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5|回复: 0

“联与不联”——对联形对意联对句点评

[复制链接]

1956

主题

195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9650
发表于 2024-9-24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

“联与不联”——对联形对意联对句点评

原创 楹联之家  联斋
2024年09月14日 00:02 河南


联 斋  第4771期


“联与不联”
对联形对意联对句点评

李洪起

      中国楹联学会经征求各方面意见,对《联律通则》再次作了进一步的修改。第六条修改为:语意关联。上下联句表达同一主题。修改后文字更为简练,但是对“语意关联”要求更加严格。如果一副对联只是形式上的对偶,而内容上没有关联和统一的主题,那么它就不能被称为真正的对联。
      最近涉阅中诗大楹联学院(网校)一期班的形对意联对句练习点评,笔者从中略举一端浅闻陬见而已。

1.
出句:烟外听柔橹;【绮罗】
对句:
1)江边盼故人。【蓦然云归】
2)空中翔白鸥。【沙洲】
3)眼前浮断桥。【伊人】
4)浪头荡轻舟。【洪涛】

点评对句:
      1)透过迷漫的烟雾聆听到轻柔的摇橹声;在江边翘盼着老朋友的到来。
上下联通过“烟外”和“江边”的场景呼应,以“听柔橹”和“盼故人”的情事关联,脉络贯通语境完整,意联尽情尽理。
      2)上下句为顺承关系的流水句。因依出句于“烟外听”聆,视觉必然受到某种程度的限制,云烟外是难以观察到鸥鸟飞翔的。对句“翔白鸥”则疏离客观而难形成圆美的意境。所以,影响意联的关健词选择要十分注意。
      3)出句表达一种远离市井闲适恬淡之情,对句却是缅想旧事“断桥”竞在眼前浮现。感情基调违和。恐因不甚明晰关联点所在使场景切换跳脱,结果是形对而意不联。
      4)字面对上了。“轻舟”和柔橹相似度高,似微合掌(局部词语相同或意近),且有中途易辙或暗换主语之嫌。出句是作者在柳阴处听到有船来;对句应从期盼故人的角度来写而不宜去荡舟,脱离了出句给出的线索。只是形对欠缺意联。须知意象太近,意境就窄了。可以宕开一些,想象空间更大,更加贴近生活。

2.出句:莺啼翠柳知春暖;【寒烟】
对句:
1)蝶舞红桃喜蕊香。【兰心】
2)花谢闲庭细雨微。【蓦然云归】
3)雁落平沙逐岁寒。【蓄涵】
4)月挂寥天笼碧鲜。【怡彩云】

点评对句:
      1)对句准确地捕捉到季候的变化,春暖花开莺歌蝶舞的美丽景象及对自然变化的敏锐感知和惬意之情,衔接自然,形对意联。
      2)上下联以“莺啼”和“花谢”的自然景象,传达出春天的气息和膏雨微微的担忧惆怅。这时候应该是春暖花开的季节,风日和暖,可是花却谢了,一个“谢”字联语色调就变了。虽然做到了“形对”,画面感也很强,但美中不足的是,语境上有些不搭,不够贴近现实生活,和出句不相应合。
      3)对联很重要的一点是上下联构成一个统一画面。上下联描写的景物“翠柳”和“平沙”,却反差巨大,一近一远,不在一个可视的场景内,一个统一的意境中。看不出二者之间的联系,此为隔景。诗词亦如是。“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至云‘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则隔矣。”《诗词例话之隔与不隔》
      4)月挂寥天笼碧鲜。“莺啼翠柳”对“月挂寥天”不仅隔景,同时也隔着情、隔着意。意隔是由景隔衍生出来的。上下联无论时间、景致、意境均不相关。出句春暖柳绿,莺声恰恰,暖色调;对句怅然凝愁,寒色调。色调指画面上表现思想、感情所使用的色彩浓淡,色调和谐才能构成圆美的意境。

3.出句:春深拟待窥窗月;
对句:
1)夜静常思追梦人。【和为贵】
2)阁冷犹嫌对烛花。【岸芷汀兰】
3)景丽行当爽柳阴。【牧之】
4)雨霁还期听竹风。【蓦然云归】

点评对句:
      1)意联方式以境联,描述了在特定情境下的期待,通过“春深”和“夜静”的氛围营造,进入一个梦想和回忆的世界。“窥窗月”和“追梦人”,相互补衬,表达了怀念以及对追梦和生命意义的思考。
      2)窗外春色浓郁,故“拟待窥窗月”,背后的含义是忆往事、思来者,而对句似未切中这个关联点,春深物华正好遨游;那么“春深拟待”与“阁冷犹嫌”岂有半毛钱关系?“窥窗月”、“对烛花”视线所及等各个角度亦不相关联,所要表达的内容不统一,自说自话,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主题。
      3)出句是作者在室内窥窗待月。拟述往怀今种种,是有感而发的,对句却欲室外寻柳乘凉。景隔了,意也隔了。前提在于对句须析联为之首,不可不析联而成对,否则鲜有佳联之出,妙意之和。
      4)上联:春深拟待窥视窗外的月亮;下联:时雨停下来聆听竹林的风声,感受着大自然的韵律。上下联通过描摹特定情境下的期待,形对意联。通过“春深”和“雨霁”的氛围营造,以及“窥窗月”和“听竹风”的行为表述,展现出宁静而美好的心境。微疵在音步上出句后三为2-1,对句是1-2,节律对拍不符合要求。

