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66|回复: 0

【无情对学习教案】第五课:借对实战解析

[复制链接]

5267

主题

3741

回帖

4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4130

论坛元老

QQ
发表于 2023-11-19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
第五课:借对实战解析


在实践中,运用借对(转义)手法主要有三种情况:
一是基于发掘之需的借对。即想要寻找与众不同的、出彩的借对素材以备用。
二是基于应对之需的借对。即基于应对他人的出句的需要,寻找合适的借对辞藻。
三是基于自创之需的借对。即根据当下的创作成联的具体需要,寻找合适的借对词组。
这三种情况,运用借对手法的原理是一样的,但创作思路和流程却又有所区别。试分别解析。
一、基于发掘之需的借对
通常,从两个“小类工对”的汉字出发,全方位发掘借对资源,是基本功。也可扩展到三言及三言以上的词的借对。本节仅论二言。
具体在何种情境下,从哪两个汉字出发,因人而异,但原理相同。
如“花”,可以对“草”:

  花:a植物器官;b消耗(金钱等);c(颜色等)混杂的;d不专一的;e姓氏…   
  草:1草本植物统称;2不细致、凌乱的;3、拟、撰写;4、字体的一种;5、雌性…

很显然,这组字比较常见的“工对义”是“a和1”、“c和2”、“b和3”。
前面已论到:我们在组词造句时,只要注意识别清楚“工对义”,避免把它们沉淀到句子中,而将其他22种“不工义”组合合理地沉淀到句子中,就是借对。即这22种情况任意尝试组词,且保证另一字也小类工对,则为成功的“借对素材”。
普通对联中的借对,甚至可以只保证其中一字为小类,另一字宽亦算合格,且能出彩。
在实战中,只要借对成功,是不必在乎上转、下转还是双转的。当然,为了更好地把握和选择“借对深度”,最好能分清楚自己选择的是哪种手法。
以避免沉淀“工对义”a和1为例:
  1、“下转”实践
  即下联中的“草”字避免沉淀为含义“1”。也就是“含a不含1”的情况,属于下转。例:
  a和2: a和3: a和4: a和5:
  乱花   落花   印花   花鸟
  潦草   起草   章草   草猪
  2、“上转”实践
  即上联中的“花”字避免沉淀为含义“a”。也就是“含1不含a”的情况,属于上转。例:
  b和1: c和1: d和1: e和1:
  花钱   花脸   花心   花荣 
  草本   草皮   草本   草谢
  3、“双转”实践
  即上下联中的“花”字和“草”字同时避免沉淀为含义“a”和“1”。也就是“不含a也不含1”的情况,属于双转。同理,也要避免“c和2”、“b和3”面对面。例:
  b和2: b和5: c和4: d和4:
  花销   花耗   老花   花心
  草率   草猪   黄草   草体
  当然,除此之外,“a和1”、“c和2”、“b和3”这些“工对义”面对面,依然可能实现借对。有时,另一个汉字实现了转义,或者整词实现了转义,也是成功的借对。
  c和2:
  花招
  草率
  “花/草”被沉淀的含义是“工对义”,但依靠“招/率”以及整词的转义,依然是精彩的借对。
通过这种全方位的挖掘,容易得到有新意的、出彩的借对素材。

二、基于应对之需的借对
应对他人的出句,寻找合适的对仗素材,这是最为常见的借对手法运用情况。
在第三讲中,我们已经掌握了应对出句时上转、下转、双转的原理和操作步骤。那么,在实战中,又如何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呢?
1、分析出句特点,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手法
面对一个出句,第一步要判断其特点:即出句中每个汉字“明显不同含义”的个数,及分布情况。例:

明月楼头多过客
4213121

1)如果含义为“1”个的很少,则该句有广阔的借对空间。单转、双转皆可自由实施;
2)如果含义为“1”个的较多,则该句借对空间相对要小一些,上转、双转比较受限制,下转是主要的手法;
3)含义多的词,如“明月”,在借对时,因选择余地大,应当注重选择精妙的、新鲜的辞藻;
4)含义少的词,如“过客”,在借对时,因选择余地相对较小,可适当放宽“择字范围”,选择石工的字。
有时,也要注意出句中的“多字词”有无多个“明显不同的含义”可供借对。例:

出句:燕归老舍不攀富 [正阳恒叶]

