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29|回复: 43

戏联故事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1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2154
发表于 2024-8-18 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
朱元璋题戏联

明太祖朱元璋,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人。少时 家境贫寒,但聪慧好学,性情果敢。元末年,他参加了红 巾军起义,在郭子兴部逐年晋升。郭死之后,所部归其 掌管,1356年自称吴国公。后相继击败割据势力,于 1368年称帝,建立明朝,年号洪武。同年,攻克大都,推 翻元朝统治。
明定都金陵(今南京)那年的除夕,传旨公卿士庶 之家,每户都要贴一副红纸对联,以颂国泰民安。朱元 璋特别爱撰对联而且联艺很高,他还亲自写联送给民 户,因而朱元璋喜爱对联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相 传,称帝前,有一天到一个戏班子的练艺门前,见两扇 大门贴有一副奇怪的对联,上联是“行”,下联是“盛”。 他就问班主何意?班主说,上联“行”念形亦念杭;下联 “盛”念胜亦念成。上下联双音反复速念多遍,就是我们 戏台上的快速锣鼓声。
朱元璋听了很惊奇,他思索再三,觉得很有趣。第 二天他为戏班子写了副对联亲白送来,并让班主也说 说此联之意。联云:

日月灯,云霞帐,风雷鼓板,天地间一场大戏;
汤武净,文武生,桓文丑末,古今人俱是角色。

班主看了连声称赞,说:“将军所写之联,真是妙趣 横生。上联是说我们这些艺人,过着飘流的演出生活, 日月就是我们的照明灯火,云霞是我们的蓬幕,刮风打 雷像我们演奏的锣镲鼓板,这天地就是我们的戏台。下 联是说我们戏班演出时,把汤王扮成琥净(花脸),文武 王扮成武生,齐桓公、晋文公扮丑末角色,因而古人与 今人却成了戏台上演出的角色。这样解释不知将军可 满意?”朱元璋听了,正中下怀,很为感慨,难怪战国时 晋文公器重优孟,盛唐时唐明皇亲授梨园弟子。于是他 夸奖说:“你们可称上是多才多艺,你们的演唱寓教于 民,很有意义,值得重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1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2154
 楼主| 发表于 2024-8-18 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秀才应对宦官

明朝正德年间,有个姓王的太监坐镇福州,倚仗权 势,作威作福。有一年,他做六十大寿,竟把戏台搭在闹 市区朱紫坊巷口,行人往来都得从台下钻过,百姓敢怒 而不敢言。
有位秀才叫郑堂,见此情景甚为生气,欲挺身而出 与太监评理。这天,他故意翻穿大皮袄,手执大纸扇去 与太监争辩,驳得太监无言答对。王太监为找台节下, 说:“拆戏台,可以,但你得对个对子,对得好就拆,对不 好,你也得钻戏台走。”郑堂同意,太监开口提联:

穿冬衣,执夏扇,不知春秋,

郑堂知他讽刺自己,便不慌不忙地道出下联曰:

朝北阙,镇南邦,没有东西;

王太监还在玩味全联,周围群众立即会意地大笑 起来,弄得王太监面红耳赤灰溜溜地认输了。原来这 “没有东西”既笑他没有学问,也讽刺他是个“阉官”, “胯”下无物,还摆什么神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1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2154
 楼主| 发表于 2024-8-18 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斯文丧尽脸面丢光

相传,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四个学生(陈际泰、罗万 藻、张世纯、艾南英),一日袒胸露腹,横卧文昌桥上,美 其名曰:“晒文章”。抚州知府打桥前路过,他们也不起 来,扬言要对上他们的题联,方可过桥。知府大人没有 对上下联,只好绕道而行。堂堂知府受了几个秀才的嘲 弄,心中大为不快。于是,写出半副对子,派人送给四秀
才:

文昌桥上,秀才赤身露体,斯文丧尽;


不料,四秀才立即对上了下联:

黄昏渡前,府尊搜肠刮肚,脸面丢光。

让来人带回,又把知府大人嘲弄了一顿。
此联对仗工巧,语言痛快利落,无矫揉造作之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1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2154
 楼主| 发表于 2024-8-18 00:54 | 显示全部楼层
乾隆与纪昀对戏联

《纪晓岚外传》云,乾隆登泰山前,先到东岳庙祭 祀,其时正逢野台梆子戏演《西厢记》,乾隆出一联要纪 晓岚对:

东岳庙演西厢,南腔北调;

纪对道:

春和坊卖夏布,秋收冬藏。

下联以四季对四方,甚工。全联为自对,且嵌名。
有一年春节酬神,在圆明园搭建了一座临时戏台, 内务府大臣秦臣请乾隆颁赐楹联二副,乾隆很高兴,立  即撰写了一副长联:

尧舜生,汤武净,五霸七雄丑末耳,其余创业兴基,大都摇旗呐喊称奴婢;
四书引,六书白,诸子百家杂谈也,以外咬文嚼字,不过沿街乞讨闹莲花。

此联豪迈阔大,不同凡响,乾隆写好之后,嘱咐内务大臣,去找纪昀撰写另一联。晓岚遵旨写的楹联是:

出将入相,仔细端详,无非籍古代衣冠,奉劝众生愚味;
福善祸淫,殷勤献演,岂徒炫世人耳目,实为菩萨心肠。

此联词婉、意深、别具一格。前后两联章法归纳严谨,寓意深遂,引经註典,各有千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1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2154
 楼主| 发表于 2024-8-18 0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郑燮为戏园撰联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 代著名诗人、画家,曾为潍坊知县。郑板桥撰联神速, 一  日他路过一戏园,熟人请他去看。原来,这戏园重建后,
                                                                                    
有人书一上联于台侧,云:

尧舜生,汤武末,桓文净丑,古今来多少角色。

此联长久无人能对下来,见郑板桥偶过,便请他作 对。板桥闻言,毫无为难之色,略一思索,欣然吟道:

日月灯,江海油,风雷笛鼓,天地间一大戏场。

众人听了,不禁连声叫绝,请郑板桥题在戏台另一 侧,此事后被众人传诵开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1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2154
 楼主| 发表于 2024-8-18 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陈细怪妙写戏台联

太平天国时的湖北蕲春县有个文人叫陈细怪, 一 生以“怪”出名,善诙谐讽世,喜欢抑强扶弱,深得民众 爱戴。有一年,陈细怪家乡唱戏,有个绅士知道他善作 诗咏联,便让其写几副戏台联。陈细怪也未推辞,挥笔 将一联题就:

彼美人兮,男则男,女则女,即使顾头难顾脚;
我丈夫也,说是说,笑是笑,虽然风嘴不风身。

此联既针对演戏的特点,说明了陈本人“风嘴不风身”的骨气。同时,挖苦了那绅士家男女乱伦、“顾头不 顾脚”的丑闻。绅士被戳到痛处,正六神无主,只见陈细 怪又写了一联:

走到戏台前,《刘二姐玩会》;
恐怕家庭里,《喻四哥拜年》。

这上联写的是台上刘二姐的风流韵事。下联又直 截了当地指出绅士的娘子也有一个“喻四哥”,经常暗 地里来他家“拜年”。那绅士被戳动了心头的“讳事”,哪 里还有心情看戏,便转身回家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1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2154
 楼主| 发表于 2024-8-18 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蒲松龄嘲讽两进士

