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05|回复: 7

岳民立指尖上的联坛风云言论辑之2024年七月份

[复制链接]

111

主题

189

回帖

2517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517
发表于 2024-7-22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
2024.07.05

主题
岳民立:【新鲜事·领军人与联圣】领军人杨振生,把联圣乔应甲的名联,用书画形式表达展现,令人耳目一新!

留言
具有强烈事业心的艺术家,总是心想事成,自找乐趣,作诗作画,成为生活常态,而一些艺朮成就,也是在这不经意中诞生,流芳百世!“当代楹联河东流派”领军人杨振生,就是这样勤勉、高雅的人。近日,闲中加忙,又把“中华联圣乔应甲”的巨著《半九亭集》中一副名联,用书画形式,表现出來,很是精美绝伦,形象逼真。这副名联是;

《绝艺奇观一览图》
“沧海日,赤城霞,峨嵋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
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司马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此长联绝佳,世人宝之。早见于明人乔应甲《半九亭集》,后为邓石如传名。今依联意作画,以補吾壁。

甲辰夏月  弄潮斋主人 杨振生并书

他这样做,就把这副沉睡多年、藏匿于书本文字和网上的名联,活灵活现地呈现于社会公众的面前,把国粹楹联的经典,用另一种形式,表达出來了!同时,今天的领军人书写绘画,推介明代联圣的作品,更有特殊的意义!

能够把人间事物中的日常凡事、新事物萌芽,发现并衍生成艺术品,把平凡事,升华为伟大,并把它带到世人面前,这是一个艺术家的高素养的体现,是艺术细胞链条的延伸。杨振生的作为,就是这个对这个论断的诠释与展示!

但愿他的艺术生命常青,艺朮成果之树,根深叶茂,越长越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89

回帖

2517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517
 楼主| 发表于 2024-7-22 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2024.07.08

主题
【悼念之情(1)】

运城市楹联学会原会长薛起珠同志辞世后,这位与我并肩谋联事近20年的老战友,老同事,许多感人的事迹,让我难以忘怀!昨天,翻出他主编的《河东楹联》2009年增刊,有我在他老母八十寿诞时的讲话,对他的功绩,尤其是由他主持编纂的宏篇巨著《中国对联集成?河东卷》,付出的辛劳有过表达。在那个热烈场合,几百亲朋好友面前,我第一次提出了“文化儿子”的概念!并当场把三部《河东卷》,分别送给耽子镇、村领导人和亲属,以表达对薛的功续肯定与崇敬!今天仍然有用,特转发于此,与各位读者分享!

留言
文化祝寿 佳联颂德 移风易俗 诗化生活——在薛起珠母亲九秩寿辰楹联书法展的讲话

岳民立
(2009年6月13日)


尊敬的王大娘
尊敬的耽子镇、村党政领导
各位亲朋好友、各位父老乡
亲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是个好日子,是一个特别值得纪念、值得庆贺的日子。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带着河东楹联界广大联友的重托,带着全国联坛各位名家的佳作墨香,来到具有十分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猗顿故里,来到楹联文化十分活跃的峨嵋岭文化带上,来到双嶷山和耽子村的佛洁圣地钟楼前,为一位值得我们敬重的伟大母亲——王大娘九十寿辰祝福贺寿。首先,我代表河东楹联界广大联友和全国联坛诸多联家,向德高望重的王大娘表示崇高的敬意!向王大娘深深地鞠一躬,祝愿老人家健康长寿,颐享晚年,祝老人家越活越年轻,越活越能享受这太平盛世的幸福美满新生活!

今天,我们祝寿活动的主题是“文化祝寿,佳联颂德,移风易俗,诗化生活。”其意义有三个层次:

