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全国第二届“乡村振兴杯”诗书画印大赛书法论文类、楹联论文类获奖作品(公示)
大赛活动组委会 笔墨乡村 2023-08-10 13:54 发表于广西
2023年全国第二届“乡村振兴杯”
诗书画印大赛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广西楹联学会、广西硬笔书法家协会、澳门硬笔书法家协会、亚洲艺粹会(澳门)、澳门艺林书法学会、广西美育书画学会、南宁市硬笔书法家协会
承办单位:
深圳市符氏书画教育、广西思有为教育集团、广西贵港市杨招弟艺术培训有限公司、广西中桂书画院、广西南宁市青少年书画教育学会、广西社区共享教育平台、南宁市青秀区书画院、南宁市五象书画院
协办单位:
大圩镇创建中国楹联文化之乡领导小组办公室、港北区乡村文化人才港湾、大圩镇上莲村党总支部、仁心村民委员会
媒体支持:《大书法在线》、《笔墨乡村》、《今日头条》、《新浪微博》、《老年日报》、《大书法展赛》等。
2023年全国第二届“乡村振兴杯”
诗书画印大赛评委、监委
评委:
1.黎东明:广西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2.李洪旺:中国楹联学会理事、广西楹联学会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3.莫振宁:广西硬笔书法家协会主席
4.梁帆:中国楹联学会理事、广西楹联学会副会长、广西诗词学会副会长
5.黄大业: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西楹联学会副会长、南宁市硬笔书法家协会主席
6.李达旭:广西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7.杨广:中国楹联学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理事
8.黄德杰: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理事
9.高瞻:贵港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贵港日报社编辑
10.黄广全:广西美术家协会理事、贵港市美术家协会原主席
11.颜永忠: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广西楹联学会会长助理
12.温泉贵: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广西诗词学会会员
13.熊春华:全国诗书画家网艺术家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广西楹联学会理事
14.覃承新: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广西诗词学会会员
15.韦文问:广西美术家协会会员、港南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监委:
1. 蒋昌光:广西楹联学会监事长
2. 李俊材:广西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3. 吴明东:广西南宁市青少年书画教育学会会长
金奖
乡村振兴视域下书法文化创新实践与探索研究
柳红良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是破解乡村振兴重点难点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乡村文化振兴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性发展。书法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与发展备受瞩目。书法文化的传承与振兴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典型的代表性,探寻书法文化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价值,并通过分析传承创新书法文化方面的政策措施,总结经验,为其他贫困地区文化发展提供参考价值,同时有针对性的提出建议以期进一步传承发展书法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关键词:乡村振兴 书法文化 创新实践
加深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需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明确思路,深化认识,切实把工作做好,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要实现乡村振兴,应该注重发挥好德治的作用,推动礼仪之邦、优秀传统文化和法治社会建设相辅相成。当地政府应投入大量精力保护、传承、弘扬书法文化,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旨在分析有效传承创新书法文化的相关经验并提出建议,以期书法文化进一步发展,同时助力其他贫困地区实现乡村振兴。
一、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
乡村振兴战略中明确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1]”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乡村振兴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五个方面的任务,其中对于文化振兴,应该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促进乡村乡风文明。传承发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建设邻里守望、诚信重礼、勤俭节约的文明乡村,推动乡村文化振兴。[2]”在这其中,传承发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无疑是核心举措。
二、传承创新书法文化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价值
要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长期坚持传承、弘扬、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的书法文化,其传承与发展对于乡村振兴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创新书法文化,助力经济发展
经济的发展是乡村振兴得以成功实现的重要指标之一,书法文化不仅仅是一种精神,它也可以由纸张过渡到实体的产业,如字画装裱业、书画工作室、书法培训班等,它们由书法文化衍生而来,将书法转变为商品,从而获得经济上的收益。
(二)保护书法文化,促进文化繁荣
书法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自身的脆弱性和其他因素的限制,书法文化在历史上曾经遭受了多次严重的打击,大量的书法作品被损毁,而这些破坏都是不可逆转的,现如今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变,人民也应重拾书法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书法文化,共同促进文化的繁荣。
