中。表面上看,所镶之字反复出现,实际上突出的仍是主体字词。如: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上联见《论语·子罕》,是说孔子没有四种毛病:毋意(不凭空揣测),毋必(不绝对肯定),毋固(不拘泥固执),毋我(不唯我独是)。下联见于《诗经·卫淇》,四个“如”是镶字。当然,原文的笔法就是这样的,并非对联进行了加工。

16、比拟   

根据感情的需要,作者特意以人喻物,或者以物喻人,或把甲当作乙来描绘,这种制联方法称为比拟法。通常人们将被比拟的对象称为主体,比拟的部分称拟体。运用比拟法,可以使楹联更加生动,意味深长,因此,有人称它是一种“人物交融”的辞格。比拟法有拟人和拟物两种。


(1)拟人    与文学修辞方法一样,拟人法也是把没有感情和生命的事物当作人来描绘,从而使所描绘的事物人格化,增强感情色彩。如:

杨柳春风怀逸致;
梨花寒食动哀思。   

作者把杨柳、春风、梨花、寒食等植物、时令都人格化了,宛如它们也如现实世界中的人们一样,对死者寄予无限的哀思。

(2)拟物   

与拟人法相反,拟物是将人当作物来描绘。拟物的目的较为复杂,有的褒扬,有的讽刺,有的调侃。如:

鱼所肉所麻将所,所内者甜,所外者苦;
猪公狗公乌龟公,公理何在,公道何存。   

这是郭亮讽旧时代乡公所联,作者将横行不法的乡公所人员比作猪公、狗公、乌龟公,反映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
近期热门文章回顾:
【名家联话】联生涯小悟录【作者:刘新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33

主题

3687

回帖

4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2610

论坛元老

QQ
 楼主| 发表于 2023-2-23 01:45 | 显示全部楼层
【联逢对手】第131期优秀对句点评

出句:封闭丰台,新冠又现新发地(云南 房家维)

    解读:在全国疫情趋向好转,武汉解封两个月多,北京已连续50多天没有本地报告新增确诊病例之际,疫情暴发点却是丰台区新发地市场。6月11、12日,北京共确诊本土病例7人,均有新发地农贸批发市场接触史。出句冠是多音字,这里是阴平;发是多音字,这里也是阴平。新发地有双解:一是市场地名,二是新发现新冠病毒的地方。

    收到的对句28比,能按要求破解机关并平仄相对的只有5比,其他对句要么同位平仄不相对,或有失替,或兼有;也有没出现同音字和相同字的。说明出句也有些牵强,加之时间滞后,对句也不多,所以拖延,敬请见谅。

优秀对句5

01.集思吉首,嘉岁重逢嘉峪关(广东 康恭舜)
02.背驮北海,紫气常来紫禁城(河北 梁绍龙)
03.堵开渡口,海盗重登海岛乡(湖南 宋平京)
04.移挪医院,奇病还需奇药方(山东 枣花)
05.保安宝坻,古典仍流古董城(广东 王永祝)

其他对句23

平仄不相对4
01.集聚吉安,高企再投高技园(江西 戴水生)
“聚”与上联“闭”皆为仄声,“安”与上联“台”均为平声。
02.移除疫情,春花已过春萌芽(福建 吴荣东)
“情”与上联“台”均为平声,却“除”和“情”失替。
03.夕阳蟋蟀,翠衣再佩翠琅玕(新疆 周世俊)
“衣”与上联“冠”均为平声,“佩”与“现”均为仄声。
04.散开三镇,汉商重回汉正街(湖北 葛淼新)
“商”与上联“冠”均为平声,商、回失替。

失替12
05.张开彰化,老病还需老医方(湖南 萧琼)
需与医失替
06.健谈剑阁,白首常观白云天(湖南 严齐洲)
观与云失替
07.隔离阁室,大众都装大红门(江苏 曹振鹤)
装与红失替
08.笑迎孝感,剑客初来剑门关(天津 刘天成)
来与门失替
09.富强福建,老子重来老君山(长春 刘长志)
来与君失替
10.归来闺密,锦缎仍藏锦书楼(江西 戴水生)
藏与书失替
11.休充修士,俗性难脱俗尘身(江西 戴水生)
脱与尘失替,三平尾
12.舞讴武汉,吉地仍为吉祥家(广东 冯兆烈)
为与祥失替,三平尾
13.骇呼海淀,大众齐驱大瘟神(天津 傅绍智)
驱与瘟失替
14.绣出秀水,旧貌已离旧云天(浙江 lel)
离与云失替
15.欣开心境,泰安总伴泰然人(湖北 皮亚东)
安、泰、然与冠、现、发平仄皆不谐
16.常来长春,梦都不见梦中人(江苏 陈祖标)
都见中与冠、现、发平仄皆不谐

一、三位不同音6
17.庆归正定,老曲还扬老艺楼(广东 王永祝)
18.敞开广水,老酒还香老正街(广东 王永祝)
19.瑞开遂海,旧雨重来旧战区(广东 钟钜铭)
20.支持吉市,高企再投高新区(江西 戴水生)
21.颂歌盛世,正义常昭正阳天(键叩留音)
22.放开上蔡,恶疫长装恶毒箱(广东 王永祝)

五、九位不同字1
23.迎来萤火,夏夜重邀厦门人(湖北 成慧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本期点评嘉宾云南房家维近照
    【嘉宾简介】房家维,男,汉族,云南龙陵人,1971年生。诗联爱好者,有作品在《诗梦枫桦》,《银河悦读》,《联都》等微刊发表。
近期热门文章回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钥网 ( 滇ICP备2021005283号 )

GMT+8, 2024-6-26 19:01 , Processed in 0.110270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