首先,是祝福祝寿。王大娘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沧桑,风风雨雨地走过了90年。她既饱尝了旧社会的苦难,又经历了新社会的变迁;既亲身领略了计划经济时代生活的拮拘,又深切地感受到了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和生活的巨大变化。她克勤克俭、勤劳治家、与人为善、和睦处事、德高望重、高风亮节。是她的“德”培育了薛家的好家风,是她的“仁”培养了薛门的好后代。现在这些后代,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人人事业有成、个个都有贡献。其代表人物恐怕是起珠同志吧!在我与起珠相处的20多年时间里,他身上的许多可贵品质和精神,一举一动都浸透着伟大母亲的心血!都体现着慈爱母亲的高贵品德和为人准则。起珠同志在岗位时,他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退休后,他为人民事业做奉献的脚步没有停,尤其是由他倡导成立的运城地区楹联学会,填补了古河东的文化空白,目前在全国又独树一帜。退休以来,他把全部精力用在河东楹联文化事业上,他主编的《河东楹联》出刊10年,2006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楹联报刊;他主编的《河东卷》,历经10年,150万字、是河东楹联文化史上的第一部专著,并且是一部巨著。今天到这个院子里来,我还有另一番特殊感情,这里其实是《河东卷》的诞生地。有多少人知道?这一部楹联巨著竟然是诞生于农家小院,又有多少人知道?三伏天,他挥汗如雨,忍受蚊虫叮咬,而我们的起珠同志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伏案执笔,精心编稿;三九天,外边寒风呼啸,屋内寒气逼人,还是他搓着冻僵了的手,逐段逐行地在斟酌作品。他走到那里,就把书稿带到那里。在家里不知熬过了多少个夜晚,运城军干所学会办室的灯光,不知有多少个凌晨四五点总是亮着。今天我告诉大家,《河东卷》是在这样“六无”(无经费、无固定编辑人员、无办公场所,无交通工具等)的情况下,一字一句,一目一编地搜集整理了10年,或者说是用手“抠”出来的,有谁知道,这部巨著他曾过了不知多少次手。在这里,我要再向王大娘深情地说一声:我说您其实有两个儿子,一个是起珠,是您生您养的儿子,另一个是‘文化儿子’——《河东卷》,也是在您影响和支持下写成的。您曾经对您儿说过:“你不是说退休后回来侍候我吗?怎么比上班还忙呢?”起珠无言以对。这多年来,他的确比过去更忙更累,他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这本书上,用在学会工作上。我说,肉体的儿子的生命是有限的,100岁,120岁,150岁总有时限总有头,而‘文化儿子’生命是无限的。她是‘一粒种子’——种到哪里就在哪里发芽开花,她是一笔精神财富——为河东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含金量很高的宝藏。这是有钱难买的,是留作历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财富。《河东卷》可以说是母亲加儿子的产物,是家庭加学会的硕果。在这本书里,融人了你们薛家许多人的心血和汗水。在这里,我不能不提到是起珠爱人王淑转及其子女操持家务,让起珠腾出精力投身楹联文化工作;是薛雨信这个顶半子的女婿和薛秀花多少年如一日,侍奉老人,照料家事,让起珠为高寿的母亲少操心少担当,才得以一心一意投身楹联文化事业,还有女婿阮建国、薛芙花的远方牵挂和经常探望,从精神上和财力上支持。这里还应该特别提到起珠同志的两位表姐、老姐(王变娃、王希便),尽管她们自己家务事多、年事又高,但总是把心操在老人身上,前后照应,她们的美名传遍了十里八乡。当然还有乡镇村干部、农校一批老同学的关照。正是这些人的台前幕后的奉献,为他分忧,为他解难,他才能全心身地致力于工作,才能有起珠同志的今天,才有河东楹联文化事业的今天。因此,我向你们表示衷心的谢意!薛起珠的贡献,是薛门的荣耀!是耽子的荣耀!更是临猗和河东人的骄傲!我觉得大家都应当珍惜这份荣耀,让它发扬光大,熠熠生辉!

这里,我还要提到的是,起珠同志对事业的奉献,也得到了一定的回报。不用说人们对他的多少赞美词语,只说2004年在人大会堂他被中国楹联学会授予“弘扬楹联文化先进个人,”今年,市楹联学会向市劳动竞赛委员会为他申报了评选省劳动模范向市委宣传部申报了《河东卷)“五个一”工程评奖。最近。他又在中国楹联学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常务理事就是例证。同时我在一次会议上还讲过,《河东卷》正在销售,我们要拿出一定的奖金奖励薛起珠和其它参与编篡工作的人员。

第二个层面,是寿联文化展示,这次祝寿最大的亮点是寿联书法展,是寿文化的一次集中展示,是楹联祝寿一次集中亮相。寿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吉祥文化,是德孝文化,其核心是“寿联展”,今天,在这里展示的200多副作品,幅幅是精品,这些寿联把王大娘这位伟大母亲的光辉形象,歌颂得很充分,这是一批十分难得的宝贵财富,是无形资产,是我们河东楹联创作又深入了一步,值得大大发扬。这样做,起到了两个作用:一是提升了祝寿活动的文化品位,满足了人们对精神文化的渴求;二是改变了传统祝寿活动的习俗,使它更高雅,更能吸引人、教育人,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

第三个层面,是寿联文化开发。这是我们搞这个展览又一个主要目的。我们搞寿联展,不是把作品展一下放在库房里,印出一本书就完事了。我们要以此为契机、为样板,把开发寿文化,开发寿联这篇大文章继续做下去,我们要继续办好六件事要把楹联作品变成商品,既要有社会效益,也要有经济效益。我们楹联人再不能守着金饭碗去要饭吃了。一是搞好寿联展和开发不同的样本,以满足各层次人们的需求;二是把这次活动搞一个录像带和光碟;三是在运城再搞几次集中的展出,要组织企业家和社各界更多的人观摩;四是电视、报刊要加大宣传力度,宣传楹联文化走向市场;五是以此向外承揽开发产品——从寿联做到春联、婚联、生日联和挽联;六是我们楹联人要带头开发这个商品,并且去宣传影响别人。这件事情由学会市场开发委员会全力组织,“朝花印务”、“佳艺设计”和“世纪装饰”等学会合作的经营实体具体承担,今年走出第一步,明年有个大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89

回帖

2517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517
 楼主| 发表于 2024-7-22 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2024.07.09

主题
【悼念之情(2)】马长泰:寻访运城在全国征联第一人

留言

2005年12月20日,时虽深冬,却晴空万里,是个办事的好天气。

在1987年对联杂志中,我们山西运城市楹联学会获得一则信息,地处我市深山老林的夏县东庄一个叫祁晓俊的,近20年前就发起过一次全国征联。此事令我们欣喜不已。因为这是我们所知的500万人口的运城市首开先河的全国征联活动,必须收进我们正在编撰的《中国对联集成·河东卷》。然而,托人打探数月无消息。于是,岳民立、薛起珠和我,决定亲自深山“探宝”。