(三)传承书法文化,加强精神文明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重点推进文化建设,实现乡风文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基本方面,发展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是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内容之一,书法文化作为一项重要的文化事业,其传承与发展有利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从而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民族素质。
(四)弘扬书法文化,彰显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础、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学习书法文化,传承书法文化,保护书法文化,有利于提升个人全方位文化素质和精神层次,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力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有力体现中华民族的“软实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三、进一步发展书法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
(一)坚持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有机统一
县乡政府在传承书法文化方面的举措有效坚持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有机统一。书法在民众间具有普及性便是普遍性的表现。无论是接受过教育的知识分子还是在乡间务农的农民,闲暇时间都会练字,只要人们提起一只毛笔,就多多少少会写一点书法。可能在其他许多地方,书画是阳春白雪式的存在,但是在乡村,它是下里巴人式的存在。
因为个体间的差异,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长期坚持练习书法,创新书法,术业有专攻,县教育局提倡书法教育,指定各中小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开设相关书法课程,提倡书法进校园、书法进课堂,以达到保护、传承当地书法文化的需要。而在艺术类专业联考中增设书法专业,将书法与文化课分离,从而有效培养专业的书法人才,达到弘扬当地书法文化的目的。
(二)书法作品应该从“量”转变为“质”
书法当代标准的建构包括“质”和“量”两个方面。所谓“质”体现在书法作品的价值上,而“量”则是书法作品的数量[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目前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改变,书法文化的发展也应紧扣这一变化,从原来简单的量的增加转变为今后质的提升。即书法不仅必须是毛笔写出来的汉字,也需要在技巧、风格、境界等方面达到更高层次。
(三)建立优惠政策,促进人才返乡发展
人才的大量流失是县乡发展面临的障碍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壮年选择外出发展就业,这主要是由县乡发展空间小、资源条件等因素导致。为此县政府可以在本地建立书法人才孵化基地,重点培养对口人才,同时可以与本省各高校建立人才对接机制,补足短板,最后,提高相关优秀人才的待遇,使得人才不仅可以来到乡村,还可以留在乡村。
(四)立足本地优势资源,提高书法文化的知名度
县乡文化历史悠久,从古至今涌现出大批杰出的书法家,可谓有着极为浓厚的书法文化传统。而构成书法传统的主要有三种文化,即祭祖传统,礼乐传统和家族文化。现在的书法多以家居装饰为主,其中体现的是礼乐传统。礼乐传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的传统,如“礼为用”就是在论述礼是达到仁的一种工具。那么这种礼乐传统也是达到家风话语的一种方式。
(五)加强沟通交流以实现文化创新
县乡政府定期组织当地的书法家外出培训、当地学校积极举办和参加各类书法竞赛、以及县乡书画文化艺术节的打造,这些活动都有一个共同点,即沟通交流。如此一来,人们在开阔眼界、完善丰富自身知识体系的同时也会在其他书法文化的冲击下去糟取精,不断更新。只有不断的为书法文化注入活水,取长补短,才能与时俱进,让书法文化焕发出持久的生机与活力。
(六)塑造良好的书法文化氛围
县乡有着良好的书法文化氛围,而这种氛围产生的原因不仅源于当地的书法文化传统、“书画文化艺术节”以及学校的书法课程,更是源于社会对书法文化的打造,如在博物馆中书画专题展区的设立,校园楼宇的装饰,公共设施的建设、家居装饰文化等。如果说政府的各项相关文化措施是硬要求,那么社会书法文化氛围的塑造就是软举措,它们于微小之处弘扬着书法精神,让人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书法文化的熏陶。
(七)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需要正确处理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前提下,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4]。悦心书画长廊对于各书画工作室的集中统一管理,不仅促生了集聚效应,而且形成了行业协会。行业协会作为规范行业风气的机构,可以鉴别书画的真假,并对假冒伪劣产品采取相关的制裁措施,以实现书法行业的规范化。其次于字画购买者而言,书画长廊的形成不仅方便了字画的购买,节约了时间,而且可以比较、鉴别不同的字画,从而实现优中取优。
四、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就必须传承和发展书法文化。书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系统性、综合性的工程,需要许多部门的联动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通过学校、政府、社会等众多的平台机构弘扬和发展书法文化,使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书法文化的魅力所在,为书法所吸引,使书法文化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使中国人民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让中华民族在新的世纪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 匡列辉.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下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美丽乡村建设研究[J]. 北方经济 ,2018(3):71-74.