出句中的“老舍”有两个明显不同的含义,其作为“作家名”的乙义,可用作借对。此时,可以不考虑“字字小类工对”而只管“词工对”,但须有其他部位“小类工对”做支撑。即此处对“陈村”字字工对固然很好,对“巴金”字不工而词工也不错。
2、“含义单一”的情况实施“下转”示范
遇到一个出句中局部的汉字“含义很少”,尽管上转、双转几无用武之地,实施下转的空间通常还是比较大的。也要注意充分挖潜,避免草率选择。
假设出句中的字,常见含义只有1个。如:
爬山
11
“爬”和“山”只有1个含义。这种情况下,无法实现“上转”和“双转”。要实现借对,只能靠“下转”。

爬=跑、奔、滚、翻、踱、滑、突、纵、越、伏…

以上汉字中,避免选“跑、奔、翻”等只有1个含义的字,而选取“滚、滑、突、纵、越、伏”等有2个或2个以上含义的字,则有借对空间。只要避开“工对义”组词,就能实现下转。
如“滚”有3个“明显不同的含义”,可借用另2个之一:

爬山
滚水

同理,若从“山”字入手:

山=水、海、石、土、岭、泊、野、道、路…

以上汉字中,只要选取“水、海、石、土、野、道”等有2个或2个以上含义的字,避开“工对义”而组词,就能实现下转。如“野”有3个“明显不同的含义”,可借用另2个之一:

爬山
撒野

三、基于自创之需的借对
基于自创的借对,出、对都由自己确定。通常,在普通成联和无情对创作,包括“撞句”的制作中,为了寻找理想的借对素材,较多用到。
这种情况下的借对,选择自由,可根据需要做上下调整。
在不同的创作情境下,创作者总能从一些“词语”出发,找到思维的出发点。
1、基于普通成联创作的借对
效法先贤,我们要让借对成为普通成联创作的基本工具。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改变认识,调整习惯,明白“借对素材也是构句的基本材料”,从而扩充“择词空间”,按照“雅切”的标准,让借对素材为我所用。例:

曾国藩挽李泮乐 :
  老子犹龙归北海
  长庚失象惨南天

钟云舫题峨眉山金顶:
众峰齐让佛门高,稽首如来,要分此半轮秋月;
一览尽收天下秀,满心归去,胜游他五岳名山。

普通对联中用到1处或多处借对,却依然整体保持着上下联“句子并行”的基本特征。其主题是一致的,意境是相融的;其结构和节奏仅仅在借对的局部明显不对称,而其他部位或分句保持整体并行的姿态。
在具体的操作中,同样也要围绕角度的切入、特色的追求、思想性艺术性的凸现来进行构思择词。只要择词习惯改变了,一般的成联题目都是可以找到合适的“借对素材”的,而且选择空间远没有预想的那么逼仄。可以先确定一个合适的词,尝试进行系列借对,再从得到的“借对素材”发散思维,选择合适的。
如,《题赤壁》,想到“东风”这个词是容易的。可借对的素材有:
东风=上火、高雅、底气、客气、下月、上月、下雪、外电、中日、后汉、中气、正气…
显然,其中有些辞藻是可能进入成联创作视野的。笔者题有一联,就用到了“东风/客气”的借对:

风骚当各领百年,立苏子赋前,毋须客气;
气慨固不输当日,叹周郎计后,难借东风。

2、基于无情对成联的创作
这个通常分三种情况。
1)从“借对素材”出发
创作无情对成联,通常是从某一自己满意的“借对素材”出发,推敲成作品。这种情况,可以先由“词”出发想好出句,也可先拟好对句,再推敲出句。推敲过程中可能根据新的启发做各种调整。
例:笔者某一天得到“松间作画/稀里糊涂”的借对组合,鉴于“稀里糊涂”属于俗语风格,且成句的选择性相对前者较窄,故先拟好下句“稀里糊涂还吹牛”,再推敲则得:

松间作画能招鹤
稀里糊涂还吹牛

2)倒吊
倒吊,即先有一个可做下联的俗语或自己满意的对句,再推敲出句。这种情况一定要注意发掘“素材空间”,避免“斧凿现象”,得到的出句通常要保证在“诗家语”的范畴,在读者的心理预期之中,自然流畅。例:从“穷人孩子早当家”这个俗语出发,几经推敲而得:

白月大公均照户
穷人孩子早当家

3)从特定需求出发
特定需求有很多,为了应某一景、为了嵌字、为了押韵等等。根据特定需求,试探的起点和方向就容易确定。思维也就找到了具体的发散途径。推敲之下,就容易完成作品。
比如本《无情对韵》的最后一件作品,为了恰当表达编辑部同仁的心情和对读者的祝愿之意,同时又要保证在“十四姑”这个韵部,笔者根据最后一段其他作品已用韵字情况,决定尝试选择“乎”字作为结尾。之所以看中它,是因为这是一个文言虚词,若对实词“耳”等则借对效果好。然后想到“乐乎”这个词比较符合初衷,由此,先经过推敲,谋得对句“爱上无情多乐乎”。最后敲得:

愿君对韵常盈耳
爱上无情多乐乎

当然,作为诗联熟手,读者在掌握和娴熟借对手法后,还可在实践中琢磨出各自的独到心得。


科目训练15:
  主题:识别出句汉字“含义少”的部位,并实施“下转”
  要求:应对不少于2个
格式示范:
  巧妇难炊无米饭
  1122121
  鲁尼
  平生
  大公
  精工
  利息

小结:
  1、常用含义为1个的部位,只能通过下转实现借对;
  2、掌握下转的原理是突破难点的关键所在;
  3、下转是传统文人最习惯的手法,可适当多用。


科目训练16:
  主题:识别出句汉字“含义多”的部位,并实施借对
  要求:用到上转、双转,应对不少于5个
格式示范:
人闲桂花落 [王维]
11243
   费翔
   毫升
   艾滋
   茅台
   实行
  杨子荣

小结:
  1、凡是有多个含义的部位,都有实施上转和双转的空间;
  2、下联选择的汉字,也要选有“多个明显不同含义”的,才能实现双转;
  3、当选择众多时,应力求精彩。




第六讲:无情对创作实战解析


  创作无情对成联,出句可以先拟定,也可自由调整出句。应对无情对,出句则是固定的。这里仅就应对无情对,提供一个实战创作模式。
  具体到每个人,可以在熟悉基本手法的基础上,以此模式为参考,形成自己个人的创作套路。
一、推荐一个无情对仗实战模式
结合前五个课件的知识,按照学术的规范方式,试设计一个无情对仗实战模式。例:

  出句:月下听松风过耳

  1、识别各字“明显不同的含义”个数
  月下听松风过耳
2334333

2、尝试运用借对手法,分析切入之“字”的含义
创作可以从各个部位入手。决定从第一个字入手,采取借对手法。分析该字。
  分析:月
甲义——月亮
乙义——时间单位
  3、根据甲义、乙义、丙义…列举该字能对的小类字库

  月=日、星、云、风、花、雪;年、季、旬、周、日、时、刻、分、秒、载、秋、春…

  4、任选“3”中一字,避开“工对义”进行借对尝试
  只要避开工对义,组词时保证另一字也“小类工对”,则能得到理想的借对。如:
月下听松风过耳=
星驰
  日中
  云南
  风流
  花心
周边
时间
时迁
年中
分头

此时,我们要由繁入简,做到“心中无剑”,通常不需要在乎是上转、下转还是双转,只需要保证不是直对就成功。当然,根据实际需要,如为了找到精彩的借对而深挖;为了提升“借对深度”而采取相应的手法,则可以有意识选择具体的手法。
同理,选择中间或尾部的汉字开始构思,也可得到相应的借对词汇。如:

  听松=  松风= 风过=  过耳=
  抓紧  泄露  雨来  功夫
  白鹤  杨度  气功  超额
  吃紧  防水  月经  开心
  告密  放浪  水平  批发
  问柳  脆骨  流行  来头
  和解  硬水  海归  充足
怨艾  密电  操行  披肩
讲解  憋气  电流  滑头
  …
还可以以三字、四字乃至七字为基本单元来尝试借对。如:

月下听松风过耳=
云中歌
    火把节
云南白药
   刻骨铭心
   荡气回肠
   引火烧身
   拾月怀胎

总之,若深度挖掘,还有更为丰富的借对素材。   
5、从某一个或多个自己满意的借对组合入手,尝试成句
选定一个词之后,发散思维,根据表意需要,可以临时再找到其他部位的一些合适的借对词汇。必要的时候,可适当采用直对。
  如:
  月下听松风过耳=
  星驰抓紧操功夫
  日前吃紧尚开心
  时迁怕泄露功夫
  日中和解气通乎?
周边白鹤露出头
云中歌荡气回肠
  …
  刚接触时,不妨按部就班,笨拙一点尝试。当实践到一定程度时,以上5个步骤,实际上是不需要写到纸面,而是在创作者心里快速流转的。
当然,具体实践中,量体裁衣的取舍,是必须的。无情对创作,与普通对联造句时追求句子质量,所持的价值观,是一样的。

