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30|回复: 0

【楹联文章】当今网络对联现状探析(2004-11-20)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1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61773
发表于 2023-5-3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
网络对联的现状及分析        潇湘妃子; 无嗔        对联.民间对联故事        2004-11-20

当今网络对联现状探析

潇湘妃子 无嗔

【摘要】对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学形式之一, 社会的信息化为网络对联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本文就网络对联的概况、优势、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看法, 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关注下, 使网络对联能够更快地成长, 为推动我国楹联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 关键词] 网络; 对联; 现状

[ 中图分类号] R393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672- 2345( 2007) S1- 0346- 03

随着社会的进步, 时代的发展, 对联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之一, 也从书本走向网络, 从文人墨客普及到大众百姓, 作为推动对联文化不断发展和繁荣的一个重要平台, 网络对联不可忽视。现就网络对联的现状谈一些自己的感受和心得, 供参考。

1 网络对联概况

1.1 网络对联集中于各个网站及论坛 网络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天南海北的联友可以尽情地谈古论今, 吟诗作对, 也为对联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从目前网络对联论坛的数量和质量上来看, 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和实力, 并且成为联坛上一朵艳丽的奇葩, 例如:

联都: http: //www.china- liandu.com /

中华国粹网: http: //www.zhgc.com/bbs /

恶人谷珠楼 : http: //www.fpe95.com /Index.html

( 对联资料专业网站) 等等, 都是颇具影响的对联网站。

1.2 网络对联的参与者众多 从网上部分抽查的结果来看, 喜欢并参与对联活动的联友, 从学生、教师、商人、作家、医生、律师、军人到公务员、艺术家等, 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阶层; 从年龄上来看, 有年过半百、功成名就的专家学者, 也有在校的学生等, 不过最多的还是喜欢文学的年轻人, 年龄集中在20~40岁左右; 从地域上来看, 可以这么说: 只要有华人的地方, 就不同程度的有着一大批对联爱好者; 从学历上来看, 从博导到普通学生都有, 这说明对联还是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相当的一部分人群。

1.3 网络对联的整体水平 网络对联的水平从整体上来看, 还是具有一定的实力的, 现略举一二。

题母亲:
灶里火光红透脸
针中岁月白了头( 作者: 三少爷的微笑)

出差前给送车的新婚妻子:
同事在看, 不可缠东缠西, 像小儿女
一周就回, 记得好吃好睡, 收短信息( 作者: ztchestnut)

题北京延庆玉渡山:
山是山, 水是水, 历千年岁月打磨成画, 美在自然中, 造化无私, 老天大大方方将石、瀑、林、泉和盘托出;
坐且坐, 行且行, 这一带风光约束了谁?思飘云物外, 张弛有度, 小我平平仄仄把清、幽、静、野次第吟来。( 作者: 周大烟袋)

网络对联除了出联、对联、写联外, 有关对联理论知识的讨论也很热烈, 这些都说明网络对联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 网络对联的优势

网络对联的优势,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参与人数众多且方便快捷 社会的信息化使网络逐渐走入了人们的生活, 信息传递相当的快捷, 反应在对联上也是如此, 参与人数多、互动性强、方便快捷是网络对联的一个明显的优势之一。简单的说, 可以用一幅对联来概括:

天南海北求真趣;
网上屏前觅慧知。

2.2 交流形式多样更便于普及 从形式上来看, 从以前的单纯对句子发展到现在的多样化, 比如对联资料库( 其中包括对联基础知识、楹联赏析等) 的建立, 以便于大家学习、观摩和引用; 对联学堂的开办, 由网络上的对联大家、名人主持, 以现实生活中对联专家出版的书刊为蓝本, 分批授课, 分期答疑解惑, 并布置作业; 开设对联擂台等形式和举措, 都深受大家的欢迎和喜爱。

正所谓:

开阖驰骋随心意;
驾驭交流普对联。

2.3 活动场所多, 空间相对个性化 对联以它的实用性、趣味性、文学性深受大众的欢迎。综观各个文学论坛近几年的发展趋向, 对联从当初的极少版面到现在的如雨后春笋般的崛起即可管窥一二, 其发展的速度令人惊叹, 由此可见网络对联的生命力是何等的强大。用一副对联来概括就是:

网络对联逢盛世;
中华国粹走康庄。

2.4 娱乐性增强, 充分发挥参与者的主观能动性吟诗作对是中国文人传统的一种娱乐形式, 它既可以庆祝节日、贺寿挽悼, 又可以抒情勉志、讽刺戏谑等, 因此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大家在论坛出句对句,你来我往, 还可以探讨一些联理方面的问题, 真是其乐融融, 不失为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也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这其中, 以笔者所主持的联都论坛设立的科举制度的创意更是深得网络联友的欣赏和首肯。