[2] 董峻,安蓓.推进乡村振兴的行动指南——解读乡村振兴战略首个五年规划亮点[J].农村.农业.农民(B 版 ),2018(10):10-11.
[3] 刘宗超.书法当代标准的“质”和“量”[J].美术观察,2007(10):18-19.
[3] 支骥轩.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新西部( 理论版 ),2012(13):60.
银奖
发展楹联文化,促进乡村振兴
丁运时
文化,是一个地域、一个乡村的灵魂。
山东省济宁市有一家以孝和文化为主题的楹联博物馆。该博物馆位于济宁太白湖新区石桥镇北王一村,号称中国首家以孝和文化为主题的楹联博物馆。馆内展出的藏品上千幅,大都是现代名家书画,堪称一所集藏品收藏、陈列展览、学术研究、社会教育、书画创作等综合类博物馆。其中,该馆收藏的关于孝和文化的楹联,即使是在全国范围内来衡量,恐怕也是最为齐全的,不乏有大量名家书画楹联作品。
据介绍,济宁曾以该博物馆的名义举办过“孝和文化”全国大征联活动,共征集海内外楹联爱好者的作品计4000余件。该馆工作人员能出口成章并且娴熟地应用国学名句思维来讲述每一副楹联的典故,从而成为了孝和文化的践行者与正能量的传播者。
北王一村因推行“孝和文化”而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而济宁市孝和文化博物馆则成功申报了“中国楹联文化传承基地”,走出了一条以楹联为载体表现和彰显孝和文化的文化建设创新、助推乡村振兴之路。
我国不少乡村与楹联有着不解之缘,楹联文化底蕴丰富,甚至号称“楹联之乡”,其对于美丽乡村建设以及当代社会主流文化建设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些乡村,“楹联”与当地文化渊源颇深,现有不少楹联佳作收藏于书籍或是博物馆,更是深深地镌刻在乡村人的心目中,成为一种难能可贵的乡村文化现象,是研究当地乡村文化、挖掘楹联文化品牌的一座“富矿”,有待开发和利用。
总之,楹联文化承载着乡村千年的历史变迁,是最能展示乡村文化的特色遗产之一,承载着当地人祖祖辈辈千年的记忆,因此打造楹联品牌,创建楹联文化、发展楹联文化产业势在必行。在此基础之上,乡村发展楹联文化产业优势明显,独具魅力,潜力巨大。
为促进乡村振兴,可以在楹联文化丰厚的乡村大力发展楹联文化产业,至少有这样几个方向:楹联作品、楹联旅游、楹联文化与当今乡土文化传承、发扬等,从而弘扬楹联文化内涵,发展成产业。
一是努力挖掘楹联文化品牌的内涵,成立乡村楹联文化研究会,重点探讨、考证楹联的地位与影响、赏析楹联作品、展示其楹联文化特色;探究楹联创作风格、特征与技法;尤其是要深入研究与探讨楹联与乡土文化的相互关系;
二是进行产业化推广,形式可以更加新颖,比如举办乡村楹联文化节,楹联研讨会。这些都是很好的方式,应该继续利用乡村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商务资源、旅游资源,推行商旅联动,实现以商促旅、以旅促商;三是政府加大支持的力度,出台好的政策,促进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乡村楹联文化产业的推广发展上来。
三是推广的方式应该灵活多样,体现文化色彩。
可以在媒体上刊登公告,向社会各界人士征集乡村楹联作品、创建楹联博物馆的形象宣传用语及标识、楹联文化推广宣传语、楹联文化精神、楹联文化旅游形象主题语、旅游产品、纪念品的设计方案和实物等,要求征集方案必须契合“楹联”文化品牌和文化内涵。最后,要为乡村楹联文化宣传成果注册商标,申请外观设计专利,形成受到法律保护的知识产权。
四是推广的载体应该与时俱进,达到实际效果。
乡村楹联文化产业应多关注产业背后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完全可以通过各种现代化的表现形式,比如图书、画册、动漫、影视、DV、微信、微博、博客、微电影、抖音、短视频、直播等各种形式来彰显其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从而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并进而推向市场,赚取可观的收益,这里面实际上包含了经济效益,也有社会效益。
政府部门应树立推行和发展乡村楹联文化产业的意识,譬如将一些与楹联相关、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乡村古建筑、历史遗迹、老房子加以严格保护,要认识到这些遗址、古旧建筑比商品房更有价值。对于乡村楹联文化的产业化开发,一定要注意保护,而不是进行简单的“商业开发”。要深入挖掘乡村楹联文化的内涵,全面展现最真实、最人文、最符合历史原貌的乡村楹联文化博物馆、景区或其他文化产业项目,