清代,淄川县有兄弟两个同科进士,哥哥叫周登 第,弟弟叫周登科。俗话说:小人得志,不可一世。周家
兄弟自认为是一代文魁,不由趾高气扬,莫说是别的文 人学士,就是学识渊博的蒲松龄,也没被他们放在眼
里 。

这年三月初三,城西三台山举行庙会唱京戏。戏还 没开场,周家兄弟在戏台下遇到了蒲松龄,三人客套了 几句,周登第想卖弄聪明,就先发制人的说:“蒲先生  敝人有句上联,还没想出下联,先生高才,对一对怎

样?”说罢吟道:

三月三,三台山,三天大戏;

这上联虽不深奥,却在里边嵌了四个“三”字,而且 即景写实,对起来也须费些思量。只见蒲松龄向北看了 一眼云天的二道岭,立即对道:

二月二,二道岭,二只小犬。

这下联运用当地实景,不仅对得恰到好处,而且暗 藏机锋。周登科见蒲松龄把他兄弟比作两只小狗崽子, 十分生气。他想,你蒲松龄虽然一部《聊斋》名扬四海, 但终究是一介寒儒。而我们一举成名,金殿赐宴,衣锦 还乡,是何等荣耀。周登科想到这里,心中一动,就说: “我还有个上联,也请蒲先生一对”:

琼林宴后千钟禄招赘女状元花魁独占白玉带;

这上联猛一听倒也平常,细一琢磨,却比周登第的 上联难对得多。它连缀了《琼林宴》、《千钟禄》、《相府招 赘》、《女状元》、《卖油郎独占花魁》、《白玉带》六个剧 名,而且明显露出金榜题名、独占鳌头的狂妄口气。蒲

松龄等他说完,稍加思索,便对道:

汾河湾边万里缘教子双官诰墙头马上黄金台。

这下联妙就妙在不但把《汾河湾》、《万里缘》、《三 娘教子》、《双官诰》、《墙头马上》、《黄金台》六出戏名连 接成句,而且暗含讥讽。“教子双官诰”一句,言外之意 是说他蒲松龄教子有方,两个儿子双双获得朝廷封 诰——这叫骂人不带脏字眼儿,轻轻一句话,就把两位 进士贬做了“聊斋”先生的晚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1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2154
 楼主| 发表于 2024-8-18 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傅山一气出三联

傅山,明末清初学者,初名鼎臣,字青竹,改字青  主,忻州(今山西忻县)人。明末诸生,明亡,隐居不出, 自称居士、道士。清廷开博学鸿词,他称疾自推,邑令奉  命登门促驾,他以死拒入京城,后特旨受中书舍人。他  通经史、诸子、佛道、医药之学,亦工诗文、书画、金石, 尤以音韵见长。著作有《霜红龛集》、《荀子评注》等,又  有《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等医著传流后世。

傅山先生善作戏联。有一年西湖香市,三台大戏对 唱,都请傅山先生作戏联,他毫不推辞,挥笔而就, 一口 气写出以下三联,其一:                                                                                   

曲是曲也,曲尽人情,愈曲愈妙;
戏其戏乎,戏推事理,越戏越真。

其二:

要看早些来,大文章全凭起首;
须观完了去,好结果总在后头。

其三:

看不清莫嚷,请问前头高见者;
站得住便罢,须留余地后人观。

三联一贴出,众人赞不绝口,傅山先生乘兴又作了 一联:

台上笑,台下笑,台上台下笑惹笑;
看古人,看今人,看古看今人看人。

傅山先生亦是清代著名书法家,他在山西晋祠等地都留有墨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1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2154
 楼主| 发表于 2024-8-18 00: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般戏本

何淡如,清末民间俗文学家,以擅长谐联而闻名四 方。同时他还撰写过不少戏棚联,大都为演戏而临时搭 的棚台所题,其中脍炙人口、流传较广的是这样两副, 其一为:

滚滚江山,只为大花面争权,国老无能终散局
纷纷世界,怎得正武生掌印,奸臣尽灭始收科。

“大花面”、“正武生”在粤剧中代表奸佞之徒和忠 贞之臣。这戏棚联以忠奸势不两立的戏剧演出,表达出 广大观众崇善嫉恶的善良心愿。
另一副联语是:

唔怕红毛鬼,最怕白鼻哥,搬是搬非,两面刀弄出 这般戏本,
先杀黑心妇,后杀蓝面佞,硬刀硬马,周身胆方为盖 世英雄。

“唔怕”,广州方言,即“不怕”之意。“红毛鬼”是对侵略我国的洋人的贬称。“白鼻哥”则是指两面三刀、搬弄是非的油滑之徒。“蓝面佞”是泛指阴险狠毒、寡廉鲜  耻的贪官佞吏。此联也借题发挥,道出了百姓对权奸及  其走狗、侵略者的鄙视和仇恨,尤以“红”、“白”、“黑”、 “蓝”四色相对,更诙谐有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1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2154
 楼主| 发表于 2024-8-18 0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滑稽怪联

何淡如,人送绰号“滑稽大师”,他天才出众,谈笑风 生,广受人们欢迎。有一天,他去两龙墟看划(扒)龙 船,船上的人请他为戏棚写一副对联,何淡如拿笔立即 写道:

扒、扒、扒、扒、扒、扒、扒、扒、扒到龙门三级浪;
唱、唱、唱、唱、唱、唱、唱、唱、唱出仙姬七姐词。

这副对联里九个“扒”字和九个“唱”字,将赛龙船 时这边越扒越起劲、那边越唱越动听的热闹场面点画 得真切动人,是一副既怪异又很有趣的对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1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2154
 楼主| 发表于 2024-8-21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巡抚迷酒迷戏遭嘲讽

清代光绪年间,江西巡抚名德馨,最爱喝酒看戏。 在他的府衙里,几乎天天饮酒看戏,他的女儿也是戏

迷,他们对低级下流的戏更感兴趣。当时所辖新建县的 县官叫汪以诚,刻意迎逢,重金聘外省名伶来演戏讨 好,县里公务都派给手下人做。有人针对巡抚只是喝酒 看戏,县官只为阿谀奉承,于是作联,嘲讽县官以诚。

以酒为缘,以色为缘,十二时买笑逐欢,永夕永朝酣 大梦;
诚心看戏,诚意看戏,四九旦登场夺锦,双麟双凤共 销魂。

横额是:汪洋欲海。

从横额上看,连县官以诚的姓也一并嵌进去了。下 联的四九旦、双麟、双凤,都是当时戏班里的名演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1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2154
 楼主| 发表于 2024-8-21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痛骂李鸿章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清朝政府腐败无能,惨败 以后,由李鸿章与日本签订了卖国的《马关条约》。李鸿 章因作战大败受到了“褫去黄马褂”的处分。当时扬州 有个最会唱苏昆戏的丑角杨鸣玉,又叫杨三,在演唱 《白蛇传》中“水斗”一场时,故意对穿黄色外褂上台的鳖精打浑说:“娘娘有旨,攻打金山寺,如有退缩,定将 黄马褂剥去。”观众心领神会,知道是暗暗讽骂李鸿章 的, 一时引起满堂大笑。李鸿章得知杨三指桑骂槐,是 冲他来,便活活逼死了杨三。这事一传开,有个打抱不 平的人写了一副挽联,悼念杨三,鞭挞了李鸿章这位在他兄弟中排行第二的先生。