祁家河是夏县最边远的一个乡镇,东庄距乡里还有十几里羊肠小路。我们一早出发,翻山越岭,曲曲弯弯,司机又是生路,小心驾驶,到达祁家河,时已近午。在乡政府同志的帮助下,几经周折,我们找到祁晓俊的一位亲戚,才弄清因生活所迫,祁十年前就去县药厂做工去了。于是,我们马不停蹄,赶到药厂。

我们原想,祁晓俊可能是一位耄耋老者。但是,一见到人,站在我们面前的竟是一位年仅 45岁的憨厚中年男子。从外表,很难看出20年前的小青年就与对联结缘的文化味。攀谈中,竟让我们知道了他当年的精彩一幕。

1975年祁晓俊上中学时,遇到一位勇于与“文革”离经叛道的好语文老师陈习文,不想这位陈老师竟是我曾安排在我局做收发工作的退休教师,与我很熟。名师出高徒,难怪在“文革”中的深山老林能飞出一只对联“凤凰”。后来,因学习成绩优异,便当上民办教师。他从养家糊口的每月40元工资中挤钱订了《对联》杂志,靠聪明天资与勤学苦练和高人指点,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在联坛已初露头角。一次,他在《对联》杂志,看到联界名家马萧萧一则出句:

山东大汉,东山再起

祁晓俊于是联想到当时上海一青年工程师设计成功杨浦大桥的事迹。于是,对出下联:

上海青年,海上显威。

祁晓俊将对句寄给马萧萧,便很快收到马老的复信,赞赏他的功力不错,并商量将对句中的“海上显威”改作“海上杨威”,鼓励他继续努力。

听了马老给祁晓俊对句“显威”变“扬威”一字之改,我很敬佩,真不愧是大师手笔。一字之别,意境陡升:扬威比显威不仅顺畅,合乎习惯用语,无生造感,而且厚重多了,更具英雄气、民族魂。因为,动词在对联创作中的匠心调用,常常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最易出彩,况且,动词在对联中常置于可平可仄的部位,选择范围更广,驾驭度更大,作用更明显。

我十分羡慕起晓俊与中国楹联泰斗的幸遇。

在名师的鼓励指点下,祁晓俊刻苦钻研,进步神速。于是,也萌生了征对念头。他将在洪洞、赵城两县由争水到让水的故事巧加思索,出了一则拆字上联:

两字同旁,有水共同饮。

这就是我们运城历史上意义非凡的首开全国征联。

听了祁晓俊给马老出句的对句和这个出句,我吃惊不小,我眼前的祁晓俊突兀高大起来。此对句与出句,从联律到立意,均臻完美,既巧又好,技巧成熟,意境深远,韵味无穷。我庆幸,20年前,我们运城竟出了这么一位高水平联家,就是在20年后对联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也很难得。

祁晓俊把自己的出句向全国一批联友用信寄出。不长时间,就有几十封来信从北京、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寄回夏县山区,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祁晓俊的联友遍天下。如浙江的朱汝略、福建的张晓东,洪洞的张志东等都成了好朋友。

1987年4月祁晓俊在“对联”杂志上出句征对:

对联故事,对对联联,联起八方联友

这一次,更了不得,塞北江南纷纷应对。祁晓俊也虚心好学,从中受益匪浅。于是,他经常把自己的一些联作,寄马萧萧老师请教。马老还主动给祁晓俊这位20多岁的小联友写了书法条幅寄来。在中国对联领军人物马萧萧的精心指点下,祁晓俊联艺水平进步很快,他也在与名师的交往中学到了如何做人。祁晓俊也不断在浙江的“两浙联鸿”,福建的“一枝花诗联”等刊物发表联作。

一个仅有三名教师的山区小学,当时就有两名热于对联。马老指点祁晓俊,祁晓俊感染同校教师文东晶,祁、文又带动了一批小学生,校园喜开对联花,这在当时运城管辖的13个县是很少见的,何况是在山老区呢?

交谈间,祁晓俊递给我他写给一个残疾人的两副对联,细看此联,多处出律,让我如堕十里迷雾。我不相信这是祁晓俊的作品。我打量着刚熟悉又陌生起来的祁晓俊,不得不问及他后来的生活与学习。

祁晓俊告诉我,小时候家寒,弟兄多,又是穷山区。他当民办教师每月40元工资养家糊口,日子很苦,到后来,连订《对联》、写信的钱都挤不出了。他教学虽很努力,但转正还排不上。后因生活所迫,不得不下山到药厂当工人。就是现在,每月500元工资,要养活全家四口人,供孩子读书,日子紧巴巴的。我环顾他一家四口挤住的20多平米的破旧小屋,几乎找不到一件当今社会的“奢饰品”。

祁晓俊叹息,生活压得他已经十几年没有心思摸对联了。

我渐渐转过神来了。为什么起步最早的人,而不是到达终点最早的人?为什么有幸得到名师指点的人,却丢失了写诗撰对的好手艺?此时,我在仔细打量一下站在面前的祁晓俊,生活的重担已压得他背驼肩斜。我醒悟了:一个身体被外力压得已不对称的祁晓俊,又如何写得出最讲究对称美的对联呢?无奈,令我油然忆起长联圣手孙髯当年的穷途潦倒,险些冻死饿死街头。对联文化人,对联组织,应紧合时代步伐,走出一条对联文化事业开拓发展的崭新道路。