其次,应积极打造乡村楹联文化品牌,着力抓好乡村楹联文化创意服务功能的提升,积极打造乡村楹联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开展乡村楹联文化产业项目的开发与推广。比如,要逐步推出乡村楹联为主题的文创产品,让楹联不再束之高阁,囿于馆藏,而是飞入寻常百姓家。一方面,可尽快完善实施乡村楹联文化产业战略规划,突出抓好一批乡村楹联文化产业项目,推动乡村楹联文化与金融、科技、旅游等产业要素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应加大乡村楹联文化产业招商力度,搞好重点乡村楹联文化项目推介,争取更多高端文创人才、文创企业和文化项目落户。同时加大对外宣传力度,综合运用好媒体网络、节庆会展、文艺作品等宣传推介,不断提升乡村楹联文化内涵,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楹联文化品牌。
总之,只有让乡村楹联文化品牌及楹联文化资源走向市场,形成产业,推向城市乃至全国,并做大做强相关产业,才能加强和巩固这些具有丰厚楹联文化的乡村产业发展,才能让乡村楹联文化品牌及楹联文化产业成为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从而促进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以及当代社会主流文化建设!
铜奖
以文兴旅——书法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赵磊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书法如何为乡村振兴提供支持。通过分析书法的文化价值和乡村振兴政策的目标,我们可以发现书法教育、乡村文化旅游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具有潜在的联系。通过推动这些领域的融合,书法将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书法、乡村振兴、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教育
近年来,中国政府致力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旨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生态环境保护。书法作为一种富有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有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本文将从书法教育、乡村文化旅游和产业发展三个方面,探讨书法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一、书法教育促进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
1.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素养:书法教育可以帮助农村居民提高文化素养,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通过奖励机制,开展书法培训、比赛等活动,乡村居民可以学习和传承书法艺术,从而提高整个乡村的文化品质。
2.激发乡村青少年的创造力:书法教育不仅可以培养青少年的审美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通过学习书法,青少年可以更好地理解汉字的结构和意义,从而增强对语言和文化的认知能力。
二、乡村文化旅游推动经济发展
1.发展特色书法村:乡村可以根据当地的书法传统和特色,发展特色书法村。围绕书法主题,或者融合其他传统文化,开展一系列活动,吸引游客参观和体验,从而为乡村带来经济效益。乡村应充分挖掘当地的书法文化资源,如书法家故居、书院、碑刻等,了解并整理乡村的书法历史、传统和技艺。通过对这些文化资源的深入研究,乡村可以为发展特色书法村奠定坚实的基础。
2.建立乡村书法景点:在乡村修建书法公园、纪念馆等景点,展示当地的书法传统和成就。这些景点可以吸引游客,并且有助于展现乡村文化底蕴,促进乡村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为乡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乡村应根据当地的书法特色,打造独具特色的书法村品牌,向外界展示乡村的书法魅力。书法村品牌的建立将有助于提升乡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提升乡村旅游形象:乡村书法文化旅游可以提升乡村的整体形象,提高游客对乡村旅游的兴趣。通过传播乡村的书法文化,可以为乡村赢得更广泛的关注,提高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并且还要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为了吸引游客参观特色书法村,乡村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修建道路、改善水电设施等。同时,可以筹建乡村民宿、餐饮、休闲等旅游服务设施,为游客提供便利的旅游环境。
三、书法产业发展助力乡村经济振兴
