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35|回复: 3

【平水韵基础知识及运用】网络优选问答百题

[复制链接]

579

主题

1400

回帖

8015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015
QQ
发表于 2022-11-11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
本帖最后由 谢千里 于 2022-11-12 14:03 编辑

平水韵基础知识及运用·网络优选问答百题

1,请问平水韵一东二冬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是一个韵部?

优选:
知道答主fsylhf 答:

是同一韵部的。

据考证,从上古时代一直到唐代中叶,“东”和“冬”的读音是有区别的。譬如,隋唐的东韵字收ung,东就念dung;冬韵字收ong,冬就念dong。发音区别小,但确有不同。

虽然从隋朝到南宋隔了600年时间,语音变化很大,但是写诗的韵书官方编订起来一直比较保守,基本上很多是袭用前人的。宋词里东与冬通用很正常,晚唐人搞不清楚的发音宋人更不用说。

但是,不管怎么变化,写近体诗东冬之类的区别始终是很严的,到了民国时期,人们写近体诗也跟《平水韵》相合,这是传统习惯使然。

平水韵依据唐人用韵情况,把汉字按照平、上、去、人四个声调划分成106个韵部。每个韵部包含若干字,作律绝诗用韵,其韵脚的字必须出自同一韵部,不能出韵、错用。

其中第一个声调平声,因为平声的字较多,故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从历代韵书看过来,其中第一、二韵都是东、冬韵。这两韵不但在今天的普通话中完全一致,甚至在古汉语中,也仅仅是主元音略有差异。

一东中的东韵,是上平声中的第一个韵部;二冬的冬韵,是上平声中的第二个韵部;而下平声的“一先”、“二萧”中的先韵、萧韵,则是下平声中的第一、二个韵部。其余的以此类推。

“东”叫韵目,即这个韵部的代表字。

东韵中包含有许多字,它们的共同点便是韵母相同(当然是指隋唐五代两宋时期的读音),例如:风、空、虫、弓、东、宫、红、翁、同、童、穷、铜、通、融、虹等字,尽管在现代汉语中的韵母并不完全相同,但都同属于东韵,如果是作格律诗,这些字就可以互相押韵。

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中提到了关于东、阳韵的关系:“东韵:上古(东汉以前)为 [oŋ],中古(隋唐至宋)为[uŋ]。(东韵)oŋ和(阳韵)ɑŋ声音相近,因此,从很古的时候起,东阳就能合韵。虽然在《诗经》里东阳的界限是清楚的,但直到西汉,东阳仍然有合韵现象。

东汉以后。东阳渐渐疏远了,因为东韵的元音已经高化([oŋ]——》[uŋ]),而阳韵没有跟着高化,所以不能再合韵了。

反过来我们看冬韵的变化:上古uəm——uəŋ——中古uoŋ。自上古起,东冬韵便有区别,而隋唐至宋时,东由[oŋ]→[uŋ],与冬韵则相差无几,甚至不能分辨。

虽然是隋唐至宋的演变过程,但实际在宋之前,古人还是能分的清东、冬之间的差距,而到了宋代,古人基本上就不分东、冬了-------宋人作词基本不辨一东二冬,后世词韵自然也将二者整合唯一。

总而言之,平水韵是延续了《切韵》、《唐韵》等韵书编撰而来,虽然在宋之后的古人对于东、冬已经分不清了,但依然是按着这个分韵原则来划分的,我们写诗便是用的这个韵书;而在词韵上,东、冬却已经是合并同类项了。

扩展资料:

上平一东:

东同童僮铜桐峒筒瞳中[中间]衷忠盅虫冲终忡崇嵩[崧]菘戎绒弓躬宫穹融雄熊穷冯风枫疯丰充隆窿空公功工攻蒙濛朦瞢笼胧栊咙聋珑砻泷蓬篷洪荭红虹鸿丛翁嗡匆葱聪骢通棕烘崆。

上平二冬:

冬咚彤农侬宗淙锺钟龙茏舂松凇淞冲容榕蓉溶庸佣慵封胸凶匈汹雍邕痈浓脓重[重复]从[服从]逢缝峰锋丰蜂烽葑纵[纵横]踪茸蛩邛筇跫供[供给]蚣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9

主题

1400

回帖

8015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015
QQ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1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2,平水韵的“上平一东”和“上平二冬”有何区别?

