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47|回复: 0

扣和精彩端午联

[复制链接]

1956

主题

195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9650
发表于 2023-10-8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

扣和精彩端午联

原创 楹联之家  联斋  2023-10-08 00:01 发表于河南


联 斋  第3643期


扣和精彩端午联

刘永清

      端午节,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人们挂艾叶、缝香包、吃粽子、纪念屈原、划龙舟等等。很多联语记录了这些有益的活动。
      早在公元前二百多年时,五月被称为“恶月”,五月初五是恶月中的恶日。人们认为,一到这个时候,毒气毒虫就开始活跃起来。于是就想方设法避恶驱邪,祈求平安。有联语这样写道:
      艾旗招万福;
      蒲剑斩千邪。
      开始人们在门口挂上有香味的艾叶、大蒜和象征宝剑的蒲叶,以示斩恶除魔。延至今日,一般只挂艾叶或改贴钟馗像。

      浙江一带的端午节较隆重,有人撰联记录了那里的风俗习惯:
      菖蒲根切片调入雄黄酒,涂耳额,堂室遍洒四隅地,门悬蒲剑艾旗,斩千邪招万福。
      织锦缎剪块缝成杂色袋,挂颈项,孩儿尽穿五毒衣,席设干肴麦饼,卷两筒饮几杯。
      “杂色袋”内装有香料,俗称香包;“五毒衣”,指在黄色底面布料上印有蜘蛛、蛇、蝎、蜈蚣、壁虎等做的衣服;麦饼指用糯米做成的薄饼,铺入炒好的各种菜肴,卷成约十厘米的卷。为图省事,有的人便做成粽子。这样,门悬蒲叶艾枝,童着华丽服饰,陈酿美酒风味食品,很有过节的味道。
      端午节又有划龙舟、纪念屈原的习惯。屈原,战国时楚人,诗人。楚怀王时,为三闾大夫,因遭诬陷,愤而辞职,于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所以,人们在端午节时纪念屈原。1941年,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又把端午节定为“诗人节”。据说,人们为了不使河妖吞食屈原遗体就向河里抛粽子,为了驱赶河妖就划龙舟。
      龙舟竞渡,凭吊三闾怀石恨;
      神像高悬,尽诛五害保平安。
      显然,划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贴钟馗像是为了保平安。

       一年端午节,清末滑稽大师何淡如,去江边看扒龙船。这时,河边正为纪念屈原搭台唱戏,有人就请他为戏台题联。何挥毫写道:
      扒扒扒,扒扒扒,扒扒扒,扒到龙门三级浪;
      唱唱唱,唱唱唱,唱唱唱,唱出仙姬七姐词。
      上联“扒”字十叠,写出了争先恐后扒龙舟的激烈场面;下联则描绘了搭台唱戏的愉悦场景。河中扒龙舟,岸边锣鼓喧,足见端午节之热闹非凡。

      传说,明末江西临川“四大才子”之一的罗万藻,一次乘船与渔家女曾这样对道:
      元宵良夜,呛咚咚,呛咚咚,万人聚观四梦记;
      端午佳日,哗啦啦,哗啦啦,百龙竞渡二仙桥。
      联中“四梦记”,指明代戏曲家汤显祖有关“梦”戏的四部代表作:《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又称玉茗堂四梦。上联罗万藻以“呛咚咚,呛咚咚”象声词描绘了元宵夜“万人聚观四梦记”的盛况;下联渔家女用“哗啦啦,哗啦啦”的象声词展现了端午节赛龙舟的热烈场面。叙事真切,流韵远逸。

      方地山贺弟方泽山五十寿辰联:
      我去年及端午归来,吃面看龙船,两宅儿孙争跳跃;
      君生日与中秋相近,满盘堆月饼,百年兄弟几团圆。
      上联说自己于民国十年(1921)五月初四生日时,曾从天津回扬州庆寿;下联说兄弟方泽山民国十一年(1922)八月十六,50岁生日时,哥未能回扬州为弟祝寿,望着堆满盘子的月饼,发出“作为兄弟几团圆”的感叹。联语别出心裁,表述精到,谐中有庄,真切感人。

      寒露开花不结子;
      端阳有雨是丰年。
      这是一则农谚联。上联说寒露开花的庄稼将结不了籽。言外之意是说,人要及早培养,莫待露冷风寒时才动手,那样只能摆个花架子而不会有真本事。下联说端午节时,正是秧苗需要雨水的时候,如果能下场透雨,将迎来一个丰收的年景。

      据《浪迹丛话》载,江南某年五月考秀才,题目是《夫人自称曰小童》。当年秋天考举人,题目是《君子不以言举人》。某生连捷成举人,有人撰联赠之曰:
      端午之前,犹是夫人自称曰;
      重阳而后,居然君子不以言。
      联语将两次考试的题目集而相对,前配时间,末尾缺如,尤显佳妙。上联缺“小童”,系指其刚进学读书不久;下联缺“举人”,谓其已中举。巧题巧事巧人巧对,难能可贵。

      据《评释巧对》卷十五载,明代长洲人沈应,某年端午节时被太祖朱元璋召见。太祖忽出上联曰:
      端门北,午门南,朝廷赐宴于端午。
      博学工诗的沈应转眼对道:
      春榜先,秋榜后,科场取士在春秋。
      “端门”、“午门”,均指南京故宫的门名。“春榜”,指科举的会试与殿试,也叫甲榜。甲榜取进士。“秋榜”,指科举乡试,亦称乙榜。乙榜取举人。联中“端”、“午”合为“端午”,以应“朝廷赐宴”的时间。“春”、“秋”合为“春秋”,以切“科场取士”之时间。又指孔子《春秋》,指取士重在读儒学经典。

      有这样一副饶有情趣的节气联:
      端午午时人赏午;
      立春春日客游春。
      联中“午”、“春”三次复对,格律严谨,工稳切当。“立春”对“端午”,节气、节令名相对,气氛融洽和谐。内容简洁明了,一目了然。
      榴花彩绚朱明节;
      蒲叶香浮绿醑樽。
      题端午节联。上联切时间。农历五月初,正是石榴花多彩的季节。“朱明”,古代称夏季为朱明。《尔雅·释天》:“夏为朱明。”“朱明节”,就是立夏节。下联切民俗。“绿醑”,指绿色的酒。唐太宗《春日玄武门宴群臣》:“清尊浮绿醑,雅曲韵朱弦。”联语切题应景,用于描述端午节,恰如其分。


刘永清,字江天,网名:新晴雨。1956年生,邯郸市肥乡区人,大学文化。中国楹联学会终身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邯郸市诗联学会顾问,肥乡区诗联学会名誉会长。河北省楹联学会授予“河北联坛名家”称号。微信悬联获两项“世界之最”。作品被收入《中国对联作品集》《当代国学家大辞典》《中国楹联年鉴》等。著有《婚恋对联故事》《析字对联赏析》等多部楹联专著及《千年古县—河北肥乡》《肥乡人文》等多部文史著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钥网 ( 滇ICP备2021005283号 )

GMT+8, 2024-12-28 11:16 , Processed in 0.117381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