发展书法创意产业:乡村可以利用当地的书法资源,发展书法创意产业,如书法用品制作、书法艺术品交易等。通过打造书法品牌,乡村可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居民收入。特色书法村应积极与周边乡村及市场主体合作,形成联动效应。通过共同开展书法旅游、文化交流、产品开发等活动,可以提高整个区域的书法文化影响力,共同推动乡村振兴。
培养书法人才:乡村应加强书法人才培养,提高居民的书法技能。通过举办书法培训和人才选拔比赛等活动,培养一批具有专业书法技能的居民,为乡村书法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拓展书法产业链:乡村可以通过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拓展书法产业链。例如,将书法融入农产品包装设计、乡村民宿装饰等方面,增加农产品和乡村旅游的附加值,从而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五、结语
总之,书法作为一种富有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可以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加强书法教育、发展乡村文化旅游和书法产业,乡村可以实现文化传承与发展、经济振兴和产业转型。在未来的乡村振兴实践中,应充分发挥书法的优势,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持。
书法助力教育发展和乡村振兴
韦 琪
摘要: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蕴自然之灵,凝艺术之智,养浩然之气,积渊博之才。书法是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它与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成一体,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它以汉字为载体,涉及语言、文学、历史、美学等方面,又与音乐、美术相通,能触发人们对美的感受和联想,是审美与实用的结合体,对于培养人的道德素质、身心素质、审美能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以及个性塑造都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书法 双减政策 教育 乡村振兴
一、双减政策下,书法教学如何发展?
近些年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尤其是双减政策的提出,书法教学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在中小学书法教学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在双减政策下的中小学书法教学,应当朝向开放化、创新化的方向发展,注重学生的学习感受,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书法价值文化,主张回归课堂教学本质,不急功近利,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切实有效的增强中小学书法教学的时效性。
双减背景下的中小学书法教学应当回归于教学本质,注重学生的学习感受,充分发挥书法的独特优势,陶冶学生情操,增强学生文学修养。
双减政策主张减负增效,不追求数量,讲求质量,教师在进行书法作业布置时,不能单纯的追求数量,为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内容,而忽视了学生的作业质量。作为教师要积极转变这一错误观念,在书法教学当中,讲求学生的学习质量,切实有效的落实减负增效。在书法教学当中,教师应当将重点放置在学生的书法质量上,书法练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双减政策下中小学书法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感受。要构建激励策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是由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来的重要战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怎么走?会议提出了七条“之路”:其中一条就是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振兴乡村文化具有重要作用。乡村“书法文化”是由乡村书法艺术所演绎并与此相关的一种文化形态,它以书法艺术为主要媒介,传递传统文化思想合价值观念。
那么,如何在乡村振兴建设中注入书法文化呢?
