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2|回复: 0

宜昌清代联家顾嘉蘅的精神内核(何宏江)

[复制链接]

1091

主题

207

回帖

9702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9702
发表于 2024-6-17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
何宏江,中国楹联学会、湖北省楹联学会、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宜昌市楹联协会副主席,宜昌市作协会员。作品发表于《对联》《楹联博览》杂志、《中华楹联报》《中国楹联报》《湖北诗词》《三峡文化》等。



图片




宜昌清代联家顾嘉蘅的精神内核

       何宏江(湖北宜昌)



       笔者自习联以来,经常发出灵魂之问:一副楹联的最高境界或者说最大价值是什么?联家的最高境界又是什么?答案理当是其思想内涵,或曰精神图腾。



        为了佐证这一观点,让我们沿着楹联的脉络,去追寻宜昌清代联家顾嘉蘅的人生轨迹,拜读他的那副名作,体会中国汉字艺术的魅力及思想内涵。



        顾嘉蘅,号湘坡,湖北宜昌市城区中书街人,祖籍江苏省昆山县。道光庚子科(1840年)二甲第五名进士。顾嘉蘅任职南阳时,勤于政务,指导农事,发展生产,使物阜民安。同时,他修城竣隍,练兵习武,使南阳人免受战火涂炭。因而受到朝廷器重,连续五任南阳知府,历时近20年。当时南阳民众把他与西汉的召信臣和东汉的杜诗这两位有惠政于民的南阳太守并列,被誉之为当时的“召父杜母”。顾嘉蘅精于诗词楹联,在南阳武侯祠内题刻的楹联甚多,最有名的是:“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辩南阳襄阳。”



        很多人都说,顾嘉蘅此对联,是为了平息襄阳与南阳的诸葛亮躬耕地之争,甚至说顾嘉蘅是“和事佬”“和稀泥”的。其实,这都冤枉了顾嘉蘅,这副对联充分说明顾嘉蘅境界高,表达的有智慧,有思想。



        其实顾嘉蘅是有明确立场的,他认为诸葛亮躬耕地、三顾茅庐发生地就在南阳卧龙岗。顾嘉蘅的父亲顾槐被誉为“前清三支笔”,做过东湖(今宜昌)县令,他也曾为南阳卧龙岗撰有一副名联:“八千余年上下古;七十二家文字奇。”,此联虽寥寥数语,却寓意深刻,格律高古远俗,清气四溢 。   



        顾嘉蘅是道光庚子科(1840)二甲第五名进士,精通“四书五经”“三通四史”,有大学问,说话自然有境界和凭据。



        顾嘉蘅对丰富南阳卧龙岗的内涵还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



       1854年,他曾亲自主持卧龙岗武侯祠的修缮事宜,并在祠之南端建龙角塔。



       1864年,他再次对武侯祠进行较大规模整修。他还注意丰富南阳武侯祠文化内涵,将《诸葛亮集》中的《将善》《兵权》等4篇文章手书后镌刻于祠内。



        顾嘉蘅是书法大家,书法造诣很高,至今南阳卧龙岗由他亲书的匾额有4方,对联有6副,题咏石刻等达10余块。



        当今著名宜昌籍奇趣诗人姜祚正先生也曾以《顾嘉蘅故居》为题撰联云:“五任留千秋佳话;一联息两省纠纷。”



        顾嘉蘅之父顾槐曾在彝陵(今湖北宜昌)做官,他曾随父在湖北居住,可谓第二故乡,南阳又作为为官之地,明确表态必无法面对其中一方,让自己陷入尴尬不堪的两难局面。顾嘉蘅思考良久,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用自己的睿智巧妙地平息了这场学术纷争,又委婉含蓄指出争论本质和核心之所在,犹如醒世格言,让人醍醐灌顶。其本旨意思是说,诸葛亮鞠躬尽瘁名扬天下,我们应该效仿他的爱国和勤政精神,而不是为了躬耕地闹得不可开交,诸葛亮应是中华民族共有的宝贵财富。



        斯人已去,墨迹永存。顾嘉蘅所撰书的千古名联,蕴含的哲理和思想,至今仍熠熠生辉,并把思考的空间,留给当代和未来。顾嘉蘅卸任后回到宜昌中书街安度晚年,以读书立说修志为主,曾与宜都学者杨守敬等编写《荆州府志》,为总编纂。



       有感于顾嘉蘅及其父亲功成名就后回到宜昌中书街大隐于市,我也撰联一副,赠给似乎不曾远去的顾嘉蘅:“高古武侯祠,仰观联墨;幽闲顾家巷,对语亲邻。”



        宜昌市楹联协会于2019—2023年期间历时五年编纂《宜昌古今楹联大观》一书,笔者有幸做为编委参与了收集与编纂工作。该书在首页就收录了顾槐楹联2副,顾嘉蘅楹联6副,作品经典隽永,以哲思及深刻的精神内涵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不衰,以此纪念这位宜昌楹联名家。



        正如《宜昌古今楹联大观》主编冯汉斌先生在该书序言中所说:宜昌有着值得后人珍视的丰厚的楹联文化传统,屈原楚辞中隐藏着楹联诞生的秘密,历史上歌咏屈原、王昭君的联作可谓蔚然大观。出生于宜都的王永彬所著的被誉为“处世奇书”的经典名著《围炉夜话》中,对联金句俯拾即是。自屈原迄今,横跨两千多年,宜昌楹联文化丰富而厚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钥网 ( 滇ICP备2021005283号 )

GMT+8, 2024-6-27 01:28 , Processed in 0.101491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