本帖最后由 谢千里 于 2022-11-11 09:10 编辑

2,平水韵的“上平一东”和“上平二冬”有何区别?

优选:知道答主檬忱r  

一东和二冬这两个韵部,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已经读不出差别,但这不能代表它们的古音相同。

与此情况类似的韵部还有很多,比如四支五微八齐,至于入声韵,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更是完全消失了,所以用今音去生套古音是万万不可的。

要弄清一东和二冬在古时的差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包括学界拟古音也是各有各的观点,没有统一意见,不专门研究语言学也没有必要深究。

《平水韵》是宋朝人依据唐人用韵情况,把汉字划分成106(或107)个韵部的。

汉语本身是一个发展中的事物,人们的读字发音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它像钟表的时针一样,变化是在不知不觉中的.据考证,唐代以前,汉人对“东”、“冬”读音有区别.东读如dūng,而冬读如dōng.于是,就将两类现在看来一样、古代读音有区别的字,分别收入一东、二冬了.据说,南宋时这种区别已经不明显了,但韵书多还坚持“袭古”原则,保留了唐以前的读音分类.其实,从唐中期开始,除了格律诗以外,从古风、歌行体、曲子词等大量作品等来看,东、冬韵越来越被混淆了.唐代李涪在《刊误》中说:“何须东冬、中终妄别声律?”也就是说,连晚唐人自己都搞不清楚一东和二冬究竟有什么区别了.我说旧韵的尴尬也就在这里。

你问题中只提到一点,其实,旧韵还有很多尴尬的地方.比如说,上平十三元部,前后以“谖”、“魂”为界,读音就不一样。

现代人写近体诗,要么用新韵,如果用旧韵的话,只能严格遵循旧韵书,否则就不伦不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9

主题

1400

回帖

8015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015
QQ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1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谢千里 于 2022-11-11 14:48 编辑

3,古诗词韵律运用有哪些规则?

优选:百度百科解读

(一)概述:

古诗词韵律,是指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 韵。所谓韵部,就是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这种类别即为 韵部。
句子押韵,不仅便于吟诵和记忆,更使作品具有节 奏、声调谐和之美。一首诗有没有韵,一般人都能觉察得出来, 而要说明什么是韵却不那么简单。但是,今天我们有了汉语拼音字母,对于韵的概念还是容易说明的。

(二)基本介绍:

所谓押韵(也叫压韵、叶韵),就是把相同韵部的字放在 规定的位置上。诗词歌赋句末(偶亦在句中)用同一韵母的字,以使声韵和谐。一般用于偶句句尾。也称韵脚。宋·严羽《沧浪诗 话·诗辨》:“其作多务使事,不问兴致;用字必有来历,押韵 必有出处”。元·刘壎《隐居通议·诗歌三》:“山谷作诗,有 押韵险处,妙不可言”。清·王士禛《香祖笔记》卷四:“吏部 侍郎赵公玉峰曰:‘公诗大佳,尤难其押韵天然耳。’”洪深 《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五:“押韵是加强节奏的一种手段;韵 愈繁,节奏愈急”。
所谓韵部,就是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这种类别即为 韵部。同一韵部内的字都为同韵字。任何诗歌都要求押韵,古今 中外概莫能外,所不同者,对于押韵的限制多与少、严与宽的不 同而已。这也是诗歌同其它文学体裁的最大分别。比较常用的是 《108部平水韵》,详见前篇“浅谈古诗词韵律”。
押韵是增强诗歌音乐性的重要手段,近体诗为了使声调和谐、 容易记忆,对于押韵十分讲究。古人通常使用官方颁布的专门指 导押韵的书,如《唐韵》、《广韵》、《礼部韵略》、《佩文诗 韵》、《诗韵集成》、《诗韵合壁》等,以南宋王文郁撰的《新刊韵略》最为流行,刘渊先生后来编著了一本《壬子新刊礼部韵》,即现在的《平水韵》。
需说明的是,并不值得为迁就押韵而破坏诗句的自然,除非是古时参加科举,否则即使偶尔一两句出韵,古人也是允许的。