(一)以书法作品提升向乡村美感。
打造美丽乡村,让书法元素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书法元素让社会主义新农村充满人文色彩。如著名景区小黑山自然风景区建立的近百块摩崖石刻,体现了自然景观与书法文化的有机结合,融入了文化内涵。传播并发展书法艺术有利于推进乡村社会建设和促进乡村产业升级。
(二)以书法活动打造文化品牌。
乡村文化振兴需要紧跟文化产业化的大趋势,让书法艺术驱使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的快车,形成特色文化产业,拓宽了乡村经济文化的发展空间。大力发展乡村电子商务,打造属于书法文化的商业模式,加强文化自信下的产销对接,搭建电商平台,多措并举扩大文化产品销售。支持线上线下销售平台,建设多个文化产销对接基地,拓展产品销售市场。借助电子商务快车,助推农特产品华丽转身,联合类似“拼多多”类型的平台,或者赶上“直播带货”的快车,通过直播推荐当地的农特产品,解决销路问题。
(三)以书法文化培育乡村崇德之风。
乡风文明既同国家现代化过程中乡村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共属五项标准,也是农民自身提高素质、增强幸福感的需要。政府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为出发点,进行文化基础设施风貌改造提升,包括农家书屋、书法文化广场、戏台、当地书法特色建筑等,形成乡村书法文化形态。围绕“书香宜居”抓提升,描绘乡村“高颜值”。乡村以建设富有书法内涵宜居村庄为核心,以提升村容村貌为导向,全面提升村庄人居环境质量,实现乡村发展新动能,打造生态宜居新格局。在书法“润物细无声”的文化熏洗下,平和、谦逊、包容、团结等中国传统美德成为乡村文化助力下的乡村振兴的人身上所呈现出的特质,
(四)注重乡村书法人才培养。
以“培养一个、带动一批、促进一方”为工作目标,促进智慧共荣、信息互通、文化交融,营造书香氛围,使村民置身其中,培养村民的审美情操与文化内涵。普及书法的功能性,使村民在书法文化氛围中去聆听、去观摩、去触摸、去感受,在生活中体验书法的美,以及书法蕴含的生命精神。省、市书协组织专家讲座,开展书法主题活动,捐赠书法文化书籍,引导全民创作,用书法艺术服务群众(如写春联、下乡送祝福等),凝聚向心力,推动全民书法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书法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传统文化,也是人类文明的艺术瑰宝,更是基于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双减政策下中小学书法教学要真正做到回归书法本质,回归以生为本,注重艺术育人理念为本,不断提升中小学艺术素养和艺术鉴赏力,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将书法文化融入乡村建设当中,助力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赵宏.试论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发展瓶颈”【J】.中国书法,2021(09):180-182
【2】法苏恬.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20(03):98-102
浅论乡村振兴建设中书法元素的运用
李进展
书法艺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自古以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是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自古至今,常常被用于各种建筑和风景名胜之中,起到很大的艺术欣赏作用和社会教化作用。当前,国家正在大力开展乡村振兴活动,乡村建设正在日新月异发展。按照国家乡村振兴的要求,其中文化振兴和精神文明建设是其中重要内容。在乡村振兴建设中,怎样合理运用和发挥书法作用,使乡村建设和文化元素相得益彰,浑然一体,努力提升乡村文化艺术内涵和精神文明建设,提升乡村品位境界,打造文化品牌,提升乡村知名度和美誉度,具有重要而独特的意义。本文就此作一探索。
一、乡村建设与书法艺术的内核共性。
