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4|回复: 1

试析杨旭楹联创作的哲理性(孙福奎)

[复制链接]

1956

主题

195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9650
发表于 2024-11-12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

试析杨旭楹联创作的哲理性

原创 楹联之家  联斋
2024年03月27日 00:00 河南


联 斋  第4198期


试析杨旭楹联创作的哲理性

孙福奎

      哲理是关于宇宙和人生的根本原理,哲理性即指哲理的体现。富哲理性的楹联,意味深长,品读起来可辨明是非曲直,保持理性,调整心态,指导言行。诗人臧克家说:“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同理,读一副好联会受到教育和启迪,获益匪浅。杨旭先生的不少楹联,哲理性很强,下面就其特点试作简析。

联内有“理”
      这里的“理”就是指哲理。看杨先生的“无题”联:
      无事毋生事;
      有烦莫畏烦。
      这副联言简意赅,道出了两条哲理。一是无事毋生事。告诉人们,胸怀要豁达,不能小肚鸡肠,对于一些无关原则的事,不要过分计较,能放则放,能容则容。更不能东家长李家短,说别人的是非,“扯老婆舌”,无事挑事。常言道:息事宁人,相安无事。这是十分重要的。另一条是有烦毋畏烦。人生活在社会中,烦恼时有发生。对此要正确对待,莫畏惧,莫揪心扒肝整日愁眉苦脸。须找出正确办法,化解烦恼,减少压力,放松身心。如:“偶题”联:
      欲逃生气,当能忍气兮,气来未气;
      想避吵声,应会吞声矣,声至无声。
      此联说明如何逃生气和避吵声。即学会忍气,不被生气所气;学会呑声,不被吵声干挠。其实这是借逃生气、避吵声阐明一个道理,即如何对待不利环境和场合,给读者深刻启示。
      楹联中的哲理,以哲化理,以联喻理,如阳光彩虹,似灵丹妙药,对读者有难以估量的积极作用。

句里有“典”
      所谓典,即典故,指诗文里引用的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或者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人物、事件。楹联中引用、化用典故,会更有力于哲理的表现。看杨先生“无题”联:
      祸福几何,尽是白驹过隙;
      乐忧万变,无非苍狗浮云。
      此联用了两个典。一个是白驹过隙。出自《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忽然而已。”意思是人生于天地之间,就像骏马穿过一个狭窄的通道,瞬间而过。用此成语说明祸福倏然而逝,生动形象,告诉人们何必太看重呢!另一个典是苍狗浮云。出自元代安熙的《石州慢·寄题龙首峰》:“苍狗浮云,平日惯开青眼。”意思是像天空中漂浮的云朵那样变化无常,描绘了世间事物的不稳定和不可预测。用这成语描述乐忧极贴切,让人对其有明确认识,从而采取正确的态度。如:“题梅”联:
      和盐有味,望之解渴;
      与马无猜,娶以成婚。
      联中用了与梅有关的盐梅相成、望梅止渴、青梅竹马、梅妻鹤子等多个典故,使联语事半功倍,将梅的内涵形象地呈于笔端。
      化典入联,典在句中发挥特殊效果,有助于读者对哲理的领悟,从而受到有益启迪。

胸间有“思”
      在楹联中展现哲理,往往需要作者对人生和世间事物进行缜密认真地探索与思考,这样才能取其真谛,言之有理。欣赏杨先生“赠潘建敏并寄闲墨斋”联:
      闲时弄墨,无俗真君子;
      忙处养家,有容大丈夫。
      联中借赠友寄斋,说明怎样才是真君子、大丈夫。即弄墨无俗,养家有容:持闲情逸致,钟情于文化修养中,不被世俗之气污染;努力养家糊口,心胸开阔,宽厚包容。这些励人箴言,肯定是作者深思的结晶,否则不会如此深刻,入木三分。如:“题七峪三官庙”联:
      毁哉,建哉,为何道理?
      兴也,衰也,自有玄机!
      此联写七峪三官庙,蕴含着作者深层思索。眼前的建庙毁庙情景,说明事物都有兴衰过程,其玄机值得品味。
      作者之思,如发酵粉、催芽剂,让联句阐幽明微,词严义密,凸出哲理性效果。

笔下有“史”
      以史为鉴,让史实作证,是楹联展示哲理的有力论据。看杨先生“题岳阳楼记”联:
      高怀感古今,先忧后乐;
      妙笔书天地,立德修身。
      此联用范仲淹题写的《岳阳楼记》史实,阐述要关注民生,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而要做到这点,必须立德修身。因以史实佐证,所以极有说服力。如:“题张衡读书台”联:
      积学一身,尽识千星三象,两仪智慧惊天地;
      破书万卷,精通六艺五经,二赋才情耀古今。
      此联借张衡读书台,叙述一段历史。从中看出这位东汉科学家勤奋读书,增长才智,发明两仪的感人事迹。让史实说话,呈出张衡的伟大形象,说明科学家经过艰苦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要做到笔下有“史”,要求作者有丰富的阅历和历史知识,博览群书,心中有史。这样才能信手拈来,自然贴切,使哲理在楹联中更好地体现。

