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0|回复: 3

【24.12.30截止】雍正帝师巩建丰诞辰350周年全国楹联征集启事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1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8442
发表于 2024-11-13 0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
雍正帝师巩建丰诞辰350周年全国楹联征集启事
甘肃楹联 征文天下
2024年11月12日 13:47 吉林

https://mp.weixin.qq.com/s/QA0Y4ABfBB04V2IwYOeyCQ

巩建丰(1673—1748),字子文,号渭川,别号介亭。清陕西巩昌府伏羌县(今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人。历康、雍、乾三朝,由翰林院检讨、国史馆篡修、日讲官起居注、乡试正主考、翰林院编修到提督学政、侍读学士、殿试读卷官。“老成持重”(雍正评介亭语),德才俱美,乃一代醇儒和名臣,被时人尊为“关西师表”。著有《伏羌县志》《朱圉山人集》等。为纪念雍正帝师巩建丰诞辰350周年,特开展此次楹联征集活动。一
组织机构
(一)指导单位甘肃省楹联学会(二)主办单位中共甘谷县委宣传部甘谷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甘谷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甘谷县巩建丰学术研究会甘谷县诗词楹联学会二
征稿对象全国楹联专家及楹联爱好者。三
作品要求
围绕巩建丰生平事迹及其思想著述和对后世影响。
①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立意新颖,积极向上。
②楹联作品须符合《联律通则》,作品字数不限,新、旧韵皆可,但不得混用。用典、集句请注明出处。
③所有参赛作品必须为未曾在任何公开出版的报刊上发表过的原创作品,文责自负。每位作者限投2副,请勿重复投稿,不支持修改。
④应征者须注明真实姓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号码,附上100字以内的简介。
⑤本次大赛采取匿名编号方式,经初评、复评、终评产生获奖作品。获优秀奖以上的作品,评审结果将在《甘肃楹联》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公布。所有来稿,主办方可用于宣传、展示或出版等用途,不再另付稿酬。一旦投稿,均视为同意有关规定。大赛解释权归主办方。本次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投稿作品如有涉及著作权、版权等纠纷,均由投稿作者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评委作品为特邀作品,不参与评选。

奖项设置本次赛事奖品,由巩建丰后裔、著名书法家巩作义支持(简介附后)。
一等奖:
1名,巩作义180X70cm书法作品一幅,颁发证书;
二等奖:
2名,巩作义138x70cm书法作品一幅,颁发证书;
三等奖:
3名,巩作义100x50cm书法作品一幅,颁发证书;
优秀奖:
20名,巩作义70X35cm书法作品一幅颁发证书。

投稿方式投稿一律采用电子版投稿方式。电子稿件直接发送至信箱界面,请勿使用附件发送。
投稿邮箱:466614210@qq.com
联系人:魏博
联系电话:18393810169。

征稿时间2024年11月11日到2024年12月30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1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8442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3 0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巩建丰(1673~1748年),字文在,一字子文,号渭川,别号介亭,晚年自称朱圉(yǔ)山人,伏羌(今甘肃天水甘谷县)县人。

巩建丰幼年丧父,聪明懂事,事母至孝,清贫的生活和书香门第的熏陶,造就了他诚实谦逊、礼让恭行的品格和勤奋刻苦、好学不倦的韧劲。他才思敏捷,志向远大。从小就诵读《四子书》和《纲鉴捷录》等书,7岁能诗能文。人学后更加勤奋自励,刻苦学习。21岁入县学补为增广生员,之后多次参加乡试不第,但不因此气馁,一边继续发愤读书,一边在城内柳湖之滨开馆收徒讲学,邑人争相前来受业。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虽非“大比之年”,但适逢康熙帝60大寿,故特设“万岁恩科”开科取士。年届40的巩建丰遂赴西安参加乡试,主考俞长策、副主考官李士瑜和熊学烈等在批阅其卷时,交相语曰“此卷有儒者风度”,结果中举。同年又赴北京参加会试和殿试,两试皆捷,赐进士出身,授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授翰林院检讨,充国史馆纂修。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巩建丰因母亲病逝归里守制。三年服阙后,复入国史馆供职。康熙五十九年庚子(1720年)顺天乡试和康熙六十年辛丑(1721年)会试,皆任同考官。公元1723年,清世宗即位,改元雍正。他任日讲起居注官,遂得常伴雍正左右。他常挟一匣于肩舆中,朝暮相随雍正,“其所记录,虽子弟门生,亦秘不以示”。雍正对他的为人和文才颇为赏识,“每蒙差使,赐御物累累”。一次,他与雍正讲论《大学》中的章句,雍正十分满意,“动容听之”,当即赐给貂皮、茶叶和笔墨等物。

