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20|回复: 0

《舒说楹联》第六讲 对联写作技法

[复制链接]

579

主题

1400

回帖

8015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015
QQ
发表于 2023-1-5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

《舒说楹联》第六讲 对联写作技法


一、对联写作13种基本技法

01
比喻法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根据两类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个事物来比喻另一个事物。比喻有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反喻、互喻等,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02
比拟法
比拟就是运用联想把甲事物当做乙事物来描写,即故意把物当成人,或把人当作物,或把甲当成乙物。如:稻草捆秧父抱子;竹篮装笋母怀儿。

03
夸张法
即通过事物进行扩大或缩小形象的描述,借以突出描写对象的主要方面和本质特点。如:一粒米中藏世界;半边锅里煮乾坤。

04
衬托法
就是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如: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春色半城湖。(济南大明湖联)

05
对比法
上下两联,形成鲜明对比。如:野心家祸国殃民,生不如死;革命者忠心亦胆,死而犹生。

06
反对法
就是上下两联,一正一反,意思互相映衬。如: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岳飞墓前联)

07
正对法
即上下两联,角度不同,意思是互相补充的。即要求对联的上、下联在内容上分别描绘两件具有可比性的事物或从不同角度写同一事物内容相关的两个方面,以便更深刻、更全面地描述某种情景、表达某种感情或说明某种哲理,例如:山势巍峨,翮鸟不能越过;崖壁峻峭,飞猿亦苦攀登。——上联极言其高,下联极言其峻,上下互补,突出摩天岭的高峻水以长流方及远,山因积石始成高。——描绘两件具有可比性的事物以说理。

08
自对法
自对又称“句中自对”或“当句对”,指对联中的字词句,不仅上下联相对仗,而且上联自身之中和下联自身之中(即所谓句中)也存在对仗。这就使对联更加工稳,更增添了对衬美。句中自对的用法,在对联(特别是长联)中,运用得比较广泛。而且有句中自对,则上下联之间的对仗,一般就要求得宽松些。如:闲云野鹤翩翩去;万水千山得得来。其中,“闲云”与“野鹤”“万水”与“千山”,自对颇工,但上下联之间,对仗就宽些。

09
串对法
串对又叫流水对,意思是顺连,即上下句之间具有某种因果、承接、主次等逻辑关系,分别独立出来都没有意义。如长沙岳麓山联:直登云麓三千丈;来看长沙百万家。——“登”是为了“看”,“看”是“登”的目的。这副对联不过是一句话分成两句说,上下联意思是顺连的。

10
借对法
所谓借对,就是在用某个词的甲义的同时,又借用乙义来与另一个词相对。借对分借上与借下两种。借下联的词语以适应上联的,叫借下。例如:灯明月明,照得大明一统;君乐臣乐,求彼永乐万年。——这副题明成祖观灯的对联中,下联的“永乐”就是用“永远快乐”的联意的同时,借其表明成祖年号的意思来与上联的“大明”相对。又如:红白相兼,醉后怎分南北;青黄不接,贫来尽卖东西。——红白指两种酒。这副联中,下联的“东西”就是在表明物件意思的同时,借其意思来对上联的“南北”。同理,借上联的词语来对应下联,叫借上。例如: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这副对联的“沧”本意是“寒”的意思,因与“苍”同音,这里便借以表示颜色的“苍”(深绿色)同“蓝”相对。

11
双关法
利用同音字,使语带双关。例如: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须梅。——“荷”、“藕”、“杏”、“梅”另有谐音,第二层意思是:因何而得偶;有幸不须媒。再如: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第二层意思是:怜子心中苦;离儿腹内酸。

12
用数法
对联中巧妙地运用数字,以增强对联的表现力,显得生动活泼。如:万树梅花一潭水;四时烟雨半山云。孤庙独宿一将军,单枪匹马对河两岸二渔翁,并钓双沟。

13
用典法
借历史典故或有出处的词语来说明问题。例如: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年抬望眼;收拾山河酬壮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这是赵朴初先生为岳飞庙题的对联,用了五典。“老柏”指岳飞墓前精忠柏,传为岳飞忠魂所化。“抬望眼”、“收拾山河”、“壮志”、“驾长车”都出自岳飞的《满江红》。