(三)押韵规则:

近体诗押韵有较严格的规定,总结如下:[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押平声韵],分述如下:
偶句押韵
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 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例如:
寄扬州韩祚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第一二四句押韵。又如:
登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首句并不入韵,二四句押韵。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 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关于首句押韵与否的平仄规律 请参照“平仄简表”。
只押平声韵
近体诗规定,只能押平声韵,这几乎是一条死规矩,事实上 以近体诗为例,若押仄声字会感到非常拗口,所以古人都能自觉 遵守这一规则。
中间不能换韵
古诗(古风)允许中途换韵,但近体诗不允许这样。
首句押韵可借邻韵
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 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通韵。但是近体诗的押韵,必须 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即使这个韵部的字数很少(称为窄 韵),也不能掺杂其他韵部的字,否则叫做出韵,是近体诗的大 忌。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韵,可以借用邻韵。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 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比如:
《军中醉饮寄沈八刘叟》:
酒渴爱江清,余甘漱晚汀。软沙倚坐稳,冷石醉眠醒。
野膳随行帐,华音发从伶。数杯君不见,都已遣沈冥。
这一首押的“汀、醒、伶、冥”属下平声九青,但首句借用 了八庚的“清”。这叫做借邻韵发端,在晚唐开始流行,到了宋 代,甚至形成了一种风气。

(四)注意事项:

忌重韵
即同一个韵字在一首诗的韵脚里重复出现,此乃大忌。
避免同义字相押
如一首诗中同时使用“花”、“葩”,“芳”、“香”等。
避免出韵
古人写诗多依官韵,而许多我们认为是同韵的字在官韵中被分别列入不同的韵部之中,如“冬”与“东”之类,如果在同一 首诗中相押,即为出韵。这主要是因为古今语音变化的原因,现 在已没必要再强调这一点。

[唱和]
唱和就是依照别人诗中所使用的韵字来押韵做诗,叫做“和 韵”或“步韵”,主要有三种方式:
1、次韵:又称步韵,即用原诗相同的韵字,且前后次序都 必须相同,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
2、用韵:即使用原诗中的韵字,但不必依照其次序。
3、依韵:即用与原诗同一韵部的字,但不必用其原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9

主题

1400

回帖

8015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015
QQ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1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4,诗词押韵八戒是指哪些?

优选:百度百科

戒凑韵
俗亦称挂韵脚。
谓所押之韵,与全句意义不相贯串,而勉强凑合也。如唐诗“黄河入海流”句,若易“流”字为“浮”字,便为凑韵,初学最易犯此,所当切戒。
戒落韵
落韵者,出韵之谓也。如一首诗中通体全押一东韵,而一字忽押二冬韵,一东与二冬虽古韵可通,然用诸古体时则可,用诸今体诗,即为落韵,学者宜慎之。
戒重韵
一字两义而并押之,谓之重韵。
如耳为五官之一,又为语助辞;干为干涉之义,又可作干戈解。一诗中两义同押,前人间亦有之,但初学终以不犯为是。
戒倒韵
倒韵者,将二字颠倒以就韵之谓也。如古诗“新书置后前”句,易前后为“后前”,即所谓倒韵也。然此二字于词义尚无碍,不妨倒用。若强山林树木等不可倒用之字而倒用之,便觉不通矣。
戒用哑韵
作诗当择声音响亮之韵押之,自然音调高超。若用哑韵则非但词句不挺,即全诗亦因之萎弱矣。
戒用僻韵
僻韵又名险韵,如一先韵之*字,训轻举。二萧韵之钊字,训远;单字只义,用之易近凑合。但有二字三字之古典,与题适相切合音,则亦不妨押之。
戒用同义之韵
一韵中有数字同义者,如六麻之花葩,七阳之芳香,十一尤之忧愁,意义皆同,若一首诗中并押之,未免重复可厌。
戒用字同义异之韵
字有实字虚用者,亦有虚字实用者。如一东韵之风字,不当作讽刺之风字押;四支韵之思字,不当作意思之思字押。若误用则便有出韵失黏等弊。初学最宜审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钥网 ( 滇ICP备2021005283号 )

GMT+8, 2024-12-28 14:27 , Processed in 0.125814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