两种事物,必须具有内核共性才能互相作用,相得益彰。乡村建设与书法艺术具有以下内核共性。
(一)审美内核。乡村建设吸引人的元素很多,其中像自然景观、古建筑等具有审美功能是核心的因素;书法之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美”也是其最根本的因素。所以,“审美”是两者最为根本的共性。
(二)视觉效果。乡村建设中许多景观、书法作为一种可视艺术,可以给人以视觉上的欣赏功能,可视可赏,然后通过观赏而得到美的感受,也是它们的共同点。
(三)人文特性。人们不管是在乡村中居住生活,还是到来旅游,表面上主要是“观景”,但从深层次来讲,是一种人生的体验,是一种心灵的放逐,是一种天地的品味。即如容县的都峤山,在普遍给人以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震撼之外,其实每个游客的内心感受却又是千差万别的,此即为“人”的因素,也就是人文因素。而书法作为我国一种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独特文化艺术,其“写生命、发性情”,世所公认。所以乡村景观和书法艺术在人文特征上是一致的。
二、书法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
书法作为我国一种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优秀文化传统,自古以来即受到人们的高度推祟,普遍喜爱,具有极高的地位和价值。而从古至今,凡重要建筑和风景名胜,基本上都会有书法艺术的出现和运用。那么作为书法艺术在乡村振兴中一样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作为文化旅游景点。书法艺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欢。优秀的书法作品,本身就可以成为一个景点,成为乡村中的卖点和亮点。比如,容县都峤山赵朴初题写的大“佛”字,已经成为景区的重要标志。所以,书法作品可以作为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建设运用。
(二)教化宣传作用。书法艺术,所写的内容,不论对联也好,题字也好,一般所写的内容都是富于哲理,富于教育意义的内容,比如家训、比如标语等,村民群众看了,会潜移默化,起到教化作用。
(三)进行阐释提升。好的书法作品,往往是名家高手的作品,其所书写的内容,对乡村中的建筑物、自然景点等,往往具有阐释提升文化内涵的作用。比如山海关的“天下第一关”;容县都峤山著名景点娑婆岩的“去天三尺”等;都对景点起到阐释提升作用,发人幽思,启人心智,揭示内涵,增添意韵。
(四)增加人文内涵。自然风景,具有大自然鬼斧神工之美,如张家界、黄山等。但中国是诗的国度、是艺的国度、是文的国度;中国人讲究“寄情山水”,旅游者更在乎一个“寄”字,即心理历程的挥发,为诗、为文、为书、为画、为歌。书法题字,是文人墨客内在精神的观照,可以大大提升乡村的人文内涵。
(五)纪实点晴。书法除了有文化功能等之外,还有纪实、点题作用,即是对乡村景点等进行解释、点题。建筑物自然景物也都会进行命名、题名、说明,这些都可以使用书法作品进行表达。比如容县真武阁景区内中由当地词赋名家作的《经略台真武阁赋》,又由当地书法家进行书写,搞成碑墙,大大增加了景区的文化内涵,又对真武阁起到解释说明作用。又比如在容县容西镇祖立村兰花基地,以“兰”文化的楹联,也发挥了以上作用。
三、乡村建设中书法的形式。
书法的表现形式是相当多的,合适的形式,可以更好地表现书法的艺术视觉震撼力。在乡村建设中,一般可以采取以下书法形式:
(一)摩崖石刻。是直接书写(现在往往先写在纸上再放大摹刻)在石壁山崖上的作品。其特点是字形大,因石壁山崖凹凸不平,所以作品显得质朴天然,大气磅礴。其内容多为佳句,全国著名的如山东省刻于北魏的“云峰石刻”等。又如容县都峤山的大“佛”字;北流勾漏洞中众多石刻等。
(二)勒石刻碑。是将书法作品刻在制作好的石碑上,可直接在碑上书写然后刻,叫书丹刻石;也可写在纸上摹上石再刻等等。如容县真武阁景区中的古碑廊;都峤山的现代书法碑廊。
(三)匾额。横长方形,大多用于题写景区(名)、建筑名,也可以作为独立作品单独制作。如容县真武阁内的“天南杰构”“天下奇观”匾等。
(四)一般意义上的书法作品。指平时我们一般意义上说的书法作品,包括条幅、横幅、对联、扇面、长卷、册页等,一般都装裱好之后,张挂在建筑物上或景点上,或者专门有展览馆(室)内进行张挂和展示。在乡村建设中,这种形式最普遍。比如容县自良镇龙镇村中张挂对联,容西镇祖立村兰花基地,有以“兰”为主题的书法作品展览室,六王镇古泉村以“侨”文化为内容的书法作品展览室等。