二、用字技巧

01
拆字法
拆字联。所谓拆字联是指联中采用了拼拆汉字形体的技巧,或分或合而成联。

一明分日月;

五岳各丘山。

鸿是江边鸟;

蚕为天下虫。


02
合字法
如:

八刀分米粉;

千里重金钟(老字体)。

二人土上坐;

一月日边明。


03
复字法

即上下联分别有一个或几个同样的字出现。如:

佳水佳山佳风佳月,千秋佳地;

痴声痴色痴梦痴情,几辈痴人。


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

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


04
叠字法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05
同字异音法

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童子打桐籽,桐籽不落,童子不乐;

麻姑采蘑菇,蘑菇真鲜,麻姑真仙。

06
同音字法

利用字、词同音(韵)的特点来创作对联,使之产生趣味。如:

饥鸡盗稻童筒打;

鼠暑凉梁客咳惊。


闲人免进贤人进;

盗者休来道者来。



贾岛醉来非假倒;

刘伶饮酒不留零。


07
谐音法

利用一个或几个音韵相同而词意不同的字、词组成对联。如:


因荷(何)而得藕(偶);

有杏(幸)不须梅(媒)。


四川成都望江楼的一副联: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影千年。


08
漏字法

漏字法,又叫藏头法。在创作对联时,将第一个字或最后一个字隐藏起来,间接的表达意思。例如:

一二三四五六七;

孝悌忠信礼义廉。


这副对联是过去骂汉奸的,意思是“王(忘)八无耻”,再如过去有人在家门口贴了一副对联: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横批:南北

上联表示缺衣(一),下联表示少食(十),横批表示无东西。


09
同傍法

同旁联。所谓同旁联意指联中采用相同偏旁部首。



烟锁池塘柳;

炮镇海城楼。

(广东东莞虎门联。)


三个土头考老者;

五家王子弄琵琶。



王老者一身土气;

朱先生半截牛形。



湛江港清波滚滚;

渤海湾浊浪滔滔。



嗟叹嚎啕哽咽喉;

泪滴湘江流满海。



驱骚驶驽骜马骤;

植檀栽桂森木荣。



荷花茎藕蓬莲苔;

芙蓉芍药蕊芬芳。



寂寞寒窗空守寡;

俊俏佳人伴伶仃。



逢迎远近逍遥过;

进退连还运道通。



迎送远近通达道;

进退迅速游逍遥。


10
拟声法

对联的词语通过模拟声音取得某种艺术效果,这种方法叫拟声法,又叫摹状法或摹声法。如:


普天同庆,当庆,当庆,当当庆;

举国若狂,且狂,且狂,且且狂。


马过木桥,啼擂鼓,咚咚咚;

鸡啄铜盆,嘴敲锣,哐哐哐。


11
析数法

宝塔尖尖,十层四方六面;

玉手摇摇,五指两短三长。



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

九溪蛮洞,经过中洞五溪中。



七鸭浮塘,数数数三又一只;

尺鱼跃水,量量量九寸十分。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


12
应首法


应首,是句子首字和尾字用同一个字,首尾呼应。



半夜二更半;

中秋八月中。



月湖漾明月,印心石屋心相印;

汉水流江汉,传音瑶琴音永传。



扬子江头渡杨子;

焦山洞里住椒山。


13
数字领法

数字联中有一类以一个数词开头,领着若干名词的短联。



四诗风雅颂。

三光日月星;



一门三学士;

四代五尚书。



三绝诗书画;

一官归去来。


14
交叉法

在上下联中,有些字是交叉(错位)相同的。



醉汉妻弟尼姑舅;

尼姑舅姐醉汉妻。



子将父作马;

父望子成龙。



共说三潭同一月;

谁知一月映三潭。



破旧俗又利两家,男嫁女;

立新风只生一个,女或男。


15
复韵法

同一音韵字在联中重复应用。

洛阳桥,桥上荞,风吹荞动桥不动;

鹦鹉洲,洲下舟,水使舟移洲未移。



水际洲,洲停舟,舟动洲不动;

天心阁,阁落鸽,鸽飞阁未飞。



冰冻兵船,兵打冰,冰开兵走;

泥污尼姑,尼洗泥,泥净尼回。


16
虚字法

虚字,指一联中较巧妙地使有虚词成联的情形。一副对联,时实时虚,起伏迭宕,读起来另有一番情趣。例如:


翁之乐者山林也;

客亦知夫水月乎?