杨三已死无苏丑;
李二先生是汉奸。

对联一出,为扬州艺人出了一口气,人心大快,而 李鸿章目瞪口呆,大刹威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1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2154
 楼主| 发表于 2024-8-21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刺官僚戏联

广西贵县、横县、南宁一带,是桂系军阀陆荣廷的 老巢。辛亥革命后,陆荣廷不断向广东发展,他表面上 拥护孙中山的革命政府,实际上阻挠破坏,企图坐收渔 利。孙中山为了稳定广东局势,阻止陆荣廷向广东扩 张,有一次就命令横县的革命党人、老同盟会会员陈先 生在他家乡附近发动一次“倒陆”运动。
有一天,陈老来到横县的甘棠镇活动,不巧新任驻

甘棠镇的“团总”韦士元、冯半球也在这一天上任就职, 并摆酒唱戏,大肆“庆贺”。陈老也被邀赴宴,韦士元听 说陈老学问渊博,硬要他为戏台楹柱书写一副对联,以 装门面。陈老笑笑,也不推辞,提笔写道:

无端鼓角齐鸣,插雉尾,着龙袍,称霸称王,试问风 光能几日?
不觉鬼魔现相,假头盔,戴面具,非牛非马,焉知世 上少斯人!

此联借题发挥,明写演戏,实刺韦士元等军阀土 劣。特别是“非牛非马”一句,系用拆字手法讽刺韦不像 牛,冯不像马,构思新巧别致。此联冯半球不解其意,后 来有人说明了,他气得肺要爆炸,但也无可奈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1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2154
 楼主| 发表于 2024-8-21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徐特立改联斥赃官

1926年春,徐特立去韶山,路过永义乡,见许多乡 民在议论桥湾成家的戏台对联,大家非常愤怒。原来成 家又在借超度祖先阴魂之名,搭台唱戏,炫耀乡里。他 们在戏台“光前裕后”金匾下,贴一横批“民皆仰之”,楹 柱上还贴一联:
                                                                                
能得几回荣,红岸绿杨,莺歌笙笛蝶歌舞;
长留千古恨,忠臣孝子,人自伤心水自流。

这成家祖先本是清代赃官。道光年间,侵吞了西德  州赈济粮数十万,使州民饿莩遍野。案发后,他竟然斩  下助手亲妹夫之头向皇帝求饶,保住了狗命。从此还乡 便将贪来巨款购置产业,在乡里骄奢淫逸,欺压乡民。 后来竟遭雷击而死,又被小偷盗墓剥皮弃尸,成为不耻  于人的狗屎堆,可其子孙却仍藉以作威作福。徐特立得  知详情,便顺应民意,把戏台对联改为:

父性秉豺狼,吞西德州数十万赈济民粮,忍其涂炭,杀 亲塞国法,实天地之不容,想当年,身被雷诛,皮遭鬼剥。吁 嗟!人心犹未歇也,如此贪污,真乃长留千古恨!
儿辈诚豚犬,管南楚地千百石冤枉租谷,用等泥沙,孽 子出斧神,与禽兽又何异,趁今日,藉祝先考,位列蚂蝗。鸣 呼!戏云虽胜美矣,这种报应,果然能得几回荣?

又把原横批中的“仰”字改为“恶”字,变为“民皆恶 之”。第二天,民众争看此联拍手称赞,相互传诵;成家人只好撕掉对联偃旗息鼓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1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2154
 楼主| 发表于 2024-8-21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陈毅改戏台联

陈毅,字仲弘,四川乐至人。曾任国务院副总理、 外交部长,是中国革命队伍中传奇式的人物。陈毅同志 一生喜欢诗词联赋,曾出版《陈毅诗词选集》。
1928年,陈毅同志领导的红四军与彭德怀同志率 领的起义军在新城会师,陈毅同志在会师大会上写了 一副对联:

在新城,演新戏,欢迎新同志,迎接新胜利; 除旧貌,破旧习,打倒旧军阀,摧毁旧世界。

联语充满了欢愉激奋的情绪,鼓舞了战士的斗志。
有一次,陈毅同志住在一个绅士家,这坤士自负才 高,故意出了一联难陈毅,联曰:

读红楼,看宝钗黛调情大观园;

陈毅同志听罢微微一笑,旋即对道:

看西厢,有张孙杜斗法普救寺。
                                      
这位绅士一听,顿叹不如。
抗战时期黄桥大战后,当地演戏慰劳军队,陈毅同
志如期赴约看戏,他见戏台两边悬挂一副对联:

乘风破彼千层浪;
抗日凭公一片心。

横批是:欢迎陈军长。

陈毅同志问明是当地秀才马如融所写,便对马说: “老先生宿学通儒,文笔极佳,只是过誉之处,愧不敢  当,想冒昧更动几字,未知可否?”陈毅将军也不客套, 随即提起笔来,改动了几个字。第二天,戏台两旁换了 一副新联:

乘风敢破千层浪;
抗日全凭一片心。

横批是:军民同乐。
地方绅士父老,莫不交口称赞,到处传诵,都说陈 毅将军对联改得好,才智出众,为人谦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1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2154
 楼主| 发表于 2024-8-21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我非我

辛亥革命后,戏剧活动家夏月洲和其弟夏月润,创 建中国最早的近代剧场,所演多为新编时装戏。两人颇 有文学素养, 一日在谈论表演风格时,月洲说了这样一 个出句:

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

月润听了,觉得妙不可言,想了一会儿,对道:

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

这副对联用字凝练,含义微妙,把普通的八个单 字,加以适当的组合编排,竟出色地概括出演员表演中 高度的艺术境界:“我”在不同剧中扮不同角色,只有摆  脱“真我”,进入角色,才能塑造性格迥异的艺术形象, 这时“我看我”,当然“我也非我”了。“装谁像谁”关键在  于对所扮演的那个“谁”的理解和把握,只有对“谁”像  熟悉自己一样,那么演这个“谁”时,才能做到“谁装谁  谁就像谁”。这副充满艺术辩证法的联语,精妙风趣,有  着深蕴的内涵,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去体会,去品味,去省悟,去总结。正因此,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 芳先生,曾将此联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1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2154
 楼主| 发表于 2024-8-21 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为梅兰芳颂联

20 世纪30年代初,我国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先 生在上海演出,看的人不知多少。有一个爱看戏的工 人,当时无法买到票,他背张竹床,睡在售票处,等了三 天三夜,好不容易才买到一张戏票。 一看戏,台上的梅 兰芳牵引几千双眼睛,台虽小而戏逼真,观众无不叫 绝,有人作妙联赞颂:

是大地方,可国可家可天下,
寻常人物,能文能武能圣贤。

这副对联不但把梅兰芳先生的高超艺术作了恰到好 处的概括,而且把戏台的主要特征逼真地描绘了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1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2154
 楼主| 发表于 2024-8-21 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梅兰芳赴宴答对