用功利主义导引对联文化的发展方向,无疑是有害的,错误的。把对联关在市场经济的大门之外,同样不合时宜。

对联创作同样是一项艰辛劳动。

对联文化有益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伟大事业。

对联理所当然应体现自己应有的价值。

自己的事情自己办。

(载《河东楹联》第30期2006.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89

回帖

2517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517
 楼主| 发表于 2024-7-22 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2024.07.17

主题
【悼念之情(3)】
“联卷河东功一半;
名驰天下纛千秋”。
河东楹联文化“播火者”薛起珠同志的安葬告别活动,在临猗耽子村肃穆的楹联文化氛围中举行!
挚友  岳民立   杨振生

留言

今天(6月17日),峨嵋垂首,盐湖含泪,虽正值酷暑炎夏,但却是一片肃穆悲悯氛围!河东楹联文化事业发展的“播火者”、运城市楹联学会创建发起人、老会长薛起珠同志的安葬追思送别活动,在他的故里,峨嵋岭上的临猗县耽子镇耽子村简朴举行。

临猗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萌发根祖地,国粹楹联文化更是富庶区域。明代大联家乔应甲对中国楹联文化发展史的贡献,集中见诸于他的名著《半九亭集》,4300多副联作的意义与价值,让他稳坐“中华联圣”的宝座。在联圣的滋荫影响下,生于斯,长于斯的老会长薛起珠和临猗县一批致力于弘扬国粹的先贤志士,心怀梦想,矢志弘扬国粹,现代楹联文化事业,在这块“古郇阳”的大地上,发展得风生水起,氛围甚浓。临猗县获得了“中国楹联文化县”的光荣称号,峨嵋岭崛起了楹联文化带,地处双嶷山的耽子镇是“山西省楹联文化镇”,高堆村等为“河东楹联文化村”。薛老会长,把他退休后的全部精力,都用倾注在发展楹联文化事业上。他也就是在这样浓郁的楹联文化环境中,告别了他一生钟爱的宏伟梦想与事业,驾鹤西去。今天,由运城市楹联学会和临猗县诗联学会喷绘的來自全国、全省和全市500多副挽联和唁电,分别悬掛在耽子镇街道和耽子村灵堂前,还有大批的挽慞挽联和花圈。运城市楹联学会的挽幛上缀“德蕴峨嵋,功蔚华夏”八个大字,醒目大气,对薛会长的功绩,给予了充分肯定。整个告别现场,很是肃穆壮观,字字句句都抒发了痛惜之情!薛起珠的遗像和灵柩安放在鲜花和情谊至深的挽联挽慞之中,庄严可敬。尤其是由挚友岳民立和杨振生,送的两副挽联,更为醒目,它淋漓尽致地展示了与薛老会长并肩谋联事20多年的日日夜夜坚守、坚信的挚着精神和前后不过10余年,又在同一老院老宅,惜别薛家母子的场景,字里行间,令人感佩与痛惜!为悼念活动增添了厚重的情感与手足难离的份量。联文是:

“老宅依然,昔送家慈今送君,孝贤全出一门里;

阴阳两隔,天生国粹地生杰,典册长留万卷中(即河东卷)。

天堂应有知,一片红①一片白②洋洋洒洒回眸处;

耽子终须祭③两行泪,两行文,古古今今旌表时。”

(注:①指“联卷河东一片红"。

②指全国联界的挽联。

③“耽子"既是村名,也是人名,是隋代高僧,曾受皇封。薛起珠是耽子人,以作喻)。

上午10时,在低沉的哀乐声中,由耽子村治丧委员会主任、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王继刚主持,在他的故居老宅院前,举行了简朴的安葬追思送别仪式。山西省楹联艺朮协会主席孙满仓、运城市楹联学会名誉会长杨振生,带着广大联人和网友,带着不能前來的赵望进、岳民立的寄托,送别老会长,老战友。薛老会长的生前好友,市、县、乡诗联学会的各位老战友、老同事等诸多联友和亲朋好友及乡邻参加。中国楹联学会名誉副会长、山西省楹联艺朮家协会主席孙满仓宣读了中国楹联学会唁电并致辞;山西省楹联艺朮家协会副主席、运城市楹联学会会长王文广,饱含深情,致了悼词,充分表达了全国、全省和全市楹联人的心声与祝愿,缅怀了老会长在发展河东楹联文化事业上的不朽功绩,表达了继承老会长遗愿的誓言;运城市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赵若迪和临猗县诗联学会会长王济康分别宣读了來自全国各地、运城市和临猗县的唁电和挽联。

“对先烈先辈的最好纪念,就是继承和发扬好他的末竟事业!”充分的楹联表达和真诚,让老会长一路走好,不留遗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89

回帖

2517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517
 楼主| 发表于 2024-7-22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2024.07.17

主题
【悼念之情(4)】岳民立:联卷河东功半壁  珠沉泉下泪双行——追忆与挚友薛起珠并肩耕耘的岁月

留言
6月26日,骤闻挚友薛起珠辞世的噩耗,令我悲痛万分。面对这位老搭档时下留存的遗像,想起我们在原运城行署和联坛并肩耕耘的岁月,如失股肱,难禁哽咽,心中久久难以平复。