这副对联,一联七言,其中就有三个虚词。上联言《醉翁亭记》,下联合《前赤壁赋》,意味盎然。请看下联:



君恩似海矣;

臣节如山乎。



此联是明末陕西总督洪承畴所题,原联为“君恩似海,臣节如山”,是一副表白自己、歌颂皇恩的对联。洪承畴后来投敌满清,遭人唾弃,后人在原联句尾添此“矣”、“乎”二字,其意即大相径庭,成为一副绝妙的讽刺联。


17
玻璃字对

玻璃对法,就是利用汉字左右对称的特点,选用都具有左右对称的一类字(新老字体均可,但不能混用)来作联。如:2004年第三届中华世纪坛迎春征联活动中就有一比用玻璃字来作和出句:



甲申吉幸春来早;

获奖对句为:

中土昌兴业共荣。

天津张树贤(特等奖)


18
叠字

叠字,又名“重言”,系指由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语。人们在创作楹联时,常常将叠字运用于联语创作的方法,就是叠字法。用叠字法作楹联,可以生动地表现楹联的意境,语音上和谐悦耳,节奏明朗,韵律协调,具有个情达意的形象性,因而可以增强楹联的艺术魅力,获得特定的表达效果。在楹联创作中,叠字法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几乎随处可见。比如:



  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19
反复

为了加强楹联的语气,以突出联意,加深联语的深度和广度,把所要叙述的事物表达的更加形象生动,将同样一个或几个字在楹联中间隔地运用或者重复地运用,使之既紧相连结而意义不尽相同的一种作联方法,称之为反复法。反复法作的楹联,有时是联意的反复,有时是用字的反复,但决不是重复。如:



  在新城,演新戏,欢迎新同志,迎接新胜利;

  除旧貌,破旧习,打倒旧军阀,摧毁旧世界。


20
复叠

在同一联语中,既用叠字又用反复的制联方法称为复叠法。用复叠法写作的楹联往往能兼有复字法和叠字法的艺术效果。请看下联:



  年年难过年年过;

  处处无家处处家。



这是在旧社会流传很广的一副对联,联中的“年年”、“处处”叠字,“过”、“家”为复字,这副楹联把旧社会穷苦人流离失所的痛苦处境和对旧社会的不满与抗议充分地表达在联语的字里行间。


21
顶真

顶真法又叫联珠法,是将前一句或前一节奏的尾字又作为后一句或后一节奏的首字,使两个音节或两个句子首尾相连,前后承接,产生上递下接的效果,好像串珠子似的一种制联方法。如: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小苑春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三、平仄可以放宽的字词

01
领字

领字,又名虚字、衬字、领句、领调、领格字,是词、曲、联中常有的一种句法。其中有单字领、双字领、三字领,亦称一字逗、二字逗、三字逗,也有四字、五字逗,但不多见。领字是指在一个联句里起统领作用的字、词或短语,位置在句首,可领一句、二句、三句、四句。《联律通则》第四条规定:“使用领字,在上下联相应位置要一致,允许不拘平仄相反律,且不与被领词语一起计节奏。”也就是说,含有领字的联,领字本身的格律不受约束,而只看去掉领字之后部分的格律。如大观楼长楼中相对应的几句:“梳裹就风鬟雾鬓;……点缀些翠羽丹霞;卷不及暮雨朝云;……都付与苍烟落照”就用了四个“三字逗”,平仄不计。