雍正二年(1724年),他奉命出任四川乡试主考官。次年重阳节,雍正召集群臣和翰林院诸官,赐宴乾清宫,让大家仿柏梁体作诗吟和,他以“佳节云日换轩楹”句恭呈御览,“上为之色”。雍正曾对其近臣说:“巩某持重老成,尔等讲官皆当效法”。由此足见雍正对巩的信任和器重。不久,升授巩为詹事府右春坊中允兼翰林院编修。

雍正四年(1726年),巩建丰被授任为云南省提督学政。云南地处西南边陲,为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经济文化较内地落后,他不畏路途险远、条件恶劣,毅然赴任。临行时雍正嘱其“激浊扬清,维风正俗”,并赐给笔墨各一匣。他到任后,谢绝请托,主试查访,足迹遍及云南各地。他鼓励各地兴办学校,选拔品行高尚、学识渊博的人为教习。在科试中他以身作则,严格考试制度,整饬士习,革除以往科试中存在的十大弊端,不遗余力地选拔人才。他到任的第2年,亲自起草了《滇南课士条约》,规定了童生必须遵循的品行规范,要其“敦伦修行,尚志立品,务实力学,尊师择友。”力求做到端方正直,勤学慎思,切忌沾染各种恶习。在任内他先后上疏数折,均被雍正嘉纳,雍正还在一折上朱批道:“尔人品端方,朕信得过尔。”由于他能除弊兴利,持衡取士,使云南“文风渐伸”“习弊杜息”,造就了一批人才。李因培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被赐进士出身,历官资政大夫、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山东学政。巩建丰病逝后,李悲痛欲绝,特地为其作墓志铭,以表达对先生栽培之恩的感念之情。

巩建丰在云南还特别注意移风化俗,大力提倡崇尚朴素节俭之风,反对大肆操办婚嫁、丧葬的陋习。在主试查访中,严禁童生饮酒,倡导朴素向上风气。在主试中一旦发现童生有“稍近华靡,不安朴素者”,总是“严加训诲,委曲开导,务令识撙(zǔn)节爱养之道”。这些做法在兴利除弊、移风化俗过程中无疑起了积极作用。

巩建丰在云南兴学取士和移风化俗的义举为滇人长期传颂,“辙迹所至,人争乐道之。”与他同年中进士的滇人张汉(官至侍御史)在《介亭巩先生七十寿序》中云:“先生督学吾滇南,登明选公,人至今传颂,吾家子弟亦胥被教泽。”雍正七年(1729年),巩建丰3年任满后返回北京。离开云南时他作《滇南别意》,表达自己留恋不舍的心情和对云南学子的厚望。诗曰:“三年校士遍诸州,欲别临歧复逗留。桃李迎风诸庇荫,鲲鹏击水待遨游。去思漫看荒郊碣,来慕空传往日讴。万里归途从此去,华山昆海怅悠悠”。滇人亦曰:我巩大宗师可仰百世,与山水俱长矣。