上世纪90年代,我在运城原行署机关党委任书记,薛起珠任专职副书记。他工作很是踏实,兢兢业业,是所属20多个机关党支部公认的模范书记。1997年,他在一次外出的火车上,从一位同行旅客手里看到了一本《对联》杂志,很感兴趣。回来,就专门找到该杂志细阅,看到了中国楹联学会成立及全国各地联事活动的动态,产生了念头——组建运城地区楹联学会。于是,他到处奔波,访贤问计,筹划学会创办的各项事宜。1999年3月,运城地区楹联学会(2000年,运城撤地建市后,改为运城市楹联学会)正式成立时,他却恭让原行署副秘书长、老领导王秀清当了会长,我为名誉会长,他任副会长兼秘书长,但学会的主要工作和一切具体事务都是由他办理的。运城市文化史上第一个楹联学会就此诞生,拉开了新时代运城楹联文化从普及传承到走向强市的大幕!

学会初创,一无所有。他简单租用了一间房子,用机关的旧信封、废纸,像在职一样的按时上下班,并一直坚持、坚守这个岗位20余年。多少个日日夜夜,无数次看见他忙于联事的身影。他把退休后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在自己痴爱的楹联文化事业发展上,河东的联田诗林,无处不留下他辛劳的足迹和汗水。学会一班老搭档同样不计报酬,辛勤奉献,这让机关干部和周围朋友、群众,都不禁诧异:这些老同志图啥?

我心里十分清楚,老薛和我们真不图别的,就图在运城市域这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祥地的沃土上耕耘播种,收获一个联花盛开、联果累累的楹联文化大观园。结果不负众望,这一干就是十年、二十年,薛起珠这位河东楹联文化“播火者”,担任首届副会长兼秘书长、两届会长的拓荒牛,带领大家一起艰苦奋战,终于将运城楹联文化事业,由中国楹联学会的“实验田”,建成了中国楹联界的“丰收田”、“示范田”,由星星之火,变为“联卷河东一片红“的燎原之势,成为飘扬在神州大地上一面鲜艳的旗帜!也为出现风靡全国的“运城楹联文化现象”和创立“当代楹联河东流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薛起珠同志躬耕运城联坛20多年,办的实事、好事太多太多,其主要功绩是留下了三大宝贵财富:

一曰立会——起心动念,设坛立帜,创建了运城市楹联学会,堪称运城楹联文化事业发展的奠基第一人、播火者;

二曰立功——在20年时间里,薛起珠与我和王秀清、杨振生、任罗乐、马长泰、文振西、王登科、叶国恩、张启序等一批楹联领头人,带领全市各级楹联组织和万名会员,同心协力,踔厉奋进,确定了明确的办会方针和行动举措,在他直接联系成立的9个县(市、区)的诗联学会基础上,我上手后,与他一起抓,2004年,就在全国第一个实现了全市13个县市区都建立起楹联组织一片红,受到中国楹联学会“五代会”表扬。在此期间,还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搞了很有影响的10多次全国征联和多次联墨展览、书春送福活动,并首创在全国征市联,建立了河东首个“楹联文化园”。2008年奥运火炬传递到运城时,他与杨振生,连夜紧急书写了50余副悬挂在欢迎大道旁的奧运楹联,为奥运会火炬手壮行,成为全国104个奥运火炬传递城市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为此,运城楹联上了当晚的央视《新闻联播》。薛起珠在繁忙的联事活动中,也埋头创作,他的联墨作品很有特色,撒落在城乡各行各业和文旅景区景点。他还是第六届中国楹联学会常务理事,2004年10月,他作为中国楹联学会表彰的“弘扬楹联文化先进个人”,出席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庆祝中国楹联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运城同时被表彰的个人还有任罗乐,市楹联学会荣获了“先进集体”称号。

三曰立言——先是从1999年学会刚一成立,他就着手创办《河东楹联》会刊,到2014年交班时,他主编《河东楹联》68期,期期精编精选,下足功夫,详尽而生动地记载了运城楹联蓬勃发展的活动轨迹。他还亲自动手,并期期外发,最多时一期就发出2000多册,寄至全市会员和全国30个省市区及港澳地区,被评为首批和连续4次的全国楹联优秀期刊。他与全市基层组织和会员,还有全国各地楹联组织,联系得最多,朋友遍天下。再是由他主笔,经过酝酿、收集资料、整出雏形、征求意见、反复修改,耗时八年,最后他以三年的主要精力,蜗居在老家农家小院,不管炎夏寒冬,绞尽脑汁,耗尽心血,在无经费、无编辑人员、无交通工具的情况下,完成了河东楹联文化史上第一部鸿篇巨著一一《中国对联集成 ?河东卷》。这部专著,分萌芽、发展、繁荣、振兴四个时期,全面记述了运城古今联圣、联家、联人的联创、联事、联教、联艺、联论、联产,洋洋洒洒达1075页,150多万字,堪称运城楹联学会和博物馆的“镇会之宝“和“镇馆之石”。为了给这部宝典搜集资料,他还带着我和马长泰,走进交通很不发达的夏县偏远山区的祈家河,探访了1985年运城市第一位发起全国征联,受到中国楹联学会泰斗马萧萧赏识的年轻人——祁晓俊。也因为这部宝典,使沉睡了400多年的临猗明代联圣乔应甲的名著《半九亭集》中的4300对联,有800多副以“联圣篇”收录进《河东卷》,在中国联坛引起了强烈的轰动,也推动乔应甲名列运城历代百名历史名人,亮相“运城历史名人馆”,作为世代传承之财富。