四、景点书法制作应注意的主要几个问题。
书法作为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在制作书法作品时,不能自以为是和想当然,应该具备专业的知识,合理制作,才能相得益彰,锦上添花。否则会大煞风景,贻笑大家。在实际中要注意几个具体问题;
(一) 名人性。名人名气越大,名人效应就越大、越高,书法作品的影响度和美誉度就越高。名人一般包括政治人物、文艺家、影视明星等。原则上景区书法应以名气越大越有价值为原则。但是对政治人物、有争议性人物应谨慎,应以艺术家题写为宜。
(二) 艺术性。书法作为一门高雅的艺术,不能单纯讲名气,必须把艺术性放在第一位。但是,什么才算有艺术什么才算是一幅好的书法,往往莫衷一是。许多人往往认为领导越大,字就越好,或者在当地名气越大,书法就越好;或者自己认为好看就好。这些都是不正确的认识。评判书法水平高低最权威的标准应是能否获得专业正规比赛的奖项,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展览、比赛,其次是区一级的比赛。一般上说,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书法艺术水平都很高,具有收藏价值。
(三)协调性。即书法风格应充分考虑与乡村风貌和景观景物风格相协调。比如著名的洛阳龙门石窟,其书体为粗壮 、厚重、朴茂的碑体书法,与佛像的庄重、神秘、大气相一致。又如山海关的“天下第一关”题字,用大气磅礴的行书写成,雄强开放,气势摄人,亦与山海关雄美气势相匹配。又比如容县容州古城景区,使用颜体大字,作为制作景区匾额,颜体宽博端庄厚重古雅,与古城风格特点相一致。
(四)形式美。即书法刻在什么位置,用什么书体(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用什么形式(条幅、匾额、对联、中堂等);用多大的尺寸等都要综合考虑。另外,如果是刻字或制作巨幅书法,还要充分考虑书家的特长,不能因为某人是名家就必用他的,比如有“当代草圣”之誉的林散之,草书艺术极高,但在纸上创作才能充分表现出其作为帖学草书大师的韵味,同时他的作品较小,如果用来题匾,制作大字,刻字就不宜。比如容县真武阁内“天南杰构”匾额为著名书法家、广州中山大学教授商承祚所书,白底黑字,用大篆书体,就与真武阁古老的气质十分和谐,堪称佳构。
(五)内容美。景区书法,置于大庭广众之中,供人观赏,所以所写内容必须优美、高雅、得宜,起到画龙点睛作用,达到回味无穷的效果。比如《红楼梦》第十八回,写大观园建成后,贾政携宝玉及众门客游园定名,对一处水上之亭命名,贾政拟“泻玉”,宝玉认为好是好,但因大观园为“元妃省亲”用,“泻”字太粗糙,不宜,改为“沁芳”,此为妙例。比如容县都峤山森林公园中“石破天惊”景点,名起得好,题的联:石破天惊、未到此山一半;(钟家佐、李汉荣联作)也极好。都峤山上众多古建筑对联 ,陆川谢鲁山庄的对联也是极好的例子。
五、书法景点建设的一般方法。
按以上分析,说明书法景点的建设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应慎重而为,尽量征求书法家协会,文史界的意见。在制作时,一般应考虑以下几个步骤。一是定点。在景区建设前,应进行通盘考虑;在景区规划中应作出具体规划,确定好地点(场地);二是定内容形式和书写者。要组织专家进行专门研究。三、可以向社会征集。向社会公开征集是一种很好的办法,既可以对景区起到宣传作用,又可以集思广益,公开公正,选择佳作,为景区留下一笔宝贵的文化艺术财富。比如2014年玉东新区政府组织的“五彩田园”题写征集,是一个较成功的案例。四、反复论证。对征集上来或指定书家书写的作品应举行论证会,进行充分论证,征求意见,最后确定。五、制作。制作应按专业方法,包括装裱等;尤其是勒石刻碑,更和一般书法不同,都应专业人员完成,否则弄不好反会起到破坏作用。
图片
公 示
2023年全国“乡村振兴”杯诗书画印大赛,于2023年4月1日启动,7月31日截稿,共收到7000多幅(件)作品,其中应征书法论文类、楹联论文类50多篇,经评委会严格评审,评选出获奖作品金奖1名,银奖1名,铜奖3名,现将获奖作品公示三天(8月10日至13日),如发现有侵权、抄袭、剽窃等问题,请及时指出,将相关问题发至:
260184714@qq.com邮箱,查证属实后取消其获奖资格。
2023年全国第二届“乡村振兴”杯
诗书画印大赛组委会
2023年8月10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