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19|回复: 0

【新鲜事•名家道路】全国知名诗联文化艺朮家汤洁的创作道路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1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64621
发表于 2024-8-7 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
全国知名诗联文化艺朮家汤洁的创作道路

山西 岳民立


    全国知名诗联文化艺朮家汤洁女士的创作道路,诠释了“为爱而执着,是真爱;为执着而爰,是钻牛角尖”的至理名言,越走越宽广!

     新时代是人才辈出的时代;新征程是诗联人彰显身手的大舞台。全国知名诗词楹联家、江苏汤洁女士,就是这支庞大的精英队伍中的佼佼者。她最近以江苏省诗词学会女工委员会副主任兼祕书长身份,出席了中华诗词学会女工委在江苏淮安市举办的一次“精品创作交流年启动仪式”活动,并作了《诗联当与时俱进》的精彩发言。

     这个发言,很是高雅凝炼,特色突出,通篇贯穿了诗联文化,要与时俱进,要紧贴新时代,体现时代精神,做好时代表达的精髓。论述有理有据,清晰高雅,内容丰富,文辞精炼,充分展现出一个高素质的诗联文化艺朮家的创作精神、创作道路和创作要义。我阅读几遍,感受颇深,犹言未尽。

    我不想就此为止,如果再往深追究,她为啥能有如此成就呢?毋需多言,只能是“热爱”二字释然。

(一)热爱,执爱,痴爱

   这是根本,是动力,是精神支柱!诗联家汤洁女士,30年來,之所以能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路上,越走越远,在发展诗词楹联文化事业和创作上,能有这么显著的成就,就是她十分钟爱传统文化,执爱国粹诗联。她矢志不移地做强自已,把自已的梦想融入新时代,融入党和国家发展的大局,把弘扬诗联文化当事业,把事业当追求,因此,总是精益求精,精雕细琢,因此,时时进步,篇篇提高,成长得很快,成就很是突出,创作体会也丰满有味。她是“江南才俊”,是文艺战线上不可多得的人才。

(二)坚持所爱,坚定所爱,坚信所爱

   这是信念和力量。汤洁女士,在成长过程中,深切地领悟到,自已热爱一项事业,不能靠一时冲动,不能是一次两次的行为,而要长久坚持,持续地发力。她有一个超前的理念,就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国粹诗联文化,是自已毕生的钟爱事业,必须长久坚持,必须坚定信,信念是力量,是精神,一点都不能动摇,要循序渐进,才能做出成绩,才能行稳致远。她30年走过的道路,处处洒满了心血和汗水,也彰显了坚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和信心。

(三)要大家都“爱”,社会“”爱,群众性的“爱”

   这是我们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初衷!汤洁女士深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根”和“魂”,诗联文化是大众文化,是全民文化,必须发动群众,宣传群众,让更多的爱好者,都参与进來。你看她,这多年,不是只自身埋头创作,而是走出去,参加了不计其数的创作交流,互鉴互学活动。她在以身示教,在传播带动示范群众,你看她的朋友遍天下,她的作品悬掛在大江南北诸多的景点和各行各业。这次省诗词学会女工委,选定他担任副主任兼秘书长,就是一个最好的肯定与例证。

  但愿我们文艺家队伍中,像汤洁女士这样高素质的全面艺朮人才,多些再多些,让文艺为人民大众和社会服务的面再广些,深度再扩展些,真正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成为百姓大众喜爱须臾离不开的精神文化财富!


汤洁近照

    【简介】汤洁,江苏南京人。中国楹联学会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对联文化研究院教育部主任,江苏省楹联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诗词协会女工委副主任兼秘书长,第二、三、四届中国百诗百联大赛对联评委,连续六年南京城门挂春联评委,数十余次在全国和江苏等地诗联大赛中担任评委。

附:“精品创作交流年启动仪式”发言稿(汤洁)

诗联当与时俱进

江苏 汤洁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正在不断进步的新时代,是实现中华文明、促进民族复兴的好时代。习主席曾说:"我很不希望把我们一些非常经典的古代的诗词文化、散文都给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这些诗词都好。从小就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终生的民族文化基因"。所以,这也是实现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时代。在这样天时地利的大好形势下,我们作为诗联爱好者,传统文化的追梦人,当以怎样的文学作品回应这个时代?是词藻堆砌的空泛时文,还是娇柔造作的为赋新词强说愁。我以为,我们的诗联作品当与时俱进,作品更加积极、健康、向上,追求真善美的本性,表现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的社会责任。

    为此笔者有以下三点思考:

一、现代诗联创作应做到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在这样的新时代中,怎样才能既继承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又适应现代化发展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在创作中当继承传统诗词的格律声韵、意境、风格、表现手法,但不能拘泥于传统,当在继承传统诗词本质特征的基础上而创作,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的根基,没有继承,创新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样,创新,并不是闭门造车,不是靠自己的主观臆造去随意地瞎编乱造,而是要继承前人优秀的成果创新才会显得更有意义。郑板桥的诗中写到:"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其中的“领异标新二月花”说的就是文学艺术的创新,只有善于创新,文学作品才能像二月的花热烈绽放光彩绚目。举个例子,我在担任城门春联大赛评委中,有作品中有"绮梦"两字,当时,因这两字评委中争议很大,反对方认为"绮梦"在古诗词中首先出现的意思是“春梦"之意,在现在城门春联中不合适。赞成方认为其他诗联大赛都有用说明是可以用的。为免有疑意城门春联没有这两字出现。在此我不评价这事情的正确与否,只考虑我们的继承是不是走向了死角,一味墨守陈规是不利于诗联创作提高,况且随着时代发展现代的作品意象含义已经包含更多,"绮梦"已经赋予新的积极含义,应当可用。比如在古诗词中冰雪,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月亮,用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果现代作品还拘泥于古诗词的意象框架就难以出新。请看江苏泰州缪旭东老师有一副中秋联:"最乐今宵浮大白,仗襟上酒痕,袖中诗本,吾辈足疏狂,敢赊天际一轮月;相宜此刻荡空青,醉春秋事业,表里山河,殷民长笑傲,同话人间不朽功"。这联中的月不是乡愁别绪,而是洒脱与豪迈,更是对山河无恙,民众富足生活的奖励。月,已经赋予更新更深的含义。所以,当今创作中抛开了传统是不现实的,只有继承传统精华,汲古溉今,诗联创新才有生命力。

二、现代的诗联作者当知真挚情感的作品才能引起共鸣

    诗联是言志抒情的文学,是思想感情的艺术结晶,就应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思想是诗的灵魂,感情是诗的生命。“言为心声,诗贵情真",诗是心声,是人的情感的自然流露,表情达意,是诗人的思想与意愿,抒发的是情感与心志。诗要情真,真情的基础在于真实,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诗才能真实感人,我们的诗联作品"我笔写我心"从"心"激发的真实感情作品,才能不矫情,不空喊口号,不会无病呻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当诗人们被某一事物唤起了思想感情,通过富有韵律的语言,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这就是诗。这样的诗才能够与读者产生共鸣。请看山西张兴贵写的三八节思母联:"举目呼莺捎个信;入帘替我叫声妈"。看到这副联就有泪目的感觉,这副联打破了三八节对联对妇女进行直白歌颂的传统思维,对母亲的思念,全部寄托在黄莺这个春天的信使身上,诸多情感无需言表!再看刘庆霖先生《鹧鸪天 忆母亲做布鞋》:漫把层层旧布粘,裁帮纳底细缝连,真情可用线头系,大爱能从针眼穿。温脚上,暖心间,助儿越岭又翻山。麻绳今变长长路,犹在母亲双手牵。这同样是回忆母亲,把对母亲的思念通过做布鞋的画面一张张展现,极具画面感,忆母情深如海……。

    白居易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情感是诗歌艺术生命力的源泉,我们在阅读那些洋溢着真情的伟大诗篇时,无不感到这种真挚的情感给我们带来的审美愉悦和震憾心灵的力量。

三、现代诗联作品当理清立意与时代性的相映关系

    立意,是确立作品主题的过程,是作者对生活和社会现象深入观察思考进而形成的主题思想。也是作者胸襟、眼界、思想在文学创作中的主导体现。诗联作品是作者思想的体现,在创作中应反映时代精神,反映现代人的审美,提倡符合时代特征的题材、思想、主题作品。请看女诗人王步琴的刨花“刀口生来性本强,何曾畏惧脊筋伤。繁星已托三千梦,纵化飞灰亦放光。”作者观察入微,整首诗形神皆备,精神意向,寄托遥深,从生活中发现美,一句"纵化飞灰亦放光"让整首诗得到了升华。再请看女诗人静如的鹧鸪天•贺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冲顶成功的上阕:“邀得神鹰向九苍,倚峰心叩锁天长。与山共契英雄色,攀月循梯任我量”这份豪迈,气势冲天,让人热血沸腾勇往直前。这样立意高远,贴合时代,符合当代人们社会观和价值观的作品才是好作品。清初画家石涛说过"笔墨当随时代",这也是中华诗词学会提倡的。这些显露时代特征,有价值的、可流传的作品都是从时代中生发出来的。可流传的一定是精品,对于我们当今诗联创作者来说,创作精品,创作符合时代的精品,这是我们的任务与责任,把创作精品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

    艾青在《诗论》中写到"最伟大的诗人,永远是他所生活的时代的最忠实的代言人;最高的艺术品,永远是产生它的时代的情感、风尚、趣味等之最真实的记录","诗的旋律,就是生活的旋律;诗的音节,就是生活的拍节"。作为一个时代的歌者,代言人创作中要努力塑造我们这一时代人的精神品格、道德情操,在思想内容上应反映时代精神,反映现代人的审美情趣,贴近。生活,深入生活,关心国家、民族、民生。在我们的作品中表现出追求真善美的本性,对未来充满希望,增进对现实生活的好感、认同,焕发出对时代更加丰富的具有积极意义的本质性的美好存在。我们的作品应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新题材、新思想、新语言、新风格,不断地完善自己,实现美好的未来以及自己的美好。让我们这一群热爱诗联的人们,用寄托精神的文字,用生命价值的力量去拥抱这个伟大的时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钥网 ( 滇ICP备2021005283号 )

GMT+8, 2025-5-9 20:18 , Processed in 0.271169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