02
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这类词本身无实际意义,只在句中担任语法功能,在一些非律句的对联句式里,这类字、词可以不拘平仄。具体来讲,介词,在介宾结构短语中只充当修饰成分,故一些较散文化的联句可以放宽平仄要求;连词,是比副词、介词更虚的一个词类,只是纯连接,连修饰作用也没有,所以没有严格要求的必要;助词,有结构助词,如的、地、得、所,时态助词,如了、着、过,语气助词,如吗、呢、吧、啊,都是附着在词、短语、句子的前面或后面,表示结构关系或某些附加意义的虚词,除在句尾这样的关键位置之外,句中的助词平仄可从宽处理;叹词,其独立性很强,不跟其他词组合,也不充当句子成分,能独立成句,部分口语化对联中的叹词可以不计平仄相对;拟声词,又称象声词、摹声词、状声词,是摹拟自然界声音的一种词汇,平仄要求可适当从宽。


03
数量词
用来表示数量或顺序的词叫数词,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叫量词,数词与量词连用时合称数量词。因为旧声中除三、千之外,数词都念仄声,故习惯上三个音节及其以上的数量词,可以放宽平仄要求,按《联律通则》第四条“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的规定处理。如:“五千里秦树蜀山,我原过客;一万顷荷花秋水,中有诗人。”“五千里”和“一万顷”属三个音节的数量词,其节奏点在“里”和“顷”上。


04
谐巧类对句

巧对、趣对、摘句对、集句对,属于谐巧类的对句体式。它们常常会因为文字技巧的发挥而突破词性以及平仄上的正常规范,不受一般的对联形式要求的限制。另外,因为一些技巧性的对偶辞格应用较广,所以在正常的楹联作品中,若是遇到了使用这类技巧的地方,至少在这个局部,词性与声律的要求也可以相应放宽。需要指出的是,巧对、趣对等一般停留在文字游戏层面,属于对联文体的低级形式,所以这里只对集句联加以提示。集句联是一种特殊的创作手法。它是从古今作品中分别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句法特点一致的句子,按照对联的形式要求组成联句,不拘作者、文体、时代,任意组合。因为集句联集原句而不得有任何改动,故容易造成局部对偶的不工以及声调上的不相协调与不匹配,只能不得已而放宽。如梁启超的一副集句联:“临流可奈清癯(吴文英),第四桥边(姜夔),呼棹过环碧(陈允平);此意平生飞动(辛弃疾),海棠影下(洪咨夔),吹笛到天明(陈与义)。”整体对得很工,只有“可奈”对“平生”词性不对品,因系集句,只能局部放宽。

-------------------------------------------
舒贵生老师简介

舒贵生,男,1962年生,国家二级作家,诗词楹联专家。退休前在江苏省作家协会工作30多年。历任江苏省诗词协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江海诗词》编委、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江苏省楹联研究会副会长,《江苏楹联》编委、副主编,春华诗社社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理事,中国楹联学会理事,中华诗词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中华对联文化研究院研究员等。发表诗联文赋等文学作品达3000多件,计数十万字;在全国各地诗词楹联大赛中获奖100多次,大奖20多项;2008北京奥运会中国奥运冠军嵌名诗联大赛金奖、2010年上海世博会“仓城杯”海内外征联一等奖、2011年桃花山传奇全国征联一等奖、2012年辽宁铁岭八景全国征诗一等奖获得者。有80多件诗联作品在名胜景点镌刻悬挂,多件作品被编入诗联教材;曾70多次出任诗词楹联大赛评委,数十次担任诗词楹联报刊书籍编委,并多次出任主编、副主编。出版个人作品专集多部,名传被收入50多部辞书典籍。曾为大中小学师生和书画家等百余次讲授诗词楹联课程,曾为诗人词家楹联家和书画艺术家写了50多篇艺术评论文章(包括序言、书评等)。现为《扬子江诗刊》诗词编辑、金陵老年大学楹联教师、南京崇正书院顾问、江苏格冠美术馆顾问,江苏女子诗画院顾问,南京钟山诗书画院顾问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钥网 ( 滇ICP备2021005283号 )

GMT+8, 2024-12-27 22:35 , Processed in 0.102183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