二、无情对仗的基本经验
无情界当下的实践,以创作五言以下无情对为主流。各大网站的无情版,出句多是五言以下。这一现状的形成,主要基于传统的认识误区:说什么短句更适合对无情;无情创作难度大,所以适合对短的,等等。
  我们通过学习前面几讲,已经知道,这是一个大大的误会!造成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人们对无情创作手法缺乏科学认识,掌握得不全面,运用得不娴熟。实际上,无情对要创作五言以上的句子,非常灵活,比普通对联自由度还大很多。在二到七言中,反而是三言的出句应对难度最大。
(一)五言以下出句的应对
五言以下无情对出句,通常是百无禁忌,只要不违反国家有关规定,表意明确,什么都可以拿来一试。但也有一定的取向。
  有以专用名词出句的,如“陶然亭”“龙须面”“知了”等;
  有以俗语、口语出句的,如“对不起”“顺口溜”“非诚勿扰”;
  也有以当时流行的热词做出句的,如“开农场”“给力”、“航母”等。
  建议大家在出句时把握几点:一是熟知度越高越好;二是不搞低级趣味;三是有好的自对再出手。
  1、二言
  二言以词居多。这个我们在前面颇多练习。主要的创作思路是:
  思路一:从其中某一个字入手,充分运用各种转义和异步手法,寻找另一个字也工整的对句。只要其中一个字实现转义,就可以使整词实现借对。

  思路二:从整个词入手,寻找可以直接实现词的借对的途径。
  例:
  火气
  风光
  例中,词是借对的,但词中的2个字,看不出有转义。

  思路三:把字掰开来对。即异步,以“11”对“2”。前提是:这个“11”结构的词组要为人所熟悉。

  通常,以上途径如果全部走到,一个二言的出句,对个几十个借对辞藻,是不成问题的。我们所要做的,是选择最理想、最精彩的。
  2、三言
  三言出句,之所以是二到七言中最难应对的。其原因是:三言出句往往是固定结构,即“3”结构,不可分割。应对时,以同样对“3”结构的为上。而要做到3字均字字工、平仄合,并不容易。如果拆开来对,则是下策了,且总共只有3个字,变化余地太小,构成完整意思的概率也小。四到七言的出句,反而变化余地大,构成完整句意也相对容易。
  思路一:同样从某一个字入手(通常是首字),运用转、变手法,寻找“3”结构的熟语、俗语、专用名词等,如果有匹配的,那就多半绝了。例:

辛苦费
丁香花 [聿舟]

这类应对,有时有1字略宽,也足以令人叫绝。如:

牛得草
马拉松
草/松,并非精致的小类。

思路二:异步,用“111”“21”或“12”结构来应对。此法虽然是下策,但若能对得自然流畅,也可能对出佳作。例:

陈水扁
卖/汤圆

拍马屁
上/牛津

如果有斧凿,甚至有生造之嫌,建议尽量不出手。
3、四言
  四言出句的应对就比较接近长句了。虽然它在考虑词与词的关联方面还不复杂,但已初具雏形。
  四言出句,以专用词和成语居多。由于出句是“4”结构,最理想仍是应对“4”结构,但很难。如果用异步手法,理论上可很简单应对,随便以“22”“121”“13”“1111”等7种结构,可以得出合格对句来。当然,最好还是叠加其他手法,并力求妙句。如:

阳关大道
阴转多云 [孤云牧雪]

如果出句不是“4”结构,应对也可自如。如:

包公审案 [lunafong]
纳妾过门 [柳絮飘]