口中有“辨”
      辨是辨别、辨析、区分的意思。楹联中哲理的呈现,自然要经过作者之辨,这样才千真万确,科学可靠,以理取胜,以理服人。欣赏杨先生“自题”联:
      勿做无诚之事,是其愿也!
      多读有益之书,不亦乐乎?
      这副联写应把勿做无诚之事,作为终生之愿。把多读有益之书,作为乐趣。这条哲理,肯定是作者分析一些人世经验,例如成语“言而有信”、“诚信诚意”、“赤诚相待”等对诚信的诠释,以及《论语》中对读书学习的言论后得出的结论。这样的的结论,无疑内涵丰富,意义重大,对人大有禆益。如:“题楹联艺术”联:
      言之精者为文,文之精者为诗,诗之精者为联,联非小道;
      字乃妙时炼句,句乃妙时炼意,意乃妙时炼趣,趣蕴大观。
      此联诠释楹联并非小道,楹联之趣实乃大观。为证这种结论,作者从言、文、诗说到联;从字、句、意谈到趣,层层区别分析,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作者之“辨”,须思想端正,方法对头,细致认真,仔细推敲,去伪存真,采出精华,使联句中的哲理符合常理,经得住历史和事实的检验。

心底有“悟”
      悟,理解领悟也,即对事物的了解和认识。作者要在楹联中表达哲理,必须自己先对其悟得深透,绝不能“以己昏昏使人昭昭”。欣赏杨先生“题撰联”联:
      笔至情时方有味;
      思达雅处渐无俗。
      此联对撰联的领悟可谓到家。联作怎样才能有味,须笔至情时。怎样才能无俗,须思达雅处。这里面不光需要写作技巧和手法,更离不开思想与艺术修养水平。二者融为一体,缺一不可。如:“无题”联:
      抱头来,眯眼去,短短长长,不过一场春梦矣;
      名惑骨,利迷心,得得舍舍,无非六块寿材乎。
      这副联解说人生在世不要被名惑骨,被利迷心。作者以人生岁月有限,最终什么也带不走为据,领悟透彻,说理服人。
      作者的“悟”,决定了联作的思想高度,也决定了哲理表观的深度。

      综上所述,杨旭先生在楹联创作中,从“理”、“典”、“思”、“史”、“辨”、“悟”几方面着手,凭借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学素养,勤奋探索,精益求精,使不少联作呈现出哲理性的光辉,为读者提供了精美的精神食粮。这方面杨先生值得我们学习。


孙福奎,1945年出生,原籍山东莱州市,现住黑龙江双鸭山市。1967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中学高级教师,退休前为中学副校长。中国楹联学会、黑龙江楹联家协会会员。作品发表于《中国楹联报》《中华楹联报》《对联》《诗联家》《楹联博览》《黑龙江联坛》《临清楹联》等报刊,入选《中国对联作品集》《对联中国》《黑龙江省文学艺术名人》《运河联声诗联选》《党旗颂》《中华楹联2021年度优秀作品集》《中国当代楹联评析》等书籍。中华楹联、运河联声主评,上海高行诗社顾问,联斋特邀评论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56

主题

195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9650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2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潘进钊:
杨旭主席,每副楹联精彩纷呈;
福奎老师,每句评语意义深绵!
点赞 收藏 学习

李青旺:
为杨旭先生的佳作点赞!为孙福奎老师的妙评点赞!学习收藏了!

石钧:
学习欣赏佳作美评,点赞杨孙二位老师。

杨玉才:
为杨会长佳作点赞!为孙老师妙评点赞!

徐文德:
学习杨会长佳作,点赞福奎老佳评。

曾宜华:
学习欣赏旭老师佳作,福老师美评,点赞二位老师优美大作。

郁犁:
品评到位,赞。

黄已力:
杨旭楹联存哲理;
福奎试析合常规。

苗源:
为杨主席的佳作孙老师的佳评点赞。

杨正温:
杨旭会长楹联大作,饱含理,典,史,思,辩,悟,深富哲理!孙福奎老师精彩点评,有助于深入理解欣赏,向两位老师致敬学习。

孙福奎:
谢谢大家关注!向杨旭主席学习致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钥网 ( 滇ICP备2021005283号 )

GMT+8, 2025-1-3 02:21 , Processed in 0.118201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