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 他出身于京剧世家,受家庭的熏陶,又秉赋聪慧,8岁学 戏,刻苦勤奋,11岁登台演出,早年就名誉梨园,后成为

“四大名旦”之一。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梅兰芳对京剧 艺术多有创造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被 称为“梅派”。
梅兰芳早年不但追求艺术的进步,而且注重学业 的上进,他才华过人,精于赋诗绘画。除此而外,还喜栽 花种草,尤爱梅、兰、菊、竹,每天清晨练功舞剑,观花赏 草,陶冶情操。
辛亥革命后不久,梅兰芳就在舞台上初露锋芒。 一 次,他出席上层官僚举办的宴会, 一位衣冠楚楚的赵姓  文人很瞧不起他这个“戏子”,在梅兰芳面前显出一副  傲慢样子,梅兰芳豁达大度,未予理睬,仍然以礼相待。 宴罢,文人终于不耐烦地走到梅兰芳面前开口道:“梅  老弟,您府上种了不少梅、兰、菊、竹,如此雅性从何而  来?”梅兰芳微笑着说:“小弟每日三更起床练功吊嗓, 借此草木助兴而已。”话刚说完,只听得那文人摇头晃 脑,摆出一副斯文样子来说道:

梅郎爱花晨起早;

梅兰芳听罢,未加思索,立即“回敬”道:
赵老赏月夜眠迟。

这位“赵老”被梅兰芳一语所惊,想不到一个唱戏 的肚子里还有不少墨水。从此,这位“文人”便不敢再小 看梅兰芳了。故事中联语,对仗工整,出句卖弄才学,讽 而不露,对句“礼尚往来”,辛而辣,表现了梅兰芳大师 的“豁达”与才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1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2154
 楼主| 发表于 2024-8-21 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言菊朋上海下海

京剧须生行当中的“谭派”是尽人皆知的。清末谭 鑫培是该派的开山祖,以后的马连良继承衣钵,不离其 宗,后来余叔岩又有发展而成“余派”。稍后言菊朋在 “谭派”基础上,吸收其他行当和京韵大鼓的唱念方法, 注意音律和回声的调值,宛转跌宕,自创“新腔”,世称 “言派”。高亭、百代唱片公司灌制了言的不少唱片,风 行一时。
言菊朋当初业余演唱,以“票友”下海而驰名京华。 挂牌时,多于姓氏之后加一“君”字,写成“言君菊朋”,以  示尊重,而别于职业演员。某年,言菊朋以票友身份到  “孤岛”上海演出,誉满春申。自此以后,言菊朋由票友转  为职业演员,正式“下海”。海报(广告)中,只写“言菊  朋”,姓与名之间就不再冠以“君”字了。有人撰一联云:

上海即下海;
无君则有君。

此联构思奇巧, 一“上”一“下”、前“无”后“有”,形 象生动地概括了言菊朋先生在艺术中的这段读来俏 皮,耐人寻味的逸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1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2154
 楼主| 发表于 2024-8-21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田汉联赞盖叫天

著名京剧演员盖叫天,原名张英杰,号燕南,河北  高阳人。8岁时进天津隆庆利科班学戏,先学武生,后改  习老生,因倒了嗓子只得仍演武生。他的演技师承李春  来,而又有所发展。演剧以短打武生为主,注重造型,着  重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创造了武戏文演的盖派艺术。 他最擅长扮演武松这个角色,有“江南活武松”之称。拿  手剧目有《狮子楼》、《三岔口》、《十字坡》等。

20世纪30年代,有天晚上他在一家大戏院演《狮  子楼》。他扮武松与西门庆在酒楼上一场搏斗之后,奋  起神力将西门庆扔下楼去,自己也跟着一招“燕子投  水”从两丈多高的窗口翻下来。他人在半空,却看见演  西门庆的演员做错了动作,倒在地上来不及闪让,自己  落下去肯定会将那演员压伤。他不及多想,在空中一扭  身,落向一旁,“咔嚓”一声怪响,左边小腿骨折断。但他  不动声色,用右腿做了个金鸡独立势,博得满堂喝彩。 观众的掌声使得大幕几次刚欲拉上又拉开,等到拉幕  人发觉盖叫天神色不对,匆匆拉上大幕时,盖叫天便一  跤栽倒在地。
                                                                                 
事后,他去一家大医院接骨,石膏折除后却发现腿 骨接歪了,这意味着他将永远告别舞台生涯。有人介绍 他去找上海祖传骨科石小三试试,石小三检查后说: “骨已长实,走路无碍,练功不行。”盖叫天忙问有无办 法?石小三说:“除非折断重接。”盖叫天一言不发,将左 腿勾住床栏,猛一用力又将腿骨折断,石小三大为惊 叹,小心翼翼地帮他接上断骨,又指导他锻炼腿部功 能,终于使他重返舞台。

盖叫天这种酷爱艺术的精神,感动了大家。上海滩 的许多名人都去探望过他。著名音乐家田汉还为他撰 写一副嵌名联,赞扬他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其联为:

英名盖世《三岔口》;
杰作惊天《十字坡》。

上下联分别嵌入盖叫天的原名“英杰”二字。联尾又 分别嵌了盖叫天的两个拿手剧目,对仗工整,构思巧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1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2154
 楼主| 发表于 2024-8-21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杆枪对双江口

著名戏剧活动家、剧作家、诗人田汉,小时候在私 塾聪慧好学,考试总是名列前茅,喜欢文学,所作诗和 对联十分出色。他的家在果园河和麻木河汇合处,当地 人叫这里为双江口。 一位教师暑假中偶从双江口经过,

即兴写下上联,让来往行人答对:

二河两岸双江口;

双江口过路行人很多,但看过上联好久却没人能 对上。当年11岁的田汉,路过此地,看到上联,抄下来 回家反复吟咏, 一时倒也想不出什么好联。若干天后, 他看到《三国演义》中“张翼德喝断灞陵桥”的故事和绣 像,那骑在马上、头戴盔甲的张飞,手执丈八长予,独立 桥头的英武气概,触动他写下了下联:

单人独马一杆枪。

上下联对得自然、贴切。上联以二、两、双偶数,联 系河、岸、口为题,突出双江口抱交通要津,形势险要; 下联又相对以单、独、 一奇数及与之有关的人、马、枪与 上联对仗。显现赳赳武夫,立马横枪,万夫不当之勇的 英雄气概,可谓相得益彰。

上联“二”、“两”、“双”都表示“二”的意思。下联必 须以数字对,而且要有同一数的三种不同表达方式。
“单”、“独”、“一”正好符合这一要求,对得十分巧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1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2154
 楼主| 发表于 2024-8-21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力出应征联

碧野田间牛得草;
金山林里马识途。

王力,北京大学著名教授,曾为中央电视台第二届 迎春征联出一个上联应征,后征得最佳下联,均串组三 个人名而成。
碧野,散文家。田间,诗人。牛得草,豫剧演员。金 山,导演。林里,记者。马识途,作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1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2154
 楼主| 发表于 2024-8-21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明对高明

1983年,香港举办中国古文字研究会,北京大学的 高明与台北某大学的高明,同时与会,美籍华人周策纵 得知此事,随即拟一上联是:

高明问高明:高明不高明?高明答高明:高明,高明。

港报将其发诸报端征对。没过多天,法国《欧洲时 报》有位姓黎的老先生作答此对为:


田汉语田汉:田汉非田汉。田汉学田汉:田汉,田汉。

第一、二、五、六、七个“高明”为人名,第三、四、八  个“高明”为高超之意,作形容词。第一、三、五、七个“田  汉”是人名,第二、四、六、八个“田汉”是庄稼汉之意。联 语主要手法为歧义和转类。1929年,田汉率南国社剧团 到陶行知专为农民所办的晓庄学校演出,曾在欢迎会  上说:“我是假田汉,应向你们这些真田汉学习。”下联  典出此。“高明”与“田汉”,意思相同者,又可视为重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1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2154
 楼主| 发表于 2024-8-21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舍以联赠友

老舍先生是享誉中外的文学家、剧作家,也是著名 的语言大师。他对祖国的对联艺术既有深厚的感情,又 有精湛的研究,并多有佳作传世,其中不少是以书联赠 予文坛剧界友人。如巧用文言虚词的,句为:

努力如是之者;
成功其庶几乎。

这是题赠在《龙须沟》剧中成功扮演程疯子的演员 于是之的。上联嵌“是之”二字,并巧妙地运用“是”和 “之”的字义;下联的“庶几”意为可能,多用来表示期 望,加上“者”与“乎”的妙用,使全联的意思为:像(于是



戏曲对熊                                                                                      
之)这样刻苦努力的人, 一定会有成功的希望。
为《林海雪原》的作者曲波所题一联言简而情深, 且巧嵌“曲波”二字。

曲高和众;
波远泽长。

为女作家赵清阁题赠之作,也将其名嵌入,句为:

箫清笛韵微添醉;
翠阁花香勤著书。

既概括了女作家作品的风格,又颂扬了她矢志不 渝的品性。
抗日战争期间,老舍曾用现代作家的名字作诗,内 有一联相当精彩:

素园陈瘦竹;
老舍谢冰心。

“素园”即近代翻译家韦素园。“陈瘦竹”是小说和  戏剧理论家。女作家冰心姓“谢”。妙在“素园”、“老舍” 恰成巧对,“陈”、“谢”在联中作动词,别解有趣。

老舍在1962年为自己写了一副春联,句为:

付出九牛二虎力;
不作七拼八凑文。

先生一向主张:“作文章最忌七拼八凑,欲免此弊, 必须卖尽力气。”此联正是对这种主张的凝练概括。同 年,电影表演艺术家崔嵬因在《红旗谱》中成功地塑造 了朱老忠的形象,荣获“百花奖”。老舍先生撰联相赠:

贞如翠竹明于雪;
静似苍松矫若龙。

此联以竹喻贞,以松喻静,以雪喻明,以龙喻矫,情 辞典雅,神采飞扬,是对一代影星崔嵬苍劲浑厚艺术风 格的传神写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1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2154
 楼主| 发表于 2024-8-21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夏衍排演场对联

夏衍1929年首次担任导演排戏时,在上海四川路 余庆坊作了一副对联:

两间东倒西歪屋;
一桌南腔北调人。

对联除了对仗严整之外,主要是显示了彼时此地的 特点,写实与夸张融为一体。
1929年秋冬之际,上海成立了艺术剧社。剧社一成 立,就选定了首次公演的三个剧目。这就是德国米尔顿 的《炭坑夫》,美国辛克莱的《梁上君子》,法国罗曼罗兰 的《爱与死的角逐》。《炭坑夫》由夏衍导演,也是他导演 的第一个剧本。
当初,上海是洋人和反动派的世界,白色恐怖厉 害。当时排戏条件很差,排演场设在余庆坊一家楼下的 客堂间。房子虽非东倒西歪,但破旧不堪,与富丽堂皇  的比邻相比,确属粗陋。为了收到良好的演出效果,规  定演员要用北方话演出(即普通话),而演员却都是南 方人,如广东的陈波儿、司徒慧敏,江西的石凌鹤,安徽  的王莹,湖南的刘卯、易洁,四川的唐晴初、陈劲生等。 夏衍自己则是浙江人,大家的北方话都不甚标准,真可  谓“南腔北调”了。
夏衍此联是从清人归庄的“自题门联”中变易而成 的。归庄的原联是:

几间东倒西歪屋;
一个南腔北调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1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2154
 楼主| 发表于 2024-8-21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梅兰芳、杨杏佛挽徐志摩联

归神于九霄之间,直看噫簌成诗,更忆拈花微笑貌;
北来无三日不见,已诺为余编剧,谁怜推枕失声时。

徐志摩和梅兰芳交情颇深,徐答应替梅编一出新 戏,可惜还未着笔,就横遭惨死,梅悲痛万分,即挽此 联,联中“拈花微笑”,指徐喜在海棠花下做诗,常至通 宵达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1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2154
 楼主| 发表于 2024-8-21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少春、孟小冬挽余叔岩联

李少春是现代京剧表演艺术家,十三四岁在天津、 上海就崭露头角,解放后任京剧团负责人,对京剧改革 作出了贡献。孟小冬三十年代就是红角,她演老生嗓音 宽亮,稳重大方,尽洗铅华习气,后嫁给上海杜月笙为  偏房,解放前去香港,后死于台湾。
20世纪20年代京剧“四大须生”是言菊朋、马连 良、高庆奎、余叔岩。余又是京剧著名须生谭鑫培的弟 子,功底甚厚。余一生带了四个徒弟,而得其真传的却 是李、孟这一男一女,实为余的高徒。1943年,余叔岩逝世,二人哀痛异常,各送了一副情真意挚的挽联:

教艺术心必期忠,品必期高,业必期传,每念深恩痛 无地;
论孝道疾不能侍,衾不能承,志不能继,空负厚望恨 终天。

此联为李少春所送。上联追思余叔岩在思想上、品 德上、艺术上对自己的无私传授;下联感到自己没有很 好地孝敬老师,没有更好地继承老师的遗志,有负厚 望。
孟小冬送的一联是:

清才承世业,上苑知名,自从艺术滤衰,耳食孰能传曲学:
弱质感飘零,程门执贽,独异薪传未了,心丧无以报恩师。

上联高度赞扬余叔岩的精湛艺术,下联的“弱质感 飘零”也有一段故事:

原来孟小冬身体羸弱,每年演出不多。但每次演 出,余叔岩总要到后台去为她把场。有一次孟小冬演 《失空斩》后,有个人提意见,说孟演到斩马谡时,怒目 瞪眼,白眼珠露出太多,实在难看。孟小冬听到后即刻 请教老师余叔岩,问他如何改进。余当即指点说:“诀窍在瞪眼别忘拧眉。”孟对镜试练,果然不露白眼而显怒 容,这种及时指教,使孟受益甚多。她从余学戏五年,技 艺大进,被人称为“冬皇”,说孟小冬是须生之“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1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2154
 楼主| 发表于 2024-8-21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葆玖悼张大千联

梅葆玖是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儿子,而且是梅兰芳 儿子中唯一继承乃父艺术流派,以男子而唱“青衣”旦 角取得成就的人。早在梅兰芳在世时,梅葆玖的技艺就 已名噪海外。梅兰芳与张大千不但同是当时中国文艺 界蜚声世界的特级“大师”,而且二人私交甚笃。梅亦善 书画,二人相处,常作画评书,有“重画梅兰”之作。在二 人的交往中,梅葆玖侍张若父,情感弥深,1983年张病 逝台北,噩耗传入北京,梅葆玖如失考妣,痛悼之余,无 意推敲词韵对仗,匆匆亲书一联寄往台北。联云:

与先父最投契,重画梅兰见道义,
望北台而雪涕,春风料峭暗摩耶!

