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14|回复: 5

吴文之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1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64621
发表于 2023-6-11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
吴文之

初名济,字与成,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改        庶吉士。

巧对一
三光日月星;
一阵风雷雨。

此联见《评释巧对》卷八,宋代苏轼曾对答辽使“三光日月星”出句,一对“四诗风雅颂”,再对“四德元亨利”(为避讳皇帝名,隐去“贞” 字)。吴文之则认为“日月星”是天文门,遂对以"一阵”句。"风雷雨”虽是 三件,而或一时并至,故可以“一阵”称之。同为天文门,又不用受相应数字的约束,也算巧妙。



——摘自梁申威主编《明代对联选》,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1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64621
 楼主| 发表于 2023-6-11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自题

移门欲就山当榻;
补屋常愁雨湿书。

“榻”,《三国志•吴志•鲁肃传》:"(孙权)乃独引肃还,合榻对 饮。”指狭长而矮的坐卧用具,也指几案。"补屋”,修补房屋。读此联可 见作者少时家境并不富裕,"愁”屋漏雨将书打湿,"欲”把山峦当做几 案。爱护书籍、勤奋苦学之精神,尽在其中。用语奇巧,意境不俗。正因此,其志日后得以实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1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64621
 楼主| 发表于 2023-6-11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巧对二

张吴二济联床读;
严霍同光间世生。

此联见《楹联丛话》卷十二,吴济少时有同窗好友名叫张济,有人 借两人名同特点,出此上句,吴济对之。

"严”指严光,字子陵,东汉初人,曾与光武帝刘秀是同学。刘秀即位 后,归隐。“霍”指霍光,字子孟,霍去病异母弟,西汉大臣。"间世”,隔代, 指年代相隔久远。联指霍光、严光是前后汉人,不是同一时代出生的。

出句据实而写,并无高妙之处。对语反应敏捷,以异姓同名的“同光”对二济”,工巧而有韵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1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64621
 楼主| 发表于 2023-6-11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巧对三

画草发生,顷刻功夫非为雨;
灯花开落,须臾造化不关春。

此联见《评释巧对》卷一:“吴文之家,有画花草,客出此对,吴答 之。出句推说画草,心思已妙;对句推说灯花,意义亦佳。两下词致,更为 俊爽。”

出句意为画上的草木生发,是靠画家的真才实艺绘就的,而不是真 像自然界的草木,要靠雨露滋润才能生长。

"造化”,创造化育。对语的意思是说,开落自若的“灯花”随处可见, 但这与春色并不相关,因“灯花”并不是春花,这种“须臾”可及的“灯花” 体现的创造化育,是用不着非等春天来到才可实现的。所说“灯花”,亦 指绘画。

出句对语意境相谐,赞的是“顷刻功夫”和“须臾造化”,实寓工夫不负苦心人、造化功深更见真之意,"画”里有话,“灯”亮心明,令人折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1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64621
 楼主| 发表于 2023-6-11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巧对四
画里行人,无风无雨常带伞;
屏间飞鸟,有朝有暮不归巢。

此联见《评释巧对》卷五:“吴文之幼时,师观于画而出此对,即答 九 之。师从'画里'看来,想到'无雨无风'之景,已令人笑。吴以'屏间'作 对,推出'有朝有暮'之时,亦足令人思之。”

"屏”,屏风。韦庄《望远行》词:“欲别无言倚画屏,含恨暗伤情。"此 联强调“画上”和“屏间”,也就是说已绘制的图景,不会随自然界的风雨: 朝暮而变。所言俱是实情,以新颖的构思和生动的语言,表述了绘画艺 术的特征,真是切景传神,妙不可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1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64621
 楼主| 发表于 2023-6-11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巧对五

桑养蚕,蚕结茧,茧抽丝,丝成锦绣;
草藏兔,兔生毫,毫扎笔,笔写文章。

此联见《评释巧对》卷十五:“吴文之幼时,有客至其家,正值养 蚕。客出此对,吴答之。”

出句的"桑气"蚕”、"茧”、"丝”、“锦绣”,层层衍化,丝丝入扣。对语 的“草”、“兔”、"毫”、"笔”、“文章”,步步深化,物物相通。

全联语意连贯,一气呵成,把蚕丝织锦,兔毫制笔的产生过程及功 能作用节节说到,更以“文章”寓才学非凡,“锦绣”喻前程远大。足见立 意不俗,其妙无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钥网 ( 滇ICP备2021005283号 )

GMT+8, 2025-5-10 05:30 , Processed in 0.111977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