薛起珠之“三立”,植根于这位老搭档对国粹楹联文化的钟爱和为人的赤诚。他面善语迟,耿直而不张扬,同我相识已久,相知已深,情同手足,对我很是尊重。学会有大事,他总要与我商量,凡是向市委、市政府和中楹会汇报请示的事情或有重大活动,他总是习惯地把我推到前台。我岀的点子,他没有不支持的,总是想办法落实。我筹措到的经费都交给他,他总是处理得井然有条,分文无谬。他不争名、不争权、不争利,和他并肩共事,总觉得很顺手、很舒服、很放心。他以忠诚、务实、厚道的作派,为“楹联学会会长”这一清水头衔树立了高而正的标杆,值得我和每位楹联人学习。

他年龄虽小我几岁,没想到却走到了我的前面,令我久久难以接受,以至我都不愿看他的遗像。每每想起与他相处的难忘岁月和经历的诸事,总是热泪满眶,难以抑制!他的辞世,令运城乃至全国联界扼腕哀叹,这次收到的全国联界500多副摧人泪下的挽联,就是对他最好的礼敬!我相信全市联界的后來人,会矢志完成他的未竟事业并且一定能发扬光大!

珠沉泉下,知己永失。万千怀念难抚我痛彻肝肠,谨以一纸微言告慰挚友薛起珠先生的在天之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89

回帖

2517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517
 楼主| 发表于 2024-7-27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2024.07.25

主题
岳民立:悼念运城楹联“播火者”薛起珠活动,引发社会各界尊老爱老之风和对国粹楹联文化价值的认识升华“双赢”效应,很值得关注与思考!

留言
运城市楹联学会创建发起人、老会长薛起珠,因病不幸辞世后,全国、全省和全市楹联界、社会各界、市委市政府老干办及薛起珠生前好友等,纷纷发来挽联唁电,参与悼念活动。字里行间表达了深切的怀念之意,更折射出对老一辈楹联人、老党员、老干部的崇敬爱慕之心。尤其是我写的怀念文章《联卷河东功半壁,珠沉泉下泪双行》,除不少联人网友,分别转发到各个微信群外,很快被多家地方和联界媒体转发。先后有《河东楹联》、三门峡《耕夫楹联》、《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公众号、《联都网》、《中华国粹网》和《中国楹联报》、《天津楹联报》、《运城日报》、《运城晚报》、《运城散文学会》公众号等,都突出地转发刊载。

这一事件出现热传热议的“井喷”现象,透露出事物的本质是:

一曰,“有为有位”。“政声人去后”,凡是对人民大众、对历史发展、对党和国家的宏伟事业、对国粹文化的传承传播,有过无私辛劳的付出,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人,都会被历史记载,被人民大众和社会公认,被媒体广为传播、传续。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是颠仆不破的真理;

二曰“尊老敬老”。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此次悼念活动高光地为联界和社会各界又一次树立了尊老爱老的范例。我们楹联界应该很好地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美德,形成浓烈的尊老、敬老、爱老、忆老之风,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接力棒,完美地传递下去!在这方面,就我所知,天津市楹联学会做得特别好,他们除在工作中十分尊重和发挥老一辈楹联人的作用外,每年春节,都要走访慰问成百位联界老人,这是很难能可贵的;

三曰“发扬光大”。对先辈先贤的最好的怀念,就是继承和发展他们的未竟事业,实现他们的美好梦想。我们应一代更比一代强,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粹楹联,生生不息,永葆青春!

四曰“做大做强”。7月17日,临猗耽子村安葬追思送别薛老会长的现场,成了布满挽联挽幛的海洋,这无形中也激发了社会各界及薛家亲友乡邻对楹联文化的敬慕与关注。运城市散文学会首次转发我的怀念文章时,加了个份量很重的编者按,更超出了怀念的意义。原文是:“朋友们来运城,最让我骄傲的,是陪着他们领略厚重的河东文化。在说不完的河东文化里,‘河东楹联’这张运城新的文化名片,我总是一次不拉地要唠叨给他们。‘当代楹联河东流派’;‘联卷河东一片红’;‘运城楹联文化现象’;‘中国楹联大厦’;‘大河顾我掉头东’;‘凌空白日三千丈’……这些时刻呈现在眼前的河东楹联文化,更添我们的骄傲、自豪…… 。从一无所有的起步,到飘扬在神州大地上的一面鲜艳的旗帜,一个公益性的民间协会,能把一项文化事业做到如此,在我有限的认知里,在全国,不曾听说。

在作者风淡云轻的叙述里,我们会更了解运城市楹联学会,了解薛起珠、岳民立、王秀清、杨振生、文振西……看见楹联人的远见、团结、奉献、钟爱、辛劳……薛起珠老师的立会、立功、立言…….。骄傲里,有了更多的感动,有了更坚定的自信!“

这个编者按,它既是由悼念活动引发出对“运城楹联”成就的充分肯定,又激励我们楹联人不辱使命,奋战有为,把自已痴爱的事业再做大做强,再扩大普及传承面,再深入人心,深入社会各个角落,成为须臾离不开的真正全民文化,才更有价值!