巩建丰回京后升为朝议大夫,翰林院侍读学士,掌管撰著记载之事。同年又授任殿试读卷官。时康熙朝的文武朝臣多遭贬斥,皇室昆仲惨遭杀戮。他虽幸免厄运,但已无心政治,萌生退意。雍正十年(1732年),他年近花甲,便遂以头目眩晕为由,多次奏请归田事亲。雍正帝为其洒泪陈情所动,便答应了他的请求。传说当年雍正设宴饯行时出联命对,上联曰:“十口心思,思父思母思妻子”,巩随即作下联对曰:“寸身言谢,谢天谢地谢君王。”可谓对仗工整,天衣无缝,更得到雍正的赞赏。

巩建丰回归故里后的第四年,雍正暴亡,乾隆即位,朝廷曾多次请他回京任职,但均被他谢绝。他在《闲居吟》中云:“一卧陇山甘退老,不妨学作灌园师。”在故里他以教学著书为务,以灌园吟诗为乐,度过了晚年。他曾在县文庙(原南街小学)建东西两坊,教授生徒数百人。他还常应邀到秦州书院讲学,远近学者纷纷登门求教,他总是热忱接待,讲史说经,判析义理,终日不知疲倦。对于那些家境贫寒而有才华的学生,在生活上他总能想办法给予特别关照。由于他知识渊博,教授有方,被远近学者奉为“关西师表”,其门下出了不少颇有影响的学者。诸如李南晖、胡釴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1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8442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3 0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巩建丰幼怀高尚情操,至老不倦。生平仰慕诸葛亮和范仲淹的为人,常以诸葛亮“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自勉。从入庠登朝到归田凡30余年,虽目击声色货利、繁华靡丽之物,但他从不为之所动。虽为皇帝近臣,数掌文柄,但从未以帝宠或尺书通朝士故旧。他平生好学,至老仍手不释倦,即使病卧在床,稍稍轻便整冠坐床,读书如故。有人劝他稍加歇息时,他总是说:“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他一生著书甚丰,著有《日省录》《就正篇》《滇南采风集》《巩氏家范》《归田集》《静虚南北览胜》和《主一轩小草并清呤》等书,后由弟子李南晖整理而成《朱圉山人集》12 卷。另撰有《伏羌县志》12 卷,因其体例规范,资料翔实,文笔流畅,为研究甘谷地方史者所推崇,至今有木刻本传世。
巩建丰为官多年,对百姓的疾苦颇为了解,并深表同情。他认为士农工商中农民最苦,穷民中孤独最苦,役民中肩舆最苦。他写了许多反映人民生活艰辛的诗。在《老农叹》中写道:“老农何吁叹?叹为难度生。”“聊以充枵(xiāo )腹,朝夕拌菜羹”。在《乞妇答》中写道:“雨涝四弥月,糜谷空粃糠。草根与树皮,食之多肿伤。十村九无烟,道殣遥相望。……无奈虎狼役,鞭朴扼其吭。四路如张网,何处喊冤鸣?”在《不寐》中又写道:“市粮腾贵价难均,眼见饥民颠沛身。一岁叠荒糠作面,十家九空灶生尘。鸠形鹄面尤为鬼,背井离乡欲乞人。”鉴于百姓的疾苦,他以为做官者应当体恤百姓,礼士爱民,尤当照顾鳏寡孤独,做到轻徭薄赋,政简刑平,赏罚分明,宽猛相济。他在多年的宦海生涯中勤政廉洁,节俭躬行,体恤民情,以兴贤劝善为德。作为一个封建士人,能做到这些也是难能可贵的。
巩建丰作为陇上一位负有盛名的学者,在多年的教书生涯中,形成了颇为深邃的教育思想,成为留给地方的一份珍贵文化遗产。其教育思想,至今仍有借鉴之处。
首先,他认为师者的首要任务是使受业者怎样做人。使其明辨义利,奉法守礼,读书励志,以天下为己任,以修身养性为根本。为师者如果只教学生以获取功名利禄为要,那是不足取的。他指出:“今教者以讲书启其聪明,以作文发其心思,虽有英俊子弟,不过侥幸功名而已,未见器材之大成者。”如果士子不辨义利,贪图富贵,纵使有经济文章,亦不能成为栋梁之材。为师者要以义理养其根本,以经史畅其枝干。在进行言教的同时,更应当注意身教。