4.出句:欲醉春光,东风不必来扶我;【寒烟】
对句:
1)空邀夜色,细雨何妨自落尘。【阳辉】
2)看迷山色,夕照何须去送人。【兰心】
3)催开桃李,花朵当然引诱蜂。【唯陌影】
4)敲开夕照,古寺何须苦度人。【煜祺】

点评对句:
      1)出句为暖色调,对句为冷色调。细品“扶我”、“落尘”二者之间比例关系不平衡,差异较大。所以这个意象的选取不算成功,再有句意的表达跟出句也少有关联度。
      2)衔接自然,顺畅地承接了出句的情境。对仗工整,联意明了,形对意联。只是“去送人”与“来扶我”相比,情感上就显得寡淡了些。
       3)平仄正确,读之顺畅。但基本功尚显薄弱:一则春光为偏正词组,桃李为并列词组,结构不对应。“我”与“蜂”对小类不工,宽对未尝不可,但应力求严谨。再则出句饮醉春光,省略主语“我”。对句的主语是什么?主语不一致影响句子表达的清晰度和语义语境的完整性。
      4)句子虽对得工,但联意断了。前分句东风对古寺显得牵强,后分句似乎与出句没有关联。造语略涩,“敲开夕照”、“苦度人”给人硬凑之感。

综合起来得出几点启示:
      笔者觉得出对句之于成联,对仗、格律要求似更严格些。还要注重情景、意境的契合度,以及出对句之间的关联性,即综合考量上下联的承接性和对称性,并非文字对上就算。在此基础上,通过蕴藉的文字表达,给出一个能引起读者或共鸣或回味的句子,那无疑就是比较成功的了。具体有这样几点应予注意:
      其一,将对句之前先行析联作为必修课。看出句的立意想表达什么,对每个词语的释义,看基调,看逻辑关系等,如果不甚理解不加精心思索选择,即使字面对上也是拼凑而已。析联应作为对句习练的必修课!初学多有浅尝辄止的情况,不能深入地析联,而这恰恰影响到对句的成功与否。能够做到析联到位也是为对句做了找准切入点的准备。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句就事半功倍,把握好出对句关联点,做到对而有联。仅上下两句,却要表达一个完整的语意,主题明确,联句顺畅不突兀,确须下一番功夫多练意练字。
      其二,明了核心内容确定对联基调。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色调定下来。色调是一个用于描述事物、说话或文本中的情绪、语气、氛围和声音的概念。可以是欢快的、轻松的、悲伤的、紧张的、温馨的,或者其他各种各样的情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句把握基调的一致性,才不至于南辕北辄,言不及意。比如庆贺人家婚嫁寿诞,总不至于说什么相思云云。
      其三,学习掌握用逻辑思维。人的思维靠的就是逻辑。无论作文撰联,唯有理顺逻辑,方能把杂乱无章的想法(事物)线状地、顺溜地呈现出来。此谓通情达理文从字顺。比如成联的“逻辑”,有单句复句之分,是单句的话,那么它的主要成分,也就是大结构是什么?如果是复句的话,那么两个分句之间,又是什么样的关系。弄清复句的各分句之间有哪些逻辑关系是极为必要的。比如结构对应中易被忽视然而非常重要的九种承接关系:1、并列关系。2、顺承关系。3、递进关系。4、选择关系。5、转折关系。6、假设关系。7、条件关系。8、因果关系。9、目的关系。这样拿到一个出句析联以后,才可能把握联句大小结构相对应的基本要求。同时也可以比较和选择一下哪一种意境更好。
      其四,抓住关键环节,运用对立统一规律指导对联创作。立意很重要,通过立意这样一个过程确立主题。从哲学角度分析,“对”与“联”是矛与盾的关系,“既对又联”和“对而不联”是这对矛盾的两个方面。解决这对矛盾,关键环节是使对立的两个方面统一在表现同一主题上。文学作品总是内容表现主题,主题统帅内容。若上下联的主题是统一的,不管其内容是相近还是相反,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在表达同一个完整主题,“合围”出来一个完整的“意境”。通俗地讲,如果没有统一的主题,前后两句成了“两张皮”,意境搭不上,可以说不是对联,或只对不联。对句习练其实就是围绕出句给出的“舞台”,景色、形象、文字、情感、意境诸方面相关联,围绕着同一主题展开,为表现同一主题服务。概而言之,对联的上乘之作正是外在形式之对与内在意境相联的有机结合和谐共存的统一体。


李洪起,网名洪波湧起,50年代生于沈阳。国家机关干部,退休后开始研习诗词楹联。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鞍山市诗词学会外埠会员、沈阳市楹联学会理事、中国现代文化报辽宁工作室副主编、北梦南缘文学社副社长。曾参加全国诗词楹联大赛,偶获二、三等和优秀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钥网 ( 滇ICP备2021005283号 )

GMT+8, 2024-12-27 16:34 , Processed in 0.100631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