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65|回复: 0

【创作体会】永胜凤凰楼全国征联三等奖获得者江苏卜用可谈创作体会

[复制链接]

5928

主题

3890

回帖

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51443

论坛元老

QQ
发表于 2025-2-4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
江苏卜用可近照

    【作者简介】卜用可 ,女,江苏省扬州市人。中国楹联学会对联文化研究院副秘书长、江苏省楹联研究会副秘书长、沧海诗社艺委会委员、中国当代联坛“十秀”、2016年度获得中国对联创作奖金奖。

永胜县凤凰楼楹联创作心得体会

 ——卜用可

     楹联作品在永胜凤凰楼的征集中获得三等奖,应主办方要求谈谈创作体会。

     首先,对于这样的题,它的创作主题是楼,但是作为特定地点、特定背景的楼,又需要结合所在地的人文底蕴以及历史背景等进行创作,这样楼才具有它的独特性和不可移易性。

    所以,第一步自然是搜集楼所在地永胜的资料,我一般百度资料的同时,会把一些认为有用的资料顺手记下来,比如永胜位于“长江上游”、“三江汇聚”、是“滇西北粮仓”“鱼米之乡”、以及有“红石崖”“三川坝”等名胜风光,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是个“多民族”的郡邑、有独特的“边屯文化”、整个永胜俯瞰犹如一本摊开的书,或者像一个展翅欲飞的凤凰(这应该也是凤凰楼名字的由来。)……所有这些资料都记录下来,为的是创作时有材可用。

我的获奖对联是:
三江并汇,忆屯垦戍边,书载人文铺一邑;
百族相融,喜民风物阜,凤鸣楼阁瑞千秋。

     从中可以看出,对联的几乎每一句都有出处。“三江并汇”是地理位置,“屯垦戍边”是边屯文化中的,书载人文就是根据永胜俯瞰像书而来的。百族相融也是资料里的,“鱼米之乡”“矿产丰富”自然得出“民丰物阜”,“ 凤鸣楼阁”是因为楼就叫凤凰楼。

     所以,有时看一副联,其实也没什么高深之处,无非是看谁更有手段,将现有资料进行组合与提升。当然,将搜集到的资料如何组合,如何衔接就有些讲究,你要注意到句意的衔接、逻辑的贯通、气脉的顺畅等等因素。

     比如我的联中,在三江并汇点出楼所在地的特色之后,接一个“屯垦戍边”这是永胜的文化背景,这时尾句结到人文上才自然,而书载人文就既点出了“书”又顺接到“人文”,自然又妥帖。这时考验的就是创作者的功力了,就是如何巧妙自然地将资料利用起来。

     同样,下联“百族相融”后,接“民丰物阜”,这时尾句就必须点到楼了,毕竟不能忘了主题,这儿点到楼,是前面的“放”之后的“收”,前面无论放得多高多远,最终都必须“收”,这样才不离“凤凰楼”主题。而“凤鸣楼阁”与后面的“瑞”之间也是有呼应的,毕竟凤凰象征着祥瑞,而“瑞”又顾及到前面的“民丰物阜”。所以有时一副联看起来毫不吃力,其实有些下字用句也不是随意的,是要瞻前顾后的,这样才能做到稳切,同时能尽力地包纳进人文历史寄望期冀等等内涵。

    这副联得到评委们的首肯,很是感激,有种创作被理解被读懂的开心。同时对自己也是个敦勉,勉励自己继续努力,去写得更好一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钥网 ( 滇ICP备2021005283号 )

GMT+8, 2025-5-9 13:05 , Processed in 0.143052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