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9|回复: 0

万千心语抒襟抱——杨明军楹联艺术欣赏

[复制链接]

1773

主题

139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7674
发表于 2024-9-27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

万千心语抒襟抱——杨明军楹联艺术欣赏

原创 楹联之家  联斋
2024年09月27日 00:02 河南


联 斋 第4818期


万千心语抒襟抱
杨明军楹联艺术欣赏

李伟成

      几天前,在《联斋》公众号上欣赏了杨明军老师的《中华杨氏诗联词赋群:杨明军诗词卷》,今天该公众号又推介了《中华杨氏诗联词赋群:杨明军楹联卷》,遂又欣喜地欣赏一过。不到一周时间,连续推介了杨明军老师的诗词和楹联作品,足见该公众号对其作品的看重和推崇。两期的专题推介,使读者对杨明军老师的诗词和楹联的精华作品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这里,着重地谈一下本人在欣赏杨明军老师楹联作品过程中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感想。
      这期的公众号推介杨明军老师的楹联作品共26副(这只占其全部楹联作品很少的部分),数量虽不多,但也足具代表性。举凡上至国际国内大事,下至作者对周边一应大小锁细事物的所闻所见所亲历,无不有所记录书写。由此可看出,作者是一位热爱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其所接触到的人和事,并充满了好奇的激情和探究的欲望。再加以其艺术感觉的敏锐细腻,遂能快速地催生和捕捉到艺术的灵感火花,因为他深知“作诗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后难摹。”的道理。因此,作者大都能及时地酝酿并记录这一瞬间的所思所感, 遂成就了我们今天所能寓目的一副副形神俱佳的楹联艺术作品。细心的读者不难看到,这样高质量的作品,在这一期的《杨明军楹联卷》中俯拾即是。
      熟悉杨明军老师的人大都知道,他在文学艺术方面是一个通才式人物。在岗工作时,也是从事于自己所喜好的群众文化艺术工作。能大体做到将自己的兴趣爱好与自己的工作岗位相协调统一,这对杨明军老师来说是幸运的。他对文学艺术的追求是坚定而执着的。可以说是始于青丝,迄于白发,焚膏继晷,终生不辍。他对文学艺术的爱好也是多方面的。其网名“六好牛”,就是他最好的夫子自道——本人生肖属牛,爱好“书、画、诗、联、摄影、京剧”,而且每一种艺术形式都不是浅尝辄止,大都是不做则已,要做就尽力发挥到极致。可以说,对自己所爱好的这六种艺术形式,他大都能做得风生水起,业绩斐然。
      我国传统的楹联,其创作历史悠久,“唐宋律赋,蝉联相续”,“吟诗”与“作对”并称,可见两者有其共同的特点。从事楹联创作的人大都知道,对仗工稳和平仄协调,是楹联规则的两大要素。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而今我们所说的对联格律,亦即“联律”。而联律,从根本上说就是“马蹄韵”。所谓马蹄韵,是说楹联平仄的运用,犹如马之行步,后脚踏着前脚的脚印行走,每个脚印要踏两次,使平仄交替出现连珠的形式。马蹄韵也是区别于诗、词、曲律的楹联所独具的格律。
     纵观杨明军老师的楹联艺术,我们可以说,自其退休以后,无论其楹联创作的数量和质量,都已进入了一个 创作的丰饶收获季,且已渐臻佳境,无论是长构短什,均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就以我们所看到的卷中最长的一副联语《咏感动中国人物叶嘉莹》,仅用48个字,将叶嘉莹先生一生的行藏用舍作了高度浓缩——主要从“奇才女”和“好先生”两个方面铺陈渲染,既含蓄凝炼,又惜墨如金。一个毕生在古典诗词创作和教学普及方面皆有杰出成绩和卓越贡献的蔼蔼长者的形象遂呼之欲出,而读者却并不觉其文字的冗长。另看二副卷中较短的联,一是题为《游昆明湖吊王国维》:为学三境界,测殁半湖波。二是题为《巴黎奥运会》:三色帜襄三届,五星光耀五环。两幅联虽只有10个字和12个字,却将王国维和巴黎奥运会的精髓高度浓缩,尽显弦外之音,读者自可以凭着对二者的知识储备,填补其阙如部分。还有令我叹服不已的《纪念萧红诞辰110周年》:遭遇一生“白眼”,不甘半部“红楼”。将萧红的临终遗言巧妙地嵌入了联中,其对仗的工稳,堪称绝对。
      我也很欣赏卷中的《咏秋》、《咏冬》、《咏竹风》等六首七言律联。其中规中矩的平平仄仄,尽显传统马蹄韵的节奏匀称交替之美。这里我忽然想到了“因联而成诗”的话题。因为作诗大可不必像写文章那样细密理性,诗是感性的,诗人大多数时候是先有了一点感性、一点触动,由此而先得一句或一联,再扩充成整首诗。传说有“诗鬼”之称的唐代诗人李贺就大多是先得好句,然后再足成完篇的。再如我们所熟知的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其所作旧体诗在现代作家中也是出类拔萃的。他有一首《钓台题壁》七律,其颔联是“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即是爱好旧体诗的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佳联名句,而整首诗倒是很少被人提及。我揣想,这多半也是诗人心中先有了这一副自以为得意的联语,然后足成全诗的也未可知。由此我联想到杨明军老师的那些脍炙人口的七言律联,如果作者本人或哪一个对此感兴趣的旧体诗爱好者,倒是可以试一试将某一首七言律联足成为一首完整的七言律诗,那说不定也是很有意义的一桩诗坛雅事。
      这期公众号所推介杨明军老师的楹联作品虽然只有不多的26副,但认真欣赏后,其古韵新境的典雅幽美,常使人如行山阴道中,应接不暇。涵咏之,赞叹之,陶醉之,顿觉古典诗词的形式韵律美 感扑面而来。卷中的楹联作品,凡三、四、五、六、七言等律句,长短参差,平仄协调,随形赋式,不拘一格,足见作者对楹联这一古典文学形式的熟练掌握和随心所欲不逾矩。而构思巧妙,对仗工稳,平仄协调,修辞讲究,都是值得称道的,其中的锦言佳构,不由人不击节叹赏,拍案叫绝。从一定意义来说,文学作品,尤其是诗词曲赋这一类讲究韵律的作品,就必须要咬文嚼字,苦吟成篇的。从卷中杨明军老师的每一首楹联作品来看,便足以看出他的认真推敲和锤炼琢磨的执着精神,而丝毫也看不出那种率尔操觚,草率卒篇的迹象,说是“语不惊人死不休”,渐臻化境,倒仿佛似之。这也可从卷中楹联作品中对比较常见的副词、虚字以及动词的准确运用证明之。古今文学大家的实践足可说明,这一类词的运用得当,尤其是对诗词类作品,是可以收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效果的。
      总之,因了杨明军老师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也因了他的晴耕雨读,不废操练的契而不舍的诗痴精神,更由于他的慈悲襟怀,忧患意识,一旦捉刀创作,必会厚积薄发,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作品亦即呈现一种大视野,大格局,也即大家气象。


李伟成  男,1954年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现哈尔滨市呼兰区)。1986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博物馆专业。1971年末至1974年9月在庆安县山区五七农场上山下乡。曾先后供职于黑龙江省绥化市教育局、文化局和关工委。2014年退休。喜好读书、藏书。有文学作品见诸报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钥网 ( 滇ICP备2021005283号 )

GMT+8, 2024-11-16 07:13 , Processed in 0.094057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