教学相长娱于乐;
授受共荣美在心。

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3 存在问题

同时, 网络对联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比如:

3.1 重实践轻理论, 凭空发挥多 喜欢对句子是好事, 比如从笠翁对韵尝试学起, 多对、多评、多看可以提高文字的驾驭能力, 也是锻炼基本功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但是如果一味地只出或只对句子, 追求数量, 而质量上不见提高的话, 也是一种误区, 结果在需要自己独立思考一副对联的时候, 往往不得要领, 无从下手, 暴露了自己在对联学习过程中的瘸腿现象。

清风不识迎春意;
浅草何能没马蹄。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3.2 浮于格律者众, 而掌握相关知识者少

俗话说, 对联虽为雕虫小技, 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才能, 这个“才”所涵盖的不仅仅是平仄格律、马蹄韵等联律方面的知识。对联是一门综合性的学问, 仅仅懂得这些还是不够的, 要把学习的面拓得更宽一些, 比如文学理论、诗词、美学、音律、声律等知识, 对作联的构思、布局、遣词、造句有很大帮助的。甚至宗教、民俗等各方面的知识,都应多读一些, 这对学联、写联也是很有好处的。

严于律穷通三变;
责于文尽揽六合。

也许才是我们追求的境界。

3.3 偏重单联, 忽略成联, 缺乏整体性构思

这是一个通病, 大家习惯了一来论坛就对别人出的句子, 或者出一些单句给大家对, 已经习以为常了, 但对联的特征就是“既对又联”, 如果光是对句或出句, 那出来的东西都是半成品, 一旦需要拟全联的时候, 就有点力不从心了, 而写全联才能真正的见功力。

思前想后求佳句;
顺理成章写对联。

我想做学问、写对联大抵应该如此吧。

3.4 题材单一, 不能够紧密联系实际 相当一部分对联为风花雪月的内容, 不是说这些对联不好, 作为练笔是很不错的, 但如果一味地无病呻吟的话,跟时代就会有太多的不相吻合的地方, 偏离现实太远。适当的增加一些跟现实相关的内容, 比如为一些时事写联, 就能贴近现实, 使联语内容充实, 从而大大提高了它的社会价值。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 网络对联各大论坛似乎并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 或者说可能意识到了, 但是没有很好的去处理和避免。这方面, 联都论坛、中华国粹网等论坛做的比较好。比如以上两个论坛联手组织联友参加全国各级各类大型的征联活动, 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得到了中国楹联学会的关注和赞赏。

此外还有一些问题如普及的力度还不够, 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 对联中出现只对不联、偏重格律或者不要格律、生造意境无病呻吟等, 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走出去联系实际;
融进来构思楹联。

也许可以让我们能够更深的体会什么是真正的对联。

4 对网络对联现状的几点建议

4.1 多读书读好书, 广种博收, 兼收并蓄 俗话说“厚积而薄发”, 多读书、读好书是提高对联水平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特别是一些诗词方面的书籍, 多多益善, 同时注意有的放矢; 也建议各论坛的版主及评论员加大点评的力度, 使联友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这样良性循环, 才能使对联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正所谓:

多学多用莫嫌苦;
常练常读可入精。

书中得来颜如玉;
笔底才能势似风。

4.2 切时切景, 持之以恒, 滴水穿石 成联可以比较全面地体现一个人的水平, 如果光会对而写不了成联, 那不能算是一个成熟的联手, 同时要注重对
联的实用性, 提倡为社会服务。但这个需要不断的实践和积累, 切忌一日爆十日寒。须知:

百尺悬冰非一日;
千寻佳构老三春。


4.3 重在普及, 兼顾提高 重点放在普及, 可采取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吸引大批文学爱好者的加入, 同时兼顾提高, 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上, 培养一批能写善评的对联高手, 以点带面促进整个网络对联水平的提高。

以上是笔者对网络对联现状的一些个人的观点和看法, 衷心希望在各位专家、学者的支持和帮助下, 使网络对联能够尽可能地扬长避短, 同现实对联有机地融为一体, 共同为推动我国楹联事业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 本文得到明月伴清风、fpe95的大力支持和指导, 特此鸣谢!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钥网 ( 滇ICP备2021005283号 )

GMT+8, 2024-12-26 20:42 , Processed in 0.111575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