值得注意的是:应对五言以下无情,我们会遇到大量的“对位词”的借对情况,要注意避免“毛不掩皮”。
所谓“毛不掩皮”,即“字转义了,词不一定是借对”。如果对应的两个词属于同类别,则依然为普通对仗。如“黄连素”对“白加黑”,尽管“素”字转义了,但这两个词都是中药名,故属于普通对仗。
  (二)五-七言出句的应对
   1、五-七言无情对出句的特点
  1)出句应以雅句为主。这里的雅句是指“诗家语”,出现得最多最常见的是律句,甚至可以说诗联界所有的律句都可以作为五言、七言无情对的出句。
  2)与普通联相比不同之处是,出句也可以是俗语,对平仄格律的要求尽量遵守,也可以放宽。这里的俗语既可以是人们熟悉的俗语、谚语,如“花钱买气受”“有两把刷子”“此地无银三百两”;也可以是日常的口头语,如“今天我请客”“明天上课别迟到”。
  3)五言-七言出句最好为上联 ,这样符合传统的阅读习惯。
  2、五-七言无情对应对的特点
1)常选用雅对俗,俗对雅。意境的反差让人一看就立即能够感受到无情效果,是无情对风格的主流。
如我们熟悉的传统无情对:

公门桃李争荣日
法国荷兰比利时

当然,这一风格又不是绝对的。“雅出雅对”也有一席之地,且更适合在更广领域发展。
  2)更注重考虑句子的流畅与逻辑性。就是说在追求“字工意歧”的同时,注意句子不能生造斧凿,如同“拼盘”一样。要求句子本身要合乎语法,自然流畅,合乎情理,词句之间关联性强。
  3)对平仄和工致的要求比2-4言可以稍宽松。由于长句在应对时要考虑句子的流畅与逻辑性,所以有时个别字词的平仄和工致要求可以稍宽松一些,不一定字字小类工对,可以有少量的字略微宽对。通常,一件无情对作品,要想步入优秀作品行列,最多出现1个瓦工字或2个石工字。
  4)“跨词借对”与异步手法使用更频繁。五言--七言对联属于长句,一般句中词语较多,在进行无情对创作的时候,相比短句采用借对的机会更多,也更容易使用异步手法。所以,经常把相邻的2-5个,甚至7个不属于一个词的字,作为一个单元来考虑问题。如:

风流常问柳
云达不来梅

此作品出句为“212”结构,而对句为一个整词,即为“5”结构。
3、五-七言无情对创作方法和技巧
五言--七言无情对创作的基本手法与五言以下短句的创作手法基本是一致的,也有一些积累的经验可以借鉴。
方法1:首字切入法
从首字、词入手,即从句子开头的字词考虑,如:

庭前花始放
阁下
殿下
居里
库里

选择自己中意的,再发散思维,推敲成句。

方法2:尾字切入法
从尾字、词入手,即从句子结尾的字词考虑,如:

出句:春词未就花先落 [而已]
毕升
             后生

很多时候,“尾字切入法”考虑对一个“三言”的,容易出彩。如:

出句:春词未就花先落
       李自成
       茅以升
       李易安

方法3:易处入手法
从句子中最容易对的字词入手。比较容易对的字词,容易得到精彩借对,并引发灵感,如:

出句:花落空山人不见
4321111

从“含义多”的局部,容易下手,得到理想借对,再发散思维成句。

方法4:难点入手法
要创作一副好的无情对,字字皆工是根本,因此出句中固有含义少的字词,也是创作时的难点。先看看难点处能得到什么理想的借对词汇。由此出发,就迎刃而解了。如:

出句:既往万千皆放过 [水明透]
三七

很显然,这个出句的“万千”,是借对的难点所在。先找到中药“三七”,然后再从这个方向去构思,可得:

既往万千皆放过
当归三七可通经

方法5:亮点入手法
从精彩的对仗入手进行创作。面对一个出句,脑海中往往率先蹦出某些词素很妙的对仗来,而且这个辞藻以前还没有人借对过,则更堪称亮点。一般碰到这种情况,作者会优先考虑就从它入手,推敲成句。例:

出句:新句初成花正好 [文奇]
李长吉
       李时珍

作者在得到“李长吉”或“李时珍”后,觉得是亮点所在,则其他部位可以按一般要求来借对,甚至局部直对,已无损整作的出彩。

总之,只要科学掌握了基本手法的原理,以及正确的方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作为诗联界的好手,大家一定还可摸索出自己独到的经验来。
娴熟掌握借对和无情对创作之后,可以尝试在普通诗联中恰当地运用借对,您将发现,自己真的多了一个创作的有力武器和作品的出彩之法。
(刘可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钥网 ( 滇ICP备2021005283号 )

GMT+8, 2025-1-15 15:09 , Processed in 1.492144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