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6|回复: 0

郁 犁:联家也需遵循“四则”

[复制链接]

1092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510
发表于 2024-5-30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

郁 犁:联家也需遵循“四则”

原创 郁犁  对联天地  2024-05-30 00:00 河南
图片


联家也需遵循“四则”

郁 犁 黑龙江

     作诗要遵循“诗家四则”,作联亦然。杨旭先生在这方面不仅遵循了,而且勤于运用,因此创作出了不少精品。
     “诗家四则”是作诗之四大法门,是指句、字、法、格的精准运用。因诗联相通,故撰写对联也要遵循此道。
      随便翻开杨旭的《虚静斋联稿》之一、二卷,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联之精髓,常藏于一句之中。古人云:“一诗之中,妙在一句,根本不凡,枝叶自殊。”的确,杨旭的对联独具匠心,有时因一句便使整副对联熠熠生辉。譬如《题谢文华山居》:
二月梅花,三秋桂子,千屏风霭藏诗里;
几帘雨影,半榻星光,一枕烟霞入梦边。
      此联不仅描摹了山居及其周边的景色,更寓含了对联作者对生命与哲理的深沉思考。尤其“千屏风霭”和“一枕烟霞”作为该联之“根本”,使得整联意境深远,余韵悠长。
      在对联的创作中,“句”的运用尤为关键。它要求对联作者在有限的联文内,精准地捕捉情感与意境,使之既能独立成句,又能与整联和谐共鸣。譬如《题闲情》:
闲时对弈调琴,怡情常有雅;
静处吟诗作画,化性总无俗。
      该联写的是独处之妙和清欢之好。两句相互呼应,形成一种随性和闲适之美。尤其“怡情常有雅;化性总无俗”可独立成联,既是生活的写实,也是独立思考而形成的绮思,富有哲理,耐人寻味。
在对联中,每个字都承载着独特的韵味与深意。古人云:“一字含微趣,一诗生妙字。”一个好的字,往往能为联句增添无尽的魅力与表现力。譬如《题心经》:
心自虚中消俗虑;
经从静处破红尘。
      该联巧嵌“心经”二字,运用鹤顶格,点题见机巧。“破”字运用的妙,它既为联眼,又画龙点睛。“破”是看破参透之意。是看破红尘的简缩句。旧指看透人生,把生死哀乐都不放在心上的消极的生活态度。现为佛学常用语,是指在人生过程中因某种机缘对尘世中的事情进行了自我透彻的感悟,是一种自我思维突破的过程。也可以理解为认识万物皆空的道理后,放下对金钱、权利、名利、美色等欲望的追求和执着,对生活中的事和物采取置之度外的态度和行为。而杨旭在此处“破”字的运用,恰巧与唐代刘禹锡的“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意暗合,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可见,在对联创作中,每个字都凝聚着对联作者的情感与思考,它们共同构成了对联的灵魂。
      在对联创作中,不同的方法与技巧能带来不同的艺术效果。优秀的对联应追求独特的艺术风格。“法”在对联中指的是对联的创作方法与技巧。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就是要求联作语言通俗、贴近民生,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这种“法”的运用使得所撰写的对联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与深远的社会影响。譬如《题岳阳楼记》:
高怀感古今,先忧后乐;
妙笔书天地,立德修身。
      该联既是对《岳阳楼记》主题的高度概括,又是对读者的勖勉,也是为官者的座右铭。语言精炼,通俗易懂,读之可提振精气神。
“格”在对联中指的是对联所呈现的整体气质与风格。古人云:“格者条达神气吹嘘兴趣非音非响。”优秀的对联应能触动读者的心灵与思考。杨旭的《题关慧琳山水画图》便是典型之例。联云:
山前疏雨总随心,看烟腾霞蔚,时时摩诘画中,何其妙也!
岭后浮云皆过眼,听燕语莺声,处处陶潜诗里,不亦痴乎?
      此联通过对山中景色的描绘表达了杨旭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即“浮云皆过眼,疏雨总随心”。全联意境清幽、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呈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格”。
      “格”是对联整体风格与气质的体现,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与辨识度。杨旭的对联风格独特、情感深沉、意境优美。他的“格”表现为一种含蓄美、朦胧美与艺术美。如《题国画》:
虚虚实实无常,可疏可密,提提按按时,点点勾勾,毫端铺万里;
湿湿枯枯有度,能淡能浓,疾疾徐徐处,皴皴染染,笔底蕴千秋。
      该联运用叠字,对国画之粹进行讴歌渲染。其形式新颖,其用语专业,其赞誉中肯。联中充满了对国画的赞许和对国画外在东西的想往。这种情感深沉而真挚,形成了杨旭独特的“格”。
杨旭通过在对联创作时自觉注重句、字、法、格的运用与打磨创作出的        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优秀对联作品的实践来看,联家“四则”势在必行,而行之必果。有联赞曰:
字句翻新,读新意撩人能感动;
法格出彩,若彩铃入耳总怦然。
以上言论妥否,请诸君正之!
图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钥网 ( 滇ICP备2021005283号 )

GMT+8, 2024-6-25 13:32 , Processed in 0.109954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