“春风料峭”与“重画梅兰”不甚相对,但“春风料 峭”加深了“雪涕”和“暗摩耶”的气氛环境,实际上是作 者沉痛悲凉心情意境的反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1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2154
 楼主| 发表于 2024-8-21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砚池秋水

解放前,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砚秋由上海到北 京演出,萧公远撰写一副五言联云:

艳色天下重;
秋声海上来。

程砚秋本名“艳秋”,而立之年更名“砚秋”,决心在 舞台上不再以艳悦人,而以砚石自喻,经受磨练。同时 还更字“玉霜”为“御霜”,决心抗御风雪寒霜的侵袭而 峥嵘挺立。

1932年,程砚秋收荀慧生之子荀令香为徒,有人撰 联相贺,句为:

玉润霜清,辉照程门三尺雪,
砚池秋水,平添荀令几分香。

巧嵌程砚秋姓名及字“玉霜”,同时也嵌荀令香之 名。最令人击节叫好的是,上下联皆用熟典。“程门三尺 雪”即“程门立雪”,《宋史·杨时传》载杨时拜程颐为师 时,曾侍立门外不去,“雪深一尺矣”。后以此典谈尊师
                                                                                 
重道。“荀令几分香”即“荀令香”,“荀”姓加“令香”名原 本就是典故,“荀令”指三国曹操的谋士荀彧,他所至  “坐处三日香”,后用以形容名士风流。此联嵌名巧妙, 用典雅切,读来艳色可人,余香在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1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2154
 楼主| 发表于 2024-8-21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程砚秋挽恩人罗瘿公联

“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1904—1958),原名程 承麟,满族正黄旗人。父早逝,家境清贫,六七岁到荣蝶  仙家学戏,改名程菊依。11 岁登台,十二三岁崭露头角, 但劳累成疾,嗓子失音。是时荣蝶仙欲得600大洋,逼  程去上海日夜演出,眼看程的艺术生命有毁灭的危险, 罗瘿公(1880—1924年,广东顺德人)毅然以700大洋  为程赎身,并教他诗画,延师授艺,为他编写了大量剧  本,还请王瑶卿导演指教。程从此成为名角,并改名艳  秋字玉霜,然后又改为“砚秋”字“御霜”。程视罗为再生  恩人,罗住院、安葬费用全由程负担,又遵罗遗嘱亲赴 杭州请大书法家“散原老人”(陈伯严)书写墓碑,情真  意诚,确如联意:


当年孤子飘零,畴实生成,岂惟末艺徽名,胥公所赐,
从此长城失恃,今自孺弱,每念篝灯制曲,无泪可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36

主题

3727

回帖

4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3228

论坛元老

QQ
发表于 2024-8-22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剧团征联名扬四海

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薛觉先,18岁从名旦“千里 驹”学艺,毕生勤奋钻研,兼工生、旦、净、末诸行,人称 “万能佬信”。其唱腔善于表达内心感情,韵味浓郁,自 成一派,被称为“薛派”。
他不仅擅长表演艺术,而且有很高的文学素养。 1934年,薛觉先排演新剧《乔小姐三气周瑜》,根据剧情  和舞台布景的要求,需要用一副对联,如套用现成的则  垂手可得,但这样做,有点人云亦云,生搬硬套,薛觉先 根据剧名与剧情,自己撰了一句上联:

乔女自然娇,深恶胭脂胶肖脸;

为了扩大剧团在社会上的影响,当时各报刊上纷 纷登出《薛觉先征联启事》,大家争相传阅,应征者跃跃 欲试。
当然,根据启事中的要求,上联首句为折合字, “乔”、“女”为“娇”的拆字;末尾五个字又是同旁,均为  “月”字旁。所对下联,不但要对仗工整,平仄相协,还得  以周郎的口吻对答。

尽管这条征联有一定的难度,不容易对上,但启事 登出之后,很短时间内就收到二千多条应征联。薛觉先 与剧团的同仁逐条品评,其中不乏上乘之作,从中择优 选了14联,并公开揭晓。好的应征联如:

止戈才是武,何劳铜铁铸镖锋;
人言虽可信,但防渭水混泾江。
主人留小住,岂嫌酵醯配醇醪。

在14联中首选为下联的是:

止戈才是武,何劳铜铁铸镖锋。

因为这一应征句均运用了拆合字与同旁子的写作 手法,使全联自然得体,新颖有味,符合三国戏特征。

薛觉先征联一举,可谓别出心裁,由此而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使剧团名声大增,演出卖座率空前提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36

主题

3727

回帖

4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3228

论坛元老

QQ
发表于 2024-8-22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戏迷”怨恨黄梅雨

杜牧《清明》诗中点出“杏花村”一地,这杏花村到底在哪里呢?由于全国有不少叫杏花村的地方,于是,争议一直喋喋不休。较出名的杏花村到有三处,它们 是:山西汾阳县的杏花村,湖北麻城市的杏花村和安徽 贵池县的杏花村。这“杏花三村”,都以产酒著名,都与 杜牧《清明》诗有点沾亲带故。

话说清末民初的某初夏日, 一个黄梅戏班子来到 安徽贵池杏花村,搭台演出,戏刚开场不久,天公不作 美,突然下起了黄梅雨,演出不得已中止,观众扫兴散去。

有几个乡绅,跑进一家酒肆避雨,无聊中饮酒吟诗 作乐,其中一人吟起诗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 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一首杜牧 的《清明》,诗引起了酒桌上众人文趣大发,有的诵诗有 的对联。

这时, 一位年长的乡绅插话说:“我这儿有一上联, 不知诸位能不能对出下联?”说罢念道:

来杏花村,吟杏花诗,更喜杏花酒;

一时,在场的乡绅竟没有一个能对上来。乡绅的联 被旁边一位因看戏不成也来酒肆避雨,外号“戏迷”的 人听到了。这“戏迷”平时最爱看戏,凡在杏花村上演的 戏,他一场不落。今日正看得起劲之时,黄梅雨冲掉了 他的雅兴,他一肚的怨气正无处发泄,忽听几个乡绅对对子,他没好气地脱口说道:

唱黄梅戏,遇黄梅雨,可恼黄梅天。

几个乡绅一听,连声叫好,端上杏花酒,毕恭毕敬 地敬了他一杯。

上下联“杏花”和“黄梅”三叠用,均为触景生情之 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36

主题

3727

回帖

4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3228

论坛元老

QQ
发表于 2024-8-22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农巧对戏台联

过去,某地有一座龙王庙,该处居民每年都要杀猪 宰羊祭祀龙王。若遇大涝大旱之年,还要请戏班子唱大 戏以讨龙王欢心。据说龙王一高兴,便会风调雨顺,保 佑一方。

有一年大旱,百日无雨,骄阳似火,土地龟裂,田中 寸草不生,人们只得求告龙王。祭祀之时发下心愿:若 是龙王保佑,解除旱情,今后年年在庙侧演戏。祭告完 毕,人们在庙东侧空地上搭起戏台,请来当地最有名的 戏班子演了一出《西厢记》。不知是碰巧了还是怎么的, 第二天居然乌云密布,下起了大雨。

事后,主持人召集居民商议,既已许愿年年演戏, 便不可失信,否则龙王怪罪必有大祸。众人一致同意此  议,主持人最后说道:“戏台每年搭了拆,拆了搭,太麻烦,不如集资修建一座永久戏台。”众人同意,于是就在 庙东侧空场上,动工搭建。落成之日,主持人请来了当 地最有名的秀才为戏台书联。不想,那秀才只挥笔写了 一条上联即搁笔说道:“下联留待他人,谁能对出必是 才子。”说完转身便走。

其联曰:

搭东台,唱西厢,南腔北调;

主持人想重新请人题联,不想被请之人谁也不肯 动笔。因为秀才既有此说,若是对不出下联,即便重题 一联,也是脸上无光。主持人无奈,只好出重金征求下 联。此事引起哄动,当地的文人都想一试,却无一人能 对得工稳。

一天,有个老农路经庙前,见许多人议论纷纷,便  上前询问,有人对他细说经过,老农笑道:“这有何难?” 众人不信,说道:“大话好说,真对起来可就难了。”老农  也不争辩,大声吟道:

作春田,载夏禾,秋收冬藏。

在场文人无不惊奇,称赞不已。主持人大喜,忙令 人取来赏银,老农却头也不回,扬长而去。

这个故事中,秀才上联用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词,最后以成语作结。老农以四季对四方,以俗语对成 语,巧言妙语,工整稳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36

主题

3727

回帖

4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3228

论坛元老

QQ
发表于 2024-8-22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青阳腔对黄梅戏

据说有一年, 一个黄梅戏班和一个青阳腔班,同时 来到了青阳县,分别在城东、城西搭台演唱。当地一个 开通的塾师, 一天带领几个学生到城东黄梅寨来看黄 梅戏。看完回塾,恰巧下雨,先生即景生情,出一联曰:

黄梅寨看黄梅戏,回塾方下雨,巧矣,

先生要学生答对,这可把几个学生难住了,其实连 塾师自己一时也找不出合适的下联来。

第二天,先生又带那几个学生去城西看青阳腔。戏 刚开场,便博得观众的喝彩声, 一个学生忽然灵机一
动,对出了下联:

青阳县唱青阳腔,出台便引人,妙哉

此联以实对实,以虚对虚,出联自然,对句巧妙,虽 是巧合,亦属佳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36

主题

3727

回帖

4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3228

论坛元老

QQ
发表于 2024-8-22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演员春节凑趣联

旧时春节, 一家戏班子要写春联,老板叫来管事人  说:“往年写春联都写虚情,今年不要那些空话,要写实 情。”管事的就找来几个演员在一起商量,演小生的想, 自己常演公子落难,好人搭救,金榜题名,得中状元,可一卸妆,我还是我,于是首先得出一联,吟道:

金榜题名虚富贵;

演花旦的一听,你金榜题名是假,我常扮小姐,与公子结缘难道是真?于是对道:

洞房花烛假姻缘。

演武生的听到,也根据自己从事的戏行提了个上联 :

你一枪,我一刀,虽杀未恼;

演老生的也马上答对:

轿上来,马上去,非走不行。

管事人听后开了言:“你们都说了真话,讲的是实 际。咱们一年到头,颠沛流离,受尽欺侮,过着饥寒交迫 的生活,我也就此来作一副”:

年年难唱年年唱;
处处无家处处家。

这时候,戏班老板也讲话了:“虽然如此,但是我们 还不能丧失演员的人格。”说着也作了一联:

清清白白做人;
认认真真演戏。

这些对联贴出以后,观众都称赞他们作得好,当中有个爱好文艺的观众,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慨,又送了他 们一联:

文唱武打,台上一片巧技,
旧事新演,戏中都是真情。

前来观看的民众无不拍手叫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36

主题

3727

回帖

4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3228

论坛元老

QQ
发表于 2024-8-22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韩秀才撰戏台联

地处浙江南部的金华地区,有这样一个风俗习惯, 每逢秋收过后,各村都要请来戏班子唱上几天几夜,庆
贺一番。

一年秋禾登场,某村按照惯例,请来了越剧班子。 戏台搭好了,可就是没有一副戏台对联,班主找遍全  村,无奈,没有一个人能写。

离开场时间很近了,戏台联还没有着落,急得班主 团团转。正在这时,西村的韩秀才,他是戏迷,听说邻村
演戏,急忙赶来观看。

场上观众都已到齐,韩秀才等了好长时间都不见 有人出场, 一打听才知道少副戏台联,便自告奋勇,愿
代为书写。

班主一听韩秀才能为戏台写对联,真是求之不得, 立即拿来文房四宝。韩秀才提起笔来一挥而就,上面写  成两行各七个相同的字:

盛盛盛盛盛盛盛;
行行行行行行行。

站在一旁的班主,看了这副对联莫明其妙,心中寻思,上下联各七个字,字字相同,怎成对联?这穷秀才, 莫非在跟我开玩笑不成。他勃然大怒,伸出手去欲撕对 联,韩秀才连忙挡住了班主,不慌不忙地说:“班主息 怒,如此正经事情,小生怎敢与你开玩笑?你先听我解 释一番。”韩秀才不紧不慢地讲:“这对联中的‘盛’和 ‘行’二字,在本地方言中念成两种音,‘盛’可念成 ‘成’,也可念成‘场’;‘行’可念‘形’也可念成‘杭’。如果把上联中的第一、三、五、六字念成‘成’,第二、四、七 字念成‘场’;把下联中第一、三、五、六字念成‘形’,第 二、四 、七字念成‘杭’,整个对联便读成:

成场成场成成场;
形杭形杭形形杭。

这样一读,上联正切合台上那种热闹场面,下联如 同台下观众喝彩声,这样上下一连贯,不就将整个台上 台下那种生动场面都写出来了吗!”

经韩秀才一解释,班主恍然大悟,连忙赔礼。

同字对联的奥妙一旦被点破,便令人叹服。但要知 其中奥妙,却是不容易的事,因为大多数同字对联,都 要用方言来念。另有一说:此联系明代中期著名文学家 徐渭(字文长)所作,此人浙江山阳(今绍兴)人,自幼聪 明,学识广博,但屡试不进,却毫不在意,逍遥自得,他 擅长撰联,所作楹联广传乡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36

主题

3727

回帖

4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3228

论坛元老

QQ
发表于 2024-8-22 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闻锣鼓声

春节,人们都沉浸在欢乐之中,家家户户悬灯结 彩,鞭炮齐鸣。在街道上一家乐器店里更是热闹,两个 青年伙计,敲锣打鼓,吸引了许多顾客。老板见此情景, 高兴地对青年伙计说:“我想在大门上贴副春联,但要 有行业特色,你们能写出来吗?”