一次悼念先辈老楹联人的活动,引发出“双赢“、“多赢“的良好效应,真值得我们关注、运用和大力发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89

回帖

2517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517
 楼主| 发表于 2024-7-29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2024.07.29

主题
【新鲜事·美文推介】岳民立:一篇脍炙人口的美文面世!

留言
今年年初,我的“指尖上联坛风云言论”,13年,突破50多万字的消息发布后,楹联界和社会上,不乏肯定溢美之辞。而最近,一篇《指尖风云涌,联坛桃李红》的美文,脱颖而出,精彩面世。作者是一位资深的教育工作者、夏县中学原校长韩创业先生。好多人,看到此文,可能还有些姹异,想像不到一位校长,竟然能写出如此“高大上”水平的楹联美文。其实,大家并不知道,这位韩校长,在职时,夏中这个全日制高级中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成绩很突出,楹联教育尤为著名,走出了“名师师教出高徒“的特色之路,韩校长也荣获了“全国联教十佳校长”的光荣称号,而且他的思维敏捷,见解独到,文笔特好。他多次在我的朋友圈帖后跟帖发声,常常写出与众不同的独到评语。最近,他重点阅读了我的2022和2023年的指尖言论精选,写出了这篇很有见地的文章,对我是个肯定,更是激励和鞭策!

我们楹联界,任何人的创造和成果,都是社会的精神文化财富,都应当学习推广。因此,我把这篇美文,转发到这里,就是想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发挥“酵母菌”的孵化效应!


指尖风云涌 联坛桃李红
——品读岳民立《指尖上联坛风云》言论精选

韩创业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心灵对话”。近日,认真拜读了岳民立先生的《我的人生故事》,深深地为他传奇的人生经历、丰富的工作阅历以及为楹联文化传承、发展和复兴呕心沥血的奋斗故事所感动。特别是他倾注心血的《2022—2023 年指尖上联坛风云言论精选》部分,主要通过运城市和全国联坛的新事件、新人物、新经验和新信息,揭示事件、人物、经验和信息背后的特色和实质,加以理性升华,总结规律,指导实践。他的言论像一个富有魅力的宝藏,装载着情感和智慧,为我带来心灵的触动,激起我感情的共鸣。我为他坚定理想和信念的家国情怀而高山仰止,为他坚持学习和思考的崇高精神而叹为观止,为他坚守探索和创新的可贵品质而击节赞赏。


坚定理想和信念的家国情怀

岳先生很像《圣经》里记载的那位“摩西”。摩西奉上帝之命去埃及带领希伯莱人脱离困苦之境,法老却给他设置了数不尽的障碍,他带领人们在漫漫旷野上跋涉,走向上帝耶和华给他们指定的地方——迦南。于是在后人的想象中,摩西成为了带领人们走向幸福和光明的人。运城楹联学会成立之初,是一个“无办公地点、无办公经费、无办公条件”的“三无”单位,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一点也不比摩西少。岳先生和市县学会一班人依靠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带领河东楹联大军,不畏难险,克服困难,战胜挑战,迎来了“河东联旗一片红”“把楹联写在党旗上”的辉煌时代。

岳先生的理想和信念就是打造河东楹联一片红,实现楹联文化的传承、普及和复兴。理想催生信念,信念产生力量。退休后的25年来,他致力于楹联事业,孜孜以求,以一颗丹心、一双慧眼、一个指尖,把时间用在事业上,把心思化在创新上,整天被新时代楹联事业的繁荣发展兴奋着、感动着、激励着,欣然生活在一个单纯、专一、忘我的境界。

在中国楹联文化史上第一座中国楹联大厦在盐湖之畔巍然挺立的那一刻,他默默端立在大厦前,四次鞠躬致敬,不忍离开。当《中国楹联集成·河东卷》》付梓刊印之时,他在市楹联工作推进会上,谈到编撰之艰辛,哽咽难言,泪洒会场。当寺底“中国楹联文化村”牌子矗立河东大地,寺底村村长把“中国楹联文化村”的图片传给他时,他又是彻夜难眠,辗转反侧,泪湿枕巾。这眼泪是岳先生为理想和信念奋斗并取得成绩的欣慰之泪,也是他矢志不渝助力中华文化复兴的忠诚之泪。

“一个有理想和信念的人,才真正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岳先生就是这样一位用理想信念武装起来的“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战士!


