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7|回复: 0

三林塘古镇探幽

[复制链接]

2117

主题

175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0567
发表于 2025-6-20 07: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
三林塘古镇探幽
张项学
预报上午有雨,本想去三林塘古镇。看看阴阴的天气,有点犹豫,最终还是好奇心占了上风,带着伞坐上了公交车。或许是三就是一个吉利数,说也奇怪,这一路上经过的三彩路、三舒路、三鲁路、三新路一直到三林路,都是三字头的。
到了三林路和三新路交叉口下车,步行没多远,就看到了一个仿古大门,心想这就是三林塘老街了。走近时,看到大门上的一副对联:
古镇历春秋,与世无争,当可归真守朴;
筠溪流日夜,得天独厚,方能卧虎藏龙。
正如对联里讲的,三林塘古镇有些历史了。据说,宋代隐士林乐耕带着两个儿子来这里沿河垦植,逐渐发展成东林、西林、中林三个村庄,故有三林之称。明初,三林镇由东塘、西塘组成,故又名三林塘。
清代这里已经发展成商业重镇。这里河道纵横,水上交通十分便利,当时的三林塘港连接黄浦江,成为主要的对外运输通道。这里船来船往,光船只就有划桨船、敞篷船、舢板船、鸟篷船、萬船、驳船、机帆船、水泥船等等。
水运发达,当然河上有不少的桥。当时这里的桥无论从材质上,还是从形式上看,五花八门,形态各异,有孙家木桥、拨樯桥、西庙桥、洪家木桥、任家桥、梧桐桥、和澜桥、东庙桥、天打桥、等等,这些桥连接着两岸人家,装点着水乡。可惜,解放战争时被国民党反动派全部拆掉了。解放后重修了一部分桥梁,尤其是重建了糖坊桥、慕家桥、梧桐桥,给古镇又增添了几分水乡特色。站在河边可以看到新建的石拱桥,美观大气,石拱两边还镌刻有对联。
三林塘的文化底蕴浓厚。在三林塘老街大门可以看到两副对联:
继往开来,筠溪意韵千载朗;
承前启后,古镇华章万年芳。
一塘波光,遥接千里月;
三街古镇,携带四时风。
老街的文昌阁保存完好,还带着古时浓浓的文化气息。文昌阁一边是古香古色的弧形长廊,长廊里挂满了灯笼,使得古建筑充满了新的时代韵味。沿长廊走过去,就看到了三林塘非遗民俗馆。
三林塘有不少文化遗产,拥有瓷刻、本帮菜、刺绣三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老街上可以看到正宗的本帮菜馆。三林塘标布是这里的一大特产。元代松江府三林塘的棉布就已经很有名气,受黄道婆棉纺织技术推动发展,以光滑洁白、宽一尺二寸著称,行销华北、西北等地。明代中期形成日上市量超万匹的产业规模,成为松江府纺织中心之一 。清代至民国初,当地布庄就已经达到47家。我们在民俗馆看到了当时的织布机、布样、和已经做成的旗袍,美观大方。
沿河缓缓而行,一边看着古建筑,一边看着河上的石桥,赏心悦目,但毕竟是夏天,一会儿就大汗淋淋。看到前面小店的招牌写有崩瓜,立马就想买一个解解渴。崩瓜是三林塘的特产,因为瓜皮薄,熟时用指头一崩就开而成名。据说,人走在瓜地边,脚步太重的话,就会把瓜震裂。让老板娘称了一个,切开一看,那金黄色的瓜瓤让人看着就解馋。
虽然老街不长,不到一个小时的探幽,还是觉得收获满满,不虚此行。感曰:
游三林塘古镇
张项学
高阙飞檐紫气萦,街行风带古时情。
石桥犹印千帆影,标布还蜚四海声。
2025/06/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钥网 ( 滇ICP备2021005283号 )

GMT+8, 2025-7-1 17:54 , Processed in 0.084751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