其次,他重视启蒙教育,认为要造就栋梁之材,必须从小抓起。如果孩子在5、6岁时不教以安详恭敬,任其轻佻嬉戏,不教以食蔬饭衣朴素,而先顺其欲而导之,这就很难使其成材。他认为诱、掖、奖、劝是导其明、开其蔽的恰当方法。他还指出:朱子《小学编》中的“少年登高科”是一大不幸。因为少年还血气未定,涵养未深,一旦荣登“高科”,将会使其沾沾自喜,而失去远大志向,故以取科为荣身之阶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第三,他提倡“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认为为师者既要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又要根据各人的不同情况,多方造就,使其各有所得。他指出:如果能因其气禀清浊、材质刚柔而变化之,则愚可明,弱可强。他还说“圣人之量天地,贤人之量江河湖海,中人以下或沟或洫或浍或川。识有深浅,量有大小,不能强而同也。”也就是说人的素质是有差异的,为师者就应视其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扬其所长,避其所短。
第四,他认为学与问是做学问的两个重要方面。他认为学问是学于已而问于人。学并非是简单的记诵,而关键在于穷其理。故“善学者之于文,不以艰深奇奥为工,而以见理明透为尚。”问也很重要,只有问才能明。问必须做到“审问之”。他举例说:“樊迟两问仁,知犹未了然于心。乃见子夏质问焉。可见古人问一端必反覆推酌到底而后已。”
第五,他主张学习要循序渐进,要有韧劲。态度要诚实,做到始终如一,表里如一。还要有恒心和吃苦精神。他在《劝学恒言》中说:“学道原从笃志求,莫道世味扰潜修。经书尽有无穷味,童子下帷目不游。”他还说:“古人有言能咬菜根则百事可作,非谓专咬菜根,盖言能受苦者也。”学习上应有咬菜根的精神。学习乃逆水行舟“学问不日进则日退”,因此,要不断进取,因循萎靡是做学问的大敌。
乾隆十三年(1748年),巩建丰卒于家,享年75岁。次年安葬于县城西南旗鼓山祖茔。他病逝后,其门生旧友、乡里父老子弟“莫不走哭陨涕”,吊客过其庐有深痛之若父母者。
为了纪念巩建丰这位陇上知名的学者,其故里甘谷县六峰乡石滩村群众集资数万元,于1989年选址修建了巩建丰纪念馆,清溥杰为其馆题名。馆内有他夫妇的画像和《朱圉山人集》等物。馆之东北角有墓碑亭,亭内置有墓碑五通。(《天水通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1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8442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3 02:26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物评价摘录:雍正:“巩某持重老成,尔等讲官皆当效法”“尔人品端方,朕信得尔。”“此任能三年未遭参处,亦大奇异,此人朕所深知而又灼见者。”“好,果能践言朕之所望者。”李因培:“先生之匪懈在夙夜,文笔在国史,冰糵清鉴,在蜀滇人士之心,仪型丰度,在木天后辈瞻慕,劳在馆阁,老成教泽惠爱,在其乡之士类英贤与闾党姻亚也。…其处家孝悌之义尤谨,族之贫者赡之,士之寒而才者助之训之,在朝在野,人靡不尊为仪范,奉为师表。”黄元铎:“先生不以联捷为喜,以其所图者远也,不以直庐为荣,以其所任者重也,不以连主文柄为宠遇,以其学于圣贤、报于朝廷者,非清操无以自立,而取士务其得人也。…先生有猷、有为、有守,足以配昔贤作后则者。”万承苍:“先生性明而修,行完而洁,不言而饮人以和,与人并立而使人化如春风动物,盖亦莫知其所以然也。”张汉:“先生积学行、赡文章,为同人推重。登明选公,人至今传颂。吾家子弟亦胥被教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钥网 ( 滇ICP备2021005283号 )

GMT+8, 2024-11-21 16:45 , Processed in 0.103167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