两个青年店员虽读书不多,却很聪明伶俐,他们满 口答应。其中一个伙计望着手中的锣鼓,灵机一动,念 道:

普天同庆,当庆当庆当当庆,

另一位伙计受了启发,瞧瞧手中的铜钹,脱口而出:

举国若狂,且狂且狂且且狂。

此联巧用谐音,读来如闻锣鼓声,听者无不击掌称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36

主题

3727

回帖

4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3228

论坛元老

QQ
发表于 2024-8-22 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虎踞龙盘

有朋友二人,同到戏台下看戏。甲的座位被乙占 去,甲脱口念出联戏之:                                      

鹊巢鸠占;

乙思路敏捷,立即应对了下联:

虎踞龙盘。

甲乙妙对,借物自喻,各有褒己贬他之意。联语新 颖别致,相比之下,下联比上联另胜一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36

主题

3727

回帖

4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3228

论坛元老

QQ
发表于 2024-8-22 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班主无词唱白戏

从前,有个省戏班演得很好,价钱也贵,每本要百  块大洋。这一天他们在新昌县城(即今江西宜丰县)演 出,忽见一位头裹围巾、脚穿草鞋的农民来请他们进山  演戏。班主瞧不起山里人,便说:“我们演的唱本戏文, 你们看得懂吗?”农民说:“山里也有知书识礼的人。”班  主笑道:“看来你也知书识礼啰!你若做得出一副戏台 上的对联,我送你十本戏。”农民怕他说话不算数,班主  说:“我们立字为据,但对联第一个字要嵌‘做戏’二字, 若作不出,要双倍戏钱。”农民同意,当下请人立字为  证,并摆上文房四宝,农民略一沉思即挥笔写道:

做中有古,古作今观,观不尽花花世界;
戲半是虚,虚从实看,看起来事事入情。

此联不仅按要求“鹤顶嵌字”,而且又从第一字拆 字入手概括戏剧艺术的特点,既切演戏实情,又含人生 哲理。班主只好认输,白演了十本大戏。现在这副对联 还常被一些戏台传抄选用。“戲”是“戏”的繁体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36

主题

3727

回帖

4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3228

论坛元老

QQ
发表于 2024-8-22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同音巧对

“简谱”是音乐记谱法之一,16世纪中叶初步成型  于欧洲,传人中国后又经改进,被普遍采用。现用简谱  以1、2、3、4、5、6、7七个数字表示七声(读如 do、re、 mi、fa、so、la、si 或 to) 。 有一联模拟浙江方言写道:

独览梅花扫腊雪;
逸睨山势舞绿溪。

上联是简谱的方言读音,下联为相应数字的变读,不仅 摹拟了其声,同时还极富诗趣,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另有一联则借同音巧撰,句为:

闲人免进贤人进;
盗者莫来道者来。
                                    
“闲”、“贤”及“盗”、“道”,音同字不同,内容也不  同。“闲人”,悠闲之闲民,“贤人”则指多才而有善行者; “盗者”即小偷强盗,“道者”则为知书达理之人。此联界  限分明,表意准确。

近来又有人将下联改作:

捞者莫来劳者来。

“捞者”指利用职权营私的人,“劳者”则是指辛勤劳动者。改后之句对不正之风有所讽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36

主题

3727

回帖

4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3228

论坛元老

QQ
发表于 2024-8-22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闻胡琴声而得

相传,两老者在戏台下听戏,琴师娴熟地凑起了悠 扬动听的曲牌,使偌大的剧场鸦雀无声, 一位老者闭着 眼睛,手拍着板眼随弦吟道:

今古今古今今古;

又一位老者,摇着头,神情早已被这琴声所吸引, 也附着节拍合道:

古今古今古古今。

他们配合默契,也将戏曲表面特征及作用、形象有趣地表现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36

主题

3727

回帖

4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3228

论坛元老

QQ
发表于 2024-8-22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东西南北

民国年间,浙江沿海某镇准备中秋节搭台唱戏,但 戏台建在哪里,前街主要求搭在南头,后街主强调建在 北头。镇上一位资深文高的长者见此便作出一联:

同住一镇两街,彼此何分南北,
再要七嘴八舌,那就不是东西!

两位街主看到此联更为糊涂,到底把戏台建在何处, 于是请示长者,这位长者捻着胡须答道:“下联不是写明白 了,再要争来争去,不是搭在东边,就是搭在西边吗?”

长者虽属诡辩,但对联毕竟写得不错。“一镇两街” 与“七嘴八舌”先自对而后两联相对。“南北”与“东西” 为借对,整体严谨, 一语双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36

主题

3727

回帖

4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3228

论坛元老

QQ
发表于 2024-8-22 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吹鼓手巧联赶车翁

从前,有位赶车老汉发了财,心想自己辛苦一世,也未摆过什么排场,如今花甲之年,也该热闹一番。于 是,他请来一个戏班,发了一些帖子,邀请亲戚好友来 庆祝六十大寿。这一消息传出,许多未得请帖的远亲近 邻,也争相趋奉, 一时,贵客盈门,笙歌悦耳,好不热闹。

席间,许多文人墨客,吟诗联句,或记当时盛会,或 颂老翁功德。赶车老汉心想,自己不会吟诗作赋,不能 同他们附庸风雅,只有对对子这玩意,俚言俗语也行, 我何不以我的发家史出个上联求对,也可同他们凑个 趣儿。于是他对众宾客道:“各位诗词甚佳,在下也诌条 联儿,谁对得更好,愿以白银50 两相赠”。接着他念出 了上联:

想当年,大路上,得儿哦呵吁!

大家冥思苦想,无以为对。这“得儿哦呵吁”,翻尽 汉赋唐诗、宋调元曲也找不到它的对儿。在大家搜肠刮 肚,脸红汗淌之时,戏班里有一位鼓手上来向主人拱手 高声对出下联:

看如今,高棚内,七卜隆咚锵!

话音刚落,有位老秀才竖起大拇指连连称妙。他说:“上句‘得儿哦呵吁!’是吆喝牲口的声音,老翁现在发福,可三句不离本行,忠厚可嘉;下联‘七卜隆咚锵!’ 是敲锣鼓的声音,鼓师傅业精技巧,乐韵精通,可贵可  贵!”赶车老汉高兴地吩咐奉送赏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36

主题

3727

回帖

4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3228

论坛元老

QQ
发表于 2024-8-22 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文艺晚会上对对联

有一农村为庆祝大丰收,自编自演了几个小节目, 演完后,村长大李说:“下个节目咱们对对联!”担任教 员的刘老师站起身来出了上联:

台上是人,台下也是人,锣鼓敲响,人看人。

求对下联。顿时,大家热闹起来,纷纷议论怎样对 下联。忽然,坐在后面的王铁匠站了起来说:“我来对”, 高声念道:

大墩是铁,大锤也是铁,风箱拉动,铁打铁。

场上一片掌声,叫好声。文艺晚会又掀起高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钥网 ( 滇ICP备2021005283号 )

GMT+8, 2024-9-19 17:51 , Processed in 0.142086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