坚持学习和思考的崇高精神

孔子曾说过:“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岳民立先生虽已至耄耊之年,更是一位好学之人。

他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他聆听了二十大报告后,精神振奋。他认为这个报告充满了新思想、新论述,充满着新战略、新创举,充满着新理念、新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后,他深刻把握其重大意义、精髓要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自觉把这一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到楹联文化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他大力支持在闻喜已开展了20多年送了一千多次的“送中堂”活动,他积极宣传“保护黄河·千人万副楹联运城行动”,他热情讴歌运城市“国宝第一市,天下好运城,楹联焕新章”征联活动,因为这些活动是忠实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是最能体现中华文化根脉和灵魂的“文化工程”。

岳先生一辈子从事行政管理工作,退休前对楹联知之甚少。退休后,为了学习楹联,他写了10万字的学习笔记,撰写了指尖联坛文章50多万字,并著有《中国楹联文化新型理论的开拓与实践》一书。

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做任何一项工作必备的才能。“我思,故我在”。善于思考是岳民立先生鲜明的品格。他总是从楹联的新事件、新人物、新经验、新信息中提出问题并深入思考,不满足于表面的答案,而是揭示问题的本质、原因和影响,用以指导楹联实践。这样的言论在他的文章中比比皆是。例如,在得知海南昌江电视台报道全国知名楹联家杨振生到昌江举办楹联讲座时,他说,真过瘾、真精彩!他总结道,这个事件告诉我们,一是文化有无限魅力;二是文化在于自觉自信;三是艺术家的魅力在于用自身的成就感染别人,影响周边,传于后代。

再如,在谈到运城市和各县(市区)楹联组织取得了诸多荣誉时,他把运城市出现楹联全面开花发展局面原因,归纳为6个字,即坚守、坚持、坚信。可谓字字珠玑、句句锦锈,点石成金、撼人心魄,这正是“痴于国粹醉于梦,红了对联白了头”的运城楹联精神的生动写照,这正是“把楹联当事业,把事业当追求”的家国情怀的集中体现,正是这种精神和情怀,凝聚起楹联大普及、文化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坚守探索和创新的可贵品质

纵观人类发展历史,探索和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楹联文化繁荣和发展的重要力量。问题是探索和创新的起点,也是探索和创新的动力。身处新时代,做为楹联活动家、河东联坛的擎旗人,岳民立先生提出了楹联传承、普及和复兴的一系列问题,并努力探索,创造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产生了一系列完整的有河东特色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

从大的方面讲,岳先生提出了楹联工作的“十六字”方针,即服务政治、参与经济、荟萃精品、抓好普及;提出了楹联工作的三结合,即联人、联家、联官三结合;提出了楹联工作的“三个提升”,即由学会行为提升为政府行为,由一般联事活动提升为社会文化系列工程,由联人圈内热提升为圈外垫、大众热,这些都为楹联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南,运城楹联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也得益于这些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南。

从小的方面讲,如何做好楹联教育进校园工作,岳先生就提出了设立楹联文化节、楹联擂台赛、校门和主要建筑上悬挂标志性楹联、开辟本校师生楹联活动展示栏,重大节日征联等 20 余种校园楹联文化活动形式。

“伟大的思想只有付诸行动才能成为壮举”,如果说学习和思考还停留在理论层面,那么探索和创新已上升到实践和行动层面上了。行动,只有行动,才能决定价值。我们要像岳先生那样积极探索并努力创新楹联传承、普及和复兴的形式、方法和途径,并持之以恒地加以实施,这是新时代楹联人的光荣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总之,岳先生的《指尖上联坛风云言论精选》体现着思想和方法的统一、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既有楹联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楹联文化工作布局的部署和要求,还明确了新时代楹联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同时也是新时代楹联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它对运城乃至全国楹联文化建设具有突出的引领价值和指导作用,也为新时代新征程继续推动楹联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

欣闻《对联》杂志公众号推出《岳帅观联》(岳先生是楹联大军的统帅,人们习惯称之为岳帅)新栏目,这是鼓舞人心的消息!因一人而设栏,一是充分彰显了岳民立先生在全国楹联界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来自于他坚定理想和信念的家国情怀,来自于他坚持学习和思考的崇高精神,来自于他坚守探索和创新的可贵品质;二是充分彰显了运城楹联在全国楹联界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来自于运城联界“两创”探索的非凡历程和伟大成就,来自于运城楹联独树一枝的流派风格和独具一格的创作特色,来自于运城楹联强有力的引领带动作用的四面八方的赞誉。

“指尖风云涌,联坛桃李红。”我们相信,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所有楹联人弘扬“痴于国粹痴于梦,红了楹联白了头”的奉献精神,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精神力量,中国联坛一定会迎来桃红李艳的明媚春天!


简介

韩创业,
男,大学文化,中共党员,在夏县中学工作38年,先后荣获市、县名校长、优秀校长和全国联教10佳校长等50余项荣誉称号;在国家、省、市级媒体发表教育教学文章近百篇;在党政机关和学校、企业作《用文化照亮我们的生活》等讲座30余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89

回帖

2517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517
 楼主| 发表于 2024-8-1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2024.07.31

主题
杨振生联墨代表作,全国名家赏析精选

留言
【新鲜事·名联名评】岳民立:名联名评荟萃,堪称联界一大景观和现象!

从《杨振生联墨艺朮精华》一书中遴选出的全国联界60位名家,集中评析“当代楹联河东流派”领军人杨振生的楹联佳作,并配有书画,又一次彰显了联墨暨赏评佳作大荟萃,呈现出新时代国粹楹联繁华景象的文化大观园,这一独特的景观与现象,真值得我们尽心的品读并收藏!

但愿这种出佳作、用精品的氛围越來越浓,把国粹楹联文化服务社会和人民大众的功能发挥到极致!以不辜负时代的召唤和历史的重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钥网 ( 滇ICP备2021005283号 )

GMT+8, 2025-1-15 20:52 , Processed in 0.105655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